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十国割据
当公元 907 年后梁政权取代唐朝后,各地的割据势力,不少与后梁及以后的中原皇朝公开抗衡,其余的虽然表示臣附,但实际上也是割据一方,保境自立,不受中原皇朝的控制,与称帝的割据势力并无实质性的区别。这两种形式的割据政权,前后共有十多个,其中统治时间较长的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作为这一时期地方割据政权的代表,称为十国,并与统治中原地区的五个小皇朝,连称为五代十国,是唐、宋两大皇朝之间的分裂割据时代。十国中北汉在北方,其余都在南方, 闽、楚灭亡后,还出现了泉南(漳)、湖南两个割据政权,这是闽、楚的某种延续。十国中除前蜀、吴、楚、闽灭亡于五代外,其余都为宋朝所灭。
前蜀、后蜀
十国中最早称帝的是前蜀的创建者王建,当唐天祐四年(907)三月,后梁建立时,蜀王王建曾想与淮南杨渥联合岐王李茂贞、晋王李克用,会兵讨伐后梁以兴复唐朝,在得不到响应的情况下,王建于同年九月二十五日(11 月 3 日)即帝位,次年建元武成,建都成都,国号大蜀,史称前蜀,是为前蜀高祖。据有今四川、重庆大部及陕南、甘南、鄂西部分地区。
王建宠信养子与家臣,尤其宠信家臣唐道袭,任之为内枢密使。养子王宗佶在前蜀建立前建功最多,王建称帝,王宗佶以中书令任首相,恃功骄横, 王建听信唐道袭的谗言,王宗佶于武成元年二月被罢相,三月被杀害。唐道袭又与太子王元膺产生矛盾,遂一度出任节度使,回朝后与太子的矛盾更趋尖锐,永平三年(913)七月,太子在被唐道袭诬告谋乱的情况下杀死唐道袭, 但太子也败死。十月,王建又立幼子王宗衍为太子。通正元年(916)二月, 前蜀改国号为汉。光天元年(918)正月,又恢复国号为蜀。六月,王建因想改立太子而被太子母徐妃指使宦官毒死。太子王宗衍即位,改单名衍,是为前蜀后主。后主尤为荒淫,饮酒作乐,吟诗作词,游猎巡幸,不理朝政,政事由宦官宋光嗣等专决。
咸康元年(后唐同光三年,925)九月,后主大举巡游青城山(今灌县西南)以及其他名山。十月初,又拒绝群臣谏阻,带兵数万北上,千里游幸秦州(今甘肃天水)。这时后唐已于九月决定出兵攻蜀,后主到达汉州(今四川广汉)时,蜀凤州(今陕西凤县西北)守臣报告唐军南下攻蜀的消息,后主以为是劝阻他出游而不以为意,也不作任何防守措施,仍然吟诗作乐继续北上游幸。当中旬末后主到达利州(今广元)时,北部边境的凤州等已经降后唐,败兵逃到利州,后主这才派兵迎敌,然而后唐军早已攻占兴州(今陕西略阳)、成州(今甘肃成县)。三泉(今陕西宁强西北)之战,前蜀军大败,后主闻讯后逃回成都,前蜀各地守将纷纷降后唐。随后逃回成都的后蜀宰相王宗弼,于十一月中旬收禁后主,并自称权西川兵马留后。同月二十七日(12 月 15 日),前蜀后主王衍正式降后唐,后唐得 64 州 249 县。次年正月,前蜀君臣数千人被押赴后唐都城洛阳(今属河南)。不久,后唐局势大乱。三月,王衍等到达长安(今陕西西安)秦川驿,被后唐庄宗下诏杀死全家。
后蜀建立者孟知祥,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唐末任太原卫指挥使, 为晋王李克用选任为亲卫军使。晋王李存勗时任中门使,后推荐郭崇韬继任为中门使,孟知祥改任马步军都虞候。后唐建立,任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 尹、北京留守。后唐枢密使、征蜀统帅郭崇韬感激孟知祥前此推荐之恩,在出师前即向庄宗推荐孟知祥在灭蜀以后出任西川(成都)节度使。天成元年
