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

一张珍贵的照片留下了两人永久的友谊。背景是法国巴黎公社墙前,时间是 1924 年。这就是周恩来和比他大三岁的著名画家徐悲鸿在法国巴黎时的合影。

这次合影后 21 年中没见过一次面,然而他们之间的友情和思念都从未间断过。

在国民党眼中,徐悲鸿是一个“独特偏见,一意孤行”的怪人。蒋介石要他画像,他予以拒绝,国民党拉他入党,他执意不肯,国民党叫嚣反共, 他却公开撰文赞扬解放区的木刻富有朝气。徐悲鸿的这种种表现,周恩来虽远在他地,却了解得一清二楚。

1945 年初春,日寇占领区的人民水深火热,国统区也是一片混乱,政治空气令人窒息。这时的徐悲鸿也是疾病缠身,心情抑郁。正在这时郭沫若带来了周恩来的关照与问候。

2 月 5 日,郭沫若受周恩来的委托,专程来看望徐悲鸿,他一面把带来的红枣和小米拿给徐悲鸿看,一面说:“这是周恩来先生从延安带来的,他托我送给你,并嘱我转致他的问候,关照你注意劳逸结合。他实在太忙,不能亲自来看你,十分抱歉。”

徐悲鸿睹物思人,看着这红色的干枣和金黄的小米,异常感动地说:“请代我向周恩来先生致谢。”又回头对廖静文说:“静文,我想中午就喝这红枣和小米熬的粥,它对治我的病会有奇效的⋯⋯”这语带双关的话里含有多么深沉的感慨和思念啊。

抗战胜利后,徐悲鸿不顾众多朋友的劝阻,决心赴北平就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途经上海时,在郭沫若的家中遇到了周恩来。这是两人自巴黎合影后的第一次重逢。这意外的重逢,不禁使两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周恩来一见面便说:“我们算是老朋友了!记得当时你不停地素描,还摘了两片树叶,悄悄夹在画夹里⋯⋯”这些细节的追忆,使徐悲鸿感到既亲切又吃惊,他说:“周副主席,你的记忆力可真惊人!我觉得你比以前更精神了。” 当周恩来在详细地询问徐悲鸿的近况和打算时,听说他要去北平艺专就职, 立刻兴致勃勃地表示赞同和支持:“好啊!应当去。”并希望徐悲鸿能办好艺专。为人民培养出有理想、有能力的美术工作者。周恩来的这些话,更坚定了徐悲鸿北上的决心,鼓舞了他办好艺专的信心和斗志。

办学中徐悲鸿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国民党为了控制学校,以教授的名义派进了一些特务,这些人干特务勾当,根本不能教学、不会教学、也不愿教学,徐悲鸿以校长身份毅然解雇了这种人,结果招来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和教育部的双重压力;根据教学需要,他聘请了许多既有教学能力思想又进步的画家来艺专任教,这就更使国民党不满。于是就策动校内的特务搞起了所谓“倒徐活动”。这一系列的斗争,不仅没有使徐悲鸿后退,反而更激起了他对国民党的愤恨和对共产党的热爱。所以,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时,他坚决抵制了国民党要学校南迁的企图。

正在这时,好友田汉从解放区带来了毛泽东、周恩来的问候和嘱咐。田汉对徐悲鸿激动地说:“我来北平之前,见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同志。他们希望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离开北平,并尽可能地在文化界多为党做些工作。”

徐悲鸿感激之余,次日与妻子廖静文一起,看望了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 带去了毛泽东、周恩来的希望,使心存疑虑的齐白石老人消除了疑虑,决心留在了北平。按毛泽东、周恩来的嘱咐,在文化界为党做了一件大好事。

在庆祝北平和平解放的宴会上,周恩来作为大会主人,穿过人群,主动走到徐悲鸿面前,紧紧握住徐悲鸿的手,兴奋地说:“悲鸿同志,我们又见面了!”接着随手拉过一把椅子,坐在徐悲鸿身边,亲切地询问徐悲鸿的健康,询问艺术界的情况,最后语重心长地对徐悲鸿说:“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南京、上海和全国很多地方都还没有解放。你在美术界的影响很大,希望你继续做更多的工作。”

周恩来接着又说:“我们胜利了,人民把建设祖国的新任务交给我们, 你看,假如把艺专改为美术学院,你就任院长好不好?驾轻就熟嘛!很多工作会压在你肩上,我想你不会拒绝吧?⋯⋯不过,我记得你患有胃病,你应该去检查、治疗,我们有自己的医院和大夫了嘛⋯⋯”

宴会快要结束时,徐悲鸿收到一张便条:“悲鸿同志,请稍留步。周恩来。”会后,他们在一起亲切地交谈起来。周恩来说:“你的作品继承了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也吸收了西画的技法,融汇中西,使它和民族的绘画相结合,别出新意,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徐悲鸿听后赶紧说:“周副主席,在艺术问题上,我也是在学习、探索,离时代的需要还差得很远呢, 你的评价太高了。”

这之后,徐悲鸿先后完成了题为:“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 词句的大型奔马图和《当南京解放的消息传到拥护世界和平大会以后》的光辉历史画卷。

徐悲鸿还提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立即得到周恩来的首肯和支持。1949 年 7 月在全国第一届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徐悲鸿又当选为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他以自己的勤奋努力,成为驰名中外的绘画大师。

只可惜才高寿短,建国后的第四年,即 1953 年 9 月,徐悲鸿便因患脑溢血与世长辞。

“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是一位外国艺术鉴赏家在访华时请周恩来为自己珍藏的一幅徐悲鸿奔马图题字留念时题写的诗句。这两句诗是周恩来为奔马图的题词,而奔马图是画家徐悲鸿 1953 年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画的。因而,这两句诗与其说是为奔马图题写的,倒不如说是为徐悲鸿题写的,奔马图渗透着画家的心血和赤诚,题诗又凝聚着周恩来对徐悲鸿的赞赏、敬重和评价,也是对两人过去几十年风风雨雨战斗历程的总结和回味。利用古体诗句表达丰富情意不能不说是周恩来语言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