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希特勒浪迹维也纳

“对许多人来说,奥地利京城维也纳是个尽情享受的天堂,寻欢作乐的场所。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我一生最悲哀的时期活生生的记忆。” 这是纳粹魔王希特勒在其自传《我的奋斗》中的一段话,它是希特勒自己对其少年时代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四年流浪生活的真实描绘。

1889 年 4 月 20 日晚上 6 时半,希特勒出生于德奥边境茵河之滨奥地利小镇勃劳瑙一家小客栈里。希特勒的家庭十分复杂,他的父亲阿洛伊斯是一个奥地利海关小税吏,有十分复杂的婚姻关系。后来,希特勒的传记作家为弄清他的身世、血缘、家谱,不得不翻遍奥地利有关档案, 才弄清希特勒父亲复杂的婚姻关系。阿洛伊斯一共结过三次婚。第一次婚姻娶的是一个海关官员的女儿,比他大 14 岁,因年纪偏大,身体虚弱, 未曾生育。第二次婚姻娶的是一个旅馆厨娘,生有一子一女。女儿安吉拉婚后又生了一个女儿,这就是美丽的吉莉·拉包尔。吉莉后来成为希特勒的情人。1885 年,48 岁的阿洛伊斯第三次结婚,新娘子克拉拉 25 岁,是阿洛伊斯的堂外甥女,后来又过继为继女。婚后四个月,克拉拉生了第一个儿子,这儿子不久在襁褓中夭折;不久,克拉拉生下第二孩子,也未成活;1889 年,克拉拉生下希特勒;1894 年,又生下一个男孩, 只活了六年;1896 年,克拉拉生育最后一胎,是个女婴。因此,希特勒是他的父亲第三次婚姻中的第三个孩子。已出生的兄弟姊妹七人中,有三人夭折,剩下四人中,除同父异母的哥哥姐姐和希特勒本人外,还有一个亲妹妹。1903 年,希特勒 13 岁时,65 岁的老父亲阿洛伊斯因肺出血去世。1908 年,希特勒的母亲守了五年寡后,也因患乳腺癌死去。这一年,希特勒 19 岁。

希特勒小学成绩不错,进了中学以后,却因与老师对着干不肯认真学习,除了对历史老师格外崇敬外,希特勒至死都不肯说他中学老师的一句好话,尤其不肯原谅经常给他低分的数学老师。希特勒的中学老师普遍认为他在某些学科方面有天资,但缺乏自制力,好强辩,刚愎自由, 自以为是,脾气暴燥,不能遵守学校纪律。各门功课中,除自由绘画得优以外,其余都平平,因而希特勒未取得中学毕业证书。后来,希特勒立志绘画,18 岁投考维也纳美术学院,又因试画成绩不合格落榜。

父母亲相继去世后,19 岁的希特勒失去生活依靠,决定只身一人去奥地利京城维也纳捞世界。1909 年新年刚过,希特勒安葬好母亲后,穿一套薄薄的衣衫,拎一口装有换洗衣服的旧藤箱,迎着阿尔卑斯山雪峰上吹过来的寒风苦雨,踏上了前往维也纳的艰难旅程。尽管他家无遗产, 身无分文,又无一技之长,他却不知天高地厚地向送行的亲戚发誓:若不得志,决不回乡!

奥京维也纳不愧为世界名都。维也纳城区座落在树木葱郁的维纳瓦尔德山脚下,蓝色的多瑙河擦城流过。城外山坡上点缀着黄绿色的葡萄园。城区宽阔的街道两旁,到处矗立着纷华靡丽的巴罗克式建筑和雕塑。空气中弥漫着欢快的音乐气氛,从莫扎特到贝多芬,从欢乐颂到圆舞曲, 应有尽有。对于维也纳贵族,生活是一场美梦,跳华尔兹、喝葡萄酒、在咖啡馆里谈心,在舞榭歌场听曲看戏,打情骂俏,寻欢作乐。但对希特勒这样一文莫名的流浪汉,生活在维也纳却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磨

难。

初到维也纳的日子,希特勒像大多数未进过城的乡下孩子一样,目眩神迷,被维也纳街头美景吸引,成天在街头闲逛,兴奋地瞻仰环城马路两旁的宏伟建筑,在博物馆、歌剧院、大剧场中看到的景象,更使他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不过几天,希特勒花完了最后几张毛票,囊空如洗,只得从旅馆搬到只有铺位的小鸡毛店里栖身,白天则光顾街头施粥站,排队领一份稀粥充饥。但是,希特勒不愿学手艺,也不愿寻找公务员之类的正常职业。他愿意打零工,扫雪,帮富人拍打地毯,到建筑工地当下手,去火车站帮过往旅客扛行李。赚了几个苦力钱以后,又歇工绘画。自由自在。

在维也纳,希特勒最主要的谋生手段是绘画。他梦寐以求的是成为素描画家和水彩画家。他画圣斯蒂芬大教堂、伯格剧院、舒恩布伦王宫或者古罗马遗迹,然后出售,或卖给小贩装饰墙壁;或卖给富商陈列在画框里;或卖给家具商钉在廉价沙发和靠背椅上,换回几文钱。希特勒画的最多的是楼房,百画不厌的是圣斯蒂芬大教堂的哥特式尖顶。

微薄的绘画收入依然不能保证希特勒摆脱饥饿的折磨,他仍然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长年住鸡毛店。每天起来,都照例戴一顶油腻发亮、四季不换的黑呢帽,遮盖住一头乱发,穿一件旧衣商相送的黑色破旧长大衣,在维也纳街头踯躅。奇怪的是,流落维也纳街头的希特勒,忽然迷恋上了读书生活。只要有时间,他就到图书馆借书,主要是政治学和哲学书刊,尤其是华格纳和尼采的著作。读起书来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1913 年 5 月,在维也纳流浪四年之久的希特勒回到故乡林茨,因为他必须照章服兵役。希特勒在维也纳虽然“壮志未酬”,一事无成,却因饱尝人生百态,憎恨人类,形成了反政府、反社会,尤其是反对犹太人的心态和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