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语言与商业语言
一种语言不发展也是不可能的,人类语言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渗透而发展变化。语言的发展有两种趋势:一种是随着一种语言的规律发展。如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在他的作品中,收集了许许多多生动的老百姓的语言。白话文时代的作家的作品,丰富了汉语的语汇,为汉民族增添了绚丽多彩的文化。一种是商业语言的发展,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而产生了商业语言。特别到了现代社会,语言的变化是非常之大的,比如,一种语言中外来语越来越多了。可以说商业对语言是一种摧残,由于商业的发展、金钱的作用,产生了商业语言和商业文化,本民族语言受到污染,出现了许多洋径洪语言。中国传统国学失传,代表了一种崇洋媚外的文化现象。这不仅是王国维、陈寅恪那样的倡导坚持民族传统的学者们的悲哀,也是我们受过传统教育的人的悲哀。犹如塑料花一样的商业语言,充斥了文化市场。被烧毁后的圆明园废墟还保留了使人们进行历史联想的空间。而现在修复的圆明园
里,吹喇叭、抬轿子、收人民币、激光喷泉⋯⋯充满商业和铜臭味,无任何思古之幽情。
“信息高速公路”对文化遗产的继承有适应性,它可以通过电子技术的手段,制造出精美的排版系统,给人类保留下世界名著及优秀的文化遗产。而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流行的商业语言、商业文化比例更大。这是由于市场经济、商业贸易决定的。未来“信息高速公路”上究竟会流通什么样的语言呢?
费孝通先生说:“一个社会越是富裕,这个社会里的成员发展其个性的机会也越多;相反一个社会越是贫困,其成员可以选择的生存方式也越有限。如果这个规律同样可以用到民族领域里的话,经济越发展,亦即越是现代化, 各民族间凭各自的优势去发展民族特点的机会也越大。”[38]
信息高速公路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自然为语言文化的多样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尽管存在着语言趋于单一化的倾向,即没有理由认为,单一化的语言是必然要出现的,面对未来前景的不同选择,决定的因素将是人类的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