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空小山率武僧痛击倭寇

1553年,正处于明代嘉靖中叶,31名少林寺武僧在月空和尚的带领下,肩负重任,奔赴淞江抗倭前线。

明代的时候,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屡屡遭受日本倭寇的骚扰,这些倭寇以沿海岛屿为据点,时常上岸烧杀抢掠,为此,十分头疼的明政府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寺以武显”的少林僧兵。

自从唐太宗敕封少林寺可以“招僧兵,参政事”之后,少林寺僧兵就成了公开的地方武装。每逢朝廷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少林寺僧兵就常常成为他们的护朝法宝。

明代嘉靖年间,日本倭寇多由武士组成,他们在我国沿海掠夺财物,残杀百姓,成为朝廷心腹之患。倭寇使用的是倭刀,他们的刀法奇诈诡异,明军正规部队经常吃败仗,于是以武功闻名天下的少林武僧应征出战。

1553年的春天,南京中军都督府万表派人给嵩山少林寺下了一道表檄,让少林寺选派武僧前去抗倭。当时少林寺的方丈是坦然法师,他听说了倭寇的暴行,十分震惊,决定派武功高强的大弟子月空和尚为首领,带领月忠、自然、慧正、智囊等人在内的31名武僧前去抗倭。

这31位武僧都是由月空和尚一个一个仔细挑选出来的,为了确保他们确实能够“技压群僧”,月空沿用了少林寺“打出山门才出寺”的老规矩,即每名武僧都要闯过少林各项考核关。31人选定之后,寺里给他们每人配备了一匹马和一根7尺长,15千克重的铁棍,有的还配有刀枪剑等武器。

淞江一带有个白沙湾,少林僧兵抵达前线的第一战就在这里进行。这年农历七月,倭寇再次进据川沙,撤民居为营。参将卢镗率外地调来的兵士前往攻打,结果中倭寇埋伏,几乎全军覆没。

倭寇得势后,决定又一次侵扰南汇境地,此时适值少林寺僧兵前来增援,战倭寇于白沙湾。少林增兵人数不多,却个个勇猛善战,竟奋不顾身地直捣敌营,毁倭寇停泊在岸边的舰船三艘,斩敌百余人,敌营大乱。

这场战斗被称为“白沙湾之战”,这一仗却打出了少林僧兵的威风,他们个个骁勇善战,勇往直前,令倭寇闻风丧胆。

关于当时的战斗细节,明代异侠小说《云间杂志》记载说:“一贼舞双刀而来,月空坐不动,将至,身忽跃起,从贼顶过,以铁棍击碎贼首。”月空动作干净利索,禅武味道相当浓烈。

在这一时期,少林功夫至少存在10支武术系统或门派。其间产生的以言传身教形态存在的武术套路和理论,已无法统计。

从月空1553年最著名的抗倭战役开始,少林功夫著作开始大量出现,少林寺僧人的神奇武功引起了世人极大的兴趣。

少林寺宗法门头制度相对封闭,严格遵守宗法传承;而佛教的游方制度在根本上是开放的,进出自由。少林寺这种特殊的开放和封闭两重性,对于少林功夫的发展和传承,对于少林功夫体系和门派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少林功夫信仰形态在明代也发生了变化,唐代以来的以观音菩萨愿力为核心的那罗延金刚神信仰,演变为紧那罗王神授少林寺棍法的武圣信仰,并以此激励少林寺僧人修习少林功夫。

月空和尚等人受到了中军都督府的表彰,随后领兵前往泉州,与当地军民一起同心协力进攻七星岛,一举粉碎了倭寇的老巢,打死了头目黑田,自此,沿海一带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平安无事。

朝廷为了嘉奖,在泉州又修建了一座南少林寺,月空任方丈。20年后,戚继光再次出兵抗倭,也得到了南少林和尚的大力协助。南少林寺从此成为少林和尚平倭寇的历史见证。

1573年,少林寺月空和尚抗倭20年后,东南沿海的日本倭寇再次猖獗起来,世宗皇帝无奈,再次降诏少林寺,命小山禅师亲自主持率引武僧出兵平寇。

小山和尚13岁时,最先在开元寺出家,后来,他跟着师傅应白禅师在少林寺学禅11年,熟颂佛经,精通佛学,并且练了一手高超的剑术。嘉靖皇帝听说他德高望重,禅武皆精,就御封小山和尚为少林寺第二十四代方丈大和尚。

当东南沿海再次遭到倭寇骚扰时,浙江总督胡宗宪和抗倭名将戚继光迅速带领兵马,前往杭州一带平乱。

据说,胡宗宪本来就打算学南京中军都督万表,征派少林武僧出战,但他在武当山偶遇一位高人,倾谈数句之后,高人告诉他少林武僧乃是出家之人,不可随意指派,不如让他们自去抗敌。

胡宗宪觉得有理,奏明皇帝之后,就把招兵选将平倭的皇榜贴在了嵩山脚下。

小山和尚看到了这张皇榜,毫不犹豫就把它揭了下来,把少林寺僧众都集合起来说:“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我寺武僧当挺身赴边杀敌!”

众僧群情激愤,都愿意为国效力。

闻讯前来的征兵使臣问小山和尚:“不知禅师打算出兵几许?”

