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说:“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② 民主革命又分两个阶段,即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从广义上讲,或从它的准备阶段来讲,是从 1840 年开始的,但从它的严格意义上或它的完全意义上讲,则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到了 1919 年,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时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了,其标志就是 1919 年的“五四” 运动。

由于中国的落后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西方国家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不一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是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相当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资产阶级在举行民主革命前,经过长期的革命的舆论准备,如文艺复兴运动,宣传人性、人的尊严,宣传民主、自由、平等,等等,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他思想准备。但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却没有这种思想准备,中国人民不是在认识到什么人的主权、人的尊严,以及民主自由等人性所必须具有的理性要求下,而是在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下觉醒起来的。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侵略的铁蹄下活不下去了,逼得走投无路,才不得不起来造反。要生存,就得起来同帝国主义斗、同反动派斗, 不然,就甭想活下去。因此,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没有经过必要的思想理论准备的。到了 1919 年,中国幼稚的资产阶级,已经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的能力和作用,而中国无产阶级已经登上政治历史舞台,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已经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毛泽东既投身于旧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又积极投入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在这些革命运动的实践中,毛泽东开始是接受社会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西方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作为指导革命的理论武器,然后才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是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将各种“主义”作了比较以后,才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的,毛泽东说:“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 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要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努力学习西方。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①并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等第一批先进人物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运用它来作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武器,“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②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经过无数次失败的教训以后, 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同各种“主义”作比较以后,才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武器。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毛泽东哲

②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626 页。

①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1358—1359 页。

② 同上书第 1359 页

学思想形成的过程,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反映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实践斗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在它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必须同革命队伍内的各种机会主义作斗争,并战胜各种机会主义,不然,就不可能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也不可能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在同各种机会主义作斗争,并战胜各种机会主义以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是普遍的,但是,中国这个社会和中国这个革命却不是普遍的,而是特殊的,它有许多同别的国家不同的特点,如何把马克恩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应用到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 则不是容易的随便的。只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普遍真理,而不知道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就只会背诵马列主义的字句,照抄照搬马列主义的条条,不可能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必然犯“左”的教条主义的错误,把中国革命引向失败。中国革命过程中,一再发生的“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都是那些自以为懂得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人, 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而造成的。同样,只强调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而拒绝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则就会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就必须克服“左”的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特别在中国共产党内部,必须坚决地开展反对“左”倾机会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只有战胜党内和革命队伍内的机会主义错误,才能使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毛泽东哲学思想,就是在同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并克服了“左” 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以后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毛泽东说:“我们的党,一般地已经学会了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斗争的武器,从两方面反对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方面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又一方面反对‘左’倾机会主义”。“我们的党已经从两条战线斗争中巩固和壮大起来”。①毛泽东在 1945 年的

《论联合政府》中又强调:“我们党的发展和进步,是从同一切违反这个真理(指马克思列宁主义——作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中发展和进步起来的。教条主义脱离具体的实践,经验主义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这两种机会主义的思想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我们党在自己的二十四年奋斗中,克服了和正在克服着这些错误思想,使得我们的党在思想上极大地巩固了”。①不克服各种机会主义的错误,就没有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就不会有毛泽东哲学思想,也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所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并不是指马克思、列宁的具体字句, 而主要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场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立场,观点是唯物的辩证的观点,方法是矛盾分析法或阶级分析法,实际上也就是唯物的辩证的分析方法。毛泽东说:“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要我们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②

①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495—496 页。

①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995 页。

②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831 页。

可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是要求我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作切实的调查和研究,从而制订出切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的政策和策略,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这就是毛泽东一贯强调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③,毛泽东哲学思想,就是毛泽东同志凭借这种科学态度所进行的最高的理论性创造。当然,这不完全是毛泽东一个人的创造,而是一部分最杰出人物的集体创造,毛泽东是这部分最杰出人物的最杰出的代表,他集合了集体的智慧,最有效最准确地总结了群众革命运动的经验,抓住了当时时代的精神并加以升华,从而达到了哲学世界观的高度。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中国社会的现状和历史,明确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 并制订出一整套适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特点的路线、分针、政策,从而指导革命走向胜利的过程,于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也就凝结在《毛泽东选集》以及已经出版或正在出版的毛泽东的主要著作中。为了要进一步了解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就不能不对毛泽东的主要著作进行具体的分析。

要革命,首先要分清敌我,即明确革命的力量是什么?革命的敌人是谁? 要革谁的命?这正是《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第一句话所提出的: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一问题不明确或搞错了,革命就无法进行,进行了也心然要失败。要明确这一问题,就“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①

