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南宋后期的政局
庸君宋宁宗从此重用史弥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由礼部侍郎,历同知枢密院事、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而右丞相兼枢密使,号称“更化”。从嘉定元年十二月开始了独相宁宗、理宗两朝,长达 25 年的奸相史弥远擅权时期,宋朝从此一蹶不振。
嘉定夺储政变
史弥远自嘉定元年签订屈辱的宋金“嘉定和议”后,受到杨皇后信任, 很快升为丞相掌握政权,庸君宋宁宗对他几乎是言听计从。史弥远也千方百计保护自己的权位。宁宗无子,曾立宋太祖长子燕王赵德昭后裔赵询为太子, 但赵询于嘉定十三年病死。次年六月再立宋太祖次子秦王赵德芳后裔赵竑为皇子,作为继承人。史弥远为了掌握皇位继承人赵竑的动静,送美女给赵竑, 赵竑身边几乎都是史弥远安置的人员,皇位继承人赵竑对史弥远擅权的不满言论,因而都被史弥远掌握。史弥远不断在宋宁宗前进谗言,企图动摇赵竑皇位继承人的地位未能成功后,随即暗中为夺储政变作准备。
宋光宗二兄魏王赵恺之子沂王赵竑死后无嗣,先立赵均为嗣子,后赐名贵和,赵贵和被立为皇子,赐名竑,作为宁宗嗣子、皇位继承人后,又以宋太祖长子燕王赵德昭的后裔赵贵诚为沂王赵抦的嗣子。奸相史弥远与九品小官国子学录郑清之密谋,以赵贵诚代替皇子赵竑作为皇位继承人,任命郑清之兼任王府教授以培植赵贵诚,并以夺嗣即位事成之后提升为丞相为饵,郑清之遂成为史弥远爪牙与心腹。
嘉定十七年(1224)闰八月,宁宗病死,奸相史弥远乘夜密召赵贵诚进宫,迫使杨皇后废原皇子赵竑为济王,后被迫迁往湖州(今属浙江)居住。伪造宁宗遗诏,改立赵贵诚为皇子,改名赵昀,即位,是为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正月,湖州人潘壬拥立赵竑为帝,史称“霅川之变”(霅川,即苕溪,今苕溪下游,为湖州别称)。赵竑后虽讨平潘壬,仍被史弥远迫害而死。
理学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
史弥远自开禧三年(1208)杀死主张抗金的权臣韩侂胄,降金乞和,订立屈辱的“嘉定和议”,虽受庸君宋宁宗的重用,很快升任丞相,但是不得人心,包括文臣武将不少人反对史弥远。名将毕再遇随即请求解甲归田以示抗议,史弥远为收买人心,不但没有同意他解除军职,后又升毕再遇为俸禄丰厚与丞相相同的承宣使,最后还升为俸禄最高与三公相同,被称为武臣之最的节度使才致仕。就在毕再遇致仕的嘉定十年(1217),考中武举第二名的毕岳,也反对奸相史弥远降金乞和政策,早在嘉定六年就印卖《北征谠议》、
《治安药石》,遭到毁板禁卖。嘉定十四年任为殿前司同正将的毕岳,以“谋去丞相史弥远”而被杀①。
① 《宋史》卷 455《毕岳传》;《备要》卷 16;《宋会要辑稿》选举 8 之 25、刑法 2 之 138。
