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时义务工作制”的辐射波

时下,五小时义务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3 月中旬开始,在教学南北楼一些教室,当授课老师习惯地拿起黑报擦时,他们面对的是一块油漆锃亮,光滑洁净的黑方块。在下课铃响后,当这些老师再次拿起黑板擦,他们手中的黑板擦已被执拗的学生“夺”去。这是社科系响应团委五小时义务工作制号召而率先倡导“三个一”尊师爱校活动: 一个黑板擦——帮老师擦净黑板;一块抹布——课前课后擦好讲台;一盒粉笔——为老师板书作准备。这些细小的举措,获得了任课老师一致好评,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3 月 8 日,是女同胞们的节日,同济园出现了两道特殊风景线,一个是摆在女生楼前为女同胞修理电器的摊子,电气系同学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 义务为同学修理收音机、录音机等器具。另一个是汽车系同学舍弃大车而求小车,摆起了修理自行车的摊子。几张桌子,几把启子,一只气筒,几盒零件便是全部的家当。从下午 1 点 30 分开始,女生楼下一片热闹非凡而又其乐融融的气氛,虽是初春,男同学却忙得出了汗,女同学自行车一辆辆来,修好后又满带笑容一辆辆推走,有些女同学楼上楼下地送茶送水;有些女同学也加入了修理大军,自觉地成了男同学的好助手。

在同济园中,每天晚上 6 点 30 分到 10 点 30 分,在团委所在地民主楼前, 总有一批戴着黄颜色志愿帽,臂配红袖章的队伍整装待发。这是为了监督引导校园文明建设,校团委成立的由全校 20 几个院系共同参加的“校园文明建设监督队”。他们每天晚上坚持巡逻,督导校园文明,维护校园治安,应付突发事件。

热能系同学了解到图书馆藏书丰富,而工作人员相对不足后,主动与图书馆取得了联系,利用课余和双休日的空闲,轮流到图书馆帮助整理图书, 打扫卫生。

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奉献,这是 5 小时义务工作制的又一内容。

  1. 月 16 日,春风里还夹杂着寒气,而浦东川沙县凌桥乡福利院里春意融

融。电气工程系的 25 位同学正探望在那里安度晚年的老人。在这次活动中, 他们首先为老人们献上一台精心准备的节目,虽欠专业水平,却也演得声情并茂。歌声伴着笑声,似股股清泉滋润着老人们的夕阳岁月。节目表演完后, 他们又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清理杂物、冲洗厕所、浇花、擦窗。活动结束了, 老人们望着清洁的环境,再看看学子们年轻而真诚的面孔,只是重复着一个字:“好,好,好”。

同济大学与南京东路街道共建后选派了部分优秀大学生到街道挂职锻炼,进行社会服务,他们有的深入里弄,慰问老人;有的宣传知识,办起了黑板报;有的举办家教班,为贫困家庭子女义务辅导功课;有的为从事居委会工作几十年的老妈妈整理工作经验⋯⋯。“居委工作人员最大的难题是觉得笔杆子千斤重,提不起来而且多年来我们感到对居民的宣传缺乏力度。” 汽车系的同学记住了这一句话,于是全国第一个居委会刊物《贵州通讯》诞生了,该刊物由同济大学汽车系与贵州居委会合办,采用了不定期出版的方

式,刊物反映居民意见,宣传法规政策,还开办了生活点滴,海角天涯等栏目。有效地沟通了居委会和居民的联系,同时也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

  1. 月 14

    日,春雨渐渐,当由四个院系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出现在南京东路时,成了雨中独特的景观,引来了行人的驻足,同学们在简短的欢迎仪式后, 便分头行动,参加南京东路街道的双休日卫生整洁活动,他们深入里弄,协助居委干部搬去一个个积累已久的废物旧品,清理一个个卫生死角,整个上午的义务劳动,雨水夹杂着汗水,带着满身的灰尘,同学们以实际行动和汗水,换来了居民们开心的微笑。

随着 5 小时义务工作制的开展,同济大学服务社区之举到处开花结果: 热能系派出了一支小分队在万裕街办小学作小学生辅导员;建筑城规学院在东体育会路小学开办建筑模型讲座班,帮助建立近、现代中国的建筑系列模型,使孩子们既增进了对中华民族历史的了解,又拓宽了学生思维能力;德语系、英语系每周都有数名同学自发去社区的英语角为职工子女进行辅导; 校团委还与新华医院合作,为医院青年骨干医生开办了计算机初级培训班; 日前,校团委又与上平路街道取得了联系,协助他们开展杨浦区下岗职工的调查,为再就业作义务服务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等。

在 5 小时义务工作制的召唤下,同济学子正用爱心诠释着青春和人生的内涵,谱写了一曲曲奉献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