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苏北抗日根据地
1940年9月10日,党中央在军事行动总方针的指示中指出:“苏北运河以东地区,应由陈毅、黄克诚部广泛发展游击战争。由黄克诚部发展阜宁、淮安、盐城以北地区,陈毅部发展泰县、如皋及其以东地区。不仅扩大主力,并且应努力与地方党共同建立无数小游击队,建立政权,把这些地区抗日民主化。如此,方能击破韩德勤。”
当时,虽然我党已经在苏北初步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但长期以来,苏北地区交通要道和重点城镇为日伪及国民党顽固派占据,广大农村则为国民党特务、反动地主武装所把持。
当地一般地主均有武装,大者有500人。这一带土匪众多,封建会道门武装组织遍及各地。民间枪支不计其数。
因此,当地的人民群众不仅屡遭日伪汉奸的烧杀抢掠,还备受顽军和特务、土匪、反动地主武装的骚扰残害,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我新四军、八路军挺进苏北之后,由于国民党的反共欺骗宣传,人民群众对我党我军尚缺乏了解。
为了执行党中央的指示,黄克诚部抵达苏北后,即在中原局的领导下,放手发动群众,加强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扩大抗日武装,加紧进行苏北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当时,苏北盐阜区沿海一带,由于经常发生大潮和海啸,常常造成海堤溃决,严重地威胁沿海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国民党反动派不顾人民的生死,反而利用修堤来中饱私囊。
1939年夏,盐阜区沿海一带,又发生了海啸,韩顽的阜宁县政府官员们趁机瞒上欺下,假借修筑海堤之名,从中大发横财。
修筑海堤工程,预计挖土20多万立方,需工银19万元,他们只挖土50000方还不足,即虚报工资11200余元,偷工减料修成的海堤未经大潮就被一般海浪冲破,淹死了数万人,使沿海一带成了遍地盐碱的不毛之地。
于是,在黄克诚率领部队刚刚抵达苏北时,就遇到海啸成灾,苏北一带疮痍满目,难民遍野。
在此之前,国民党政府曾迫于当地群众及士绅的一再呼吁,勉强拨了一点经费,修了海堤。但层层克扣,偷工减料,海啸到来,一冲即垮。
我军抵达后,目睹人民群众离乡背井、苦不堪言的凄惨景状,决心重新修筑海堤。
在中原局及华中总指挥部的支持下,苏区部队采取发行修堤公债、以工代赈的办法,帮助地方政府修筑海堤。在修筑海堤过程中,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宋乃德表现非常突出。
1940年底,阜宁县沿海群众纷纷要求修筑海堤。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阜宁县参议会于1941年2月在县长宋乃德的主持下,讨论了修筑海堤的提案,当时参加会议的有100多人。
由于过去国民党官吏假借修堤而贪污掠夺,因而有些地主士绅议员对抗日民主政府能否修好海堤,也抱怀疑态度。宋乃德在会上耐心说服教育,终于统一了大家的认识,决定以盐税作为抵押,发行公债,通过了修复海堤的提案。
会后,宋乃德认真抓了发行公债、筹粮、筹草、动员民工等准备工作,使修堤工程很快上马。
在勘察工程完毕以后,5月15日北堤正式开工。在修堤的过程中,退居曹甸的国民党韩顽政府,配合敌伪,大肆发动谣言攻势,说什么“中央大军仍旧要来,日本皇军也不放过新四军”,还说什么新四军“想骗老百姓的100万块钱”、“新四军征修堤坝,是一种欺骗,实际上借此抽壮丁”等。
宋乃德县长针锋相对,展开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国民党的谣言攻势很快被粉碎了。
除阴雨外,实际仅用了15天时间,至6月5日北段海堤就全部胜利完工。
北堤修成后,开始进入伏天。俗话说:“寒不挑河,夏不打堆”。天气炎热,又是梅雨季节,再加卤潮泛滥,时疫流行,这时无论是士绅,还是农民、工程师、办事人员,几乎无一不主张将南堤停修,俟秋后再行继续。
而宋乃德认为,为了保证汛期安全,和击破国民党韩顽政府与敌伪日益加紧的谣言攻势,修堤必须一气呵成。就这样,在宋县长和抗日民主政府的坚持下,排除万难,继续修筑南堤。
南堤动工以后,遇到的困难要比修筑北堤大得多。这里既有大自然方面造成的困难,又有来自敌人方面的破坏。