(926)正月中,孟知祥到达成都。四月,庄宗死于内乱,明宗即位后,孟知祥就有割据想法,东川(梓州,今四川三台)节度使董璋也有割据意图。长兴元年(930)八月,董璋首先起兵反唐,孟知祥随即与董璋联合抗唐,以保全割据政局。后唐派石敬瑭、夏鲁奇为帅,率军进攻东川,并企图离间孟知祥与董璋的关系,以便逐个击破。西川军于十二月将后唐主力击败于剑州(今剑阁),石敬瑭只得退守新攻占的剑门(剑阁北)。次年正月,西川军又攻占遂州(今遂宁),后唐军副帅夏鲁奇兵败自杀。石敬瑭再攻剑州失利,加上粮运不继,遂于二月退兵。
长兴三年(932)四月,东川节度使董璋企图攻灭西川,发兵攻占汉州(今广汉),孟知祥率军前往抗击,董璋大败后逃归梓州,为部将所杀,东川军纷纷投降,孟知祥遂兼并东川地区,次年二月受后唐明宗封为蜀王。
后唐应顺元年闰正月二十七日(934 年 3 月 16 日),孟知祥称帝,四月改元明德,也以成都为首都,国号也称蜀,史称后蜀,是为后蜀高祖。不久, 后唐的山南西道(兴元府,今陕西汉中)、武定军(洋州,今洋县)两镇节度使先后降蜀。
明德元年七月,孟知祥病死,子孟昶即位,是为后主。赵季良、李仁罕等执政,尤以李仁罕恃功骄横,虽然不久即被杀,但其甥张业继续擅权,尤为不法,执政长达十余年,终于也被处死,旧臣王处回、赵廷隐又相继被解职致仕。
广政十年(947)正月,契丹帝耶律德光已灭后晋进入开封(今属河南), 各地纷纷抗击契丹。原后晋的雄武军(秦州,今甘肃天水东)节度使何重建杀契丹使者,以秦、成(今成县)、阶(今武都东)三州降于后蜀,四月, 凤州(今陕西凤县东)亦归后蜀,后蜀遂拥前蜀全部疆域,达到全盛时期, 但为时不长。广政十八年(后周显德二年,955),秦、凤、阶、成四州又为后周攻占。
前蜀、后蜀虽曾多次北上争夺关中,但境内很少发生战事,人民得到休养生息,中原地区的士人为避战乱而来的也不少,成为五代时期社会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君臣奢侈糜费,政平军弱,仅能保境自立。
吴、南唐
吴国创立者杨行密(852—905),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家世业农, 早年曾为盗,后应募从军,不久即起兵叛唐,攻占庐州,后转战于扬州(今属江苏)、庐州、宣州(今属安徽)等地,大顺元年(890)三月,被唐任命为宁国军(宣州)节度使。景福元年(892)三月,消灭孙儒后重占扬州,八月,改任淮南(扬州)节度使。乾宁四年(897)冬,击退朱全忠的进攻,成为唐末主要割据者之一。
天复二年(902)三月,在凤翔(今属陕西)的唐昭宗封杨行密为吴王。次年,杨行密派李神福进围鄂州(今湖北武汉),并在多次击退朱全忠的援
军后,于天祐二年(905)二月,攻占鄂州。十一月,杨行密死,长子杨渥继任淮南节度使,受封为弘农郡王。不久,江州(今江西九江)降附,又攻占洪州(今江西南昌)。杨渥因而更加骄奢淫逸,拒谏专断。后梁建立后,吴王仍用唐天祐年号,与后梁抗衡。天祐五年五月,杨渥被部将徐温等杀死, 拥立其弟杨隆演。七月,杨隆演继任淮南节度使、弘农王,大权为左、右牙都指挥使徐温掌握。次年六月,盘踞抚州(今属江西)的危全讽进攻洪州, 为周本所击败,淮南军乘胜攻占袁州(今宜春)、吉州(今吉安)、饶州(今波阳)、信州(今上饶)等地,疆域达到最盛时期,据有今江西省,以及江苏、安徽、湖北的一部分。
徐温父子控制朝政,徐温出镇润州(今江苏镇江),后移昇州(今南京), 留子徐知训在扬州执掌朝政。徐知训骄纵无礼,时常凌辱杨隆演,为副都统朱瑾所杀,徐温又以养子徐知诰继续执掌朝政。
天祐十六年(后梁贞明五年)四月初一(919 年 5 月 3 日),杨隆演被拥立为吴国王,建元武义,以江都(扬州)为首府,徐温为大丞相,徐知诰为参政事兼知内外诸军事。同年,与吴越议和,从此休兵息民,生产逐渐得到恢复与发展,成为五代时期少数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
