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始通世界

秦汉至隋唐是我国历史上的中古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秦始皇开拓海疆和秦汉时期丝绸之路的海陆齐开,我国的外交事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尤其是隋唐时期,由于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加之政府开明的对外政策,对各国产生了巨大吸引力,对外交往空前发达。

其中的许多优秀外交家如徐福、张骞、裴世清、鉴真和玄奘等,他们的外交贡献体现了我国中古时期外交的成就,也对世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秦代陆通南北与开拓海疆

秦代外交领域的活动主要是加强境内民族往来和开拓海疆。

秦代对岭南、西南和北方等边远地区的开拓,理顺了境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使战国后期的民族矛盾得到解决,使秦朝的疆域得到了巩固;同时,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秦代还开拓海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开始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首次接触。

秦始皇在兼并六国之后,为了解决长久以来的民族矛盾,稳定和发展边远地区,首先开始了开拓岭南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在当时,秦始皇派遣国尉屠睢发兵卒50万,兵分5路,水陆并进,但抵达南岭后,却遭到了西瓯等族人的顽强抵抗。另外军粮的转运受阻,致使秦军粮食匮乏,无力作战。

为了解决这一严重问题,秦始皇乃命监御史禄凿渠通道,修成了灵渠。

灵渠大约修成于公元前219年。这一工程的兴建,直接解决了军粮转输的困难。秦军得到沿湘江、经灵渠运抵岭南的大批粮饷与物资的接济,才得以深入西瓯,基本控制这一地区。

在此基础上,秦始皇又征发流亡的人、奴隶及商人,把他们安置在桂林、象和南海三郡,基本上统一了岭南。后来,秦二世时又征集15000名未婚妇女至岭南,这些女子们后来都与将士和当地人成了婚,建了家,立了业,不再回北方去。秦还一再大批地迁徙刑徒和内地民众到这里屯戍垦殖。

大批内迁民众南迁之后,在那里任职的秦朝地方官为民办了不少好事、实事。比如:掘井筑城,设衙修路;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文明;推广先进的生产力和农耕技术;改善越人居住条件;培养和起用越人做官;维护了良好的社会治安;推广优良品种;迁汉人与越人杂居,鼓励士卒与中原人和越人通婚等。

这些措施,稳定和发展了岭南地区,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传播和民族融合,影响深远。今天许多外来的游客高度评价岭南真是人杰地灵,山美,水美,人更美,这实际与中原人与当地人成婚,不断地繁衍生息,世代相传是分不开的。

成功开拓了岭南后,秦代又开凿五尺道,打通了通往西南的道路。

当时的西南地区,主要包括今贵州、云南、四川一带,分布着许多少数民族,秦汉时期统称之为西南夷。秦并六国后,为了加强与西南各族人民的交往,秦始皇派人开凿了一条从今四川宜宾通往云南滇池一带的栈道,因其处在险恶之地,道阔仅有5尺,故名“五尺道”。

五尺栈道开通后,秦皇朝的势力直接抵达且兰、夜郎、邛都、昆明等地,并在这里设官置吏,建立了行政机构。与此同时,秦又经略蜀郡,治今四川成都,加强了与邛都、筰、冉的联系,并使之纳入了郡县制的行政系统。

从此以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不仅密切了与内地的关系,而且成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部分。

秦代除了加强与南部边远地区的往来意外,还为了安定北边,北击匈奴。

匈奴是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他们主要活动于蒙古高原和南至阴山、北抵贝加尔湖的广袤地区。以头曼单于为代表的匈奴贵族统治者,曾经派兵占据了战国末期赵国的大片区域,并继续南下侵扰。秦朝建立后,匈奴奴隶主贵族的侵扰日益加剧,这是对刚刚建立的秦皇朝北边的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除侵扰,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命蒙恬发兵30万,大举出击。在反击战中,蒙恬采用集中兵力,穷追猛打,速战速决的作战原则,很快就收复了河南地以及榆中一带的广大地区。

接着,他率军渡过黄河,乘胜追击,进抵高阙。高阙即今内蒙古临河县北的狼山口。这里原是赵国的军事要地。

秦军在夺回高阙后,又收复了阳山和北假,直抵阴山一带的广大地区,并在这里分设34县,重新建立九原郡,使其统辖北抵阴山,南至河南地以北,东邻云中的大片边地。

同时,秦朝又徙去大批刑徒,还鼓励一般民众移居边地。这些迁去的民众与刑徒,一面屯垦,一面戍边,对于开发北方边地,充实武备,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代反击匈奴的胜利,是对匈奴贵族侵扰势力第一次最沉重的打击。这场反击战,解除了匈奴奴隶主贵族的侵扰与破坏,使今河套内外,大河南北的广大地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摆脱了兵祸的灾难。

这对于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这些边远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保护包括匈奴人民在内的各族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有积极意义的。

秦在胜利击败匈奴贵族的侵扰之后,为了巩固在战场上取得的成果,秦始皇又命蒙恬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

