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原河水何处来

古人云:“黄河之水天上来”。这话有几分道理。的确,高原河水有一部分是由雨水补给的。然而,更正确地说,高原河水的补给水源可以粗略地分成三类:雨水、地下水补给;雨水、融水、地下水补给和融水为主补给。高原东部横断山区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的上中游及其支流是以雨水

为主,雨水和地下水混合补给的。这类河流洪水期和枯水期流量变化极大, 一般可相差几十倍至几百倍。如怒江冬季流量仅为全年流量的 6%左右,而夏季却占 60%以上,由于河床本身的调节作用较大,所以每年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之比大体为 10 倍。这样的河流,每到洪水期,山洪突然暴发,挟砂裹石而下,发出雷鸣般巨响,其势迅猛异常。

融水参与补给的河流,由于有高山冰川或积雪融水的调节,使洪水期和枯水期的流量变化显著减少。河水涨落缓慢,水位的季节变化缺乏雨水补给河流的那种高峰。雅鲁藏布江是兼有雨水、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的典型例子,这类河流由于雨水补给,有较多的径流量,随着雨季来临迅速进入汛期, 在同一时期,冰雪融化,河流水位出现明显的高峰。冬春季节是一般河流水量较少的时期,但这类河流有地下水补给,最低枯水期并不明显。

高原上的河流,一般大致在每年 4—5 月份开始涨水,7—8 月份达到最大,然后又逐渐下降。汛期在 6—9 月。汛期水量占全年的 60%以上。其中 7 月或 8 月份水量最多,在高原南部一般都占全年水量的 25%以上。也就是说, 一年的水量有四分之一是在 8 月份流走的。每年 11—4 月为枯水期,月平均

水量不到全年的 5%。其中 2 月份最小,一般为全年的 1—2%。每年的 4—6 月高原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期及分蘖期,用水量大且集中。河流水量少而用水量大的矛盾,是造成各地春旱的重要原因。解决春旱的有效途径是通过人工措施调节河川径流,以丰补枯,解决灌溉期水源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农牧业生产。上面谈到的只是一般情况,河川径流年内变化的地区差别仍然很大。例如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以西地区,水量最大的 3 个月(7—9 月) 占年径流量的 60%左右,春汛不明显,春季水量可占年径流量的 10%以上; 藏东南峡谷地区的河流,夏半年水量占年径流量的 80%以上,水量最大的 3 个月(7—9 月)占年径流量的 50%以上,春季水量不足年径流量的 10%。至于察隅河,一年内河水三涨三落,年内分配较均匀,是青藏高原,也是我国特殊类型的河流。

青藏高原自然条件多样,地表径流分布亦很复杂。喜马拉雅山南坡,特别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直至国境一段径流深最高,可达 1,000—2,000 毫米。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处喜马拉雅山北侧的雨影带内,降水向上游减少,径流深在 100—300 毫米之间。沿黄河及长江河源而下至青海省南部,径

流深由北向南增加,变化在 50—300 毫米之间,羌塘高原四周受高山阻挡,

水汽不易进入,径流深在 25 毫米以下。根据各地年径流深分布特点并结合自

然条件,大致可分为 5 个径流地带,它们是藏东南丰水带、藏东川西多水带、那曲玉树过渡带、羌塘少水带和柴达木干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