史弥远的倒行逆施,不仅遭到不少武将的反对,也受到许多正义文臣的抵制,南宋后期著名的理学家真德秀、魏了翁等,对史弥远唯金命是听的投降乞和政策深为不满,真德秀说:“金人欲多岁币之数,而吾亦曰可增;金人欲得奸臣(韩侂胄)之首,而吾亦曰可与;往来之称谓,犒军之金帛,根括归明流徙之民,皆承之唯谨,得无滋嫚我乎!”“时史弥远方以爵禄縻天下士”,企图以此改善自己的丑陋形象,真德秀愤慨地说:“吾徒须急引去, 使庙堂知世亦有不肯为从官之人。遂力请去。”魏了翁在“收召诸贤”之列, “会史弥远入相专国事,了翁察其所为,力辞召命”。史弥远当宁宗病死, 进行夺嗣政变,废皇子赵竑改立理宗并杀害赵竑,在理宗已经即位的情况下, 许多人通过不同方式表示了不满。魏了翁对于“宁宗崩,理宗自宗室入即位, 时势忽异”,更是“积忧成疾,三疏求闲”①。真德秀、魏了翁在奏章中对前皇子赵竑被害表示不满,因而于宝庆元年(1225)被以“谤讪”、“诬诋” 而被落职闲居。
史弥远的谋士刘爚为其出谋划策,除了“收召诸贤”、“以爵禄縻天下士”外,就是提倡理学,他“言于丞相史弥远,请以(朱)熹所著《论语》、
《中庸》、《大学》、《孟子》之说以备劝讲,正君定国,慰天下学士大夫之心”。“又请以(朱)熹《白鹿洞规》颁示太学,取(朱)熹《四书集注》刊行之”,竭力把奸臣史弥远装饰成正人君子。史弥远因“推崇”理学有“功”, 因而在元代理学信徒们修撰的《宋史》中,逃脱了被列入《奸臣传》的命运。而且称道奸臣史弥远的谋士“刘爚表章朱熹《四书》以备劝讲,卫道之功莫大焉”②。
南宋后期的理学名家们虽然对史弥远的为人不满,但还是赞成提倡理学,嘉定十三年(1220),在魏了翁等人的请求下,追谥北宋周敦颐为“元”, 史称周元公;程颢为“纯”,史称程纯公;程颐为“正”,史称程正公;张载为“明”,史称张明公①。为理学走上思想统治地位奠定了基础。这次追谥非同寻常,赐谥号按规定主要是高级官员的专享礼遇,此四人都不符合赐谥的条件,这次赐谥是特殊的礼遇,大大提高了理学的地位。
宋理宗是由史弥远通过夺嗣政变扶立的,他深知不得人心,推崇理学也成了他改善形象,取悦士大夫的举措之一。宝庆三年下诏称朱熹的《四书集注》,“发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并追封朱熹信国公,不久进封徽国公。
绍定六年(1233)十月,史弥远死,理宗“亲政”,史弥远党羽郑清之在史弥远病危时,升任右丞相,知道史弥远擅权时期不得人心,十一月即诏改明年为端平元年,以示“更化”,对史弥远的帮凶,史称“甘为史弥远鹰犬,遗臭万年”的“三凶”李知孝、梁成大、莫泽②,以及“谄附”、“纳赂” 史弥远的袁韶、陈晐、郑损等,纷纷贬逐。随后又重用真德秀、魏了翁等 10
① 《宋史》卷 437《真德秀传》、《魏了翁传》。
② 《宋史》卷 401《刘爚传》及《传论》。
① 《宋史》卷 427《道学传》作“赐谥曰元公”、纯公、明公、正公等,今诸书论及此数人,也常说赐谥为“纯公”等。按谥法无“公”字,公为尊称。史称此次赐谥是南宋理学家魏了翁奏请的,据《宋史·魏了翁传》称:“上疏乞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赐爵定谥, 如其请。”《鹤山先生大全集》卷 44
《合州建濂溪先生祠堂记》:“予奉使东川日,建为州(周)程三子易名,先帝(宁宗)下其奏奉常,周子曰元,二程子曰纯、曰正。”
② 《宋史》卷 422《李知孝传》及《传论》。
多位名士,并恢复前皇子赵竑的官爵,竭力改变郑清之是史弥远亲信爪牙的形象。
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蒙古窝阔台汗六年,1234)正月,蒙古、宋联军攻占金朝行都蔡州(今河南汝南),金哀宗完颜守绪自杀,末帝完颜承麟为乱兵所杀,金亡。开始了蒙古(元)、宋对峙时期,同年八月,宋军企图乘蒙军北退之际攻占河南,九月,宋军战败退回,从此宋蒙古(元)战事不断,直至宋亡。