开工的第四天,即6月23日,就发生尖头洋惨案。工程处监工员、县粮食局科长陈景石,惨遭伪装八路军的土匪杀害。
针对这一情况,宋乃德及时发出了《为尖头洋事告工人书》,义正词严地揭穿了敌人的政治阴谋,镇静了工人的情绪,使南堤工程得以正常进行。
尽管工程施工中遭遇敌人破坏、资金紧张和天气恶劣等问题,但整个北堤和南堤工程,在宋乃德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经过全体技术人员和民工的共同努力,前后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修筑成10米高,18米宽,45千米长的大海堤。
工程竣工后不久,当地又发生了一次大潮汛,这次潮汛比1939年8月还高6寸。但是,新修成的雄伟的大海堤却巍然屹立,毫无损失,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表达对宋乃德的感激之情,广大群众替这座海堤起了一个名字叫“宋公堤”,与历史上的“范公堤”相媲美。
除了修筑海堤,苏北根据地的领导同志还组织苏北人民群众生产自救,初步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
当时,根据地革命干部切实关心群众疾苦的实际行动,恰与国民党横征暴敛,鱼肉百姓的行径形成鲜明对照。人民群众开始认识到:“共产党才是真正为老百姓办好事的!”
就连一些曾对我们抱怀疑或抵触情绪的士绅,也渐渐改变了看法,开始向我们靠拢。
通过一系列的群众工作,我们逐渐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扩大了我党我军的影响,为苏北根据地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除了帮助苏北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之外,对苏北形形色色的敌人开展斗争,也是苏北根据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苏北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土匪出没地。黄克诚率领部队抵达这里后,国民党顽固派更利用土顽、匪特纷起作乱。他们互相勾结,打砸抗日政府,杀害我方干部,抢劫残害群众,为非作歹,无恶不作。
为了保卫刚刚建立起来的抗日民主政权,巩固发展根据地,苏北部队于1941年上半年开始,抽调主力及地方部队,大力清剿镇压土匪顽劣,迅速将横行苏北地区的股匪全部予以剿灭,使该地多年的匪患得以平息。
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我军的不断壮大,引起了日军的极大惊恐和仇视。1941年7月,日军1700余人,出动装甲汽艇百余艘,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对以盐城为中心的苏北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扫荡”,妄图消灭我华中局及军部首脑机关,摧毁我苏北根据地。
开始,华中局及军部在“保卫盐城”的口号下,作了以主力对敌实行迎击、阻击的军事部署。
黄克诚基于华北反“扫荡”的经验教训,认为在敌我强弱悬殊的情况下,不宜对日伪军搞正面阻击,曾建议华中局和军部机关及早撤离盐城,转移到阜宁农村,跳出敌包围圈;部队实行分散游击,待机转入反击。
同时,黄克诚又表示,如果已布置,当由新四军军部决定,并由新四军第三师执行。
新四军军部决定“保卫盐城”,“击退敌人的进攻”,并直接指挥第三师第七旅、第八旅等部对日伪军作战。
后来,盐城未能守住,机关、学校等撤退。主力部队利用河网港汊复杂地形对敌阻击、伏击歼敌后,转入日伪军侧后打击敌人,先后攻占敌伪占据的部分市镇,牵制了敌之行动。
在苏中第一师部队积极出击、支援下,敌兵力开始南移,对苏中进行“扫荡”。
苏北根据地部队随即转入全面反击,连续收复阜宁、东沟、建阳等城镇,使敌顾此失彼。
至8月下旬,经我苏北、苏中军民协同作战,共歼日伪军3800余,击沉敌装甲汽艇30余艘,成功粉碎了日寇“扫荡”。
除了日寇之外,国民党顽固派也是我党进行根据地建设的一大障碍。
以韩德勤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始终把我抗日根据地视作眼中钉,不断寻衅制造摩擦。因此,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就成为坚持敌后抗战,巩固和建设根据地的一项重要任务。
