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远交近攻外交战略

范雎是战国末期秦国外交名家。他上承秦孝公时变法图强之志,下开秦始皇统一帝业,是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

他是我国古代在外交方面极有建树的政治家和谋略家,其“远交近攻”之策,是他对秦国的伟大贡献,也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正是在这一策略的指引下,秦国才一步一步完成统一大业。

范雎原为魏国人,因家境贫寒,投靠在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下。曾随须贾出使齐国,范雎随同出使。范雎的严正说辞让齐王心服口服。

齐王佩服范雎的才能,特加赏赐。但须贾心胸狭隘,怕范雎抢占头功,回国后竟向国相魏齐诬告范雎向齐国泄露魏国的秘密。

魏王大怒,命人毒打范雎,还把他丢在厕所里,使他受尽侮辱。但他机智地买通看守,谎称已经死去,逃出了地狱,化名藏匿于民间。

范雎避祸时正值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到秦昭王时,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

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第二年,秦昭王派遣王稽出使魏国。这时,范雎的朋友郑安平趁机向王稽推荐了范雎。王稽与范雎一夜长谈,认定范雎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几经磨难,将他带回秦国。

到了秦国,范雎通过王稽献书秦昭王。他在信中说道:“我听说英明的君主执政,对有功于国者给予赏赐,有能力的人委以重任;功大者禄厚,才高者爵尊。故不能者不敢当职,有能者也不得蔽隐。而昏庸的君主则不然,赏其所爱而罚其所恶,全凭一时感情使然……”

“我听说善于使自己殷富者大多取之于国,善于使国家殷富者大多取之于诸侯。天下有了英明的君主,那么诸侯便不能专权专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明主善于分割诸侯的权力。良医可以预知病人之死生,而明主可以预知国事的成败。利则行之,害则舍之,疑则少尝之,即使是舜禹再生,也不能改变呀!”

“有些话,在这封信里我是不便深说的,说浅了又不足以引起大王的注意……我希望大王能牺牲一点游玩的时间,准我望见龙颜。如果我所讲的对于治国兴邦之大业无效,我愿接受最严厉的惩罚。”

范雎的话其实击中了秦昭王的心病。秦昭王处在宗亲贵戚的包围中,贵族私家富厚日趋重于王室,早有如芒刺在背之感,对这样的谏词自然十分关切。由此可见,范雎不仅胸藏治国韬略,而且工于心计。

秦昭王看了信很高兴,听了王稽的建议,派专车去接范雎。范雎来到秦宫,接待他的规格很高,秦王亲自到大厅迎接。因此,凡是见到范雎的人,无不肃然起敬,刮目相看。

秦王屏退左右,宫中只剩下他们两人,秦王跪身向范雎请求说:“先生怎样来教导我呢?”

范雎只是“嗯、嗯”两声。

过了一会儿,秦王再次请求,范雎还是“嗯、嗯”两声。就这样一连三次。秦王又拜请说:“先生难道真的是不教我了吗?”

范雎试出了秦王的诚心,便巧妙地从颂扬秦国开始,经过充分铺垫,最后才点出了秦国的弊端隐患:“大王现在紧闭关口,不敢出兵对付山东诸侯。长此以往,大者宗庙倾覆,小者自身孤危。这是臣最恐惧的。”

其实,这些弊端虽确有之,但属细枝末节,并非治理秦国的当务之急。范雎所以要论及此事,意在用“强干弱枝”,即主要颂扬秦国以迎合秦昭王。秦昭王果然与他推心置腹。

范雎虽已取信于秦昭王,但因初入秦国,尚不敢深涉内政,所以处处细心,观察秦王俯仰。

不久,范雎再次觐见秦昭王,他从分析秦国的优势入手,即使秦昭王感到欣慰,也使他感到警怵,因而没等范雎说完,秦昭王便恭恭敬敬地说:“寡人愿闻其详”了。这时,范雎才向秦王建议,在外交上应该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

