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囤和尚发扬少林棍法
扁囤和尚,或作匾囤,名悟须,字无空,号扁囤,为明代著名禅师和武僧。俗姓陈,是河南禹县人。20岁时出家少林寺,很快深得禅学要领,在京城讲法,名震京师,同时,他武艺高强,承其师傅所传棍法,曾救人于苗族山寨,苗族人把他尊为神。
据《扁囤和尚碑》记载,扁囤刚投少林寺时,礼梵僧哈麻为师,请求法名。师父回答:“道本无形,何名之有?”
扁囤不甘心地说:“三世诸佛,皆有名号,弟子安得独无?”
师授一《心经》,读至“五蕴皆空”,豁然大悟。道:“身尚是幻,何处求名?”
有一日,他手编大囤于师父前。师父指着囤对他说:“扁囤是汝名也。”
扁囤回答:“既名扁囤,内也无空?”
师父微笑着说:“教外别传,方契此语!”
同时,扁囤广传《大阿弥陀经》,得到“乾没哪塔”的称号,是和尚的一种荣誉称号。
同时,在武学方面扁囤和尚以少林棍法著称,并创立了多种少林棍法,发展、完善了少林的棍法体系。
虽然自古以来,武术史家都认为武艺宗于棍,但并未说明少林棍的来源是什么。少林武僧为何崇尚和擅长用棍,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早期少林武术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保护寺院。早在隋末之时,少林寺因隋文帝赐地100顷而成为拥有庞大田产的庄园。隋末大乱,少林寺成为山贼为夺粮而进攻的目标,因而寺僧为了保护其既得的利益,开始组织僧兵武装来保护寺院。
在使用兵器时,由于少林寺为佛教寺院,“慈悲为怀”乃是僧人行动的准则。这样,僧人在反击时不能以“杀人”的冷兵器如刀、枪、剑、戟作为武器,因为这有违教规。于是僧人便选择了平常并非是杀人武器的棍。
因为棍不仅是日常最常使用的器具,作战时同样是具有杀伤力的兵器。同时,少林武僧喜欢用棍,与其生存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少林寺处在嵩山深处,古时这里经常有狼虫虎豹等群兽出没,少林寺武僧生活在其间也不断受到猛兽的袭击,于是僧徒为了防身,便选择棍作为武器,以抵御猛兽的进攻。
所以,从那时开始,少林武僧就有出门带棍的习俗,这也是少林武僧用棍的原因之一。此外,少林武僧把棍作为一种兵器,还有一个原因是棍最容易得到,也最容易制作。
少林阴阳棍是一套别具一格的少林棍法。传说由当时抗倭名将俞大猷所创。这套棍法是军队中骑军棍法与步军棍法合二为一的综合套路,故称“阴阳棍”。
少林夜叉棍棍法多变,以扫、拨、云、架、撩、戳、劈、舞花、挑、点为主要技法,尤其挑点戳棍法较多,体现了少林棍谱中讲的“三分棍法七分枪法”的棍法要旨,是不可多得的精华套路。
少林六合棍也是少林武术中的精华,由六种棍法绝招组合而成,故称“六合棍”。这个套路是两个人以实战为基础的攻防对打。其特点是:真打实战、短兵相接、棍法简捷、直取快攻、一招制胜。
少林六合棍一直是少林寺密不外传的镇寺之宝,经过历代武术高僧的不断修正和完善,其棍法之精妙,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少林功夫棍是少林寺正宗传统器械之一,此棍是隋末十三棍僧救唐王流传的棍法之一,技击性强,步法稳健,动作刚劲有力,在少林传统器械中有独到之处。
少林疯魔棍是少林武术体系中长器械的一种,是一套风格独特的棍术套路。该套路舒展大方,走架灵活,身棍合一,主要以扫打点挂、抢劈拔架、舞花挡挑为主,其动作快慢相间,技击性强,是一套难得的棍术套路。
少林烧火棍是少林寺稀有棍术之一,被尊为“艺中之魁”。此棍又称猿猴棍和猿猴棒,动作简洁明快,质朴无华,颇具实用价值,有“练好猿猴棒,走遍天下没人挡”之说。
少林烧火棍的主要动作特点是右脚提起、左脚蹬地跳起,然后右脚落地,左脚前落脚前掌着地成左虚步;同时右手持棍在体前向左向前向后绕拨一圆圈至身后棍端柱地,左手屈肘手心朝内由下向右上经脸部左格至左肩,小臂内旋成刁手。
少林镇山棍也是自古相传下来的,是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由于历史的久远与沧桑,终以“武道家学”的形式承袭保存,可谓尘封已久,实为珍贵。