武义二年(920)五月,吴主杨隆演死。六月,弟杨溥即位。吴顺义七年
(后唐天成二年)十一月初三日(927 年 11 月 29 日)吴主杨溥称帝,是为睿帝,改元乾贞。其时徐温新死,吴国实权掌握在都督内外诸军事徐知诰(后单名诰)之手。次年,荆南南平王高季兴称臣,受吴封为秦王。
吴天祚三年(后晋天福二年,937)十月,吴帝杨溥被迫禅位于齐王徐诰, 吴亡。齐帝尊杨溥为让皇帝,次年五月被幽禁于润州(今镇江)丹阳宫,十一月遇害。
南唐建立者徐诰,吴天祚三年十月初五日(937 年 11 月 10 日)称帝, 国号为齐,建无昇元,建都金陵(后改为江宁,今南京)。
昇元三年(939)二月初七日(2 月 28 日),徐诰复其本姓李,改名昇, 并附会自己为唐朝宗室之后,改国号为唐,年号未改,史称南唐,是为南唐烈祖,史称前主。昇元七年(943)二月,南唐前主死,子李璟即位,是为元宗,史称中主。三月,改元保大。七月,南汉张遇贤起义军在循州(今广东龙川西)为南汉官军击败后,北上进入南唐境内,人民纷纷响应,起义军发展至十多万,直奔南唐西南重镇虔州(今江西赣州),“攻陷诸县,再败州兵,城门昼闭”①。百胜军(虔州)“节度使贾浩(一作贾匡浩)闭门登陴不敢出”。张遇贤退回南汉境内循州(今广东龙川西)北的白云洞②,遣将北上南唐境内攻城略地。十月,南唐从洪州派严恩率所部南下镇压,多次打败起义军,又伐木开道越境,出奇兵于白云洞后,张遇贤为叛徒李台所执,副帅黄伯雄、谋士僧景全等同时被执,后都就义于金陵,五代十国时期最大的农民起义最后失败。
保大三年(闽天德三年,945),闽国内乱,南唐乘机攻闽。八月,南唐军攻克建州(今福建建瓯),闽主王延政投降,闽国各地相继降南唐,唯有福州据守。次年秋,南唐军攻福州,福州守将向吴越称臣求援。保大五年三月,南唐军大败,福州遂归吴越。留从效乘机割据泉州、南州(即漳州),
① 《资治通鉴》卷 283,后晋天福八年七月。
② 陆游:《南唐书》卷 5《边镐传》;王象之:《舆地纪胜》卷 91《循州·景物》下。
表面上仍臣附于南唐。
保大六年,楚国内乱,马希萼杀楚王马希广自立,称臣于南唐,不久马希萼又为其弟马希崇所废。保大七年十月,南唐出兵灭楚,除南部数州为南汉乘机占有外,楚地全归南唐,南唐疆土达到全盛时期,据有今江西全省, 以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南大部或部分地区。但次年十月,楚旧将刘言击败唐军,占有楚国故地。
保大十三年(后周显德二年,955)冬,后周进攻南唐,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后周与南唐之战。交泰元年(后周显德五年)三月,南唐终于战败降附于后周并割让江北地区,去帝号改称国主,对后周使用后周年号,对国内可能仍用南唐交泰年号。南唐中主以江北即是后周,决定以洪州为南都南昌
(今属江西)府,并准备迁都南昌。宋朝建立后又改国名为江南。
南唐继承吴国,继续执行保境息民政策,中后期虽出兵闽、楚,又和后周作战,但境内比较安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是五代时期少有的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地区。南唐前主李昇时期政治比较清明,所建庐山白鹿洞书院, 成为后代著名的书院,中主李昇政治上虽昏庸无能,却是著名词人。
吴越、闽、泉漳
吴越的创立者钱镠,唐末为杭州(今属浙江)刺史董昌的部将,乾宁二年(895)二月,董昌以威海军节度使据越州(今绍兴)称帝,国号罗平。六月,唐以钱镠为彭城郡王、浙东招讨使讨伐董昌。次年五月,董昌兵败被俘后自杀,钱镠遂据有两浙,大致相当于今浙江省及上海市(除崇明等岛)、江苏省苏州地区。天复二年(902)进封越王,天祐元年(904)改封吴王。后梁建立后,钱镠称臣,于当年受封为吴越王。次年,境内使用自己的天宝等年号。
