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爱心拍卖会

1997 年 11 月 26 日下午 5 点过后,蒙蒙细雨中,一个红色条幅在贵州工业大学学生宿舍入口处悄然挂出——“校学生会女工部献爱心拍卖会”。过往学生的视线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人们熙熙攘攘地靠拢过来。

人群中间,一溜桌子,上面摆卖各色各样小巧精美的手工艺品,分别标着作品名称、作者及参展号。看得出,均出自学生之手。

“拍卖会现在开始。”手持话筒的外语系汪雪花同学动情地开了场,“虽然今天天气不好,很寒冷,但想想那些穿不上鞋,上不了学的山里娃娃,同学们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通过拍卖所得向他们奉献微薄之力,这点冷实在算不了什么。”

汪雪花这已是第二次义务担任“拍卖师”了。昨天下午,也是在这里, 她和同伴向前来参会的师生共拍卖了 21 件手工艺品,筹得 465 元拍卖款。

校学生会女工部部长卢好告诉记者,“举办拍卖会的想法始于 10 月初。贵州是贫困地区,同学们经济上都不宽裕,如果单纯以捐款形式资助希望工程,有一定难度。我们动员全体女同学自己制作手工艺品拍卖,主要是想增加参与感,提倡一种精神。”

女工部的想法迅速在全校引起回应。尽管贵工大特困生近 7%,但通知发出后一个多月,竟征集到 80 多件作品。有的男同学闻讯,也送来了作品。

这次拍卖会,当卢好举起第三件拍卖品——一个由电工系朱玲同学制作的毛绒小猴时,她特别讲述了一段故事:“朱玲同学这次共拿出了 12 件作品。这只小猴和另外一只毛线小狗,是她精心编织的心爱之物,想一直作为纪念品留在身边的。看了昨天的拍卖会,她咬咬牙,晚上就把‘非卖品’的标签抹掉了。”

“16 元”、“20 元”、“26 元”、“31 元”、“35 元”、“38 元”, 掌声里,不断有人举手竞相叫价。等到“40 元,第一次”、“40 元,第二次”、“40 元,第三次”,成交的锣声敲响,同学们才发现报这个价的是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团委书记李皖老师,会场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

每项拍卖,管理系的罗泽高同学都默默地叫着价。到第四项拍卖结束时, 他终于以 28 元买下了一束包装纸编扎的鲜花。从黔西南晴隆县考取大学的他

有些激动:“我今天特意带了 40 元钱,无论如何要买样东西,因为来自贫困农村的我最知道失学儿童的处境。”

不知不觉,天色渐暗。晚 6 点半,预定的 6 件手工艺品各得买主,又有

173 元“拍卖款”进账。

“明天的拍卖将于下午 4 点开始。希望明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不仅是天气,更在大家心里。拍卖有价,爱心无价。”说这话时,汪雪花清脆的声音已变得嘶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