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东抗日根据地建立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渡江北犯,安徽陷入危机之中。

28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和项英,“高敬亭率部可沿皖山山脉进至蚌埠、徐州、合肥三点之间作战。”

1938年3月8日,高敬亭任司令员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东进抗日。

5月12日,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九团一部,在巢县蒋家河口设伏歼敌,首战告捷,揭开了新四军抗日战争的序幕。

当年8月,新四军第四支队奉命进入皖东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共中央长江局决定成立中共皖东工作委员会,书记刘顺元。随后,中共皖东工作委员会在巢县、肥东、定远、凤阳等地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党的组织,领导皖东地区人民配合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同年11月,改属中原局领导。皖东工委协助新四军主力部队,组织民运工作团;指导皖东各县民众动员委员会组织民众抗日团体;开展统一战线活动,开办抗日骨干训练班,大力发展党员。至1939年4月,根据地发展党员800余名,工农青妇等抗敌协会会员15000多人。皖东的抗日局面很快打开。

1939年年4月2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的《关于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指出:“目前我党我军在皖东的中心任务是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和目的,也是一切友党友军政府及全体人民共同的任务。”4月下旬,中共皖东工委改为中共苏皖省委,仍为刘顺元任书记。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指示,迅速开创皖东抗战局面,加强对新四军江北部队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新四军于5月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张云逸兼任指挥,统一指挥江北新四军。

6月,对江北部队整编,将新四军江北部队扩编为第四、第五两个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徐海东任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戴季英任政委。7月,第五支队在定远县成立,罗炳辉任第五支队司令员,郭述申任政委。江北游击纵队扩编3个大队,司令员孙仲德,政委黄岩。整编后,新四军江北部队主力开赴皖东。

各部队在各自活动的领域内,一面开展游击战,打击日军;一面协助地方党发动和组织群众,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各种群众性的抗日团体,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为建立根据地创立基础条件。当时,第四支队主要在津浦路西地区,经过两个多月的连续作战和发动群众,第四支队初步开辟了以定远藕塘镇为中心的皖东津浦路西抗日游击根据地。

到1939年12月初,刘少奇率中原局进入皖东敌后,直接领导皖东的抗日斗争。为适应斗争形势需要,1940年1月,中原局决定撤销中共苏皖省委,成立皖东津浦路东省委和津浦路西省委,张劲夫任路东省委书记,刘顺元任路西省委书记。

为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刘少奇指示,皖东津浦路东和路西省委将1000余名干部、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分往各县工作,使皖东工作有了新的转变,获得迅速发展。仅3个月时间,第四支队和第五支队由7000多人发展到15000多人,还组织了5000多人的游击队,民众抗日组织也蓬勃发展起来。

皖东革命形势的好转,引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注意,他们立即组织大批武装,企图扑灭皖东大地上的革命之火。

1939年12月和1940年一二月,刘少奇在瓦屋薛、山黄庄和湾杨村,曾3次主持召开中原局会议,进一步贯彻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并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向我军进攻的情况,明确提出了在反“扫荡”中坚持反摩擦斗争的方针。刘少奇高瞻远瞩,不仅及时挽救了濒临险境地的新四军江北部队,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军队和根据地建设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使新四军江北部队和淮南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巩固。

1939年12月中旬,以长谷寿夫为首的侵华日军第六师团,纠集2000余兵力分三路进攻路西根据地。

驻全椒县古河镇的国民党李本一部,虽拥有两倍于敌的兵力,却如惊弓之鸟,逃之夭夭,致使该镇700余间民房被烧,100多名群众惨遭日军杀害。

12月20日,日军侵占路西根据地的前哨阵地周家岗,进逼藕塘,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使根据地人民和藕塘中心区免遭敌人破坏,刘少奇命令新四军第四支队主动出击敌人。

并指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要避敌强锋,击其弱翼,精心捕捉战机,充分利用地形,出敌不意,在运动中给以歼灭性的打击,以缩小“扫荡”范围,缩短“扫荡”时间,减少人民的损失。

我第四支队第七、第九两个团,在徐海东司令员的亲自指挥下,奋起抗敌,战斗从12月21日开始,经过3个昼夜的激烈冲杀与争夺,终于击退了敌人。此战共毙、伤、俘敌160余人,日军中队长长毛高千穗被击毙,并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从此穷凶极恶的敌人,缩回老窝后,半年不敢妄动。为了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我军在收复古河镇、周家岗、复兴集和大马厂以后,又主动把古河镇交还李本一。

1940年3月9日,皖东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魏文伯任县长。

为了广泛宣传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任务、及各项方针政策,县民主政府除以县长的名义向县城乡印发了《告全县同胞书》外,并于3月17日在曲阳小学召开了各区、乡选派的代表大会,接着又召开驻城和各地士绅代表会。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邓子恢发表了重要讲话,魏文伯就建政问题作了专题报告。上述会议除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投降阴谋,宣传我们党的抗日主张和方针政策,宣布各级民主政权均按“三三制”原则组成等外,并决定成立县参议会及各级工、农、青、妇抗敌协会等群众组织。

4月中旬,定远、凤阳、滁县三县联防办事处成立,魏文伯任主任。6月,成立皖东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司令员魏文伯,政治委员彭康。8月1日,扩大为津浦路西各县联防委员会,办事处主任为黄岩。同时成立路西保安处,处长由黄岩兼任。9月中旬,路西联防办事处决定成立合肥东南各区联合办事处、和含巢各区联合办事处两个县级政权。至此,皖东津浦路西地区建立了6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以藕塘为中心的路西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与此同时,在皖东津浦路东地区,1939年9月,新四军在路东成立第五支队驻来安办事处,汪道涵、江靖宇先后任办事处处长,办事处设在来安城。

1940年2月7日,第五支队召开政工会议,研究放手发动群众、扩大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及加强部队政治工作等问题。这次会议对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大规模进攻和建立抗日根据地起了重大作用。

3月,路东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条件已经成熟。3月15日,来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郑伯川任县长,张凯帆任县政府秘书,后成立中共来安县委,张恺帆任书记,这是津浦路东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

为了便于领导皖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和创造华中根据地的斗争,4月5日,刘少奇率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机关由津浦路西移至路东半塔集附近的大田郢。至7月底,初步完成了建立皖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任务,在13个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其中路东有8县,路西有5县,基本实现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将皖东全部、江苏一部化为根据地的任务。

在此期间,津浦路东的县、区、乡党组织普遍建立,原来的党组织由秘密转为公开。

8个县的区乡政府相继成立,地区性的政权机构路东联防办事处和联防司令部也组建起来。联防办事处主任为贺希明,联防司令为杨梅生。联防办事处成立后,制定和颁布了《临时施政纲领草案》和惩治汉奸、减租减息等条例,实行了征收公粮和税收等合理负担的经济政策。

同时,县、区、乡武装和自卫队以及各级工、农、青、妇等群众组织和儿童团也相继建立和健全起来。路东地区抗日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年8月,新四军第五支队开辟了淮宝地区,并在此和八路军第五纵队会师,沟通了皖东、皖东北、苏北地区的联系。

9月5日至17日,江北新四军粉碎了从南京、扬州、蚌埠等地出动的日伪军10000余人对路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七路大“扫荡”。毙伤日伪军600余人,保卫了根据地。

至年底,皖东根据地已发展到运河以西、长江以北、淮南路以东、淮河以南的大片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