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V”型导弹到“毒刺飞弹”
1944 年初秋的一天夜晚,英国伦敦的居民们应付了一天紧张的战事大都进入了梦乡。次日凌晨两点,一阵刺耳的防空警报声过后,人们还来不及进入地下室和防空洞,周围便响起了猛烈的爆炸声,巨大的声音使居民异常恐惧,惶惶不可终日。伦敦的部队奉命进行对空还击,一阵猛烈的炮火之后, 却丝毫未见有击中敌机的迹象,这是防空军事史上所罕见的。数天后,一份来自东部防空观察站的报告说,他们在新近一次空袭中发现两架形状奇特、不明国籍的飞行物向伦敦市区俯冲,身后拖着长长的火光,最后直接坠到地面剧烈爆炸,并未发现有人跳伞。这个不明飞行物到底是什么呢?这令盟军最高将领大感震惊。不久才明白,原来是希特勒精心炮制的“V-1”和“V-2” 型导弹。尽管这种弹由于当时技术比较粗糙,命中精度很低,但这个从几百千米之外飞来的巨大爆炸物,确实给盟军以强大的精神震憾,同时为了作好防护,英国就有近万人参与对导弹跟踪观察和负责报警。大量的导弹还是不停地往下落,以致于英国首相丘吉尔都萌生了动用化学武器报复的念头。由此可见导弹之威力。
导弹的问世,使化学战专家很自然联想到,能不能把导弹作为发射毒剂的一种工具?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能使“毒魔”的臂膀进一步延伸,而且可以“发射后不管”,增强突防能力,并避免飞机布洒时被击落的危险,同时可以给敌方造成更为沉重的心理负担,其产生的效应将是多方面的。当然我们现在很难想象,要是希特勒在其“V”型导弹里装的是毒剂,伦敦的情形又将如何呢?
于是专家们开始了研究,最初的化学导弹弹头是设计成整体型的,即导弹弹头里整体灌装毒剂,在目标上空数百米或千余米高处通过引信和装药使弹头炸开,毒剂被分散成液滴沉降至目标区,构成大面积染毒。但它仅适用于装填挥发度较低的胶粘毒剂。而且经实验表明,作用效率比较低,还不如装烈性高爆炸药威力大。结果后来又研制成了子母弹型化学弹头。这种弹战斗部是一个大的母弹,里面装有许多子弹,每颗子弹由弹体、毒剂、炸药、引信及翼片等组成,故斗部在目标上空预定高度释放出子弹,散布到目标区着地爆炸,毒剂被分散成蒸气、气溶胶或液滴,构成空气或地面、物体表面染毒。从而扩大了化学导弹的杀伤范围。
目前,许多国家都掌握了在导弹弹头中装填毒剂的技术,装填的导弹主要是战术导弹。前苏联的“SS-12”战术导弹(见图 8—1)、美国的“长矛” 导弹(见图 8—2)都装备有化学弹头,伊朗和伊拉拉克向前苏联购买了“飞毛腿-B”型导弹(见图 8—3),经过改装后,也都可以发射化学弹头。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曾不断向以色列、沙特发射“飞毛腿”导弹,结果闹得两
国“鸡犬不宁”,只要一有导弹炸落,首先就得戴面具,生怕里面装的是毒剂。
图 8-1 前苏联 SS-12 型“薄木板”地对地战术导弹图 8-2 美国“长矛”导弹
图 8-3 前苏联“飞毛腿-B”型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