端平二年正月,又下诏讨论北宋理学家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人从祀孔子的问题。三月,又任命真德秀为副相(参知政事),但真德秀已病,四月,辞副相,五月病卒,未及有所作为。另一位理学家魏了翁也受到重用,但是,原史弥远的爪牙、左丞相郑清之不愿让魏了翁在朝,因而魏了翁于十一月被任为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十二月,又兼任督视江淮军马,肩负长江中下流的全部抗蒙古军事重任,任非其长,力辞不允, 开督府于江州,奏陈边防十事,又受到左丞相郑清之等阻难,不到一月,郑清之等又以不宜设立督视府为由把魏了翁召回朝廷,魏了翁知道难以成事, 遂以病辞职。
淳祐元年(1241)正月,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南宋集理学大成的朱熹终于被从祀孔庙,又封周敦颐为汝南伯、张载为郿伯、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阳伯,并将王安石排挤出从祀孔子的行列。理宗还下了一道完全是理学家口吻的诏书,称:“朕惟孔子之道,自孟轲后不得其传,至我朝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真见实践,深探圣域,千载绝学,始有指归。中兴以来,又得朱熹精思明辨,表里混融,使《大学》、《论》、《孟》、
《中庸》之书,本末洞彻,孔子之道,益以大明于世。”①又亲自祭祀孔子, 并撰写《道统十三赞》以赐给国子监向诸生宣示等一系列活动,正式确定了理学为南宋官方的统治思想,下距南宋灭亡只有 30 多年。庸君理宗因而被修撰《宋史》的元代理学信徒称赞:“后世有以理学复古帝王之治者,考论匡直辅翼之功,实自帝始焉。庙号曰理,其殆庶乎!”①至于邵雍从祀孔庙并封为新安伯,已是度宗咸淳三年(1267)正月的事,下距宋恭帝降元已不到 10 年。
理学家真德秀、魏了翁先后出任执政大臣,这在宋代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但这决不是真的要重用他们;包括推崇理学、确立理学为官方统治思想, 都是宋理宗、史弥远、郑清之等为了改善他们的丑陋形象而采取措施中的一部分。
嘉定抗金及宋金局势的变化
金章宗在“嘉定和议”的当年十一月去世,完颜永济即位,是为金卫绍王,金朝从此迅速走向衰亡。蒙古成吉思汗已在三年前崛起于漠北,与金战, 金军屡战屡败,蒙古军兵临金都中都(今北京)城下。金至宁元年(1213) 八月,右副元帅纥石烈执中(胡沙虎)杀卫绍王,完颜珣即位,是为金宣宗。在蒙古军多次兵临金都城下,河北大部地区被蒙古军攻占的情况下,金宣宗
① 《宋史》卷 42《理宗纪》二。
① 《宋史》卷 45《理宗纪·赞》。
于贞祐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九年,宋嘉定七年,1214)三月,向蒙古求降乞和后,五月南迁,七月中旬至南京(今河南开封)。同月下旬,对“嘉定和议”中关于金朝各项要求“皆承之唯谨”不满、认为“金有必亡之势”②的真德秀奏请后,南宋终于停止了每年给金朝 30 万两、匹的银绢的“岁币”。
