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群分布的湖泊
青藏高原的湖泊以成群分布为特点,而且绝大多数又都自立“门户”、独成“一家”。高原众多山脉之间,发育有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和纵形谷地。谷底洼处和盆地中央往往有湖泊分布,它们大多在海拔 4,100—4,900 米之间。青藏高原上湖泊总面积 3 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五分之
二。全国湖泊面积超过 500 平方公里的有 27 个,其中有 10 个便分布在青藏
高原上。青海湖是全国最大的湖泊,其余 9 个大湖依次为:纳木错、色林错、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羊卓雍错、鄂陵湖、乌兰乌拉湖、哈拉湖和扎陵湖。
青藏高原的湖泊可以分成如下 4 个湖区。
-
青海、柴达木湖区 介于青藏高原北部阿尔金山—祁连山和东昆仑山之间。四面环山、中间形成内陆盆地,海拔在 3,000 米左右。由于地形闭塞,距海较远,气候干燥,湖水含盐量普遍较高。这里也是我国内外流的过渡地带,虽以内陆湖为主,但东部亦有部分湖水通过江河远泄于太平洋。
-
羌塘湖区位于昆仑山与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的高原腹地。5 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就有 307 个,东西延伸 1,100 余公里,湖泊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 3.54%,成为高原最主要的湖泊区,也是全国湖泊集中分布的地区,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境内湖面海拔多在 4,500 米左右, 并有不少超过 5,000 米的。羌塘湖区是内陆湖区,湖水含盐量较高。
-
东部湖区 位于青海、柴达木湖区与羌塘湖区以东,属外流区。凡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等流域内的湖泊都划入本区。黄河上游的湖泊, 集中在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黄河河源地段,湖泊与黄河水流相通,形成排水湖泊,较大的有鄂陵湖、扎陵湖等。长江、澜沧江及怒江上游是青藏高原湖泊最少的地区,高山深谷限制了湖泊的发育。现存湖泊个体都很小,有帕桑错、易贡错、八松错、然乌错等,这些湖泊周围的景色都很秀丽。
-
藏南湖区 位于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藏南地区有一些地势相对平缓而封闭的盆地,这就为某些湖泊的存在创造了条件。著名的玛旁雍错、佩枯错、羊卓雍错等就是点缀在这些盆地中,自成体系的内陆湖泊。此外,雅鲁藏布江流域和狮泉河流域也有一些外流湖泊,它们多分布在河流源头,如森里错是雅鲁藏布江上游真都藏布的上源。藏南湖区共有大小湖泊38 个,总面积 2,500 多平方公里。
为什么青藏高原会有如此众多的湖泊?这要追溯高原的地质历史。在高原隆起的过程中,各地地壳运动并非完全一致,而且高低参差,给湖泊形成提供了条件。同时,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这样就有较多的水分贮存在较低洼的地段形成湖泊。据研究,那时的湖泊远比现在浩瀚。可是,随着高原的隆起抬升,高原湖泊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些湖泊的湖水被切穿湖盆的河流
带走,湖泊消失了。如西藏吉隆盆地,原来就是一个湖泊,它后来被吉隆河水不断地向河源上溯侵蚀切穿。如今古湖泊已经不存在了,吉隆河带着高山冰雪融水穿过盆地,一直向喜马拉雅南翼流去。另一些湖泊,由于湖水来源减少,湖泊水位随着下降,统一的大湖被分割成无数的小湖,从地图上看去就象结满籽实的花生一样。湖泊的面积虽然缩小了,但湖泊的数量却在增加。
高原湖泊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 湖盆发展受新构造运动控制,湖泊的历史大都可以追溯到第三纪。主要大湖如青海湖,纳木错、色林错、鄂陵湖都是在这一时期地壳运动中形成的。湖泊的分布和形态大体与构造线一致,以东西和北西向排列为主,呈长方形。也有一些湖泊表现有明显的冰川作用痕迹,这是由于冰蚀或冰碛物壅塞而成的冰川湖,如八松错是尼洋河支流八松曲上的冰川湖。还有一些是由于山崩、滑坡、泥石流堵塞河谷而成的堰塞湖,如易贡湖是 1900 年泥石流
堵塞易贡藏布河谷形成的,八嘎湖是 1950 年地震和 1959 年山崩的产物等。
-
多内陆湖。从湖泊水文特征看,除高原东部和东南部有少数外流湖外,绝大多数是内陆湖。湖水来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及部分地面径流,湖水矿化度高,入湖河流大多短小,以湖盆为归宿,水流侵蚀作用不大。
-
湖泊面积不断缩小。由于高原的寒旱化趋势增强,冰雪融水来源减少,使许多湖泊面积日益缩小,以致干枯。有的湖泊在退缩过程中成为仅在雨季充水、而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干涸无水的时令湖。比如帕里北部的嘎拉错,1876 年印度人拉拉途经湖滨,当时湖宽 3.2 公里,沿湖居民以捕鱼为业, 1966 年水面宽缩至 1.5 公里,七十年代完全变成时令湖。根据近年研究,有些高原湖泊有八级湖相阶地,记录了湖泊较近时期的变迁。至于湖滨砂砾堤、湖蚀崖、湖蚀柱、砂咀连陆岛等,也都反映了湖泊的退缩。从区域上看,愈往高原内部,湖泊退缩愈加明显。
由于湖水补给少,大多不能外泄,又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所以形成许多咸水湖和盐湖。各个湖泊的湖水矿化度,即含盐量相差悬殊,往往可达数百倍,甚至上千倍。如高原东南部有的湖泊矿化度很低,仅 0.2—0.3 克/
升,而高原腹地的个别湖泊,如昂达仁错,矿化度竟高达 300 克/升以上。尽管如此,高原湖泊矿化度的分布仍然是有规律的。大体上东部和东南部, 几乎都是淡水湖,往西和西北方向逐渐出现咸水湖,乃至全部变成盐湖。随着矿化度的增高,咸水湖和盐湖中的钠、钾和氯离子含量相应增加,镁、硫离子含量增加的速度较慢,钙和碳酸根离子的变化很小。矿化度不同的湖泊水化学组成差异很大。淡水湖泊多为重碳酸盐类钙组水,盐湖绝大部分为氯化物类钠组水,咸水湖则包括三种基本化学类型,表现出过渡的特点。气候条件对湖水水化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如上述湖水矿化度及化学类型的变化趋势,就与降水从高原东南部向西北部,由南向北递减的总趋势相吻合,但也与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例如,高原东南多淡水湖,固然是降水较丰富所致,而河流的侵蚀切割,地形破碎,湖泊水外泄也使盐类无法在湖中积累。同样,高原腹地众多盐湖的形成,不仅受干旱气候的制约,也与当地海相地层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盐类有关,而四周封闭的地形,更有利于盐分的累积。
高原湖泊不仅面积较大,而且多深水湖,其水资源的蕴藏量相当丰富。据估算,高原湖水总储量约 6,080 亿立方米,占全国湖水储量的 70%以上。如经常有成群结队的尼泊尔香客前来朝圣的玛旁雍错。它地处喜马拉雅山北
麓、雅鲁藏布江江源地区西侧,湖中淡水贮量多达 200 亿立方米。西藏南部
的羊卓雍错、湖水容积达 151 亿立方米,比北京官厅水库大 20 倍,它以 800 米的高差与雅鲁藏布江紧邻,中间只隔着一座甘巴拉山。目前,有关部门正着手进行水电建设的勘测调查工作。
高原湖泊盐矿资源特别丰富,湖泊中的鱼类资源也很可观,但是高原鱼类生长缓慢,开发利用应当十分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