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雅乐发展与阳春白雪

那是在春秋时期,有个叫伯牙的人,他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伯牙年轻时候聪颖好学,他曾经拜高人为老师,琴技精进,但是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用音乐来表现对事物的感受。

伯牙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着他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景色,倾听大海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犹如进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伯牙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他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琴声。在这一刻,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会了。”

一天晚上,伯牙乘船来到汉阳江口,遇到风浪,船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

面对清风明月,伯牙思绪万千,于是他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伯牙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伯牙正在猜测岸边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伯牙问道:“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问话,那打柴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连忙邀请打柴人上船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所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上古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来历说了出来。

伯牙听了打柴人这番讲述,他心中不由暗暗佩服。

伯牙于是兴致勃勃为他演奏,当他弹起赞美高山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高山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当伯牙弹奏表现奔腾澎湃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流水宽广浩荡,好像无边大海一般!”

伯牙兴奋极了,他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伯牙和钟子期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

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是等了好久却等不到子期前来。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

半路上,伯牙遇到一位老人,向这位老人打听子期家在哪里。伯牙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钟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伯牙,钟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

钟子期去世时候担心伯牙会在这里久等,他就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

听到这个消息后,伯牙悲痛欲绝。伯牙随同老人来到子期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伯牙就在钟子期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

从此,便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人称颂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

据古籍记载,在黄帝时期我国音乐就有了长足发展,出现了雅乐。雅乐内容大多属于歌功颂德之声,黄帝时雅乐叫“咸池”,是大德无不施行的意思;尧时雅乐叫“大章”,是大德彰明的意思。

舜、禹、夏、商、周各有雅乐。如舜的雅乐是韶,周武王的雅乐是武,春秋战国时期很流行。孔子对当时的音乐非常欣赏,他曾经评论说韶乐尽善尽美,武乐尽美而尽善。

雅乐盛行于周代,周代帝王深知利用音乐的政治目的,在其建国之初,周武王姬发伐殷时,军中前歌后舞,以张士气。灭殷后又作了《象》和《大武》两个大型歌舞以夸战功。

从周公旦开始,陆续制定了各种贵族生活中的礼仪和典礼音乐,使音乐为巩固王权统治服务。他们把礼、乐、刑、政并列,也就是使政权、法律这些制度上的统治手段和以宗法为内容的礼仪规定,以及与礼仪规定结合在一起的雅乐,构成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因而,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出现了雅乐的黄金时代。

《周礼》、《仪礼》和《礼记》所记载的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各种贵族礼仪,其中与音乐有关的有很多种。比如郊社、尝禘、食飨、乡射、王师大献、行军田役。

“郊社”是祭天地神明的祭典;“尝禘”是贵族祭其祖先的祭典;“食飨”是政治上外交上的宴会等,包括天子宴诸侯或诸侯互相宴欢的大飨,群臣饮宴的燕礼,天子或诸侯与群臣比射的大射,天子慰问年老的诸侯养老。

“乡射”是乡里中贵族、地主的联欢仪式,包括乡里官僚和地主们的定期宴会乡饮酒,和他们比射的集会乡射;“王师大献”是战争胜利时举行的凯旋庆典;“行军田役”是用于军事演习性质的狩猎。

对于何种典礼使用什么音乐,周代都有严格规定。周代雅乐歌唱、舞蹈、器乐演奏所用特定的调式和乐曲,各个不同乐曲的演奏顺序,以至乐器种类、数目,以及乐器陈设方位,都有具体规定,甚至规定了乐师就位时走过的路线等。

在汉代著名文学家戴德所著的《礼记·仲尼燕居》中,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周代各种主要典礼音乐的歌词,大都记载于《诗经》,多数属于《诗经》的《大雅》、《小雅》、《颂》,少数属于《南》。

周代这些典礼的礼仪方式,以及与之相配合的雅乐,气氛庄严神秘,和当时青铜器以及其他传世艺术品一样,有古朴、宏伟和庄严之美,这是由君主制和为少数贵族歌功颂德的美学观念所决定的。

周代雅乐所用乐器如编钟、编磬等,要花费许多人力物力才能制造,并不是一般人所能置备的。后来贵族音乐中夸耀豪富的成分越重,乐器制作越考究奢侈,在战国时期铸大钟的记载甚多,乐器如钟、磬等,常用为外交上馈赠的贵重礼品,有时连同乐师也包括在内。

周代雅乐是礼、乐结合的产物,等级观念深深渗入其间,不同等级的贵族,其使用乐器的种类、数目、舞蹈队的人数,都有严格界限。

周室有王家庞大的中央音乐机构大司乐,职掌音乐行政、雅乐的演奏和贵族的音乐教育,人员众多,职能分工很细,各项制度周详完备。

由于周代帝王重视雅乐的政治作用,因而他们把音乐规定为贵族教育的重要内容,诗、书、礼、乐,并称“四术”,贵族子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程序接受这种教育。

周代雅乐的发达,集中地代表了青铜时代晚期贵族及奴隶主阶级在音乐文化上的成就,它对于巩固奴隶社会分封秩序和积累音乐艺术实践的经验,发展乐制、乐器等音乐文化的诸多方面,都是很有意义的。

