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航海家

翻开中华民族的航海历史,我们就会骄傲地读到,远在闻名于世的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等人远航之前将近一个世纪,即公元 1405 年,一支庞大的远洋船队,自中国东海南下,扬帆在西太平洋面,并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遍访东南亚及南洋广大地区。先后访问过 40 多个国家,历时近 30 年, 这支远洋船队,就是由中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统帅的大明帝国出使船队。从这一年起,到 1433 年,这支声名赫赫的船队前后共进行了七次大规模出航,即著名的“郑和下西洋”。

郑和原来并不姓郑,而姓马,叫马和,1371 年诞生在我国云南昆明县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教徒的家里。从小时候起,马和就向往着到海洋上去航行。马和出生的年代,正是元朝灭亡,明朝初建的时期。在兵荒马乱之中,马和被明军俘虏,惨遭酷刑,在朱元漳第四个儿子朱棣的燕王府里作太监。

当时的中国,是整个亚太地区最先进文明的、高度发达的封建专制帝国。朱棣当了皇帝之后,出于对“帝王”居中、抚驭万国和“四夷慕圣德而率来” 这样一种国际政治格局的追求,以及中国封建皇权对所谓“皇威”与“皇德” 两个方面无限膨胀的一种强烈追求,决定派郑和下西洋。

郑和首次远航,有大型宝船 62 艘,人员达 27800 人。最大的“宝船”,

船长 44 丈,宽 18 丈;中等的长 37 丈,宽 15 丈,大多数装配了 8 只大橹,

并首次将“指南针”运用于航海船上,船上还可利用绳索测量海深,取海底泥质样品或根据海水颜色来判断航路。郑和的航程达十万余里,航队的主要航线有 42 条之多,完成了流传后世的“郑和航海图”,促进了中国与西洋国家乃至东非人民的友好和贸易往来。

在 15 世纪那个历史时代,郑和同他所率领的数千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海洋上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精力甚至生命,都献给了浩瀚无际的海洋,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航海事业。他们的活动,创造了人类征服海洋历史上的空前壮举,极大地丰富了人类航海知识的宝库。作为这一伟大航海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领导者的郑和,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航海家和外交家,这位初航时正值“壮岁旌旗拥万夫”的年华,最后一息留在航海事业岗位上的海洋征服者,同他领导的航海事业一样,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永远受到人们的崇拜与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