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陆的 CNII 建设概况
在我国,建设强大的国家信息基础结构,是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需要。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搞现代化要从交通、通信入手。”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目前我国正在投资建设基础通信网,大力普及电话等基本电信服务。我国政府从国情出发, 提出了在继续大力普及基本电信服务的同时建设国家经济信息通信网、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任务,这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的信息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信与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已为建立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基础传输方面,连通全国大中城市的 100 多万光纤公里光缆干线、
12 万波道公里微波干线和 19 个大型通信卫星地面站的建设项目于 1995 年将全部完工。各省内本地传输网正在加速建设,并分层次由明线、铜缆向微波和光缆过渡。全国长途电路数已增加到 70 万路。长途网传输数字化比重已达80%以上。这一数字式的大容量传输网不仅可以传送话音信息,也可以传输计算机数据和电视图像等其他各种形式的信息,它为我国现阶段的“信息高速公路”提供了一个初步的网络基础。(见图 2—3)
在此基础上我国建设了以程控交换为主的全国城乡自动电话交换网。
1994 年全网交换能力达到 4800 万线,规模跃居世界第三位。这个网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在加速完成数字化和程控化,市话数字程控化的比重达到 97%。1993 年我国开通了主要适用于交互式计算机通信的全国公用数据分组交换网,它现己连通 600 多个城市,并可与公用电话网互连,已有 20 多个
部门使用,并已与 20 多个国家或地区的 41 个主要公用数据网联网,1994 年我国开通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公用数字数据网,为建立各种专用信息系统提供各种中、高速数字传输通道。蜂窝式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通信已在全国大部分县以上城市开办,用户分别达到 157 万和 1000 万户,并已初步实现了全国联网,支撑上述网络运行的信令网、同步网和监控管理网也正在建设之中。上述基础传输网、四个业务网和三个支撑网构成了我国的国家公用通信网。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投资上千亿元建立起来的、为各行各业服务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
在电信网发展的同时,我国计算机硬件及软件产业也有了很大进步,信息处理和信息服务业开始起步。我国已能自行研制每秒 10 亿次运算速度的巨型计算机;出现了联想、长城、浪潮等一批计算机产业集团,微型机已进入了国际市场;一些软件,特别是汉化系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电子计算机开始在各行业、各部门推广应用。全国现有大中小型计算机 1.2 万多台,各种
微机约 200 万台。国家经济信息、银行业务管理、铁路运营、电网监控、科
技情报等十几个大型信息系统也已具雏形。全国已建立 800 多个数据库,有的已经联网运行。全部中心城市和半数以上的地区、1/4 的县市都建立了信息协调机构;现有各类信息服务企业 6 万多家。China(Chinese High-speed lnfor-mation Network Approach)计划,就是我国提出的关于研究和建设我国高速信息网的计划的建议。目前,以邮电部为牵头单位正在兴建的中国的互联网络(ChinaNet)已初具规模(见图 2—4)。[15]
到 2000 年,我国建设信息基础结构,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应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 初步建成现代化国家通信网。应具有下列特点: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完整统一、覆盖全国。ii.
发达的电子信息处理与信息服务业。iii. 强大的通信与信息设备制造业。
在本世纪末以前,我国建设信息基础结构的任务与目标是:i. 初步建成一个功能、容量和质量都能基本满足社会信息流通需要的国家公用通信网。
- 建立国家宏观调控经济信息通信网,在国民经济各主要部门和行业建立运行管理信息通信系统,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iii.
大力发展面向公众的电子信息服务。iv. 加快包括计算机与通信设备在内的信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v. 加速通信与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