雅乐兴盛了近400年以后,到春秋战国时期,雅乐政治作用就随着周代的衰落而逐渐消失,它在应用上的种种规定已无人遵守,诸侯贵族们对雅乐感到厌烦而喜爱俗乐。

据后来汉代文学家戴德所著的《礼记》中记载,魏文侯就曾经对子夏说,自己一听雅乐就不敢躺下,害怕睡着,而一听俗乐,就精神十足。

对此,孔子也曾经有“礼崩乐坏”的感叹。在以后的封建社会时期,雅乐虽然不断借政治力量勉强留有一席之地,但是已经毫无生气,甚至谈不上艺术。

后来,雅乐几乎都保存在民间音乐中,它在被改变了内容和情调后,成为上流社会的典礼乐舞,其中不少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浓厚文化内涵。

比如先秦时期的《阳春白雪》就是我国著名的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

现存琴谱中《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后来明太祖之子朱权编纂的《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

《阳春》是万物知春,和风淡荡的意思,《白雪》是凛然清洁,雪竹琳琅的意思。

《阳春白雪》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阳春白雪》由民间器乐曲牌仪8板或6板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

8板头变体的循环再现,各个8板变体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奏的关系,后又插入了《百鸟朝凤》的新材料,因此它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结构。

《阳春白雪》流传有两种不同版板,即大阳春和小阳春,“大阳春”是10段、12段乐谱;“小阳春”又名快板阳春,流传很广。

“小阳春”分7段,分别是独占鳌头、风摆荷花、一轮明月、玉版参禅、铁策板声、道院琴声、东皋鹤鸣。全曲7段可分成起、承、转、合4个组成部分,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乐曲。

“小阳春”起部是独占鳌头,曲首出现长达17拍的8板头变体,它在以后三个部分的部首循环再现。原8板的旋律以隔凡和加花等技法加以润饰,运用半轮、夹弹、推拉等演奏技巧,音响效果独特有趣,使旋律充满活力。

承部是风摆荷花、一轮明月。这两个八板变体,在头上循环再现八板头之后,旋律两次上扬,在高音区上活动,表现情绪较为热烈。

转部是玉版参禅、铁策板声、道院琴声。在这三个段落中出现了不少展开性因素。首先是乐曲结构的分割和倒装,并出现新节拍和强烈切分节奏。

其次是运用摭分、板和泛音等演奏指法,使音乐时而轻盈流畅,时而铿锵有力。特别是道院琴声,整段突出泛音,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晶莹四射,充满生命活力。

合部是东皋鹤鸣。这是本部的动力性再现,在尾部作了扩大,采取突慢后渐快的速度处理,采用强劲有力的扫弦技巧,音乐气氛异常热烈。

阳春白雪典故,来自先秦文学家屈原所著的《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

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什么老百姓不怎么称誉你啊?”

宋玉说:“在楚国郢中,有一个唱歌的人,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手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手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技巧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两三个人。”

最后宋玉总结说:“《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这便是曲高和寡了。”

当然宋玉与楚襄王的这番讨论的目的不是谈论歌曲本身,而是强调雅与俗的巨大差距,并为自己的才德不被世人承认而辩解。宋玉认为世间伟大超凡者,往往特立独行,其思想和行为往往不为普通人所理解。

阳春白雪这个典故,说明了不同欣赏者之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存在着巨大差异。乐曲艺术性越高,能欣赏的人就越少。不得不承认,这种差异又和欣赏者的主观趣味有很大关系,很难得到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

[旁注]

伯牙 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伏羲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文始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我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

钟子期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历史上记载伯牙探亲回国时,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因为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经没有知音了,终生不再弹琴。

琴台 又名伯牙台,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后来由于钟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不已,在友人墓前将琴摔碎,从此不再弹琴。“知音”典故由此而来。古琴台是后人为纪念这一对挚友而建。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华夏上古传说时代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是我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传说黄帝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也称有熊氏。

周武王(约公元前1087年~公元前1043年),西周的建立者,华夏杰出领袖。谥号武王,庙号世祖。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斌王。周武王是周文王的次子,他继承其父遗志,推翻商朝统治,成为西周王朝的开国之君。

周公旦 周公为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也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他是我国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礼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大雅》《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雅》为周王畿内乐调。《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同时指代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泛指学识渊博的人、高尚雅正或僧等。

雅乐 是我国古代的宫廷音乐。雅乐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法律和礼仪共同构成了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以后一直是东亚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是我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也是我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后来的《广陵散》以明太祖之子朱权编纂的古琴谱集《神奇秘谱》中的最为完整。

《神奇秘谱》是明太祖之子朱权编纂的古琴谱集,是我国最早的琴曲专集。书中所收六十四首琴曲是编者从当时琴谱数家所记载的1000多首曲子中精选出来的,其中颇有一些历史上很有影响的名作。

《阳春白雪》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也指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语出汉代学者刘向所著的《新序》卷二中。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和骚体类文章的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就已经有了,后来学者刘向编辑成集。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楚辞”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楚襄王 楚顷襄王熊横,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63在位,在位时楚国已处于衰落状态。楚国自公元前312年丹阳、蓝田之役,被秦国打败以后,便一直受秦国欺压。

[阅读链接]

阳春白雪被指为高雅艺术,但古曲《阳春白雪》在很多书籍注解时,都称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很显然,这是在阳春白雪4个字的字面上解题了。阳春白雪的典故和琴曲《阳春白雪》年代相隔太远,已经没有音乐上的关联,倒是很有可能与后来元代的散曲有关。

但是无论如何,《阳春白雪》都是中华音乐文化中精华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