小山随意答道:“50名僧兵足矣。”

那使臣大感惊讶,摇摇头说:“官军万众,兵强马壮,兵器精良,征战数年,尚未能平息倭寇,你这50名棍僧,能顶何事?”

小山禅师胸有成竹地说:“兵不在多,而在于精,我虽50名僧众,个个都是英雄虎胆,敢上九天揽月,敢入深山擒虎,武艺高强,胜敌千军万马。”

经过校场习武较量,小山方丈精选出机智勇敢、武功卓绝的僧兵50名,赶到京城,向嘉靖皇帝请命。嘉靖皇帝当即下圣旨,封小山为领兵元帅,带上封印,率领官军与僧兵前去平倭。

于是,小山禅师亲自率领50名武僧和官军奔赴东南沿海抗倭前线,他们人不歇脚,马不歇蹄,昼夜奔程,犹如神兵天降出现在敌阵前,出其不意地向日寇突然发起猛攻。

一霎间,刀光剑影,棍棒飞鸣,杀声震天,敌营大乱,打得贼兵措手不及,仓促应战,只见到处是腾云驾雾、神功出众、威风凛凛的和尚,顿时惊魂丧胆,拔腿想溜。

小山禅师大喝一声:“强盗,那里逃?”

话音未落,英勇的僧兵,个个如“飞鹰穿云”腾空翻滚,奋铁棍挥刀剑横扫敌寇,一个武僧猛扑上去,像抓小鸡一般,一把抓住一个贼兵的头,轻轻一扭,脑袋就搬了家。

一个亡命之徒,挥起战刀叽里呱啦嚎叫着向小山扑来,小山沉着应战,镇定自如,“嘿嘿“冷笑一声说:“倭寇,想鸡蛋碰石头?”他边说边随意飞起一脚,把那个家伙踢出两丈多远,来不及叫出声就丧了命。

小山和尚在战场上十分英勇,并且十分聪明,据说一次一个倭寇见他目视远方坐而不动,就挥舞双刀扑过来,谁知在刀就要落在小山身上事,他猝然跃起,从倭寇头顶跃过,并用铁棍击碎了倭寇的脑袋。

少林僧兵与官军见了小山和尚的神技,备受鼓舞,将倭寇杀得大败。拼杀不到一个时辰,敌寇尸横遍野,剩下的残敌,狼狈逃窜。

之后,少林僧兵与当时的抗倭名将俞大猷和戚继光共同抗击倭寇,屡战奇功。

班师回朝的时候,皇帝十分想让小山和尚留在京城,小山却说:“国难杀敌,平时为僧。”

带领僧人回到了少林寺。

两年后,倭寇再次进犯,屯兵于上海附近的下沙镇。小山和尚又受朝廷敕封,立即率领36名少林弟子奔赴东南沿海,会同蔡可泉等120多名官军飞速赶到,严阵以待。这批倭寇听说小山和尚又来了,不战自退。小山等少林僧等了数日也不见倭寇,只好返回。

倭寇等了十几天,探明小山禅师已回少林寺,就又出来作乱。

小山和尚十分气愤,并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股狡猾的倭寇消灭掉。他领着武僧和官兵们认真地查看沿海地形,最后以四面包围之计全歼了这批倭寇。

戚继光经过与倭寇几次战斗,深感明军缺乏训练,临阵畏缩。他决心整饬军备,训练士兵,在金华、义乌等地招募了3000多名新兵,在观海卫等地设武场操练新兵。

此后,战事吃紧,戚继光又从福建调来一批老兵,增加抗倭力量,成为令倭寇闻风丧胆的“戚家军”。而由少林僧兵传授“戚家军”左手棍、金锁拳、栲子拳一度成为当时戚家军抗倭的必杀技。

[旁注]

中军都督府 古代官署名。明代五军都督府之一。初分领在京留守中卫、神策卫、广洋卫、应天卫、和阳卫、牧马千户所。永乐后改广洋卫隶南京中军都督府,增蕃牧千户所。

参将 明代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无定员,位次于总兵、副总兵,分守各路。明清漕运官设置参将,协同督催粮运。清代河道官的江南河标、河营都设置参将,掌管调遣河工、守汛防险等事务。清代京师巡捕五营,各设参将防守巡逻。

紧那罗 在我国佛教里,紧那罗被少林寺尊为护法伽蓝,又称其为“监斋菩萨”。监斋菩萨像有三尊,分别为持法法身、护法法身、妙法法身。头顶塑有发表上升的青烟,烟雾上有赤脚而立的观音像,法身形象则袒胸赤脚,手握烧火棍,完完全全一副武林人物模样。

戚继光 (1528年~1588年),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率军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

圣旨 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是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

敕 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明、清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赠予爵位名号时,皇帝诏命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以上授诰命,称诰封;六品以下授敕命,称敕封。诰命与敕命形如画卷,轴端一品用玉,二品用犀,三品与四品用裹金,五品以下用角。

[阅读链接]

相传,少林寺有部《征战立功簿》,专门记录少林僧人为国立功的事迹,书中除了月空和尚御倭寇的故事,还载有明代小山和尚三次挂帅平倭的故事。

现在少林寺山门两边有夹杆石,还有一对石狮子,据说这都是嘉靖皇帝为嘉奖小山和尚,而赐给少林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