后梁龙德三年二月丁卯(923 年 3 月 12 日),钱镠受后梁封为吴越国王, 正式建国。用皇帝仪卫,王府称朝廷,设丞相等官职,以杭州为首府。
宝正七年(后唐长兴三年,932)三月,钱镠死,子钱元瓘嗣位,遵遗命去国仪,自列为后唐藩镇,从此改用中原王朝年号,被后唐任为节度使,累封吴王、吴越王。后晋天福二年(937)受封为吴越国王,重设丞相等。此后新王嗣位,照例名义上自降为节度使列为藩镇,随即受封为吴越国王。天福六年,钱元瓘死,子钱弘佐嗣位。后晋开运三年(946)十月,闽国内乱。南唐侵闽,吴越出兵援闽,与南唐战于福州。次年三月,大败唐军,遂据有福州地区。六月,钱弘佐死,弟弘倧嗣位。同年十二月,内牙统军使胡进思因干预政事受谴责,遂发动兵变,囚禁国王钱弘倧。后汉乾祐元年(948)正月, 迎立其弟弘俶。
后周显德三年(956),后周世宗进攻南唐,吴越奉命夹击南唐,曾一度攻占常州(今属江苏)等地,但胜负相当,无大进展。显德五年,南唐向后周称臣议和,吴越也退兵休战。
吴越也采取保境安民政策,对中原王朝以及攻占开封时期的辽朝,一律称臣。初期对内虽亦曾使用过吴越国的年号,但并不与中原王朝对抗,对邻国的战争也都是适可而止,是五代十国中最为安定的地区之一,辖区内有富饶的太湖平原的大部和宁绍平原,又注意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手工业与对外贸易也获得较大的发展。
闽国早期创立者王潮、王审知兄弟,固始(今属河南)人,唐末任固始县佐,寿州(今属安徽)王绪、刘行全起义,攻占固始,王潮、王审知兄弟参加起义。王绪起义军为秦宗权击败后转而南下,经江西进入福建,攻占漳浦(今属福建)。王绪猜忌部将,刘行全被杀,诸将恐惧,军行至南安(今泉州西北),王潮等发动兵变,王潮遂被推为首领。
唐光启二年(886)八月攻下泉州,后降附于福建观察使陈岩,被任命为泉州刺史。大顺二年(891)陈岩病死,部将范晖自任留后。景福二年(893) 五月,王潮攻占福州,自称留后,建州(今建瓯)、汀州(今长汀)等相继归附。九月,唐任王潮为福建观察使,乾宁三年(896)九月,唐升福建为威武军,即任王潮为节度使,军府设于福州。乾宁四年十二月,王潮病死,弟王审知继任,天祐元年(904)四月受封为琅琊王。
后梁建立,王审知称臣,开平三年(909)四月受封为闽王。后唐代梁, 王审知亦称臣。后唐同光三年(925)十二月病死。长子王延翰继任威武节度使,因未封王,遂于天成元年十月六日(926 年 11 月 13 日)自称闽国王。十二月,王审知养子王延禀发动兵变,王延翰被杀,其弟王延钧自称威武节度留后。后唐任王延钩为节度使,累封琅琊王、闽王。后唐长兴二年(931) 四月,王延禀再次发兵进攻福州,兵败被杀。次年,闽王王延钧求封为吴越王未成,遂于长兴四年(933)正月称帝,更名鏻,改福州为长乐府作都城, 国号闽,建元龙启,是为惠宗。然以国小力弱,与四邻友好相处,得以偷安于一隅。闽永和元年(935)十月,王鏻被杀,长子王继鹏即位,更名昶,是为康宗。王昶猜忌宗室、大将,已杀多人。闽通文四年(939)闰七月,闽内乱,王昶将杀控鹤军使连重遇而反为所杀,连重遇迎立王昶叔父王延羲。王延羲自称闽王,更名曦。
王曦于永隆三年(后晋天福六年,941)七月称大闽皇,十月称帝,是为景宗。次年,其弟富沙王王延政攻汀州。永隆五年(943)正月,王延政也称帝于建州,国号大殷,建元天德。闽既常为殷所败,求和又不成,王曦遂日夜饮酒,进而滥杀将领。