范雎的“远交近攻”,就是当实现军事目标的企图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时,应先攻取就近的敌人,而不能越过近敌去打远离自己的敌人。为了防止敌方结盟,要千方百计去分化敌人,各个击破。

消灭了近敌之后,“远交”的国家又成为新的攻击对象了。“远交”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外交诱骗。远交近攻,是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的战略性谋略。这就是范雎远交近攻的著名战略主张。

范雎还为这一战略原则拟定了具体的实施步骤。第一,就近重创韩、魏,以解除心腹之患,壮大秦国势力;第二,北谋赵,南谋楚,扶弱国,抑强敌,争夺中间地带,遏制各国的发展;第三,韩、魏、赵、楚依附于秦之后,携五国之重,进而威逼最远且是当时最强的对手齐国,使其回避与秦国的竞争;第四,在压倒各国的优势下,最后逐一消灭韩、魏诸国,最后灭齐,统一天下。

秦王一听,赞叹地说:“太好了!”

秦王很欣赏范雎的外交主张,拜范雎为客卿,让他参与国家大政。随后,秦王按照既定战略,开始了兼并六国的行动。

公元前268年,秦王用范雎的计谋,派兵伐魏,攻克怀地,两年后攻克刑丘。公元前265年,秦军又发兵占领韩国的高平、南阳、野王等地,将韩国拦腰斩断,使整个上党地区完全孤立起来。

秦国在战争中获得了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巨大补偿,实力更其强盛,因而东进步伐大大加速,扩大了对赵、楚两国的战争规模。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实现了全国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历史是个古怪的老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范雎相于秦,恰恰顺乎中国政治之大势,所以才被写上了重重的一笔。

范雎明确提出的“远交近攻”外交战略思想,不仅为秦逐个兼并六国最后统一中国奠定了战略基础,而且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成功战略思想之一。为中国政治、外交思想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旁注]

中大夫 官名。据《吕氏春秋通诠·知度》载:诸侯国中的爵位分为卿、大夫、士三级,大夫比卿低一等。大夫又分为上、中、下三等,“中大夫”是中间一级的大夫。后世历代,名称、职权即官阶多有变动。

商鞅变法 是秦孝公时一次最彻底的变法。主持者商鞅是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和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觐见 即进见、谒见、朝见,一般指使臣或臣子拜见君主。据《仪礼·觐礼》:“觐,见也。诸侯秋见天子之礼,于五礼属宾礼。”“五礼”,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朝聘之礼。觐见多指此。

客卿 古代官名,春秋战国时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当高级官员的人。秦有客卿之官。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故称。战国中后期很多秦国人也担任客卿,主要是执行对抗诸侯的战争、外交事务,也可称上卿等卿相。

上党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古时对长治的雅称。因其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公元前402年,魏、赵、韩三家分晋,上党归韩。但强大起来的秦从公元前280年开始,吞食上党之口已经张开。

范雎 《史记》中是“雎”字,有书为“睢”字,评书家多读此音,字叔。战国时魏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他同商鞅、张仪、李斯先后任秦国丞相,对秦的强大和统一天下起了重大作用。

王稽 战国时期秦国人。王稽任谒者时奉命出使魏国,帮助范雎逃往秦国。范雎出任国相后,王稽被举荐为河东郡郡守,后因私通诸侯之罪遭处死后弃市。

[阅读链接]

范雎在魏国时曾遭须贾陷害,被魏王暴打后丢入厕所。范雎逃出后做了秦国丞相,魏人谁也不知此事。后来魏国听说秦国要来进攻,就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听说须贾来了,就乔装打扮,穿一套旧衣服来见须贾。

须贾见他贫寒,取一件粗绸袍子送他。须贾要见丞相,范雎与他一同乘车来到相府门口,范雎先入,须贾问明情况,才得知范雎为丞相,心中惊恐万分。

范雎指明了他的罪状,并说:“今天免你一死,是由于你送我一件粗绸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