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开通西域丝绸之路

西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一条自首都长安,经河西走廊和天山南路,直达中亚、西亚,进而连接欧洲和非洲大陆的陆路通道,史称“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汉朝同四邻国家的物质文化交流,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并成为后世中国与中亚、西亚,以及非洲、欧洲国家人民加强联系和发展友谊的桥梁。

汉武帝即位时,汉王朝已建立60余年,历经汉初几代皇帝,奉行轻徭薄赋和“与民休息”的政策,特别是“文景之治”,政治的统一和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进入了繁荣时代,国力已相当充沛。

汉武帝凭借雄厚的物力财力,及时地把反击匈奴的侵扰,从根本上解除来自北方威胁的历史任务,提上了日程。

从当时的整个形势来看,联合大月氏,沟通西域,在葱岭东西打破匈奴的控制局面,建立起汉朝的威信和影响,是孤立和削弱匈奴,配合军事行动,最后彻底战胜匈奴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步骤。

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领100多人,从陇西,即今甘肃临洮出发,西行进入河西走廊。

当时的河西走廊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正当张骞带领的汉朝使团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全部被抓获。

匈奴单于为了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大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还给张骞娶了匈奴的女子为妻,生了孩子。但均未达到目的。

在匈奴一直留居期间,张骞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所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大月氏的意志和决心。

公元前129年,敌人的监视渐渐有所松弛。一天,张骞趁匈奴人的不备,果断地带领随从逃出了匈奴的势力范围。

为了避开匈奴的骚扰,张骞从河西走廊折西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路上经过了数十日的跋涉。

这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行军。大戈壁滩上,飞沙走石,热浪滚滚;葱岭高如屋脊,冰雪皑皑,寒风刺骨。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加之匆匆出逃,物资准备又不足,张骞一行风餐露宿,备尝艰辛。

干粮吃尽了,就靠善射的向导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

张骞到大宛后,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大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种种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表示今后如能返回汉朝,一定奏明汉皇,送他很多财物,重重酬谢。

大宛王本来早就风闻东方汉朝的富庶,很想与汉朝通使往来,但苦于匈奴的中梗阻碍,未能实现。汉使的意外到来,使大宛国王非常高兴,而张骞的一席话,更使他动心。

于是满口答应了张骞的要求,热情款待后,派向导和译员将张骞等人送到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的康居,康居王又遣人将他们送至大月氏。

不料,这时的大月氏人改变了态度。当张骞向他们提出建议时,他们无意与匈奴为敌。加之他们又认为汉朝离大月氏太远,如果联合攻击匈奴,遇到危险恐难以相助。

张骞等人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始终未能说服大月氏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在此期间,张骞曾越过妫水南下,抵达大夏的蓝氏城。公元前128年动身返国。

在归途中,张骞为避开匈奴控制区,改变了行军路线。他们不走来时沿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北道,而改行沿塔里木盆地南部,循昆仑山北麓的南道。从莎车,经于阗、鄯善,进入羌人地区。

但出乎意料,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又扣留了一年多。后来趁匈奴内乱之机,带着自己的匈奴族妻子和堂邑父,逃回长安。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从公元前139年出发,至公元前126年归汉,共历13年。张骞出发时带了100多人,回来时仅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所付出的代价是何等高昂!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既是一次极为艰险的外交旅行,同时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科学考察。张骞第一次对广阔的西域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

他不仅亲自访问了位处新疆的各小国和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诸国,而且从这些地方又初步了解到乌孙、奄蔡、安息、条支、身毒等国的许多情况。

回长安后,张骞将其见闻,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报告,对葱岭东西、中亚、西亚,以至安息、印度诸国的位置、特产、人口、城市、兵力等,都作了说明。

这个报告的基本内容为司马迁在《史记·大宛传》中保存下来。这是中国和世界上对于这些地区第一次最翔实可靠的记载,至今仍是世界上研究上述地区和国家的古地理和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

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奉使君”,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几年后,汉武帝听说西域小国都有与汉通好的愿望,就准备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宣扬汉朝的国威。

公元前115年,荒凉的河西走廊出现了一支庞大的汉朝使者队伍。喧闹的人声、马铃声和牲畜的叫声响彻塞外原野,人群一直缓缓向西流去。张骞手持汉节,和他的几个副手走在队伍的前面。庞大的汉朝使团的第一站就是乌孙王国,他们一路没有遇到匈奴人的骚扰,到了乌孙国。

乌孙王惊讶地迎接了这个庞大的使团。张骞代表汉武帝送给乌孙王很厚重的礼物,乌孙王更加惊喜,他狐疑不解地想听汉使有什么要求。

张骞对乌孙王说:“要是大王能够依靠汉朝,搬到东边来,汉朝皇帝愿意把那边的土地全部封给大王,还会把公主嫁给大王为夫人,给大王不少的礼物。这样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这是个最好的出路。”

乌孙王和大臣商议了好几天,却是举棋不定。张骞他恐怕耽误时间,就先打发他的副手们拿着汉节,带上礼物,分头去联络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和于阗等国家。乌孙王派出了几个翻译去帮助他们。

张骞的副手们还没有回来,乌孙王倒先想派几个人去汉朝看看情况再说。张骞一看这样也好,让这些乌孙王的使者亲眼看到大汉的强大,才能摆脱匈奴,投入汉朝的怀抱。乌孙王派遣使者一路送张骞回国,同时向汉武帝敬献了几十匹上等好马作为谢礼。