永隆六年(后晋开运元年,944)三月,连重遇、朱文进杀王曦,朱文进自立为闽王,向后晋称臣。闽国各地纷纷投向殷国,殷军大举进攻福州,朱文进向吴越求救。十二月,后晋封朱文进为闽王,但朱文进、连重遇不久即为部属所杀。天德三年(945)正月,殷天德帝王延政改国号为闽,仍都建州。以福州为南都(一作东都),任命侄王继昌为南都都督、黄仁讽为镇遏使镇守福州。三月,前闽国旧将李仁达勾结黄仁讽杀死王继昌,随后立僧卓岩明为帝,五月,又杀卓岩明自称节度留后,称臣于南唐。南唐乘闽国内乱之际, 出兵攻闽,闽军屡战屡败,八月二十四日(945 年 10 月 2 日),南唐攻占建州,闽主王延政投降,闽亡。王延政后于南唐保大九年(951)以安化军节度使、光山王死于饶州(今江西波阳)。
闽亡后,闽地纷纷降唐,李仁达拒绝南唐的入朝之命,南唐因而进攻福州,李仁达即向吴越称臣求援,吴越兵进入福州抗击南唐军,后汉天福十二年(947)三月,吴越兵大败南唐军于福州城下。同年十二月,李仁达又想叛吴越再投向南唐时被杀,福州遂为吴越所有。
后晋开运元年(944)三月,朱文进杀闽主自立为闽王后,任命黄绍颇为泉州刺史、程文纬为漳州刺史。十一月,泉州散员指挥使留从效等杀黄绍颇, 迎闽宗室王继勋主持郡事,自任统军使并归附于殷国,殷即任王继勋为泉州
刺史、留从效等为泉州都指挥使。留从效,永春(今属福建)人。闽亡后泉、漳等州归附南唐,南唐保大四年(946)二月,留从效迫刺史王继勋离职,自领郡务,南唐即以留从效为泉州刺史。十月,南唐漳州守将内乱,留从效举兵逐南唐守将,南唐改漳州为南州,任命留从效部将为刺史,泉、南两州实际为留从效控制。保大七年,留从效兄南州副使留从愿毒死刺史而代为刺史, 南唐无力干预,遂任留从效为清源军(泉州)节度使,割据泉、南两州,置军府于泉州,后南唐封留从效为晋江王。
楚、湖南、荆南
楚国开创者马殷,鄢陵(今属河南)人。唐末为孙儒部将。孙儒南攻扬州(今属江苏)杨行密。景福元年(892)六月孙儒兵败被杀,余众推刘建峰为帅,马殷任先锋指挥使,西进湖南。乾宁元年(894)五月,袭取潭州(今湖南长沙),刘建峰自称节度留后。次年四月,唐任刘建峰为武安军(潭州) 节度使,马殷任马步军都指挥使。乾宁三年正月,刘建峰遣马殷讨伐蒋勋于邵州(今邵阳)。四月,刘建峰为亲兵所杀,部属推马殷为节度留后,九月, 唐任马殷为潭州刺史、判湖南军府事,马殷开始割据湖南。
光化元年(898)三月,马殷升任武安军节度留后,后又升任节度使。时所属七州,马殷仅占潭、邵二州,随后攻占衡州(今衡阳)、永州(今属湖南)。二年,攻下道州(今道县)、连州(今广东连县)、郴州(今属湖南)。三年九月,又攻下桂州(今广西桂林),宜州(今宜山)、岩州(当在今广西境内)、柳州、象州(今属广西)相继投降。
后梁建立,马殷臣附,开平元年(907)四月,受封为楚王。不久,又大败杨行密部将刘存于浏阳江(今湖南浏阳河),攻下岳州(今岳阳),吉州
(今江西吉安)已于上年归降。二年五月,攻克朗州(今湖南常德),澧州
(今澧县)、辰州(今沅陵)、叙州(今怀化)又相继归降。九月,进攻岭南,击败刘隐,夺得昭州(今广西平乐)、梧州(今属广西)、贺州(今贺县)、蒙州(今蒙山南)、龚州(今平南)、富州(今昭平)。
开平四年六月,马殷受任为天策上将军,开天策府,设左相、右相等官。后唐灭梁,楚臣附于后唐,天成二年六月十七日(927 年 7 月 28 日)马
殷受封为楚国王,改设左、右丞相等官职,改潭州为长沙府作首府。长兴元年(930),马殷死,子希声嗣位,以遗命恢复藩镇地位,任武安、静江(桂州)等军节度使,割据如故。三年,马希声死,弟希范继任武安、武平(朗州)节度使,应顺元年(934)正月,受封为楚王。后晋、后汉时,楚亦臣附。
后汉天福十二年(947)五月,马希范死,部将假托遗命立希范同母弟希广权军府事。七月,后汉封马希广为武安军节度使、楚王。
后汉乾祐元年(948)十二月,贺州、昭州为南汉攻占。二年八月,希广兄希萼据朗州叛乱,在进攻长沙途中战败后又逃回朗州。三年六月,马希萼再次叛乱,并向南唐称臣以求援。十二月,马希萼攻占长沙,楚王马希广被杀,马希萼自立为楚王,后受南唐封为楚王。但他当政后,报复杀戮,军政紊乱,人心离散。