宋嘉定十年(金兴定元年,1217)四月,金宣宗在被蒙古军打得无招架之力的情况下,以南宋不送“岁币”为由,决定以武力迫使南宋屈服,以乌古论庆寿、完颜赛不率金军南侵襄阳,为宋京湖制置使赵方击败。在赵方的奏请下,五月下旬宋宁宗下诏“伐金”。五月间,宋军渡淮河一度攻占涟水县(今属江苏)。七月,宋军又进围泗州(今盱眙西北)、灵璧(今属安徽) 等地。十月,陕西金军完颜赟攻占天水军(今甘肃天水西南)、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后又退回,此次宋金之战,规模都不大,胜负相当。金兴定二年十二月,金宣宗在蒙古军不断攻击下,遣使赴宋议和,被宋军拒绝入境。次年金朝发动了一次规模稍大、全面进攻的侵宋战争,此后的三年内, 东自涟水军,西至西和州(今甘肃西和西南),几十处战场,互有胜败。嘉定十二月闰三月,金军进至全椒、来安、天长(今皆属安徽)及六合(今属江苏)县境,游骑数百曾到长江北岸的东采石、杨林渡(皆在今安徽和县东), 也使南宋惊恐了一下,但上述各地宋军坚守城池,金军无力攻占,只得退走。至宋嘉定十四年(金兴定五年,蒙古成吉思汗十六年,1221)四月,金军退回淮北后,在蒙古军攻击下,已无力南侵,在史弥远当政下的宋朝,也从没有真正攻金的意图,宋金战争“不宣而停”,时停时战,规模都不大。金元光二年(宋嘉定十六年,1223)十二月,金宣宗去世,太子完颜守绪即位, 是为金哀宗。金正大元年(宋嘉定十七年,1224)六月,金哀宗宣布“更不南伐”,宋金终于停战,金朝统治已接近尾声。
② 《宋史》卷 39《宁宗纪》三,卷 437《真德秀传》。
第十一章 南宋的灭亡第一节 蒙古侵宋宋与蒙古联合攻金
金朝连年侵宋,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国势更加衰弱。与此同时,金的背后已兴起了一个强大的蒙古。1211 年以后,金连续受到蒙古军的打击, 已无力招架。这样,蒙古在 1226 年灭掉西夏后,于宋绍定五年(1232)12 月,遣王檝使宋,提议与宋联合攻金,宋遣邹伸之报聘,议定灭金后以河南土地归宋。
宋与蒙古结盟以后,宋绍定六年(金天兴二年,1233)南宋孟珙出兵攻占邓州(今属河南)、唐州(今唐河)等地,击败金将武仙于淅水(汉水支流,今淅川)。金哀宗逃到蔡州后,八月,蒙古都元帅塔察儿使王檝至襄阳, 约宋攻蔡,十月,宋将孟珙帅兵万人,携粮 50 万石,与蒙古将塔察儿合兵围蔡州,蒙古军筑长垒围城。时金尽籍民丁守城,括壮健妇女穿男子衣冠,运大石防御。金哀宗试图突围不果,重又守城。金天兴三年(蒙古窝阔台汗六年,宋端平元年)正月,蒙古与宋联军急攻蔡州,蔡州城守危急,金哀宗以自己体肥不便骑马奔逃,于正月初十日(1234 年 2 月 9 日)传位给族人、东面元帅完颜承麟,是为金末帝。即位仪式刚结束,宋军已攻入南城,金哀宗自缢焚死,蒙古与宋联军攻占蔡州,末帝为乱兵所杀,金亡。
南宋收复三京的失败
蒙古和南宋合力灭金后,窝阔台汗违背将河南归宋的诺言,只以陈、蔡东南一隅归宋,同时任刘福为河南道总管,南宋朝廷不得已而接受这一改变后退兵,蒙古军主力也北归。南宋一些官员提出乘河南空虚,出兵守黄河、据潼关(今属陕西)、收复三京(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 今洛阳;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南),乘时收复中原。这种不考虑双方实力, 破坏已达成的分界新协议,企图乘虚进占三京,迫使蒙古承认既成事实的提议,遭到不少有识之士的反对,但是宋理宗都听不进去,一意收复三京,以建立不世功勋。
