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雅乐和俗乐的发展

到了清代,宫廷雅乐主要是三大部分的宫廷音乐,分别是祭祀乐、超会乐和宴飨乐。因为清代制度大多都是沿袭明代制度,因此,这三大宫廷音乐都是继承明代雅乐发展形成的。

清代祭祀乐一般是用于祭祀的乐舞和乐曲,祭祀内容包括圜丘、先农、太岁、周天星辰、历代帝王、太庙、释孔等。

清代还有一种超会乐,主要用于郊丘庙社祭祀、朝贺等场合,包括丹陛大乐、中和韶乐、殿中韶乐等。

清代宴飨乐分为侑食乐、丹陛大乐、文武乐、四夷舞乐、迎膳乐、进膳乐、太平清乐等种类,表演时遵循一定的程式规范,宫廷雅乐表演者的服饰也有一定规范。

具体而言,清代雅乐包括中和韶乐、丹陛大乐、中和清乐、丹陛清乐、导迎乐、铙歌乐、禾辞桑歌乐、庆神欢乐、宴乐、赐宴乐、乡乐等11种,各类均有特定使用场合,大小规模也不相同,部分种类在使用中又可以进一步细分成更小的种类。

清代铙歌乐是用于帝王乘舆出入的,但是其使用场合与导迎乐有别。清代根据使用场合的不用分为卤簿乐、前部乐、行幸乐、凯旋乐,其中行幸乐又分为鸣角、铙歌大乐、铙歌清乐。凯旋乐又分为铙歌与凯歌,使用乐器、乐队数量大小不同。

清代宴乐共有9种,包括庆隆舞、德胜舞、世德舞3种舞蹈,以及瓦尔喀部乐、朝鲜乐、回部乐、番子乐、廓尔喀部乐、缅甸国乐、安南国乐。九种音乐中多为邻国音乐。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宫廷雅乐中的蒙古族乐曲种类非常繁多,内容也极其丰富。这些蒙古族乐曲是清代宫廷宴飨乐的主要组成部分。

清宫大宴多在元旦、万寿节、除夕等日子举行,另外于皇帝大婚,公主下嫁或庆功等也举行大筵宴。

这类筵宴都有典礼性质,宴会上演奏的音乐也有礼节性。在清代元旦大宴中,礼节性程序结束后,还有表演性的音乐等,其内容非常丰富,其中蒙古族乐曲《笳吹乐章》与《番部合奏》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有,清代宫廷蒙古族乐曲在专宴蒙古族王公贵族时,在宴会就食前奏,表示尊重蒙古族风俗、习惯,在一般朝宴时则列在就食中间演唱演奏或列为宴后余兴。

清代宫廷蒙古族乐曲除了在北京、承德等宴席地使用外、还在每年秋天木兰行围时被列为重要节目,因为木兰行围与会者主要是蒙古族各部清代宫廷蒙古族乐曲中的代表作是《圆音》、《栏杆》、《思哉行》、《法座引》、《接引词》、《化导词》、《归国谣》、《五部落》等。

这些乐曲歌词从蒙古族文译成汉文时,是经过清代宫廷文人的加工。一般来说,这些蒙古族歌词都要译成我国传统的铙歌、乐章形式。但还没有非拘成4字一句那么严格。这一点还是照顾了原歌形式。

还有,清代蒙古族乐曲中的《笳吹乐章》歌曲思想内容包括蒙古族汗廷祭祀祖先的赞歌,节日庆典所唱可汗颂歌,拜佛进香的宗教赞美诗以及通常宴飨所唱的祝酒歌等,都是富有深刻哲理的格言,也有当时流行的思乡曲,歌唱父母养育之恩等非常丰富的内容。表演所用的乐器比较简单,用胡笳、筝、胡琴,口琴等。

总之,清代宫雅乐在明代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种类更为繁多、乐队人数规模庞大,显示出清代对宫廷雅乐的重视。

除了雅乐外,清代俗乐也有较大发展,在继承了前代民歌等俗乐文化后,民间还产生了很多说唱音乐曲种。与明代不同,由于清代社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因此,清代俗乐在继承明代俗乐特点外,其音乐文化发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点。

清代民间小曲内容丰富,虽然良莠不齐,但其影响之广,已经达到“不问男女”,“人人习之”的程度。还有,清代私人收集编辑,刊刻小曲成风,而且从民歌小曲到唱本、戏文、琴曲均有私人刊本问世。

在清代,音乐器乐的发展表现为民间出现了多种器乐合奏的形式。如北京的智化寺管乐、河北吹歌、江南丝竹、十番锣鼓等。

清代《流水》等琴曲以及一批丰富的琴歌,如《阳关三叠》、《胡笳十八拍》等广为流传。

在清代初期,著名乐律学家朱载育计算出12平均律的相邻两个律间的长度比值,精确到25位数字,这一律学上的成就在世界上是首创,也是这一时期音乐的一大创举。

[旁注]

祭祀 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教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也就是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祭祀观则记载儒教《周礼》、《礼记》与《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书解释。

清代 是古代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将康、雍、乾时期称为“康乾盛世”,这一时期是我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

王公贵族 最初指的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因权力、财产高于其他阶级而形成的上层阶级,包括军事贵族、世俗贵族、宗教贵族。贵族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而王公指皇室出身的成员被皇室册封为王,并因此建立了家族,实现了血脉延续的家族统称。

木兰 清代狩猎的代名词,为满语“哨鹿”的意思,也就是满族猎人以骨哨模拟鹿鸣之音,吸引鹿群以狩猎。因清代狩猎的主要猎物是鹿,所以木兰便作为清代狩猎的代名词。

祝酒 是古代人们交往中一种祝愿形式。每逢吉庆佳节、或生活中值得纪念的日子,古人便以酒助兴,使气氛更热烈、感情更融洽。好的祝酒辞能使人们耳目一新,从中得到良好教益和积极启发。

智化寺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东口路北。明初司礼监太监王振于1443年仿唐宋“伽蓝七堂”规制而建,初为家庙,后赐名“报恩智化寺”。其庄重典雅、用料独特的黑硫璃瓦顶,素雅清新的装饰彩绘,精美古朴的佛教艺术,有“我国古音乐活化石”美誉的“智化寺京音乐”,是不可多得的瑰宝。

[阅读链接]

清代宫廷音乐中还有一种清音十番,是因为其乐曲源自江南丝竹“十番”,由于演奏手法或乐器多种多样,所以被当时人们称为清音十番。

传说清代乾隆年间,宫里音乐机构南府十番学的陈九公精通音律,技艺高超,后来他因事被贬到热河行宫的南府行署,住在近天禅院。

陈九公利用闲暇时间,他与行宫内务府的兵丁共同演练清音十番,据陈九公的口传心授整理的工尺曲谱,由此清音十番在承德行宫中传演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