经济地位决定政治态度。从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分析各阶级的革命态度,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的观点和唯物辩证的分析方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毛泽东就是运用这种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及其阶层一一作了分析,然后得出合乎逻辑的科学的结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①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产业工人只有二百万左右,广大地区是农村,主要群众是农民。产业无产阶级之所以是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因为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工业无产阶级的领导,主要是实行对农民的领导。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实现对农民的领导,中国的革命才能胜利发展。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最大问题,这是中国社会的最大特点,也是中国革命的最大特点,不了解农民问题,或不解决农民问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中国革命。一切看不见农民的力量、轻视农民的观点,都是极端错误的观点,都将必然地葬送中国革命。无论是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还是王明的

③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778 页。

①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3 页。

①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9 页。

“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其共同一点,都是没有正确认识农民的力量,都没有解决农民问题,都将农民弃置一边,因此,都感到革命力量的不足,都不知到什么地方去寻找革命力量,因而,都不能不导致革命的失败。

毛泽东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民有深厚感情,无论是念书时,还是参加革命后,都经常深入农村了解农民,对中国的农民运动极为关心,《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正是反映了毛泽东对农民力量的重视和对农民运动的关心。并通过对农民运动的考察,真正感受到了中国社会蕴藏着极大的革命力量,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革命源泉和动力,一旦把它开发出来,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有完全的把握。然而,这必须有无产阶级伟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才能洞察这种革命力量,也只有无产阶级伟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才能开发这种革命力量,而这一切,又都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才能办得到。

什么是哲学?马克思讲,任何真正的曾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毛泽东时代的精神是什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目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①这种不怕任何艰难阻险、不怕任何流血牺牲,坚决要冲破反动势力的压迫和束缚的农民运动,是当时时代的大潮所向,是坚决要革命的时代精神的表现。在这样一种时代精神面前,一切违背这种时代精神的人和力量,都将被时代大潮所淹没,一切感受到这种时代精神的党派和同志,必然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并支持农民运动,到农民中间去,成为农民的朋友,发动农民、组织农民, 同农民一块向胜利的大道上奔跑。毛泽东正是把握了这种时代精神,坚决站在农民运动一边,为农民运动欢呼,支持农民运动,领导农民运动,并从中提炼出时代精神的精华。只有把握了时代的精神,才能创造出时代的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正是这种时代精神的升华。毛泽东正是有了这种哲学世界观,才能正确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才能使中国革命不断地转危为安,不断走向胜利。

毛泽东在解决中国革命领导权和主力军问题的同时,也正确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这就是井冈山道路。井冈山道路,就是在农村发动农民,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确定,正是毛泽东及其同志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分析研究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深刻认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特点的伟大创举。收集在《毛泽东选集》里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一方面, 我们可看到,井冈山道路的确立,是战胜了当时各种错误思想以后的产物, 另一方面,更使我们看到,当时的毛泽东已经具有多么丰富熟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①这种怪现象,

①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12—13 页。

①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48 页。

只有在中国社会这种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特点:既不是发达的统一的帝国主义国家,又不是落后的完全帝国主义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而是一个受“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②因为是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而且又不是一个帝国主义,所以,各帝国主义就要在中国寻找它的代理人,扶持一方军阀,作为自己统治的工具,同时还要划分一定势力范围,这就形成了各势力范围和各军阀之间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和军阀各居一方,互相争斗,造成各派势力都涉及不到的一些中间地带,革命力量就可以在这样一些空间地带生存并发展起来。同时,由于中国经济落后,不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落后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亦即“地方的农业经济”,③农村完全可以离开城市,小块红色区域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割据的地盘,生产、筹集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不但能使自己生存下去,而且还能使自己发展壮大,使自己的地盘不断扩大,由一块到数块,由数块连成一片,然后形成对城市的包围态姿,继而夺取城市,获得全国的胜利。这里的关键是党的正确领导。

《井冈山的斗争》主要是讲根据地的建设,指明建设好根据地的标准, 以及如何建设革命根据地的问题。小块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下而存在,是因为客观上中国社会提供了这种存在的条件。但是,光有客观条件是不行的。光有客观条件,只是为红色政权提供存在的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转变成现实,还必须善于正确认识和运用这些客观条件的主观努力。没有这种正确的主观努力,可能性永远是可能性,可能性就不会变成现实。因此,“工农武装割剧的存在和发展,还需要具备下列的条件:(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4)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①不具备这些条件,或不去努力创造这些条件,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就不可能。这里特别强调,在一定客观条件下,主观上的努力是极为重要的。主观要尽可能地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上不犯错误是极为重要的。如果能够做到主观上下犯错误,即使在统治阶级政权比较稳定的时期,或者在敌人的力量几倍于我的力量的情况下,也能粉碎敌人的攻势取得战斗的胜利,保证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反之,一是主观指挥上犯了错误,好的革命形势就会丧失,革命根据地就会遭到破坏。