南唐保大九年(951)九月,楚都指挥使徐威等废马希萼,改立其弟马希崇为节度留后,马希萼被囚于衡山县(今属湖南)。但马希崇荒淫纵酒,人心不附。彭师嵩等又拥立马希萼为衡山王,与马希崇对抗。马希崇害怕部将
叛乱,求援于南唐。南唐派边镐率军万人自袁州(今江西宜春)直奔楚首府长沙。十月十四日(11 月 15 日)马希崇等投降,楚亡。马希崇、马希萼等被送往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任马希萼为楚王、江南西道视察使,镇洪州(今江西南昌),次年入朝被留,数年后死于金陵。马希崇被任为永泰军节度使,镇舒州(今安徽潜山),但只闲居于扬州。后周显德三年(956), 后周一度攻占扬州,马希崇投奔后周,周亡入宋。
楚国全盛时拥有今湖南全省,广西的东及东北大部,贵州东部边境及广东西北一部分。马殷统治时期,人民得到休养生息。马殷死后,马氏内部不断争权夺位,战乱不停,军政不修,终于灭亡。
湖南割据者王逵、周行逢都是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关系密切,原任楚武平军(朗州)节度使马希萼所属静江指挥使、副使,在马希萼攻灭马希广的战争中任先锋。马希萼自立为楚王后,军政腐败,后周广顺元年(951) 三月,王逵、周行逢率部众千余人从长沙逃回朗州,并大败楚追兵于朗州城下,先立马光惠为节度使。六月,改而拥立刘言为武平军节度留后,并向南唐、后周称臣,与楚抗衡。十月,南唐灭楚。二年九月,南唐征召刘言遭拒绝。刘言派王逵、周行逢等率军连克沅江、益阳、湘阴(今皆属湖南),直抵潭州城下,南唐守将边镐弃城夜逃,王逵入城,自称武安军(潭州)节度副使、权知军府事,南唐湖南守将纷纷逃走,湖南岭北地区全归刘言。三年正月,后周任刘言为武平节度使,节制武安、静江诸军事,设军府于朗州。同时任王逵为武安军节度使、周行逢为武安军节度行军司马。
广顺三年(953)六月,王逵率军自潭州远袭朗州,俘刘言,移军府于潭州,仍臣附于后周。显德元年(954)五月,王逵又移军府于朗州,以周行逢知潭州事,以潘叔嗣为岳州(今岳阳市)团练使。后周显德三年(956),王逵奉后周世宗命,率军攻南唐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二月,潘叔嗣乘机西袭朗州,王逵还军追击,败死于朗州城外,潘叔嗣随后又为周行逢所诱杀,湖南遂归属周行逢。七月,后周任周行逢为武平节度使,节制武安、静江诸军事,设军府于朗州。周行逢当政以后留心政事,重视吏治,免除杂赋, 休兵安民,生产逐步得到恢复。
荆南创立者高季兴,原名季昌,后唐时避讳改。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人。早年为朱全忠养子朱友让的养子,改姓朱。唐昭宗末年,历任亲军指挥使、宋州刺史,天复三年(903)任颍州防御使,复姓高。天祐三年(906) 十月,任荆南军(江陵,今属湖北)节度观察留后,遂据有荆南。
后梁代唐,即任高季昌为荆南节度使。荆南为四战之地,属州皆为附近割据势力侵夺,仅剩江陵一府,也是凋敝残破,高季昌招集流民,保境兴复。后梁乾化二年(912)太祖朱晃被杀后,政事日非,高季昌遂割据江陵,后梁无力过问,次年八月,封高季昌为渤海王。此后高氏历代割据者均受任为荆南节度使,故高氏政权史称荆南。
后唐于同光元年(923)十月灭后梁,高季昌避唐讳改名季兴,入朝以示臣服,几乎被庄宗扣留于洛阳,高季兴星夜奔回江陵,并修城聚粮以防后唐进攻。二年三月,受封为南平王,荆南因而亦称南平。
后唐同光三年九月,后唐攻前蜀,以高季兴为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攻取被前蜀占领的夔(今重庆奉节)、忠(今重庆忠县)、万(今重庆万县)、归(今湖北兴山南归州镇)、峡(今宜昌)五州地作为荆南属地。高季兴率水军溯江西上,但为蜀将张武所败,寸土未得。前蜀亡后,高季兴仍提出上
