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一、从整体入手,指导学法。

  1. 这篇课文是阅读课,应该怎样学? (1)紧紧抓住课后思考题进行自学。(2)采取多种形式练习诵读。

  2. 自由读全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关于打碗碗花的一件什么事?(板书:我、外婆的话)

  3. 作者发现的打碗碗花生长在什么地方?在文中的第几自然段?(“我”

    家门前不远一条水渠旁边的荒地上,第 1 自然段。)

二、指导阅读,解决课后问题。1.导读第 1 自然段。

(1)(配乐)指名读第 1 自然段,其他同学闭着眼睛想象美丽灿烂的野花图,进入情境。

(2)(配乐)轻声齐读,深入情境。

(3)在这小草和野花的世界里,打碗碗花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第 2、3、4 段。

  1. 导读第 2 至 4 自然段。
  1. 默读课文,哪个自然段回答了课后第一个问题:打碗碗花是什么样的?

  2. 投影出示第 2 段。(略)问题:①这一段有几句话?(两句。)②每句话分别写了什么?(第一句话写了打碗碗花的颜色,第二句话写了打碗碗花的形状。)③什么颜色?(板书:粉白色)给作者感觉是什么?(板书: 异样)“异样”是什么意思?打碗花形状“异样”表现在什么地方?(花瓣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小碗,碗底还滚动着露珠。)④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远到近。)

  3. “我”看到这种花发生了怎样的赞叹?齐读“多么新奇、多么有趣的花啊!”

  4. 对于这么新奇、有趣又美丽的野花,“外婆”是怎样给“我”介绍的呢?(指名读完整外婆的话。)“外婆”说这番话时的神色是怎样的?(板书:严肃郑重其事)“郑重其事”什么意思?这里指“外婆”对什么事情严肃认真?(外婆认为“谁摘了打碗花,谁就会打破碗”,她对此严肃认真。)

  5. “我”相信“外婆”的话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板书:将信将疑)“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又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为什么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有点相信是因为一向很尊敬外婆,觉得外婆说的话不会错;有点怀疑是因为从来没听说过有专门让人打破饭碗的花。)

  6. 小 结 。 “外婆”把“我”发现的新奇有趣的野花叫打碗花,还说谁摘了它,就

会打破饭碗,“我”对外婆的话将信将疑。当“外婆”的警告逐渐淡薄后, 好奇心使“我”想看看打碗碗花究竟是怎样让人打破碗的。于是“我”做了些什么呢?

  1. 导读第 5、6 自然段。

(1)同桌共同学习第 6 自然段。学习提纲:

①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讲了几个意思?(三个意

思。第一句讲“我”瞒着外婆偷偷摘了一朵打碗花藏在衣兜里。第二、三句讲吃饭时由紧张到轻松的心理变化过程。第四、五句讲“我”的重大发现: “打碗花——不打碗”。)

②画出表示“我”的动作的词。(用“。”)

(“背着”“摘”“藏”“端”“一声不吭地嚼”“紧张”“怕”“如释重负”)(板书前三个)

“如释重负”什么意思?“安然无恙”呢?

③当我通过亲自实验发现了打碗花并不打碗后,对外婆关于打碗花的话又是什么态度?(板书:不肯听信)

④这段话讲什么意思? (2)检查互学情况。

(3)“我”通过实验解决了先前的一个疑问但始终不明白的还有一个问题。

  1. 齐读第 7 自然段。三、总结深化。
  1. 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打碗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板书:可爱、美丽)正因为它的美丽、可爱,“我”才喜爱它(板书:喜爱);也正因为它的美丽可爱,“我”没有轻信外婆的话。于是“我”通过亲自试验,发现外婆的话是假的。我们通常把古人留下的没有科学依据的现象,叫做“迷信传说”。(板书:迷信传说)“我”没有轻信迷信传说,就说明“我”有什么样的精神?(板书:敢于探索、敢于怀疑)是不是老人说的话都不可信呢? 老年人生活经验丰富,他们的许多话其实都是有道理的。

  2. 读了这一课,你想到了什么? 附:板书

喜爱 不轻信

打碗碗花←— —我——→ 外婆的话

(可爱美丽)(敢于怀疑、探索)(迷信传说)

背,摘,藏

将信将疑——→ 不肯听信

(李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