张骞带着乌孙的使者来见汉武帝。汉武帝一看外族的使者为大汉的气势所慑服,心中已经很是得意。再看到乌孙赠送的几十匹高头大马,更是欢喜异常。因为汉武帝一生酷爱良马,所以分外称心。他吩咐手下重赏乌孙的使者,让他们到各处走走。又提拔张骞为大行令,负责管理与外国的一切事务。

在张骞的带动下,汉朝和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大大密切起来。陇西荒原上各国的使者络绎不绝。

张骞回汉一年后,因为辛劳过度,猝然离开人世。汉武帝为失去这样一个外交天才而郁闷了好几天。而西域诸国都知道张骞的大名,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朋友。

张骞死后,两汉政府对西域非常重视,通过联姻、继续派使通好、设置西域都护等措施,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使汉同西域的关系进一步发展。

公元前105年,乌孙王以良马千匹为聘礼向汉求和亲,汉武帝把江都王之女细君公主嫁给乌孙王。细君公主死后,汉又以楚王的孙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

解忧公主的随嫁侍女冯嫽深知诗文事理,常持汉节行赏赐于诸国,深得尊敬和信任,被称为冯夫人。由于冯嫽的活动,巩固和发展了汉同乌孙的关系。冯嫽也成为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女外交家政治家。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派遣苏武率领100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一方面是缓和当时状态,一方面是探实匈奴实情,为以后的远征奠定基础。只不过苏武一去就给扣押了。后来就有卫青、霍去病等大将举全国之力远征,终于彻底击败匈奴。

公元前60年,匈奴内部分裂,汉宣帝任命卫司马郑吉为西域都护,驻守在乌垒城,即今新疆轮台东。这是汉朝在葱岭以东,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设置行政机构的开端。西汉政府还在新疆境内设置常驻的官员,派去士卒屯田,并设校尉统领,保护屯田,使汉族人民同新疆各族人民的交往更加密切了。

到东汉时期,汉朝曾经于公元73年派班超经略西域,在西域专门任命官吏,来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并保护商旅往来。随着汉朝的使者和商人络绎不绝地西行,丝绸之路更加畅通。

张骞两次通西域,打通了中西之间的交通线路,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在人类文明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汉朝人把这件事称为“凿空”,就是“探险”之意,赞扬张骞打开中国与西方往来的大门。他开通的中外友好往来之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旁注]

文景之治 西汉王朝时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相继即位后,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使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时期。史称“文景之治”。

大宛 古代中亚国名。位于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上、中游,当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汉代时泛指在中亚费尔干区域居住大宛附近各国图的国家和居民。张骞通西域时首先到达大宛。

堂邑父 是我国汉朝时的西域胡人,本名甘父,另说姓堂邑名甘父,亦说字胡奴甘父,为堂邑县一贵族家奴仆,所以又称堂邑父。战争中被俘虏,被释放后加入汉军,是优秀的射手。公元前138年,随张骞出使西域,做助手和向导,归国后汉武帝封他为“奉使君”。

大夏 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后首次提及的西域古国之一。张骞曾于公元前128年左右抵此。后大月氏越过妫水,即今阿姆河南下,大夏退至妫水上游之南,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高附五5个翕侯,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自治权。

长安 西安的古称,从西周到唐代先后有21个王朝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总计建都时间超过1200年。是世界历史及我国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列我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太中大夫 秦代官名,掌论议,汉以后各代多沿置。唐、宋为文散官第八阶,从四品上。宋元属制用以换左右谏议大夫。后定为文官第十一阶,金称大中大夫,从四品。元升为从三品。明亦称大中大夫,为从三品加授之阶。

汉节 汉代使臣所持的节由皇帝授予,是国家的象征,保护它也体现出对国家忠贞的感情。不仅汉代派往匈奴等处的使者持节,皇帝派往分封于各地的诸侯王的使者,同样要持节。正由于使臣持节,故此有“使节”之称,沿用至今。

大行令 秦代官名,掌少数民族事务。汉初沿设。公元前144年改为大行令,所属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等。公元前104年,改大行令为大鸿胪,行人改名为大行令。

卫青 字仲卿。生于西汉时河东平阳,即今山西临汾市。西汉武帝时的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谥号“烈侯”。他袭龙城,收河朔,取得漠北大捷,与外甥霍去病并称“帝国双璧”。

霍去病 名将卫青的外甥。生于西汉时河东郡平阳县,即今山西临汾西南。汉武帝时期大司马,骠骑将军。谥号“景桓侯”。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

苏武(公元前140~公元前60年),字子卿,汉代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西汉大臣。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在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19年间持节不屈。至公元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汉宣帝(公元前91~公元前49年),刘询,本名刘病已,字次卿,西汉第十位皇帝。即位之后,能躬行节俭,多次下令节省开支,改革吏治,稳定社会局势。对外大破匈奴和西羌,巩固了西汉的版图。史称“中兴”。

班超(公元32年~公元102年),字仲升,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曾出使西域,为平定西域,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阅读链接]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敦煌莫高窟第三百二十三窟北壁西端画的就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有人曾经依据此图论证了汉武帝派张骞赴大夏国,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始,但也有人持反对观点,认为这是附会之说。

但不管怎么说,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丝绸之路的历史功绩是真实可信的。此图是现存最早的“张骞出使西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