自贡市

自贡市是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之一,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沱江流域釜溪河畔。境内中浅丘陵起伏,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 250

米至 500 米之间。全市总面积 4372.6 平方公里,总人口 307 万。

自贡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盐囟和天然气资源,自古就以盛产井盐闻名, 素有“盐都”之称,自贡一名就源于自流井和贡井两口盐井。自贡市的井盐发端于东汉,闻名于唐宋,鼎盛于清末民初。据历史记载,东汉章帝时期(76

—88 年),在今富顺、邓关地区,开凿成功第一批盐井。其中一口位于今富

顺县城西南,以其出盐最多,收获厚利,被命名为“富世盐井”。此后的 2000 多年中,在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自贡走过了一条因盐设镇、因盐设县到因盐设市的道路。先后累计开凿了 1.3 万多口盐井,产盐近 7000 万吨,并创造了一整套井盐钻凿的生产技术的工艺。特别是北宋庆历、皇佑年间出现的“卓筒井”所采用的冲击式顿钻法探井钻凿工艺,是世界钻井技术的重大突破,被世人誉为“世界现代石油之父”。而位于大安区长堰矿的■海井,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囟水自喷,盐气同产,成为世界钻井史上的里程碑。为了系统地展现自贡盐史,自贡市兴建了世界上唯一的井盐生产史陈列专业博物馆——盐业历史博物馆。该馆收集了盐史文物 1326 件,特别是收集了较为完整的一套凿治井的传统工具 90 种,共 282 件,这些可以说是集我国古代深井钻凿之大成、对人类文明作出过贡献的珍贵实物。

1949 年 12 月,自贡解放,成为四川省的直辖市之一。经过 40 多年的建设,如今的自贡已由单一的井盐产场,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好农业基础,以制盐、化工、机械工业为主,兼有食品、建材、轻纺、冶金、电子等多种工业门类,经济、科技、社会事业较为发达的中等工业城市。

1986 年以来,自贡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 “自流井——恐龙风景名胜区”被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由于历史上井盐的运销方式和当地的地形条件,自贡市逐步形成了矿业城市的组团式结构形态和城市沿旭水河、釜溪河发展的城市格局。井区组团与起伏的山峦、蜿蜒的河溪,交错穿插,形成了山、水、城交融的环境风貌。即使在城市中心地区,虽楼宇参差、市井繁华,却仍见山林穿插,碧水中分,竹影婆娑,浸透出一般城市少见的幽雅而恬静的气氛。同时,自贡的街市还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会馆、老街、古民居是城市构造的主体。会馆是随着盐业生产的繁荣, 云集在自贡的盐商巨贾,于清代雍乾时期,集资修建的同乡会馆。在首建西秦会馆后,各地商人竞相效尤,广东人建南华宫,贵州人建霁云宫,四川人建惠民宫。由地区进而发展到行业,盐运商建王爷庙,修井神祠、五皇殿, 烧盐工人建炎帝宫,打铁工人建老君庙,屠宰工人建惠民宫。这些会馆建筑, 布局开敞,装饰华丽,多以戏楼和内庭为主体,便于开展各种活动。源于明清时代的一些老街,多系沿着产盐区、交换中心和运销的河流、道路逐步形成的,结构小巧,装饰古朴,穿插便捷。沿街多为一至两层,粉墙夹壁,小青瓦屋面,具有川南色彩的店铺。古民居,多为四合院建筑,规模大的有多重多列的四合院,建筑面积达 3000 余平方米。这些四合院建筑平面布局紧凑,依山就势,装饰典雅,极具地方特色。

自贡市以井盐文化为主体的历史文化内含也十分丰富。市内现有文物保护单位 88 处。其中,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所在的西秦会馆和燊海井,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荣县大佛、富顺文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2 年,在距自贡市中心东北约 11 公里的大山铺,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这些恐龙化石种类多、保存完整,研究价值极高,填补了恐龙演变史、发掘与研究史上的空白。在发掘现场,还建成了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之一的自贡恐龙博物馆,也是亚洲唯一的恐龙博物馆,自贡因此被誉为“恐龙之乡”。传统的自贡灯会也别具特色,名噪海内外,是我国向海外推出的 40 个大型民俗节庆活动之一。这一民间习俗起于唐宋,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家家户户挂彩灯各祠堂燃圣火,1964 年后正式举办灯会。如今,这里的灯会规模宏大、灯景交融,把传统的“精、巧、美”灯艺与现代的“形、光、色、动、声”技术结合,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地方风格浓郁为主要特色,自贡也因此有了“南国灯城”的美名,而自贡中国彩灯博物馆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陈列东方彩灯艺术的博物馆。此外,自贡还有被誉为民间工艺三绝的“龚扇”、“扎染”、“自贡剪纸”,以及“火边子牛肉”、“陈年晒醋”等土特名产, 更丰富了名城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