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感激父母和学校

季斌赴藏工作的决定是通过长途电话告诉父母的。50 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身为安庆石化公司高级工程师的父亲听到儿子的决定后,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半响,季斌当时完全想象得出沉默中父母的神情。父亲今年已 62 岁了,

已经从厂里退休,母亲也已 55 岁了,这样的年龄是该在家里安享天伦之乐的年龄,然而他们却要面临两个孩子一个奔赴西藏开创人生,一个东渡扶桑永久定居(季斌唯一的妹妹一个月后将随日籍丈夫去日本生活)的局面。最终, 父母给了他答复:我们支持你!季斌后来才知道,那一夜,父母都没睡着觉。

南大召开的季斌赴藏欢送会上,季斌的父母也来了。面对隆重的欢送会, 他们异常激动。季父回想起 37 年前,也是在炙热的夏季,他满怀豪情地跨出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在以后的岁月中,虽然他同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 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但他一直保持着 50 年代大学生所具有的严谨、朴实、正道、向上的品格,并尽量将这种品格融进对子女的教育中。他很自豪一对儿女从小从不追求物质条件的富有,而是“贪婪”地汲取知识的营养。讲台上,他告诉儿子母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季斌赴藏有他的思想基础, 并不是一时冲动,他们作父母的对此完全理解。虽然一想到孩子要去那么遥远的地方,心里不免有些难舍,然而想到他在那里可以磨炼意志,为国家做点事情,他们便感到欣慰。

季斌从心底里感激通情达理的父母。让他永远感激的还有母校的老师和同学。老师们不仅授予他知识,还教会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他那一帮“同学哥们”,尽管开始一个都不赞同他去西藏,然而现在都理解了他。他们拉着他的手说“兄弟,放心地去吧,你的父母有我们照顾!”

季斌启程了,一大箱英语、哲学书是他的全部行李。他对记者说,在高原雪域,他不会感到孤单,那里有阿里地区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的足迹,有唐古拉山上的风云赤子陈金水的身影,有内地众多热血儿女扎根边疆、奋斗拼搏的英雄形象。他,也将谱一曲自己的人生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