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瑰宝

周恩来一生中的朋友,难以计数,有挚友、密友、诤友、益友,还有无数从未见面的朋友,在这无数朋友中,有一位是他最敬重、最特殊的知己, 这就是被人们称为 20 世纪最杰出的女性革命家——宋庆龄。

“国之瑰宝”是周恩来对宋庆龄的热情赞誉。但这绝不是溢美之辞,而是周恩来对宋庆龄这位知己而特殊的朋友的恰如其分的概括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宋庆龄是国母,是 20 世纪最杰出的女性,是革命的先行者,是革命者的楷模,是国内外敬重的国家领导人。她对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她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国际友谊和支持,她又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周恩来用“国之瑰宝”来形容她、概括好、赞誉她,既恰如其分,又形象生动。是一种绝妙的描写。

周恩来与宋庆龄第一次见面是一二十年代中期在广州。1927 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和镇压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造成全国性的白色恐怖, 破坏和断送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推行,使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宣告失败。1927 年 8 月 1 日,宋庆龄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领衔和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共产党人联名发表宣言,痛斥蒋介石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可耻行为和罪恶行径。南昌起义成功后,她被选为革命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成员。她对南昌起义给予了高度赞扬,她说:“这表示了一个不可征服的民族的高度决心。”正是共同的革命理想把周恩来和宋庆龄联系起来,成为革命的同志和知己的朋友。

1936 年初,经宋庆龄的介绍和推荐,中共中央同意邀一位公道的外国记者和医生到陕北实地考察。同时经过宋庆龄的协助,斯诺和马海德才到达陕北,成了中国人民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就是在这次陕北实地考察中,斯诺写出的著名的《西行漫记》一书,让世界人民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雄伟业绩,也使中共领导人第一次成为世界注目的传奇人物; 马海德此行的第二年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内少有的外籍党员之一。

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决心不记前嫌,积极促成国共合作联合抗战。为此,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去庐山与蒋介石进行谈判。途经上海时,通过地下党组织,与近十年未曾见面的宋庆龄相会了。这次相会给两人都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宋庆龄从得知周恩来要来上海看望她的消息后,就兴奋异常。她一早就让人去采购,而且亲自下厨做菜。一听到周恩来等人乘坐的车响,便急步走到门口热情地欢迎客人,一面说:“非常欢迎你们的到来,一路上辛苦了!” 一面将周恩来等人请到客厅。

周恩来一见到宋庆龄便急步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宋庆龄的手,高兴地说: “夫人,我们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见到您,您近来身体好吗?毛泽东及其他同志都问候您!”喜悦、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客厅里充满着久别重逢的兴奋和宾至如归的春意。在亲切的交谈中,周恩来仔细地向宋庆龄介绍了当前的形势,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方针,关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宋庆龄听后,表示竭诚支持并愿为实现这些主张而积极努力,她说:“国共合作是绝对必要的。所有的

力量必须团结在一起。”

淞沪战争爆发后,日寇日益逼近上海,在这种危急时刻,宋庆龄毫不畏惧,决心坚守上海继续战斗。中共中央考虑到宋庆龄处境危险,必须尽快撤离上海,以毛泽东、周恩来的名义拍来急电,敦促宋庆龄无论如何要迅速离开上海。

宋庆龄最终接受了毛泽东、周恩来的意见,乘船离沪赴港。到香港后, 她利用香港的特殊环境,筹建保卫中国同盟,争取国际支持和海外华侨援助等,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而特殊的贡献。1938 年 8 月,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又专程去香港探望宋庆龄,并带去了毛泽东、周恩来的问候与致意。

1941 年 12 月 8 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为了战事的需要,加紧了进攻香港、九龙的步伐,香港已濒临沦陷的边缘,中共中央特急通知广东地下党必须全力以赴确保宋庆龄的安全,护送她安全离港。结果,在宋庆龄搭乘最后一班飞机离港几小时,日寇就占领了香港。

宋庆龄到达重庆后,不顾国民党当局的监视、威胁,把自己的住宅作为保卫中国同盟的办公室,还把一架国外捐助的大型 X 光机,通过周恩来领导的中南局设法运到延安,有力地支援了解放区的医疗保健工作。

1942 年一次别开生面的茶餐会,真实地反映了周恩来与宋庆龄的深厚情谊和莫逆之交。

当时,董必武要回延安,宋庆龄等要为董必武送行,前来送行的还有邓颖超、冯玉祥、李德全等。

宋庆龄作为东道主特别邀请了名厨师做了十几道菜,席间欢声笑语,融洽和谐,大家随意谈吐,无拘无束。周恩来看着丰盛的筵席,笑着对宋庆龄说:“我到孙夫人的府上打扰已非一次了,不过,容我率直一点说,似乎没象今天的菜蔬这样有风味,我今天是跟董老沾了光,饱了口福。”一席话说得大家都开怀大笑。这热闹的场面,欢乐的气氛,是宋庆龄家中难得而少有的。

李德全指着壁炉架上挂着的两株金灿灿、黄澄澄、玲珑剔透的稻穗大声赞道:“你们瞧,多好看哪!这两株禾穗简直象金子铸成的一样!”宋庆龄一面听着,一面站起身来,从壁炉架上取下禾穗,托在手上,容光焕发地说: “这比金子还要宝贵呢!”然后,她继续解释道:“我们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年年五谷丰登,人民才有好日子过。在几亿农民的心目中,这饱满的禾穗不是比金子还要宝贵吗!”一席话说得大家都点头称是。这时,周恩来也被说得激动地站起来,颇有感慨地说: “孙夫人说得好,人人都有工作做,人人有饭吃,这一天不会很远;年年五谷丰登,人民有好日子过,会有这一天的。孙先生在《建国大纲》中提出的设想,会实现,一定会实现的!将来打下了江山,人民坐了天下,一定要把这两株禾穗画在新中国的国徽上!”

宋庆龄被周恩来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所感染,不约而同地站起来,举杯祝愿人民的胜利早日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徽上果然有两株禾穗, 金光闪闪,光彩照人。

1949 年 7 月,毛泽东、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邀请宋庆龄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派邓颖超前去迎接宋庆龄。行前,邓颖超除带有毛泽东的亲笔信外,还带有周恩来的亲笔书函:“沪滨告别,瞬近三年,每当蒋贼肆虐之际,辄以先生安全为念。今幸解放迅速,先生从此永脱险境,诚人

民之大喜,私心亦为之大慰。现全国胜利在即,新中国建设有待于先生指教者正多,敢借颖超专程迎迓之便,谨陈渴望先生北上之情,敬希早日命驾, 实为至幸。”

当宋庆龄从邓颖超手里接过信函读完后,她喜形于色地说:“人民胜利了!人民在瞻望一个光明的未来!”

在邓颖超的迎接陪同下,8 月底,宋庆龄离开上海前往北平,并在北平车站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最高领导人最隆重、最高规格的迎候。

在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宋庆龄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主席团常务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