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花机

提花机是织造提花织物的机械。中国古代能织造出五彩缤纷的丝织品, 令举世倾倒,这是和提花机的发明和使用分不开的。

东汉王逸在《机妇赋》中。生动而形象地对提花机作了描述,说:“方员绮错,极妙穷奇,虫禽品兽,物有其宜。兔耳跧伏,若安若危;猛犬相守, 窜身匿蹄。高楼双峙,下临清池,游鱼衔饵,瀺灂其陂,鹿卢并起,纤缴俱垂,宛若星图,屈伸推移,一往一来,匪劳匪疲。”其中,“方员”即“方圆”,前 4 句说的是提花机能织出飞禽走兽、骑士花卉等错综复杂的花纹图案。“兔耳”、“猛犬”是织机上的两对机件。“兔耳”指卷布轴的左、右托脚,“猛犬”可能是指打纬的叠肋木,其下半部在机台下,故曰“窜身匿蹄”。“高楼双峙”是指提花装置花楼的提花束综和综框上弓棚对峙。挽花工坐在花楼上,口唱手拉,按设计的提花纹样来挽花提综,俯瞰光滑明亮的千丝万缕的经线,正如“下临清池”一样。“游鱼衔饵”,乃指挽花工牵动束综衙线,衢线下连竹棍为衢脚,极像垂钩一样,故以衔饵的鱼作比喻。提牵不同经线,有屈有伸,从侧面看如同当时人习惯画的星图,故说“宛若星图,屈伸推移”。“一来一往”形容引纬打纬,运动协调。

提花机何时发明,现在尚无法确定具体的年代。从现知先秦的丝织品花纹分析,商、周时期的织物花纹循环较小,可以用多综多蹑的织机织造;对于花纹循环变化大,组织复杂的大花纹,则用多综多蹑织机织制相当困难, 必须使用更为先进的提花织机,而这种提花织机大概是从战国至秦汉时发展起来的。提花机,反映了东汉时已有比较完善的花楼束综的提花织机。后来, 提花机又不断得到改进,织造技术亦更趋先进。从唐代绫锦所织出的各种光彩夺目的秀丽图案上,可看到当时提花织造技术已达到高峰。

提花机由花机、花楼、衢盘、衢脚等部分构成,一般由两人操作。一人

(挽花工,通常是小孩)坐在花楼上专司提花操作,一个(织工)坐在花机旁织作。

应用提花机织制花纹最关键技术,是挑花结本。其所制成的花本,是把花纹图样由图纸过渡到织物的桥梁。它是利用“结绳记事”的原理,根据纹样设计图的规律性,通过“同类项合并”,按一定规律把经丝编成很多组, 并结集成一股股综绳,即挑结成花本。化本结好,上机织造。织工和挽花工互相配合,根据花本的变化,投梭织制,就可以织出瑰丽的图案。

这种用挑花结本记忆花纹图案变化的规律,就是现代提花机上穿孔纹板的前身,它是中国古代在纺织工艺上的一项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