长城修筑后,虽未能阻挡匈奴贵族的南下,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是起过一定的防卫作用。同时,长城本身作为伟大的建筑工程遗留后世,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富于智慧和独创性的见证。

秦代的陆路开拓,使它的势力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北响户,北据为塞,并阴山至辽东,从而形成了一个辽阔的疆域。

秦代还致力于开拓海疆,利用已有的东海起航线,进一步加强与海外贸易往来,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我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当时的主要有东海起航线,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东海起航线最早始自周武王灭纣,建立于周王朝的公元前1112年,当时周王封箕子到朝鲜,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到达朝鲜,教其民田蚕织作。

秦在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后,在岭南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并以南海郡为中心,逐步发展起繁荣的岭南经济圈。

秦末,北方征战不休,岭南地区由赵佗统治,史称南越国,是当时少有的和平地区。赵佗利用东海起航线加强对外往来。

当时的南越国是南岛人种的发源地。先秦时代称之为百越民族,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他们拥有优秀的航海经验和冒险精神,足迹遍及太平洋和印度洋,史前时代起即开始了向远洋迁徙,马达加斯加、夏威夷、新西兰均有分布。而秦代南越国的海路西探,已经到达东南亚诸国,并且到达印度。

当时岭南地区主要出产丝绸类纺织品。赵佗为寻找重要的军需物资铁资源,开始谋求海上路线,以便通往西方国家,开展贸易活动。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形成规模。

通过这条贸易通道,赵佗将岭南地区的丝绸向西方输出,以此换取了各种物资。在中国对外输出的同时,希腊工匠也通过这条通道来到中国,参与了南粤王宫殿的建造。

后来的考古工作者在广州南越王墓中出土的希腊风格银器皿,以及在南越国宫殿遗迹发掘出来的石制希腊式梁柱,就是相当好的证明。

除了赵佗利用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外进行贸易往来外,秦始皇兵吞六国时,齐、燕、赵等国人民为逃避苦役而携带蚕种和随身养蚕技术不断泛海赴朝,更加速了丝织业在朝鲜的传播。

秦代对岭南、西南以及北方等边远地区的开拓,沟通和理顺了各民族的关系,使各族人民生活在一个辽阔的疆域里,在同一个国家政权的管理之下,从而形成了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大国,这不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上都具有极为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而秦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利用和发展,使我国古代的外交沟通更加广泛,为后来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做了商业与文化信息上的准备。

[旁注]

西瓯 又叫西越或瓯越。战国晚期,有一支越人大部落活动于浙江东部瓯江流域一带,历史上称为东瓯。当时岭南地区桂江和浔江流域一带也有一支越人大部落,为了与东瓯的越人相区别,人们便称之为西瓯或西越。

灵渠 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于秦代凿成通航,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现在仍然发挥着功用。

蜀郡 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之一。蜀郡以成都一带为中心,所辖范围随时间而有不同。秦国于公元前316年在成都设成都县。又于公元前277年置蜀郡,设郡守,成都为蜀郡治所。

头曼单于 匈奴单于。当政时辖地东与东胡、南与秦、西与月氏为邻。公元前215年,秦派蒙恬进取河南地,头曼率部属北徙,秦末边防松弛,头曼又悄悄南进。公元前209年被其子冒顿所杀。

蒙恬 祖籍齐国,山东人。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他收复河套地区,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曾经修筑长城,在北部边陲防御匈奴多年,威震北方,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河南地 指秦时河套以南之地,但并不等于今日之河套平原,因为古时黄河干流走今乌加河,而非今日的河道。公元前215年,发动秦朝北击匈奴之战,将军蒙恬领兵30万,获取“河南地”。

屠睢 秦朝武将。公元前214年,屠睢被拜为国尉,领50万大军出征岭南。屠睢对当地抵抗的人大开杀戒,当屠睢来到西江畔的三罗地域时,路经一个大树林,当地土人早已埋伏在林中,一声唿哨,乱箭齐发。屠睢身中毒箭而亡。

史禄 姓不详,名禄,又称监禄,秦朝人。“史”在当时系官职名,即监御史。秦始皇灭六国后,派屠睢攻打越人。为运送征服岭南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便命史禄在今广西兴安县开凿河渠以沟通湘、漓二水。即今灵渠。

赵佗(约公元前240~公元前137年),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秦朝著名将领,南越国创建者。赵佗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公元前203年至公元前137年在位,号称“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

[阅读链接]

秦始皇叫嬴政,在建立秦国之前人称秦王政。当时有一个叫尉缭的人求见秦王政。尉缭是魏国大梁人,是当时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游说家。

传说尉缭曾拜鬼谷子为师,学成后隐居山林。他向秦王政讲述了一些外交之道,收买六国高官重臣的外交手段是他所提出来的。秦王政很高兴,下令重赏尉缭。

哪料尉缭对秦王政的评价却并不高,说他“少恩而虎狼心”。

秦王政不但没有惩罚他,反倒仍然封他做了大官。秦王政的胸襟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