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基金”救助寒门学子
19 岁的宋斌拿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是一脸悲喜交集的复杂表情。对这个生长在辽宁省盖州市东部山区的男孩来说,考入北大这个全国最高学府是他梦寐以求的大喜事。可录取通知书上标明的数千元入学费用,却像一片阴云一样笼罩在小伙子和他家人的脸上,挥之不去。
家住西丰县振兴乡的田凤权也是愁肠百结。他的父母有病,全家的生活重担全落在 18 岁妹妹肩上。手捧辽宁工学院经济管理系的录取通知,入学的
3000 元费用对贫苦农家简直是“天文数字”。家里卖了一头牛,又求亲靠友借到了一点儿,但还是难以凑齐。
类似宋斌、田凤权这样拿不起大学“门槛费”的辽宁考生成百上千。庆幸的是,他们最终都无一遗憾地圆了大学梦。
帮他们圆梦的是省长、是各级政府。由辽宁省省长闻世震亲自倡导,旨在资助特困生顺利进入大学的“辽宁寒窗基金”,设立半年多来已筹措专项经费 3680 万元,有 1011 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大学新生从中借款 205 万元, 顺利迈进了大学的校门。
责无旁贷
高校实行招生收费并轨改革后,特困家庭的子女如何交纳数额较大的入学费用?
去年 6 月,闻世震省长去辽西经济欠发达地区视察工作。当他听到当地一些下岗职工和贫困农民子女考上大学之后,因筹集不到上千元的入学费用,全家哭成一团的反映后,不禁潸然泪下。这位同样出身寒门、毕业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的平民省长动情地说:“寒门出学子。高校收费后,帮助特困户的孩子念大学,各级政府,责无旁贷!”他当即承诺:若这年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将用省长预备费中的大部分建立起一项基金,用以资助那些家庭生活非常拮据的学生上大学。
迟助等于无助。从辽西回来后,闻世震省长立即主持召开省长办公(室) 会议,专题进行研究。但问题并非那么简单。辽宁省百业大举,国有大中型企业亟需资金扶持,而省财力每年去掉刚性支出,机动部分十分有限。闻世震和其他几位副省长态度明确:再苦不能苦孩子,再难也要圆了穷学生魂牵梦绕的大学梦。经过三次研究,这笔资金终于有了着落,并被闻省长亲自命名为“寒窗基金”。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张榕明对这件事也抓得很紧,她敦促并协调教育、财政部门尽快筹集资金,帮助解决遇到的难题。
为了确保特困生在入学前能及时得到救助款,辽宁省教委财务处的同志们加班加点地工作,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他们精心制定出“寒窗基金”管理办法,印制好“寒窗基金”申请表后尽快发放到各市、(县)、(区), 并简化了审批手续。据统计,截止到 1996 年底,辽宁省财政厅在全省财政比
较困难的情况下,仍安排出专项经费 3196 万元,各市、县(区)也筹措相应
配套资金 471 万元。此外,社会各界还捐资 13 万元。
条件优惠
在“寒窗基金”管理办法制定过程中,闻世震省长反复叮咛:一定要多考虑特困生的实际情况,基金发放和偿还政策能优惠的就优惠,使受助者没有任何压力、心无旁鹜地去读书求学。尽管政务繁忙,他还是对基金管理办法逐条逐句地进行修改。
辽宁省寒窗基金管理办法规定:由省、市、县三级政府共同筹措的“寒窗基金”设专户存储,所获利息用于解决户籍在辽宁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当年大学录取生入学费用。其借款额度依据考入普通高等院校收取的学杂费标准和必要的费用额度,一般为 1000 元至 3000 元之间。特困学生本人提出借款申请后,由县(区)教委责成原所在高中调查摸底,了解考生的家庭生活情况,然后再到乡、村逐人核实,最后由市、县(区)寒窗基金管理办公室负责发放。
在借款偿还原则上,辽宁省政府实行了三项减免条件:获得“寒窗基金” 资助学生考取省外院校毕业后回辽宁工作,或受资助学生毕业后到省内乡镇工作的,免还全部借款,考取在辽宁的部委属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留在省内工作的减半偿还借款;受资助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的(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留学),其借款可延至毕业后偿还,如回辽宁地区工作免还全部借款。
有了这样优惠的政策,一些受到资助的大学生纷纷表示:唯有努力学习, 毕业后为家乡辽宁重新崛起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才不辜负各级领导和父老乡亲的深切希望。沈阳市大东区特困大学生朱长庆的父亲说:“我儿子虽然考上了大学,但如果没有政府的资助,就念不起大学。”他勉励儿子学有所成、报效国家。
有口皆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辽宁省设立“寒窗基金”虽然只有半年多时间,资助的特困生也仅涉及到部分大学生,然而在各大专院校乃至全社会都产生了良好的反响。百姓有口皆碑,称赞它是一项“温暖工程”、“民心工程。”
记者最近来到大连外国语学院,在一个午休时间找到了来自法库县依牛卜乡依牛卜村的日语新生董科英。空荡的教室里只有她一个人在埋头读书。董科英在去年 7 月得到 2500 元的“寒窗基金”借款,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她颇为激动地说:“我家六口人,两个大学生就读,母亲患病刚去世,仅靠父亲种地为生,如果没有‘寒窗基金’救助,我的大学梦难以如愿,我啥时都忘不了党和政府雪中送炭。”
德法系学生王莉,在入学前也面临着同董科英一样的窘境:父母多年体弱多病,家中欠债高达三万多元。她感慨地说:“虽然寒窗基金借给我的不过 2000 元,但却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否则上大学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前文提到的考入北大而愁眉不展的宋斌,当盖州市教委的同志将 3000 元“寒窗基金”借款送到他家时,他的母亲流着泪说:“孩子,妈能生你, 但养不了你,你上高中又考上大学都是靠政府资助的,你千万不要忘了恩人啊!”
据了解,“寒窗基金”的实施促进了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辽宁省许多有识企业家纷纷与教育主管部门商谈资助特困学生事宜。沈阳商
业城、沈阳可口可乐公司等单位已经拿出一笔资金或开展了义卖活动帮助寒门学子。
辽宁省寒窗基金管理办公室主任赵文莉介绍说,在用“寒窗基金”解决特困学生“入门费”的同时,省政府对已入校的大学生也采取了一系列扶贫措施,各高校普遍设立了奖学金、贷学金、勒工助学金。辽宁省政府在 1995
年拨出 340 万元专款用以帮助贫困大学生的基础上,去年又增加 100 万元用于特困生补助。
最新的消息十分令人振奋:自高校实行招生收费并轨改革以来,辽宁省没有一名学生迈入大学校门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中途辍学;“寒窗基金” 设立以来,也没有一名学生接到大学录取通知后,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