1940年10月黄桥决战胜利后,韩德勤纠集余部20000人退守曹甸、车桥、兴化一线,依托坚固据点继续与我为敌,并与向我皖东进犯的国民党军相策应,叫嚣要恢复黄桥战役前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恰当时机,解决韩德勤顽军,消除苏北抗日斗争中的一大障碍,是苏北我军在同敌伪顽斗争中掌握主动权的重要一环。
当时,中原局及华中总指军部意图乘胜攻占曹甸,消灭顽韩军,然后再西援皖东。
但黄克诚则提出暂时不宜攻打曹甸。他认为,从苏北斗争形势看,我军刚刚占领淮海、盐阜地区,顽军残部、伪军、土匪、特务、反动地主武装等到处骚扰暴乱。根据地内很不稳定。
当务之急,应是剿灭匪顽,发动群众,巩固根据地,先把脚跟立稳,然后再相机解决顽韩军。而且,打曹甸与黄桥作战情况不同。韩德勤新败,退守老巢,从抗日统一战线中同顽固派斗争的原则考虑,我应站在自卫立场,不宜主动进攻。从军事上看,在水网地带攻坚作战,对我十分不利。
后来,党中央同意了攻打曹甸的计划,并由华中总指挥部直接指挥作战。在此情况下,黄克诚坚决执行华中总指挥部作战命令,由八路军第五纵队战斗力最强的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第六八七团分别参加攻打曹甸和车桥的战斗,并向华中总指挥部建议增调主力以加强攻击部队。华中总指挥部调集新四军第一、第二纵队和八路军第五纵队主力,于1940年11月29日开始对曹甸发起攻击。
我军部队采用猛扑的打法,经勇猛冲杀,于12月15日突破顽军前沿阵地,歼敌8000余,我军也伤亡2000余。此役,我军未达到战役目的而撤出战斗。
1941年8月,当日军正对我苏北根据地进行“扫荡”之际,韩德勤指使其部属江苏常备第七旅王光夏等部,乘机向我根据地进攻,并在淮海区构筑据点,企图分割我根据地,策应由豫皖地区东犯的反共顽军汤恩伯部。
针对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二十二团于9月对顽军固守的号称“模范工事”的郑潭口发起攻击,全歼守军600余,拔除了其插入我根据地内的钉子,取得了苏北攻坚战的首次胜利。
当年10月,作为军部机动部队的第三师第七旅的一部与兄弟部队发起程道口战役,担任对敌中心据点主攻任务的第七旅第十九团,以勇猛顽强的攻势,突破敌深沟高垒,攻克程道口据点,王光夏仅率百余人乘乱化装逃跑,其余1500余顽军全部就歼。
这一胜利,彻底粉碎了顽军对淮海区的进攻,使我淮南、淮北、淮海、盐阜4块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苏北地区社会情况比较负责,因此,在苏北根据地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建的力量支援抗战,也是根据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时,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都在苏北区,刘少奇、陈毅十分重视对各阶层有代表性人士的工作,亲自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和开明士绅以及广大知识分子接触,宣传我党团结抗战的政治主张。
陈毅还倡议创建了“湖海艺文社”,与各界知名人士诗文交往,团结他们参加我党领导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发挥他们在抗战中的特殊作用。
在刘少奇、陈毅等人的领导下,苏北抗日根据地的领导同志也非常注重统战工作。
在我党统战政策的感召下,当地颇具影响的人士,如李明扬、韩紫石、杨芷江、庞友兰、计雨亭等,纷纷以各种形式支持抗战,并为抗日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至1942年底,淮海、盐阜两区党委和军区合并,成立中共苏北区委、苏北军区和苏北行政公署。
根据地军民在苏北区委领导下,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地方武装,多次粉碎日、伪军大规模的“扫荡”和“蚕食”,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