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护府

隋、唐时期,随着疆土的开拓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在边疆治理、发展与边疆民族关系方面也逐步形成系统化的政策,这在边疆民族管理机构上也有所反映,主要是组织严密、职能多样,不仅对当时的边疆地区实施了有效的管辖,而且许多机构与制度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隋王朝在中央、地方都设立了边疆民族管理机构。为加强中央集权,隋朝的中央政府设立了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还设太常、鸿胪等九寺,负责具体的事务。其中,尚书省下设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各设尚书、侍郎等。在中央机构中,边疆民族事务主要由鸿胪寺、礼部管理。鸿胪寺设有卿、少卿、丞、主簿、录事等官,下设典客(后改为典蕃)、司仪、崇玄三个署,主管边疆民族的朝觐、会盟等事务。隋炀帝时期,鸿胪寺增设四方馆,接待边疆民族来京的使臣,馆中按方位设有四个“使者署”,即东夷使者、南蛮使者、西戎使者和北狄使者,各署分别设典护录事、叙职、叙仪、监府、监督、互市监及参军等官职。礼部的长官是尚书,607年(隋大业三年)增设侍郎作为尚书的副手,下设礼部、祠部、主客(后改为司蕃)、膳部四个司,其中主客司负责边疆民族管理的具体事务;各司初设侍郎等官,607年改侍郎为郎,郎以下又设曹郎两名,都司郎、主事各一员。

在地方,隋朝之初改前代的州、郡、县三级为两级,583年(隋开皇三年)设州,以州统县;607年又改州为郡,以郡统县。在边疆地区,隋朝设置了大量的州(郡)、县。仅就郡而言,东北有柳城、辽西等郡,南部设有珠崖、儋耳、龙川、义安等郡;西北设有伊吾、鄯善、且末等郡。另外,隋朝还设置西域校尉,主要负责西域各族的朝贡事宜。

唐朝的中央机构在隋朝基础上形成了三省六部制,即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掌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各设尚书、侍郎,以下设司,各司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长官。三省六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组织较为严密。边疆民族事务的管理上也是如此,在处理相关事务时三省都有机构、官员参与其中。例如,当边疆民族的使者来京朝觐、进贡时,中书省由侍郎接受使者所递呈的表、疏要上奏朝廷,所呈献的方物、贡品等要转交给有关部门,还派通事舍人协助接收方物、贡品等,派蕃书译语等翻译人员承担翻译任务;门下省侍中在使者朝见时奉命代表皇帝慰问;尚书省所属礼部承担着更具体的任务,主要由主客司、礼部司负责,前者负责边疆各民族朝觐、会盟等事务,后者主管首领、使者朝见时的礼仪,以及派人到边疆册封首领、颁发印绶等。

三省六部之外,唐朝在中央还设有五监九寺等机构,即国子监、少府监、匠作监、军器监和都水监,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司农寺、太府寺和鸿胪寺。其中,鸿胪寺、太仆寺、少府监等也负责边疆民族的具体事务。鸿胪寺掌管“宾客”事务,主要包括两项,第一项是负责掌握边疆少数民族首领的情况,根据其声望、地位确定朝见唐朝皇帝时的等级,继承爵位时辨别是嫡出还是庶出,受封时带着封册前往封授,上奏时要根据时间、内容登记、安排。第二项是处理贡品、方物,贡马由殿中、太仆寺现场查看,好马由殿中管理,一般的、有病的归太仆寺;如果是药,由鸿胪寺核验、少府监定价;如果是鹰、鹘、狗、豹,因为不好确定价值,就由鸿胪寺根据情况确定。鸿胪寺下设典客署、司仪署,这两项主要由典客署经办,该署设有令、丞、掌客、典客、府、史、掌固等官职。此外,少府监下属的互市监,主管边疆地区的官方贸易——互市,设有监、丞、录事、府、史、价人、掌固等官员。总之,唐朝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中,三省的有关高级官员多是礼仪上会见边疆少数民族首领,而不负责具体事务,具体事务则由礼部的礼部司和主客司、鸿胪寺的典客署、少府监的互市监等机构负责。

在边疆地区,唐朝设立了六大都护府,还设置了许多羁縻府州,这些羁縻府州由都护府直接管理,成为主要的地方性边疆民族管理机构。唐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实行州、县两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控制,太宗时期还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玄宗时期又改为15道,由中央派人巡视,了解民情、考察官员政绩。在边疆地区,以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活动区域为基础,唐朝设置了大量的羁縻府州,任命原来的部落首领出任都督、刺史。唐高祖时期就设立了鲜州、慎州,隶属于营州都督府;涂州,属于茂州都督府管辖;南宁州、宗州、盘州等,隶属于戎州都督府;牂州、衮州、矩州,隶属于黔州都督府。唐太宗以后,唐帝国疆土不断扩大,国势蒸蒸日上,边疆各民族纷纷归附,所设置的羁縻府州也迅速增加。这些羁縻府州的设置,适应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发展水平,又尊重了边疆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唐朝前期不断吸引边疆民族前来归附,即使唐朝后期虽然逐步衰弱下去,但仍具有生命力,所以羁縻府州的设置仍未中断。

唐朝的羁縻府州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有多少、涉及哪些民族呢?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史书记载,唐朝的羁縻府州遍布边疆地区,主要分布在关内、河北、陇右、剑南、江南、岭南等道,共有856个,而实际上要多得多,刘统教授认为目前能搜集到的就有近1000个。这近1000个府、州涉及到边疆地区的突厥、回鹘、党项、吐谷浑、奚、契丹、靺鞨、高句丽、羌以及西域、西南、岭南各族。它们又在六大都护府的统辖之下,安东都护府管辖东北边疆的羁縻府州,安南都护府管辖南部边疆的羁縻府州,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羁縻府州,安北、单于都护府管辖北部边疆的羁縻府州。各都护府一般设有大都护、副大都护、副都护、长史、司马、录事等官职,担负着安抚、征讨、叙功、罚过的职责,管理着本辖区的边疆民族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