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伦三访希特勒

1938 年 9 月 15 日,欧洲大陆阴云四合,秋风呼号。一架英国飞机, 一大早从伦敦附近的皇家空军机场起飞,穿云破雾,越过蔚蓝色的英吉利海峡,进入欧陆,然后溯缎带一样的莱因河南飞,径直飞向德国腹地。飞机上端坐一位神秘人物,方脸圆头,银发欺霜,一脸愁苦,心事重重, 他就是已经 69 岁高龄,堂堂大英帝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此行是去拜访第三帝国元首希特勒。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后,重整军备、进兵莱因区、吞并奥地利,侵略气焰十分嚣张,现在,他又把侵略魔爪伸向捷克斯洛伐克。英国政府获悉,德军已制订好用武力消灭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12 个精锐的德军第一线师也在 9 月初悄悄进入邻近捷克边境的攻击位置,战争一触即发。如果德捷果真开战,法国根据对捷克承担的军事条约义务,必然介入对德作战,而英国又因与法国签有军事盟约,也不可避免要卷入。结果,德捷因苏台德日耳曼人引起的争执,势必如引发一战的萨拉热窝事件一样,引发新的世界大战。念及于此,张伯伦惊恐万状,决定用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办法,绥靖希特勒,平息战祸。

9 月 13 日,张伯伦急电希特勒,低声下气地请求希特勒“赐告”时间地点,会晤张伯伦,商谈苏台德问题。希特勒虽然决心武力消灭捷国, 但如能通过张伯伦之手,兵不血刃,和平取得苏台德区,也不失为上上之策。便冷然复电同意,选择距英国最远、最偏僻的德国南部贝希特斯加登的希特勒“鹰巢”为二人会晤地点。

张伯伦接到希特勒复电,喜出望外。9 月 15 日一大早,携带准备给纳粹魔王的政治厚礼,平生第一次坐飞机,长途飞行 7 个小时,纵贯德

国全境,在中午时分抵达德国南部的慕尼黑机场,然后乘火车颠簸 3 个小时,到达贝希特斯加登,再一级一级爬上高高的贝格霍夫别墅前的台阶。魔王希特勒高居于台阶之上,俯视一级一级往上爬的张伯伦,算是对大英帝国首相的迎接。这时,天空乌云翻滚,遮住远近群山,秋雨瑟瑟而下。张伯伦已因长途旅行,劳顿一天,气喘吁吁,狼狈不堪。

下午 4 点,会谈在别墅希特勒书房举行。稍稍用过茶点,希特勒便抢先发话,大放厥辞。他宣称德国决不能忍受捷克斯洛伐克欺负,即使引发世界大战,也在所不辞,“其它国家爱怎么办就怎么办,我决不后退一步。”说这话时,他怒目圆睁,不时挥舞握紧的拳头,砸向书桌。张伯伦始终望着希特勒,一言不发。待希特勒讲完,歇气喝茶时,张伯伦方插言献上带来的厚礼,表示英国愿意满足德国要求,保证说服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允许苏台德日耳曼人高度“自治”。出人意料的是,希特勒一口拒绝了张伯伦献上的礼物。他要求英国同意捷克向德国割让苏台德区。面对希特勒的逼人目光,张伯伦很快屈服,表示他个人原则上同意割让方案,但要求希特勒在几天之内不要采取军事行动,以便张伯伦有时间与英国政府商量,争取政府批准。

回到伦敦后,张伯伦设法说服英国政府同意割让方案,然后又说服法国政府也同意割让方案。这期间,希特勒也忙忙碌碌,他向捷克边境调去新部队,使进攻部队达到 36 个师,又在面对法国的西线壁垒部署大军,摆开了决战态势,准备一旦政治会谈失败,立即发动进攻。