在革命队伍中,有人还是看不到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不愿深入农村进行创造根据地的艰苦工作,因而不知道到什么地方云寻找革命力量,对中国革命的前途产生了疑虑,发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得多久?”的疑问,为此,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坚决有力地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得多久”的问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不仅处处体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而且处处是哲学语言,比如,在分析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革命高潮的到来时指出“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①又如,针对有些人只看到反动势力的强大和革命力量的弱小这一点时指出:看问题“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

②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49 页。

③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49 页。

①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56 页。

①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96 页。

②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切不可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发展悲观论调。的

确,“现时的客观情况,还是容易给只观察当前表面现象不观察实质的同志所迷惑。”③“他们对于一般情况的实质并没有科学地加以分析。”④

那么,如何科学地分析客观情况的实质呢?这就是运用唯物辩证的分析方法,分析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如问中国革命高潮是否快要到来,只有详细地去察看引起革命高潮的各种矛盾是否真正向前发展了,才能作出决定”。⑤于是,毛泽东就进行具体地分析中国社会的矛盾。最基本的矛盾就是帝国主义之间、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人民之间、帝国主义国家内部资产阶级与本国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构成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特点。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就迫使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的激化,因此,中国各派反动势力之间、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必然激化,军阀混战就愈加严重,随之而来的, 是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人民与反动政府、反动统治者的矛盾等等都必然地进一步地激化,“如果我们认识了以上这些矛盾,就知道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皇皇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处在怎样一种混乱状态之下。就知道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怎样不可避免,而且很快会要到来。”①这些矛盾就是铺在中国大地上的“干柴”,“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②面对着这么尖锐的阶级矛盾,面对着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大好形势,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视而不见,感受不到呢?这就不能不从这些人的世界观上找原因了。为此,毛泽东于 1930 年,专门写了《反对本本主义》的文章,指出机会主义、盲动主义的根子就在于“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③他们不向社会作调查,不按实际情况办事,而是关起门来“冥思苦想”,单纯的“本本主义”和“上级观念””,一味地盲目地执行本本上所写的和上级的指示,这就不能不“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要洗刷这种唯心主义精神,就必须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政治经济状况,“我们调查工作的主要方法是解剖各种社会阶级,我们的终极目的是要明了各种阶级的相互关系,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然后定出我们正确的斗争策略,确定哪些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哪些阶级是我们应当争取的同盟者, 哪些阶级是要打倒的”。④中国革命是中国社会这个特殊环境下进行的,中国社会具有许多同其他国家不一样的特点,这在马克思、列宁的本本里是没有的。马克思、列宁的本本上所写的东西,都是马克思、列宁根据各自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实际中总结出来的,而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清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那种所谓“先哲”的神秘念头,树立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把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这才能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从哲学世界观的高度,总结以往革命的经验,

②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96 页。

③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97 页。

④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97 页。

⑤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97 页。

①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98 页。

②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98 页。

③ 《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第 20 页。

④ 《反对本本主义》单行本第 6 页。

目的是清除唯心主义,确立唯物主义。所以,这是一篇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 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标志。毛泽东不仅自己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分析革命形势,指导革命斗争,而且号召全党同志都要清除唯心主义,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世界观,以利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

用唯物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就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断地及时地分析客观变化着的形势,随时调整我们的斗争策略,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使革命不断胜利前进。

《伦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是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当时的形势,为我党制定科学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这个策略就是建立最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

毛泽东全面地分析了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以便统一全党的思想,更好地贯彻执行统一战线的策略。

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是可能的,这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这一最根本的特点决定的。在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的情况下,促使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态度上的变化,特别也会引起反革命营垒内部的分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中下,组织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完全可能的。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即非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可的。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和世界的反革命力量是削弱了,但它仍然比革命力量强大;另方面,中国和世界的革命力量比过去强大了,但仍然比反革命力量小。一方面,中国的新的民族革命高潮快要到来, 中国处在新的全国大革命的前夜;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力量仍然还很强大, 中国革命力量发展不平衡,且又还很弱小。在这些不可否认的事实面前,我们必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革命力量,组成最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孤立敌人,把攻击的火力最大限度地集中,亦即“组织干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①向着最反动的营叠进攻,才能把日本帝国主义及汉奸卖国贼打倒。只有这种统一战线的策略,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策略,是胜利的策略。

组织好革命队伍,向着主要的敌人进攻,而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战争。因此,就不能不研究战争,学习掌握战争规律。中国革命战争不同于一般革命战争,更不同于一般战争,但是,为了更好地掌握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 就必须把中国革命战争放到一般革命战争和一般战争的大背景中去,才能更好地研究。“大家明白,不论做什么事情,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 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②《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一部辩证法的专著,只不过它是结合战争来分析的,是一部战争辩证法诗史,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根本规律和一般规律,既是过去革命经验的总结,又是为日后更好地指导战争提供了理论依据。

