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少林众僧习武护寺
南北朝时期,一些隐士在来少林寺前大都有很高的武功,皈依佛门后,不仅把自己的武功传授给门徒或知己,而且还得机学到了寺内和尚的武艺。如此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世代延续,使众僧大都学会了武功。
北魏时代的孙溪,出家前跟祖父孙才学武4年,擅长拳术和气功。《高僧传》和《朝野全载》记载他:能跃首至梁,引重千钧,拳捷骁勇,动骇物听……
后来,北周静帝禅让于大丞相杨坚,杨坚称隋文帝,国号隋。由于杨坚是在尼姑庙里出生并由一个尼姑抚养成人的,对佛教更是大力扶植,他把陟岵寺恢复旧名,仍称少林寺,并赐柏谷屯田100顷,以供寺僧食用资费,于是,少林寺又渐渐兴盛起来。
但是,从少林寺初建至隋朝末年的100多年间,少林功夫的交流仅仅局限在寺院内部,它们不过是僧人参禅期间的健身方式,从未引起过世人的注意。
少林功夫术的要旨是禅武合一。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要旨。在佛门眼中,参禅是正道,拳勇一类只是末技,僧众们不过是借练功习武达到收心敛性、屏虑入定的目的。同时也可收到健身自卫、护寺护法的效果。
由于局逐渐变得动荡,少林寺方丈为了保护庙宇的安全,已经从寺僧中选出身强力壮、勇敢灵巧或善于搏击者组织成一支专门队伍。最初,他们的任务是护寺,被称为“武僧”,使少林寺具有了一定规模的武装力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形势的需要,要求少林武功向精湛的技击方面发展,开始实行了有组织的、严格的僧兵训练。每天很早的时候,师僧们同起而习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四季不断,苦练武艺。
隋代马善通,江西泰和人,自幼习武,功夫超群。因好打不平伤人,为躲避追捕,逃至少林寺,拜志刚为师,赐法名“子升”,成为武僧中的代表人物。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武装势力兴起,当时的少林寺,常住财产丰富,便成为攻击对象。寺内有僧徒数百,也有许多练武的僧人,在这种情况下僧人们更下决心勤苦习武,以更好地保寺护教。
而赫赫有名的少林棍的起源,据传与此时在少林寺烧火做饭的火头僧有关。由于僧人众多,在少林寺烧火做饭并不是件轻松的工作。少林寺有一位火头僧在日日烧火中,悟出了一手烧火棍的好功夫。
隋炀帝大业年间,少林寺得到消息,不久会有10000多山贼入侵少林寺,在众僧都惊慌失措的情况下,这位火头僧挺身而出,在短时间内训练了100多名年轻僧人学会少林棍,保护了少林寺。
禅宗以“担水砍柴,无非妙道”,少林功夫也应该“参正禅机,冀臻上乘”,于是始有“内外交修之旨,身心两修之功”。
正因为禅宗没有把武技看得太重,而是以禅定功夫为根基,泯灭争强好胜之心,屏弃尘俗纷扰之念,才使得武僧们习惯于在心静如水、无患无虑的状态下练功,又兼以寺院武功的传统优势,所以少林武僧往往得以步入武学的较高境界,这不能不在相当程度上归功于禅法的作用。
武术禅就是提供一个人可以亲身去做,最终“见性成佛”的参禅路径。少林功夫的极致就是练就不动心,“内心不乱为定”,表现在外,就是“外不着相为禅”。外不着相,才能变幻莫测,博大精深。
由于多年的积累和努力,少林功夫中的武与禅已经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少林功夫中的武,已经融化在了参禅之中。这是少林功夫与其他派系武术的不同之处。
由于少林僧徒采用的是动静结合的“禅拳归一”练功之法,所以自隋代开始,少林寺僧在长期的习武实践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练功习惯,也就是凡习武,多在静谧之处。少林僧徒认为,只有在幽静的环境下通过禅与武的结合才能练成真功。
因此,少林僧徒的习武多在凌晨、深夜以及冰天雪地人迹皆无的数九寒天。在少室山阴的密林深处,有几个鲜为人知的少林武僧练功场地,置身此地,才会真正领悟少林禅拳归一的真谛。
禅和拳本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形态,禅以静为特征,拳以动为特点。正是因为少林功夫已成为一种佛教修持法门,高境界的少林功夫才显得变幻莫测、神秘高妙。
所以,少林功夫与普通武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亦有质的区别。这种区别是因为佛教生活与世俗生活不同,佛教生活追求的目标与世俗生活追求的目标不一样造成的。
少林寺僧人的日常生活是严格遵守依佛教戒律,非常朴素。这种朴素的生活方式和志趣,也融进了少林功夫里面。少林功夫的作用在于防身、护寺、健身、入禅作用,所以它的招式结构完全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上。每招每式甚至小手花、乃至意念,都不掺杂任何华丽、哗众取宠、拖泥带水的内容,形成了朴实无华的特点。
[旁注]
《高僧传》 记载自东汉永平至梁代天监间著名僧人的传记,南朝梁代僧人慧皎撰。对研究汉魏六朝文学有多方面的作用。它记载了佛教传入我国及佛经翻译文学的情况,还有许多文人和佛教僧侣的交往以及他们受佛教影响的情况。
禅宗 佛教分为九乘佛法,然禅宗即是教外别传之第十乘,禅宗又名佛心宗摄持一切乘,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我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
隋炀帝 (569年~618年),即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隋唐之际著名政治、军事人物,文学家。《全隋诗》收录存诗40多首。杨广重视文化教育,在位期间,开科举、造运河、营东都、铺驰道、修长城、置四郡,经略四方,万国来朝,赞中国为神仙。
[阅读链接]
少林寺创立之后,以僧稠为首的僧人习武之举,完全是一种时代需要和普遍的佛门需求。习武目的,都是旨在防止内乱外患,确保持寺院财产安全。
所以,北魏时期,甚至推延至隋朝末年,少林僧人的习武举动与当时的其他诸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不能作为少林寺有别于其他寺院的门派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