宋端平元年(蒙古窝阔台汗六年,1234)六月,金亡刚刚半年,南宋也未经再与蒙古协商,即单方实行收复三京,诏知庐州全子才率淮西兵赴开封, 开封蒙古将杀长官崔立降宋。权兵部尚书、荆湖制置使兼淮东制置使赵葵率淮西兵 5 万经泗州到开封会师,计划先攻洛阳、潼关。七月,宋军先锋抵达洛阳城下,洛阳守御空虚,民众登城投降,宋军遂入城,次日,粮食已竭。蒙古将速不台急由陕州(今三门峡西)返兵洛阳,击败宋军后续部队,洛阳城中宋军出战,胜负相当,但因缺粮只得退兵。赵葵、全子才所收复的州县, 大多只是空城,无兵饷接济,加上蒙古军决开黄河水灌开封,宋军多溺死, 余众也相率弃城南还,南宋收复河南的行动终于以失败告终。
蒙古侵宋
蒙古灭金后,以南宋为用兵的主要对象。宋端平元年十二月,蒙古遣使责问宋破坏盟约出兵河南,作为侵宋的借口。宋也因此进行了部分防御准备。
次年正月,南宋孟珙进驻襄阳(今湖北襄樊江南部分),分屯樊城(今襄樊江北部分)、唐、邓间,以防备蒙古军南侵。
六月,蒙古决定侵宋,兵分三路大举南侵。
七月,西路蒙古军由窝阔台次子阔端统帅侵蜀。十二月,从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取沔州(今略阳),围宋制置使赵彦呐于蜀北咽喉的青野原,宋利州(今四川广元)守将曹友闻往援,击败蒙古军,既而又败蒙古军于大安军(今陕西宁强),遂引兵扼守凤州西南的仙人关。端平三年,蒙古合兵 50 万攻入汉中,宋军退守由陕入蜀的诸山隘。同年九月,阔端大败宋曹友闻军于大安军的阳平关(今汉中西南),曹友闻牺牲。蒙古兵遂长驱入蜀,一月之间,成都府、利州及潼川(今三台)府三路俱陷。西蜀所存,仅夔州一路, 以及潼川府路所属的顺庆府(今四川南充)。蒙古的西路军曾遇到宋军的强烈抵抗,阔端兵进围文州(今甘肃文县),知州事刘锐昼夜拒守,搏战逾月, 城破后殉难,军民死者数万人。不久,蒙古皇子曲出死,阔端遂暂退兵。
宋嘉熙三年(蒙古窝阔台汗十一年,1239)八月,蒙古将塔海再度率兵入蜀,由蜀取道施(今湖北恩施)、黔(今四川彭水)以达湖湘,宋将孟珙分军屯守湖广西境各要隘,蒙古军不能东出,又败于巴东(今属湖北),宋军遂收复夔州。
中路蒙古军于宋端平三年正月南侵,遇到强烈抵抗,但襄阳宋军降蒙。三月,蒙古军陷随(今属湖北)、郢(今钟祥)两州及荆门军(今荆门)。八月,陷枣阳军(今枣阳)、德安府(今安陆)。十一月,蒙古军中路统帅阔出死于军中。蒙古军副帅忒木■攻江陵(今属湖北)时,宋孟珙来救,攻破蒙古军 24 砦。宋将孟珙又与蒙古军在信阳(今属河南)和光化军(今湖北丹江口市)展开激战,三战皆胜,遂收复樊城、襄阳。后蒙古将张柔侵宋, 也无多大进展。
东路蒙古军于宋端平二年六月,由口温不花及察罕等率军南侵江淮。十一月,攻入淮西蕲(今湖北蕲春)、舒(今安徽潜山)、光(今河南潢川) 州,在攻真州(今江苏仪征)时,被宋知州邱岳置炮设伏所败后北还。宋嘉熙元年十月,蒙古将口温不花攻击黄州(今属湖北),被宋将孟珙所率援军击败。蒙古军转攻安丰(今安徽霍邱西),宋将杜杲竭力固守,宋池州(今安徽贵池)都统制吕文德率援军突围入城,合力抵御,蒙古军才退走。次年九月,蒙古将察罕率兵号称 80 万围庐州,新任庐州守将杜杲百计固守,又用炮击并乘胜出击,蒙古军又败走。
宋淳祐元年(1241)11 月,窝阔台病死。蒙古争夺汗位的斗争激烈。直至宋淳祐十一年(1251)初,蒙哥继承汗位后,又不断派军向宋进扰。1253 年,皇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进军云南,攻陷大理。此后,招降吐蕃,控制了西南地区,从西南方面对南宋造成了大包围的形势。
