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光明同在

——埃及盲人部长塔哈·侯赛因

塔哈·侯赛因自幼生长在一个清贫人家。父亲是个榨糖公司的门卫,后来晋升当了职员。但是作为一个有着 13 个儿女的父亲来说,生活的负担不算

轻。塔哈·侯赛因排行老七,他在 3 岁多时患上眼病,由于家境贫寒无钱请医生,只好让一个剃头匠来医治。结果可想而知,塔哈·侯赛因从此永远失去了光明。在 20 世纪初的埃及,一个盲孩子的出路只有三条;一是在农村靠诵经为生;再好一点,是做一个“倚柱授经”的人(讲解古兰经文的先生); 最好是成为一个在红白喜事上咏诵古兰经的“谢赫”(以此职业为生的人的一种称谓)。小塔哈的求学之路正是以此为目标的。

他进的第一所学校是村子里的私塾。学业仅仅是背诵古兰经文。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背熟了经文,并能代替先生进行教学。这时,他受到了在开罗攻读学士学位的大哥的影响,见多识广的父亲也给他讲了很多埃及民族英雄的故事。要成为一个对于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这一志向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但是,失明给他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当时在埃及的农村里根本没有传播现代文明知识的场所,对于一个盲童来说,前途比他眼前的世界更加黑暗。但是,他从小对于外面的世界就有一种特别的渴望。当别的孩子在嬉戏时,他总是躲在角落里听大人们谈天说地,从中了解到很多事情。小塔哈想到了埃及爱国领袖穆斯塔法·卡米勒的名言:“要生存就不能绝望。绝望在,就不能生存。”他要征服这漫漫的黑夜,为光明的前途而奋斗。他在 13 岁的时候,登上了北去的列车,奔向首都开罗。生活在向他召唤,文明在向他召唤,一个全新的人生开始了。

求学的路是非常艰难的。当时,埃及还没有专门的盲童学校,也没有盲文书籍和教材,小塔哈完全是靠听力来学习和记忆。每当休息日,同学们在

聊天游玩的时候,他却在那里默记着一周内听到的课程。他的记忆力之好, 有时可以把课本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由于家境贫寒,他每天只能走很远的路步行到学校上课,每天的饭只有两张面饼。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优异的成绩,终于考入了埃及第一所私立大学。

成功总是垂青于勇敢的人,塔哈·侯赛因以稳健的步伐向自己的目标迈进。随着知识和年龄的增长,他的眼界越来越开阔,思维越来越活跃。他意识到:要振兴埃及的文化教育事业,必须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而法国是当时欧洲文化的中心,因此,塔哈·侯赛因在进入大学前就专心攻读法文。学习外语对于一个明眼人来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一个盲人就更加困难了。再加上经济条件窘迫,他只能寻找学费最便宜的夜校来进修。塔哈·侯赛因的顽强精神感动了夜校的老教师,破例对他进行专门辅导。经过艰苦的学习,当他进入大学时,他已经能够听懂大学教授的法国文学课程了——世界正在向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盲孩子敞开大门。

历史会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巧合。在古埃及阿泼斯王朝时期(973— 1058 年),有一位著名的盲诗人艾布·阿拉,在他的一生中著有 70 部诗歌与散文,在埃及的文学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塔哈·侯赛因以一篇《纪念艾布·阿拉》的论文,获得了全埃及第一所现代大学中的第一个博士学位。这位盲人博士的心灵深受古老文明的滋养,他的脚步却要跨越地中海,向着20 世纪初世界文明的重镇——法国巴黎迈进。

但是留学法国的高昂费用,是一个来自农村的贫苦学生无法想象的。终于机遇来了,有一位同学告诉他,开罗大学要选送两位公费留学生到法国去学习历史、地理。现在摆在他面前的不再是梦幻。塔哈·侯赛因相信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他连续 3 次上书开罗大学,自荐争取这个难得的机会。在信中, 他表示了将来学成归来报效母校与祖国的决心,并愿用今后工作所得来偿还留学费用。他写道:“如果说大自然已经降给了我不可避免的灾难,那么大学就不应该帮助大自然剥夺我追求知识的权力,更何况明明知道我才智具备呢!”信心十足的塔哈终于说服了校委会,他们打破常规批准了这个双目失明的农家子弟奔赴欧洲求学。25 岁的塔哈·侯赛因博士搭乘海轮,抵达法国南部城市蒙比利埃,在蒙比利埃盲人学院攻读历史和地理,后来又就读于法国首都巴黎的索尔本大学。在获得索尔本大学博士学位的同时,他也博得了美丽的法国姑娘苏珊的爱情,建立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塔哈·侯赛因回国后,致力于以现代文明之光照亮自己古老的祖国。他先后将欧洲文学、戏剧、哲学、政治学等名著翻译出版,并受聘为《政治报》文学编辑。他当过文学院的教授、院长,直至亚历山大大学的校长。1950 年, 他出任埃及教育部长,这在世界教育史上大概是没有先例的。作为盲人的他深知教育是照耀无边的黑暗的希望之光,他将教育视为“吃饭、喝水和呼吸空气一样重要”。当他于 1973 年以 84 岁的高龄与世长辞时,他为他的祖国、

为人类的文明事业留下了 60 部著作,涉及文学、教育、历史、哲学、宗教、法律、戏剧、电影等诸多领域。塔哈·侯赛因不但是埃及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

一个在埃及偏远农村长大的盲孩子,一个被不幸和黑暗笼罩着的心灵, 有多少个像他一样的盲人终生被埋没在无知和无奈的荒漠中,或一辈子在咏诵经文中苦度时光,塔哈·侯赛因却能让自己生活在光明中。这是为什么呢? 是天才?是机遇?还是神灵赐福?我看都不是,是人的心灵中最可宝贵的东

西——信念。信念是暗夜长路中的篝火,信念是迷茫心海中的灵光,有了它就可以使人焕发出不可思议的巨大能量。塔哈·侯赛因正是因为从小有一个报效祖国的信念,心目中有许许多多埃及的民族英雄和才智之士作榜样,才使他的信念越来越坚定,奋斗目标越来越明确,才使他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下求学不止、奋进不止,终于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最终与这个古老文明国度中的众多先哲们比肩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