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52 年频繁亮相
经过连续 5 次战役之后,志愿军适时转入了防御。在严酷的战争实践中, 战士们创造了坑道工事,构筑了以坑道为骨干、各种野战工事相配合的阵地防御体系,大大减弱了敌人常规火力的威力,达到了有效保存自己,大量消灭敌人的目的。美军每进攻一次,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于是,狡猾的美军实施了“绞杀战”,凭借其强大的空中优势,出动大批飞机连续轰炸我前后方交通运输线,妄图切断我军的后方供应。同时秘密进行细菌战、化学战,企图大量杀伤我前方作战力量,造成军民的紧张心理, 破坏我军防御的稳定性。
美军把化学武器作为对付我军坑道式防御的一种特殊有效手段频繁使用。通常与爆炸弹相配合,进行炮兵、航空兵的化学袭击。先以爆炸弹摧毁工事及防毒门,再发射毒剂弹,增大杀伤效果;有时以毒剂弹与烟幕弹配合使用,以迷惑我军,扩大杀伤范围。
美军的这一作法,给我军造成了较严重的杀伤、扰乱后果。据统计,1951 年在志愿军进行夏季防御作战期间,美、李伪军平均发射 40~60 发炮弹可杀我 1 人;1952 年 1 月~8 月,志愿军坑道工事形成之后,敌人平均需要发射660 发炮弹才能杀伤我 1 人。而实施化学袭击,平均只要 2 发毒剂弹就造成
我 1 人中毒,平均发射 10 发就造成我 1 人中毒死亡。
据不完全统计,1952 年敌火炮用毒 73 次,空投毒剂弹 13 次。其中用毒
最集中的地区是西线志愿军第 63 军防御正面的第一线阵地,美军共用毒 30
多次,造成该军 220 余人中毒。如 2 月 27 日 10 时,美军对九化里西南 4 千
米的分水洞阵地发射炮弹 20 余发,内有窒息性毒剂弹,守军 10 余人中毒。3
月 17 日 15 时,又对下高密洞附近我守军阵地发射炮弹 20 余发,其中有 7 发毒剂弹,造成 9 人中毒。4 月 1 日,美军分别对宝月庵、136 高地、德村西山、新基村、土岘洞等多处阵地发射毒剂炮弹,致使志愿军 35 人中毒,其中
7 人死亡。此外,5 月 15 日 13 时,美军炮兵还向大马里西北 9 千米仑洞里志
愿军 42 军阵地发射窒息性毒气弹 13 发,其中两发落到坑道爆炸,造成 14
人中毒,7 人死亡。8 月 27 日,向志愿军第 12 军 35 师 104 团坚守的座首洞
东北 1 千米无名高地发射窒息性毒剂弹多发,其中一发击中坑道口,致使 14 人中毒,3 人死亡。
在局部进攻战斗中,美军占领表面阵地后,还向我坚守在坑道内的志愿军投掷毒剂手榴弹,配合对坑道的围攻。如在 1952 年 6 月中旬,美伪军在金
城以东对志愿军第 12 军 100 团一部防守的官岱里西山和对志愿军第 39 军某
部防守的城山东南 190.8 高地的进攻中,当我守军退守坑道后,美军多次向坑道内投掷喷嚏性毒剂手榴弹。10 月,美军在代号“摊牌作战”的金化进攻中,对志愿军第 15 军 45 师上甘岭 597.9 高地 2 号坑道、537.7 北山主峰坑道中,也多次投掷毒剂手榴弹。影片《上甘岭》真实地再现了志愿军与敌化学武器作斗争的生动场面,使我们了解到朝鲜战争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
鉴于美军有计划地进行火力破坏,并频繁地施放毒剂,志愿军首长指示:
防化学保障是现代战斗最重要的战斗保障之一,全体指战员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戒备,以粉碎敌人施放毒气的阴谋。志愿军从无到有逐步加强了化学防护措施(见图 7—1 和图 7—2)。
自 1952 年 6 月开始,志愿军举办了多期化学防护集训班,培养防化骨干, 开展广泛的防毒训练;陆续为部队配发了防毒面具,因为当时还不能自行生产,只能是征集国内各军区缴获的美式、日式面具(共 31 万具)运到前线,
同时紧急生产防毒口罩及防毒眼镜共 30 万付,基本保证志愿军人手一件;针对美军不断以炮弹、炸弹与使用毒剂相配合,破坏志愿军的坑道工事,杀伤我有生力量的情况,志愿军就地取材,为坑道工事加修坑道口,在坑道口上安装两道防毒门,挂上用面袋、军装、棉被制成的约 3~4 厘米厚的防毒门帘。此外,前线部队在连一级还建立防毒小组和防毒监视哨,成立抢救组,以便及时发现敌用毒情况、抢救中毒人员。到 1953 年上半年还在军、师、团司令部编配了防化参谋,确立了防化机构。所有这些举措,有力地提高了部队的整体防毒能力,志愿军中毒伤亡的人数大大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