述诸地归属荆南,庄宗已同意,但未及下诏而死。天成元年(926)六月,高季兴再次提出这一要求,明宗新即位,不得已而同意,但后唐仍任命夔、忠、万三州官吏。二年三月,高季兴要求三州官吏由他任命,并袭取夔州。又夺取后唐沿江而下途经荆南转送洛阳的(原前蜀的)大量财物,导致后唐出兵进攻荆南。后唐军虽攻到江陵城下,却因久雨缺粮,加上疫病流行,只得于五月退兵。但沿江而下的后唐军,六月间大败荆南水军于江中,三州复归后唐,荆南只夺得归、峡两州。此前,楚王马殷派使臣到后唐朝贡后带回所赐的骏马、美人等,途经荆南时也为高季兴所截留,引起天成三年(吴乾贞二年,928)二月楚军的进攻,刘郎洑(今石首境内)水战,荆南大败,在楚军进逼江陵时,荆南请和,归还所截留的人马。六月,荆南臣附于吴,受封为秦王。十二月,高季兴死,子从诲嗣,受吴任为荆南节度使。后唐天成四年, 荆南向后唐进赎罪银以求臣附,又受后唐任为荆南节度使,后又受封为渤海王,进封南平王。后唐明宗还追封高季兴为楚王,荆南又属三楚之地,故亦称荆南为北楚,以别于楚王马氏。
后晋建立,荆南臣附。天福六年(941),后晋山南东道(襄州,今湖北襄樊市襄阳)节度使安重进叛晋,高从诲奉命出兵助攻,安重进败亡后,即要求将郢州(今钟祥)归属荆南而未成。后汉高祖刘知远起兵太原时,高从诲奉表劝进,又请将郢州归属荆南,刘知远口头允诺。后汉天福十二年(南唐保大五年、后蜀广政十年,947)六月,高从诲再次提出这一要求时遭拒绝, 遂与后汉断绝关系,并于八月乘后汉主力北上攻打杜重威时,出兵进攻襄州、郢州,均被后汉守将击败,荆南转而臣附于南唐、后蜀。此后北方商人不再南来荆南,影响其经济繁荣,又于乾祐元年(948)六月向后汉谢罪后臣附。
荆南地小势弱,虽偶与邻境有战事,但基本上保境自立,不仅向中原皇朝称臣,还向南方诸称帝的后蜀、南唐、南汉等国,无不表示臣附,甚至对弱小的闽国也表示臣附,以满足称帝者臣属他国的欲望,荆南则以此获取赐予的金银及物品,甚至夺取他国之间的贡赐物品,受到对方质问或发兵讨伐, 随即归还抢夺的物品,诸国对荆南高从诲这种无赖行为很为鄙视,“故诸国皆目为高赖子”①。更重要的因素是荆南与各国基本上保持和平友好关系,因而成为交通贸易的枢纽,促使荆南地区的经济繁荣。南方相邻诸国也以荆南作为缓冲地区,不愿看到荆南被他国吞并,这也是弱小的荆南得以长期存在的重要因素。
后汉乾祐元年十月,南平王高从诲病死,子高保融嗣为荆南节度使,后累封为南平王,但委政于其弟高保勗,后亦臣附于后周。
南汉、北汉
南汉创始者刘隐,祖籍上蔡(今属河南),祖父刘安仁迁居泉州(今属福建),父刘廉唐末任封州(今广东封开南)刺史,刘廉死,刘隐继任刺史。乾宁三年(896),广州(今属广东)将领卢琚、谭弘玘率军抗拒清海军(广州)节度使薛王李知柔赴任。刘隐袭杀谭弘玘于端州(今肇庆),并袭取广州,斩卢琚,迎李知柔到任,刘隐被任为行军司马。光化元年(898),刘隐又战胜昭州(今广西平乐)刺史曾衮与广州的内应将领王瓌于广州城下,进
① 《新五代史》卷 69《高从诲世家》。
一步巩固了在广州的势力,后升任节度副使。天复元年(901)十二月,继任节度使徐彦若死时,遗表推荐刘隐为权节度留后,刘隐遂据有广州及岭南东道(除连州——今广东连县被楚占有外),此后即无节度使到任。刘隐依附朱全忠,天祐元年(904)被任为清海军节度使。
后梁建立,刘隐臣附,开平元年(907)受封为大彭王,三年改封南平王, 四年进封南海王,乾化元年(911)三月死。弟刘涉继任节度使,刘涉初名岩, 至此又复名岩,后袭封为南海王。除柳州、象州、梧州(今皆属广西)、昭州(今平乐)、桂州(今桂林)、贺州(今贺县)、宜州(今宜山)被楚占有外,岭南西道也被刘隐、刘岩占领。