该棍法招招有势、势势有法、法法有用、奇绝古拙、长短兼用、势法齐整。在实战中,有拨、拦、圈、拿、绞、缠、撩、挂、挑、截、封、压、轴、击、扫、劈等技法。
少林齐眉棍是我国武术长器械的一种。齐眉棍立棍于地,棍高以眉齐为度,舞动时可大蹦大跳,灵活多变,棍声呼啸,气势极为勇猛。
扁囤是当时著名的神异高僧,关于他事迹,后世资料尚多,主要有三种:一是1748年,《少林寺志》收录有“匾囤和尚碑”,明英宗曾孙新昌王朱厚尊撰文,时在1568年;二是“匾囤禅师行实碑铭”,直隶安庆府通判承德郎杜栾撰书,1569年立石于少林寺塔林。三是20世纪初的《峨眉山志》中“匾囤禅师”传文。
另外,1692年《云南鸡足山志》“匾”条:
和尚不知何许人,居百接桥东土龛。日惟种圃,夜则跏趺,常以草席为,趺座其中,形稍匾,故人呼为匾和尚。人传师持紧那罗王神咒。是夜盗数人旋绕旁,至晓,迷惑不得去,盗叩头求释,师以手挥之乃去。鼓山常有妖出,人不敢行,师以咒制之,妖遂息。山中僧众竖降妖坊于法华庵旁,今故址尚存。
1563年,扁囤拟重返峨眉山。乘船行至夔州白帝城时,他说:“道旷无涯,逢人不尽。”
遂登岸端坐而逝。徒孙普明、普云等人将他归葬于少林寺。而普明就是主持修建“十方禅院”的人。
扁囤和尚圆寂后,普明等说:“少林,吾师发身之地也。”
遂列瘗少林之祖茔,也就是著名的少林塔林,建塔安装,称“扁囤塔”。
扁囤塔扁囤塔位于塔林东北部,建于1565年仲秋,为喇嘛式砖塔,塔底部为六边形塔身为鼓状体,前部有正书额文,刻“乾没哪塔扁囤和尚灵塔”,乾字已湮灭,后无塔铭。
塔上部为六边形,每边各有一神龛。其顶为石制塔刹。塔身风化严重,向北方倾斜。塔前有扁囤行实碑。扁囤塔是塔林中造型较为独特的塔之一。
[旁注]
《心经》 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汉传佛教通行版为玄奘译。这部经在佛教三藏中的地位殊胜,就相当于释迦牟尼佛的心脏一样,收于大正藏第八册。心指心脏,含有精要、心髓等意。本经系将内容庞大之般若经浓缩,成为表现“般若皆空”精神之简洁经典。
冷兵器 一般指不利用火药、炸药等,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的武器装备。我国古代兵器在祖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下一部璀璨耀目的史册。那一页页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一篇篇叙说着石斧铜戟、金戈铁马的赫赫战绩。
阴阳 源自古代我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连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猴棍 我国武术文化中富有传奇色彩的兵器,又称金箍棒,其动作内容主要模仿猴子生活习性,配以武术棍法中技击招式,组成一套别具风格的武功绝活儿。其中练习时变猴形要耸肩。
白帝城 最早出现于西汉末年,大将公孙述割据了四川,他骑马来到瞿塘峡口,见地势险要,便扩修城垒,屯兵严防。城中有口白鹤井,井中常冒出一股白色的雾气,其形状宛如一条龙,直冲九霄。公孙述认为是他日后必然登基成龙的征兆,于是自称白帝,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
[阅读链接]
明代时,著名武术家程宗猷根据扁囤和尚的事迹,著有《少林棍法阐宗》,这是最真实可信的少林棍法著作。书中介绍了小夜叉、大夜叉、阴手、破棍等少林本门棍法,并对自己在明代万历年间初入少林寺习武十几年的经历予以记载。
从书中可以得知,程宗猷去少林寺是为了学习棍法,而他之所以选择少林寺,就是因为听到了紧那罗王创少林棍的传说,但当他入寺后,才知道,紧那罗王的故事其实并不属实,但幸运的是,他得知了少林棍的真正创始人。
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一书中言道:“棍尚少林”。而明代武术家茅元仪的《武备志》更有“诸艺宗于棍,棍宗于少林”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