要把握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就必须对中国革命进行具体分析,认识中国革命同其他任何革命不同之特点,因此,毛泽东一再强调列宁的话:“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

①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141 页。

②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155 页。

的情况”,①指出那些“拒绝了解任何的特殊情况”②的人,是“一点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没有学到”③的,尽管他们口口声声自称为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就在于:中国是经过了第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以及敌强我弱。因为有了第一次大革命,就有了人民群众的基本觉悟,有了革命战争的基础;因为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反革命只能占领或控制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 对大批小城市必然力不顺心,更不可能控制只能用独轮车和两条腿走路的广大农村及山区,中国共产党就可以在这些敌人力量所不能及的地区发动农民土地革命,组织武装力量,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但是,又因为敌强我弱,则决定了中国革命不能很快胜利,因为壮大自己,消灭敌人,都需要一定时间,一定过程,性急是不行的, 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在战略上是持久战,在战术和战役上是速决战。这就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根本规律,由此,产生了中国革命战争的一般规律,如围剿与反围剿、进攻与防御、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等等。中国革命战争必须遵循这些规律,离开了这些规律,就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

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认识,进一步表明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熟练程度,《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哲学著作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实践论》是认识的辩证法,《矛盾论》是辩证法理论形态的表述。《实践论》、《矛盾论》都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的最高表现。毛泽东说过:“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肠胃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 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①《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的典范,是民族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批判了在战争问题上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错误,毛泽东说:“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因此,反对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②。所谓“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就是唯物的辩证的观点。用这种观点考察中国的抗日战争,就必须从中国和日本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如实地把它放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

①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171 页。

②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171 页。

③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171 页。

①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667 页。

②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414—415 页。

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①。以此为据,指出“亡国论”是不对的,中国不会亡;“速胜论”也是不对的,中国不会速胜;结论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这就要求一切抗日的人们, 一方面要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另方面,则要作长期的艰苦的努力,困难和牺牲是少不了的,但最终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从而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一系列规律。

中国人民的革命是长期的艰难曲折的过程,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然后还要转到社会主义革命。这些革命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关系怎样?需要给以理论上的系统的说明,以便提高革命人民的理论水平。《新民主主义论》正是分析了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毛泽东指出:“旧三民主义,那是中国革命旧时期的产物”,

②“乃是过时了的三民主义。如不把它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国民党就不能前

进”。③“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④。新三民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基本政纲上是相同的,所以共产党愿意为彻底实现新三民主义而奋斗,这就有了统一战线的基础。但是,新三民主义和社会主义又有许多不同,“共产主义的全部民主革命政纲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部分”⑤。“共产主义于民主革命阶段之外,⋯⋯还有一个最高纲领,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纲领。三民主义则只有民主革命阶段,没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①。“宇宙观不同。共产主义的宇宙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民主义的宇宙观则是所谓民生史观,实质上是二元论或唯心论,二者是相反的。”②“中国现在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个任务没有完成以前,社会主义是谈不到的。中国革命不能不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③,“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这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④。“一次革命论”是错误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也是错误的。从而阐明了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的思想,在国家和革命的问题上,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因此,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水平的高低、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革命的胜败、关系到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的问题。对此不能不认真研究,不能不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延安整风时期的一系列文章,就是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是党的建设的辩证法。加强党的建设, 主要是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培养一种好作风。要提高马列主义理

①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415 页。

②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653 页。

③ 《毛泽东选集》台订本第 654 页。

④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650 页。

⑤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648—649 页。

①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649 页。

②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649 页。

③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644 页。

④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646 页。

论水平,首先要端正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态度, 这是科学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反之,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态度,是主观主义的态度,这是非科学、非马克思主义或者是反科学、反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①。所以,毛泽东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崇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②“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只要我们共产党的队伍是整齐的, 步调是一致的,兵是精兵,武器是好武器,那末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能被我们打倒的”。③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的革命加快了胜利的步代。中国人民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中国人民几代人的前仆后继的斗争,吃了多少苦! 流了多少血!牺牲了多少中华儿女!现在终于快要胜利了。中国革命胜利后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新国家又怎么建设?沿什么道路、朝什么方向前进? 这又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新问题,为此,毛泽东写了《论人民民主专政》, 回答了这些问题。

《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我党走过的 28 年的历史,提示了阶级、政党、国家发展的规律。“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 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④“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⑤。这个目的地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国人民的革命是按照毛泽东揭示的规律发展的。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由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及时地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并开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在理论上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极大贡献,并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①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758 页。

②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770 页。

③ 《毛泽东选集》台订本 770 页。

④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1369 页。

⑤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137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