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经济结构模式——信息经济

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各种经济成分以及社会再生产各方面的构成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它说明在确定的时间内,国民经济是由什么构成和如何构成的,以及相互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及其数量关系。研究经济结构,就是要研究国民经济各要素的构成形式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经济结构是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体。[29]

在“工业社会”的社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战略资源是资本。其产业结构分为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以制造业等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以服务和商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其生产成果为“产品”和“服务”。生产者和消费者是截然分开的,因此,出现市场化的现象。

近一时期,普遍出现的趋势是国民经济中信息产业比重增大,传统产业的比重减小,产业结构“由硬变软”。实质是传统的物质生产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新兴的信息生产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换。这个转换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总格局。信息化是生产特征转换和产业结构演进的动态过程。该过程是由物质生产为主向知识生产力主转换,这个过程是由相对低效益的第一、二产业向相对高效益的第三、四产业演进,经济结构“软化”,并不意味着生产物质产品的工业、农业的衰竭和消失,而是意味着知识的信息对工农业产出增长、效益优化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加大,能以更少的资源和更多的智力取得更为丰富的物质产品。[30]

从“信息社会”的生产力结构方面看,其方式是以掌握信息技术的人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知识信息生产表现出来的。这种生产力的特点是各种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系统化,实现了人的脑力劳动的替换。其产品方式不是像农业社会或工业社会的硬产品,而是以信息、功能和系统方式出现的产品。“信息社会”中知识信息是巨大的资源,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决定于新的知识和技术的发掘与运用情况。在“信息社会”中,知识和知识分子受到重视,技术投资面向知识密集类型的高新技术。

信息产业将成为下一世纪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是世界各国的重点发展对象。拿信息产业较发达的美国而言,早在 1976 年,就已经有 50%的劳动力受雇于信息行业。当时的信息产业产值已达 5000 亿美元,与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并驾齐驱。现在已有三分之二的美国人从事信息业,其产业规模已经超过了其他产业,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超过 50%。其增长速度也令其它行业相形见绌。据估计到 2000 年,信息产业上的比重将占到

80%—90%。从表 4—2 至 4—5 也可以看出电子信息产业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