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法的趋向——弹药的小型化
所谓爆炸法是将毒剂装入炮弹、炸弹、火箭、导弹及地雷中,借助于弹体中炸药在爆炸时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把毒剂分散出去的一种方法。爆炸法现在仍然是毒剂分散最主要的方法。适用于这种方法的毒剂,通常是液体毒剂。化学弹药中炸药与毒剂量的适当比例是影响分散效果的重要因素。炸药量太大,大量毒剂就会遭到破坏。炸药量太少,毒剂又分散不开,毒剂主要积聚在弹坑附近。结果毒剂的杀伤作用就得不到充分发挥。一般这个比例根据毒剂种类的不同而改变。例如沙林毒剂炮弹,其炸药与毒剂的重量比约为1:2。炸弹爆炸时可以一半毒剂分散成气溶胶,另一半分散成细微液滴降落在地面和物体上。既可造成皮肤接触中毒,又可通过吸入中毒。
但是,爆炸法有一些缺点,一是爆炸损失大、不均匀。有相当一部分毒剂因爆炸而被破坏,而在局部又造成过量,使毒剂的效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例如,美国陆军装备的 155 毫米 VX 炮弹爆炸时,大约有 60%的毒剂散落在炸点周围 20 米以内,有 15%的毒剂分散成气溶胶,飘浮于爆炸点下风方向的空气中,其余的毒剂因爆炸而遭到破坏。爆炸法的这个缺点对于大型弹药来说表现得更明显。为此,国外现在已广泛采用了集束炸弹(也称子母弹, 见图 8—8),
图 8-8 美军 M34A1 型沙林毒剂集束炸弹
的装置,就是用许多小弹来代替一个大弹。每个集束装置内装有几十个到几百个这样的小炸弹,每个小弹内装有几百克毒剂。这既能改变每个小弹的分
散状态,又可以扩大毒剂的分布区域。在这方面最重要的进展是所谓马格纳斯效应小炸弹。这种小炸弹是球形的,外面装有精心设计的小翼片。当集束装置打开,小炸弹被释放出来之后,翼片使小炸弹旋转,获得一种空气动力升力,使小炸弹在降落的同时作横向运动,大大拓宽了炸弹对目标区的覆盖面积。目前,外军装备的许多化学炮弹、火箭弹、航空炸弹和导弹弹头等都是这类子母弹。
爆炸法的另一个缺点是难以控制粒子的大小。现在还不能把大部分装料分散成直径小于 5 微米的粒子或液滴,因此化学武器专家正在着力研究这一问题,一旦这个问题被解决,将大大提高化学弹药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