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创造,却是愁爱结衷肠
“爱心基金”震荡了全社会,这决不是偶然,更不是因为“爱心基金” 活动有着创造性的意味。
90 年代,商品经济大潮汹涌的今天,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人们已经走到
了热衷消费、追求时尚、提高品位的时代,而覆盖了 960 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绝大部分面积的乡村和落后地区,还有数百万少年儿童因困难而失学。
花 300 元买一张票观看一场谭咏麟、郭富城专场晚会的城市少男少女们,能否知道和想起在那遥远的地方,无数问龄人伏在摇曳的油灯光中苦读, 或对着垦光流泪,梦想得到能成为一名学生的幸福?开着小车,穿着“皮尔·卡
丹”接送子女,为儿女的一个生日晚会而一掷千金的父母们,能否牵挂和理解,在那黄土地大山凹的茅屋里,另一群同做父母的人们,正为粥汤度日而难以凑足子女的学费愁断衷肠的辛酸⋯⋯
一位同事告诉我,她与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她向女儿解释“希望工程”的意义,讲述贫穷地区的孩子是如何贫穷,不要说上学,有的连一件像样的棉衣都没有,冬天冷得直颤抖⋯⋯同事的女儿忽然不解地问:“她为什么不躲在屋子里,打开电暖器或空调呢?”同事急了,告诉女儿说:“不要说空调买不起,就是买得起也不好用,他们住着土坯墙的茅草屋啊⋯⋯”
同事讲到辛酸处,已是双眼湿润,小女儿却双手托腮,带着美妙的想象说:“那房子一定很美丽有趣,跟童话里的一样,妈妈暑假带我去住一住吧!”同事哑然。她不知怎样再向女儿讲下去。她是一个善良的人,善良的人
有广博的愁与爱,但这种品质能为他人普遍共有,能被代代相承有继吗? “爱心基金”活动引起的巨大共鸣,对此似乎给了肯定的答复。这位同
事后来成为爱心活动热心的参与者。她说,爱心基金不是什么创造,而是高尚的、对全人类未来的忧愁与博爱之心,在心要之时积极集中的体现。金钱是过眼烟云,爱心是永不变质的真金,它在浩瀚的人寰里,始终放射着无价的希望之光。
在结束本文时,笔者走访了师大学工处的负责同志,他欣慰地介绍说, 接受“爱心基金”帮助的同学中,有不少学习成绩优异、品德表现出色,有的获得了“朱敬文奖学金”和三好奖励。该负责人还展示了余小桂等获奖学生的成绩报告单和品德鉴定。
更重要的是,据《南京师大信息》简报所做的对待困生的追踪调查报告反映,“爱心基金”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在经济上帮助了贫困学生;另一方面从精神上引导了学生。接受帮助的学生在感激之余,发奋读书,同时
打消了自卑、消沉的心理,信心十足地寻求合理的途径解决自己的困难,并主动帮助更困难的同学。最近,一群接受过“爱心基金”资助的同学,积极参加国家“希望工程”,为西北地区的几名失学儿童承担了复学的费用⋯⋯受爱于人,施爱予人,他们在共同撑起一片爱心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