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火的深圳仪工联深入人心

在深圳,最响亮的一句口号莫过于:“有难事,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

简简单单的 12 个字,有着极大的号召力,有着无尽的温馨。这 12 个字

后面,站着的是 15000 多名义工。这 15000 多名义工是从最初的 19 个热血青年滚雪球般凝聚而成的。

这个由爱心和责任感滚成的“大雪球”已经滚了 8 年。

8 年,一件件大大小小的“义事”,像水滴,滴穿了石头,“义工”深入了人心。

“你知道义工吗?”采访中,我问过机关的干部,问过宾馆里的服务员, 问过工厂里的打工妹打工仔,问过大街上匆匆的人流。他们都给了我肯定的回答,有的还耐心地向我讲述他们见到和听到的义工的事迹。

在团市委,我了解到:1994 年和 1996 年,深圳的所有媒体曾两次大规模的集中宣传义工联,文章在数百篇以上;市委书记厉有为曾数次与义工联代表座谈,接受记者专题采访,称赞“义工是深圳的骄傲”、“义工精神是深圳精神的体现”;后来,厉书记本人也登记当了义工。

这样“很政治”的宣传,不但没在社会上产生逆反心理,反而有很多读者拿着报纸到义工联秘书处来申请当义工。

义工联的很多人都是在看过报道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加入这个集体的。这两次大宣传,掀起了义工联发展的两个大高潮。

现在,在义工联注册的 15000 多名义工中,最年长的 75 岁,最小的 14 岁,涵盖了党团干部、教师、编辑、记者、律师、医生、企业经理、打工者等各阶层。他们中,多数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义工联已成为一个以青少年为主但已超越青少年界限的社会性团体;义务服务在深圳也不仅是献爱心做好事,而是一项以共青团为主导、党政支持、全社会参与的社会事业;义工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再是“有病”的“傻冒”, 而是值得信赖的好人,有社会责任感的正常人。

人们理解义工,敬佩义工,从而愿意成为义工。每天,总有一些人从深圳的各个角落大老远地来到义工联秘书处,在义工登记表上填写下他们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