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衣的发明

在今天,风衣已经成了服装中举足轻重的一大门类。可你知道吗?风衣的问世,才不过 100 来年时间。

在大约 100 年前,英国有个年轻的衣料商人托马斯·巴尔巴尼。巴尔巴尼自小在父亲的衣料商店里帮忙,长大以后从事经营服装和布料生意。巴尔巴尼并不满足于纺织厂提供的衣料,他渴望着革新、开发新品种。

1886 年,巴尔巴尼出了个新点子,他要研制一种看上去和普通布料一样,但又不像普通衣料那样容易被水淋湿的布料。在朋友和同行们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试制成一种特别紧密的防水“加别丁”。它是一种带斜纹的棉织品。纱支细而密,再加上用很稀薄的橡胶溶液浸渍处理过,所以能防水。雨淋在上面就像荷叶上的露珠那样,不会湿透衣料。

加别丁试制成功以后,巴尔巴尼又用它来试制衣服。制什么衣服好呢? 当然是外套。因为万一下雨的话,人身上首先淋湿的不就是外套吗?经过和朋友们的讨论和研究,巴尔巴尼用加别丁制作了一批新的大衣。可惜,新大衣性能虽好,但没有呢大衣挺括,因此,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20 多年过去了,“加别丁”还没多大的起色,是 1914 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了它大显身手的机会。

1916 年冬天,英国远征军和法国军在法国的伊普尔地区与德国军队相持不下。部队要守在战壕里,忍受着雨水和风雪的折磨,非常困难。消息传到国内,托马斯·巴尔巴尼觉得“加别丁”报效祖国、真正走向市场的机会到了。

经过仔细调查后,托马斯·巴尔巴尼为适应士兵生活和作战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堑壕用防水大衣。它的款式是对开门襟双排钮扣,领子能开能合, 有根腰带,插肩袖,肩部有副肩章,在胸部两侧和背部各有一块遮盖布,下部比较宽大。

堑壕用的防水大衣做好以后,巴尔巴尼马上选了一批亲自送到前线去, 给士兵们穿着,再听取士兵们的意见。士兵们都认为很好。能开能合的领子竖起来可以挡风雨,放下来能开阔视线,腰带一收,可使腰部以上不再受冻; 遮盖布有两层,而且都在身体的上部,对于加强防雨水的效果非常好;宽大的下摆便于行动,不会妨碍作战时的动作。士兵们非常满意地认为这种堑壕大衣很适合在雨中作战穿用。于是在 1918 年,英军统师部正式决定,采用它为英军的制式服装。一下子,巴尔巴尼接到了大量订货。

战争结束了,士兵们带着堑壕大衣从前线回来了。碰到下雨天,他们不由自主地就穿着它走上了大街,走到了工厂和商店里。他们是凯旋的勇士, 他们的服装自然成了不少人争相模仿的对象。于是,当年军人们穿着的堑壕

大衣逐渐地成了人们的生活服装。当然,这后来被大家称作“风衣”的服装与堑壕大衣有所不同。它成了时装,但它的款式还是以堑壕大衣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70 多年又过去了。托马斯·巴尔巴尼当年发明的风衣始终没有被淘汰, 而且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了。在门襟设计上,由原先单一的双排扣发展到有双排扣、有单排扣、有单排门襟暗扣、还有斜开门襟扣等;在衣领设计上, 现在有大“驳”开领、小“驳”开领、西装领、立领等很多样式;现代风衣的袖子也变得多种多样了,有插肩袖、有装袖、有蝙蝠袖、还有收口袖等等; 最重要的是,风衣不再是男士的专利品了,女士们也穿起了风衣。随着风衣的时装化,面料也从单一的棉质加别丁发展到棉卡其、毛华达呢、哔叽、皮革等等,装饰物更是层出不穷。

近年来,风衣在我国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成了我国人民衣着中的主要品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