后梁贞明三年八月十六日(917 年 9 月 5 日),刘岩称帝(刘岩后改名龚、),国号大越,建元乾亨,次年十一月改国号汉,史称南汉,是为南汉高祖,改广州为兴王府作都城。
南汉大有元年(928)三月,击败楚军于封州,此后楚汉边境相对平静。三年九月,南汉攻占交州(今越南河内),俘静海军节度使曲承美,遂据有交州,次年爱州(今清化)将领杨廷艺攻占交州并击败南汉援军。十一年十月,交州内乱,节度使皎公羡求救于南汉。南汉想乘机重新占有交州,为已占有交州的吴权所败,从此放弃了占领交州的企图。
十五年四月,南汉高祖刘死,子弘度即位,更名玢,是为南汉殇帝。高祖后期穷奢极欲,宦官专政,昏乱残暴,殇帝即位后不仅没有革新更化, 反而更为荒淫无度,醉生梦死。各地人民早已纷纷起义反抗腐败统治,张遇贤原是博罗县(今属广东)的小吏,其时起义军正群龙无首,遂于光天元年
(后晋天福七年,942)七月,拥立张遇贤为中天八国王,建元永乐,意在统一当时分裂的诸国,使广大人民生活于长久和平康乐的社会中。殇帝派其弟越王弘昌、循王弘杲统大军前往镇压,钱帛馆之战被起义军打得大败后逃回。十月,起义军攻占循州(今龙川西),杀死刺史刘传。应乾元年(南唐保大元年,943)七月,为南汉将领万景忻所败,张遇贤遂率起义军度岭北上,进入南唐境内,攻虔州(今江西赣州)未下,又退回南汉循州北白云洞,指挥起义军作战,次年十月为南唐军越境镇压。
同年三月,殇帝刘玢为其弟弘熙所谋杀。弘熙即位,更名晟,是为南汉中宗,以刑杀立威,诸弟相继被杀。乾和六年(后汉乾祐元年,948)十二月, 南汉乘楚内乱,派吴珣等攻占楚贺州,并大败楚援军于贺州城下,继又攻占昭州。九年(南唐保大九年)十月,南汉又乘南唐灭楚之机,出兵攻占桂州, 继又攻占宜、连、梧等岭南诸州。十二月,南汉军大败南唐军于义章(今湖南宜章),攻占郴州(今属湖南)。不久,又先后击败南唐进攻桂州及湖南王逵进攻郴州的军队,巩固了北境的统治。十二年(后周显德元年,954)正月,交州统治者吴昌文臣附于南汉。十六年(后周显德五年)八月,刘晟病死,长子刘继兴即位,更名■,是为后主,更为昏庸荒淫。
南汉全盛时,有今广东、广西、海南,以及湖南南部一部分。南汉统治腐败,税役繁重,宠信宦官宫女,荒淫无度,在割据诸国中最为腐败,由于地处南疆,远离中原,得以偏安于一隅。
北汉建立者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后晋时刘知远任河东(太原, 今山西太原西南)节度使,刘崇任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汉建立后任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
后周广顺元年正月十六日(951 年 2 月 24 日),刘崇于太原登上皇位,
改名■,国号仍为汉,仍用后汉乾祐年号,史称北汉,是为北汉世祖,依附辽朝,对辽世宗自称侄皇帝,同年六月受辽册封为汉帝。宋人亦称北汉为东汉。
后周太祖代汉时杀刘崇之子刘赟,遂成世仇。北汉刚建立,即于二月进攻后周的晋州(今临汾)、隰州(今隰县),相继败归。臣附辽朝后,十月, 汉辽联军南出阴地关(今灵石南关)进攻晋州,后周派王峻率大军救援,大败汉辽联军于晋州北霍邑(今霍县)。此后北汉以守为主,但仍不时侵扰后周边境。
乾祐七年(后周显德元年,954)正月,后周太祖病死,世宗新即位,北汉认为有机可乘,再次联合辽军大举攻周。三月的高平(今属山西)之战, 北汉军又大败,北汉帝刘■仅率百余骑逃回太原。五月,后周军乘胜进围太原,北汉州、县纷纷降周,但因久雨成灾,周军疫病流行而退兵,北汉帝刘
■因国势衰弱而忧愤成疾,于十一月病死。子刘承钧即位,改为单名钧,是为北汉睿宗,对辽穆宗自称男,是又一个儿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