宋宝祐五年(1257)春,蒙哥汗下诏大举侵宋,次年二月,自率西路蒙古军 4 万号称 10 万侵蜀,分兵三道。一趋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一趋米仓关(今四川南江北),一趋沔州(今陕西略阳)。蒙哥汗所部一路占城夺地,宋开庆元年(蒙古蒙哥汗九年,1259)正月,进攻合州(今四川合川) 钓鱼山(时宋合州徙治于此,山三面临江,依山筑城,守御甚固),宋知州
王坚杀蒙招降使者,坚决抵抗。二月,蒙哥汗亲至钓鱼城下督战,王坚抗击, 蒙古军连攻五月不克,伤亡很大。七月下旬,蒙哥汗因攻城受伤死于钓鱼山下①,蒙古军解围。
蒙哥汗之弟忽必烈率东路军南侵,当年八月才渡淮,入大胜关(今湖北大悟东北),月末进至长江北岸。九月初一日,蒙古西路军所遣使者从合州钓鱼山下到达忽必烈军营,报告蒙哥汗死讯,请忽必烈北归以继承汗位,忽必烈以不可无功而返,决定北归前加紧攻宋以取得重大战果。随后自阳逻堡
(今新洲西南)渡江,三道并进,三次击败阻击的宋军后到达南岸,进围鄂州(今武汉),宋军坚守抗击,蒙古军始终未能攻下。
十一月,蒙古军兀良合台部已由云南入广西,破湖南,攻至潭州(今湖南长沙)城下,也遇到宋军的顽强抵抗。
这时蒙古宗室阴谋夺取汗位,情况紧急,忽必烈妻察必遣使于同月下旬驰至忽必烈军中,请忽必烈立即北返以夺汗位。忽必烈随即回驻长江南岸青山矶(今武汉东北),准备渡江北返,却扬言进军南宋首都临安。
时在鄂州督战的南宋右丞相贾似道遣使向忽必烈求和,愿意称臣纳贡、割让长江以北土地。蒙古军出发在即,忽必烈命使臣前往鄂州谈判,并嘱蒙古使见蒙古军旗动即返回随军北归,蒙古使在鄂州城头与宋谈判正在进行, 见蒙古军旗动立即签订密约后返回。兀良合台也奉命北归,鄂、潭两州相继解围。
贾似道隐匿私订和议,而妄称战胜蒙古军,鄂州解围,因而有“再造功”, 加官晋爵。
次年(宋景定元年,1260)三月初,忽必烈返抵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蒙古诸大臣劝进,遂即汗位。四月,下即位诏,称帝。并于五月首次建年号中统,遣郝经为国信使来宋告即位,并索取岁币。贾似道怕私自议和的秘密暴露,密令淮东制置使拘留蒙古使郝经等于真州。贾似道既对蒙古、宋双方都进行欺骗,又扣押蒙古使郝经等不遣,也不作防守准备。宋沿边诸将又纷纷无故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罢职或下狱死。宋骁将潼川安抚使刘整, 以需要边费为蜀帅俞兴所阻,心益疑惧,遂于次年六月降蒙。七月,忽必烈以宋拘禁使臣郝经为背约,下诏侵宋,但忙于镇压内部叛乱,侵宋战事无大进展。
① 关于蒙哥汗死的原因,记载不一:《元史》卷 3《宪宗纪》记载六月“帝不豫,七月癸亥,帝崩于钓鱼山”。《重庆记》(见毕沅《续资治通鉴》卷 175 注引)说他“中飞石而死”。《马可波罗游记》(张星
烺译本)第 106 页作中箭伤而死。《宋史纪事本末》卷 102 以及邵远平《元史类编·王得臣传》也说“中
流矢”。拉施特《史集》(转引自冯译《多桑蒙古史》下册第 274 页下注①)则说蒙哥嗜酒,时军中痢疫流行,因染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