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世界最高的羌塘湖群

广袤千里的羌塘高原四周高山环绕,内部宽谷湖盆与起伏和缓的山岭相互交织,成为我国内陆湖泊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有我国“湖泊之乡”的称号。羌塘高原上大于一平方公里的湖泊有 497 个,按面积大小划分等级及其数量

如表 9 所示。湖泊特别密集的地方,湖与湖之间相隔距离还不到 200 米。湖泊总面积 21,000 多平方公里,尤其是冈底斯山脉和那曲至狮泉河的黑阿公路之间的狭长地带,湖泊更为集中。著名的纳木错、色林错、扎日南木错等大湖都分布在这里。如果将湖泊的面积与这里陆地总面积相比,

表 9 羌塘高原湖泊统计

面积

1 — 9 10 — 49

50 — 99

100 — 499

500 — 999

≥ 1000

等级

个数

(平方公里)

269

(平方公里)

133

(平方公里)

53

(平方公里)

36

(平方公里)

3

(平方公里)

3

竟接近十分之一,这种湖泊密度为我国其他地区所罕见。

羌塘高原的湖泊多数与地质构造有关,较大湖盆的排列方向都与主要构造方向一致。在有的地质构造带内,湖泊成串珠状展布。纳木错和色林错等大湖山边平直,湖盆两侧地层不一致,泉水成带出露以及在近湖岸 2—3 公里

的地方就能测到 30—40 米的水深,这些都是构造湖盆的典型特征。

羌塘高原气候逐渐变干、湖泊退缩明显,许多湖泊周围都有一道道天然砂质堤岸就好象运动场周围的看台,一圈又一圈整齐地

排列着,这就是湖泊退缩而留下的古湖岸线。扎日南木错湖滨有 20 余道

古湖岸线,最高的一条竟高出现代湖水面 100 米。由于退缩,许多湖泊面积大大地缩小了,如中晚更新世时古色林错有 9,900 平方公里,后来统一的大湖被分割成无数的小湖。现在的色林错成了包括 23 个小湖的湖泊群,总面积不到古色林错的五分之一。这些小湖彼此毗邻,有水道相通。

羌塘高原的湖泊含盐量比较高。北部主要为盐湖,大约占湖泊总数的 70

%;南部主要是咸水湖。湖水含盐量的这种变化与气

候条件有关,羌塘高原愈往西北愈干旱,湖泊的含盐量也在增加。众多的盐湖蕴藏丰富的盐矿资源,如玛尔果茶卡约 80 平方公里的湖面,全部演变

成干涸的盐池,湖面犹如一个巨大的溜冰场,盐层坚硬而平坦。有的盐湖周围分布一条白色的盐带或在湖滨浅水区形成“盐岛”,湖水处在盐分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水中含有数十种元素,其中钠、钾、硼、镁、锂贮藏丰富。

纳木错湖水面积 1,920 平方公里,湖面海拔 4,718 米,总集水面积约10,610 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的第二大湖。湖水矿化度 1.7 克/升,属微咸水湖。藏语“纳木错”是“天湖”的意思。纳木错南部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水是湖泊水体的主要来源。扎西多半岛自南岸伸入湖中,半岛北端耸立着两座石灰岩丘陵,在长期浪蚀作用下,形成了许多溶洞、石芽、天生桥等岩溶地形,形态千奇百怪,大自然造物之丰盛多采,令人深为惊异。湖中倒映着远处的念青唐古拉山雪峰,加上断续展布的城垣断崖,雄伟壮观。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是高原极好的游览胜地。

色林错湖面海拔 4,530 米。是我国第三大内陆湖泊。东西轴长 75 公里, 南北最大宽度 40 公里,湖泊面积 1,640 平方公里。色林错四周水系发育, 共有 20 多个湖泊和几十条河流构成,流域总面积约 45,530 平方公里。湖泊形状不规则,两侧有许多半岛和峡湾。由于退缩而分离出来的小湖,主要有班戈错、错鄂、雅个冬错等。其中雅个冬错最大水深只有 2.1 米,已成为盐湖。被湖水弄湿的衣衫,稍干后就会出现一层白色的盐斑。

班公错和曼冬错是我国最西部的一对孪生内陆湖泊。班公错又名错木昂拉仁波,其东段和西段的一部分在我国境内,湖面海拔 4,241 米,面积 413 平方公里,最大水深 41.3 米。该湖东西方向延伸得很长,东部为淡水,往西逐渐过渡为半咸水和咸水。曼冬错又名斯潘古尔湖,位于班公错西段南侧, 是内陆咸水湖,海拔 4,300 米,面积 58 平方公里,呈狭长形。它过去与班公错连通,后期因气候变干,湖面下降,槽谷被堵塞,致使两湖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