9 月 22 日,张伯伦带着经英法两国政府批准的割让方案,第二次飞往德国,全晤希特勒,这一次的会谈地点是莱因河畔的小城戈德斯堡。会谈开始后,希特勒照例又长篇大论,滔滔不绝,讲了一个小时,然后话锋一转,突然发问:“首相先生,英法政府是否同意割让方案?”张伯伦第一次有幸发话,答道:“是的。”同时恭谨地递上一张苏台德区草图和英法割让方案。英法表示苏台德区日耳曼居民超过一半的地区, 可一律由捷克向德国交割。不料希特勒瞥了一眼英法方案,将纸片搁到一边,说道:“我极其抱歉,首相先生,由于形势的变化,这个计划已毫无价值。”他要求捷克必须交割所有日耳曼人居住的地区。哪怕日耳曼人只占百分之一的村镇,也必须无条件交割。张伯伦目瞪口呆,像看一个善敲竹杠的恶棍一样,盯住希特勒,感到既屈辱又无可奈何。

经过两天讨价还价,张伯伦又一次屈眼,要求希特勒写一份备忘录, 附上苏台德地图,他愿意再作“调解人”,送交布拉格,说明捷克接受德国的新要求。唯一的条件是希望希特勒在 10 月 1 日以前不要动武。希特勒很慷慨地答应了张伯伦的唯一条件,因为“绿色方案”内定的进攻之日本来就是 10 月 1 日。同时要求张伯伦在 9 月 28 日下午 2 点前回复。

张伯伦携带戈德斯堡备忘录离开德国后,形势剧变。9 月 23 日晚, 德国电台传来了捷克总统贝奈斯下达的总动员令,不久法国下令局部动员,65 个师开始向前线开进;与捷克有条约关系的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两国也表示要用武力支持捷克。9 月 27 日,英国政府下达了舰队动员令。这时美国也来凑热闹,向希特勒呼吁和平。希特勒的将领们告诉希特勒, 捷克有 100 万精锐部队,加上法军,总实力超过德军两倍,其背后还有英美罗南支持,若贸然开放,德国必败无疑,因而反对开战。希特勒眼见希望成为泡影,骑虎难下,失望之极,进入癫狂状态,不停地趴在地上啃地毯。失望之余,决定作最后努力,再吓唬张怕伦一次。9 月 27 日晚 10 时,距希特勒为戈德斯堡备忘录下达的最后通牒期限还剩下 14 个小时,希特勒突然给张伯伦拍发电报,要求英国出面,使捷克政府“恢复理智”。张伯伦不论胜负,只求避战。接到希特勒主动拍来的电报, 如获至宝,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邀请法国总理达拉第、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和自己一道前往德国慕尼黑,会晤希特勒,最后解决因苏台德问题引起的欧洲危机。

9 月 29 日午后 12 点,张伯伦不辞劳苦,第三次飞抵德国慕尼黑城。达拉第和墨索里尼也几乎同时到达。希特勒像一个征眼者一样,把他们带到慕尼黑柯尼斯广场的元首府。12 点 45 分,决定捷克斯洛伐克命运的慕尼黑会议开场。会上,墨索里尼装模作样,拿出一纸建议,立即得到希特勒、张伯伦和达拉第三人赞同。而这份意大利建议,其实是头天由戈林等人拟好,交由意大利驻德国大使用电话传回罗马,再转给墨索里尼,因而是一份不折不扣的德国建议。根据这份建议,四巨头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无条件向德国交割苏台德全境及附属的全部财产。10 月 1 日开始交割,10 天内交割完毕。9 月 30 日凌晨,张伯伦又逼迫候在会议室外的捷克代表在慕尼黑协定上签字。在张伯伦操纵下,希特勒兵不血刃,通过慕尼黑协定,一夜间肢解捷克斯洛伐克, 取得苏台德区近 2 万平方公里土地和 350 万居民,去掉了一个心腹之患。

9 月 30 日清晨,张伯伦略休息几小时,又主动会晤希特勒,商谈欧

洲和平大计。他从口袋里摸出一纸事先拟好的宣言,要求希特勒同意。希特勒略一浏览,见都是和平空话,便在英德宣言上勉强签上大名。当天,张伯伦带着有希特勒签字的英德宣言,乐不可支地飞回伦敦。他在伦敦下飞机时,向前来欢迎的人群,挥舞慕尼黑协定和英德宣言文本, 得意洋洋地宣布:他为英国赢得了“光荣的和平”。欢迎者们也在他的感染下,高喊“好样的内维尔”,同时同声高唱:“因为他是一个刮刮叫的好人。”而就在同一天,希特勒正与墨索里尼商议:何时并肩对英国开战。11 个月后,德国猛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