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要言传身教为孩子树榜样

刘宝山 白玉珍

我们有两个孩子,长子刘洋,26 岁,现在哈尔滨建筑大学读博士研究生, 在大学期间就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儿媳也在读博士研究生,也是党员。次子刘岩,25 岁,大专毕业,现已上班,也在读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现正读函授大学本科班;二儿媳自学大学本科,现已毕业。

孩子的成长主要靠学校和老师的培养教育,靠自己的刻苦努力。但是家庭教育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这一阶段确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必须把抚养和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父母应该把对孩子的爱提到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高度,按照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标准严格要求。在生活上,要使他们能经受艰苦生活的锻炼,决不能一味溺爱、娇生惯养;在思想品德上,要求他们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在身体上,要加强锻炼,增强自身体质;在学习上,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努力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一味压制、简单粗暴,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就我们的自身体验,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至少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教育子女,要父母合作,步调一致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双方的共同愿望,但着眼点不同,母亲往往注重对子女的物质关心,父亲则偏重于对子女的精神关心。这本无可厚非, 但教育子女必须目标相同,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切忌一方教导孩子,另一方当面为孩子辩护。即使教育有所失误,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为孩子辩护, 特别是对未成年的孩子更要注意。如果一方对孩子管理和教育明显失误,另一方可巧妙地分开双方,不致大人一错再错,也不致于使孩子是非不分,无所事从。(这种情况接下来如何妥善处理,后面第三方面将提到)切不可在孩子面前因教育子女发生分歧,更不应该上升为夫妻间的矛盾。否则对孩子的影响极坏。

当一方批评完孩子之后,另一方要做善后工作:着重教育孩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和所说的道理,防止逆反心里的产生。这就是俗话所说的一唱一和。这才叫目标相同,互相配合、步调一致;才算一个完整的、良好的教育过程。

二、教育子女,做父母的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信赖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着孩子的一朝一夕,有时还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一世。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体质,养成孩子早起锻炼身体的习惯,父亲从孩子学前一年开始就带领、陪伴他们早晨起来进行长跑锻炼。开始孩子小,父亲就慢跑或跑“之”字形,既能保护好孩子们的安全,又能监督孩子们的跑步速

度,还起着陪伴和榜样的作用。慢慢地孩子大了,保证安全的作用就变得小了;由于养成了习惯,监督的作用也消失了;到后来父亲再也比不上孩子们的速度了,形式上的陪伴也不存在了。但父亲仍然与他们一起锻炼,连跑步的路线都一样。为什么呢?就是要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树立一个榜样,大人的行动对孩子就是无声的命令。有时父亲不在家,孩子们照常锻炼。从上初中开始父母与孩子分室居住起,孩子们的起床就改由闹钟来“叫”,有时甚至早晨听到敲门声,大人很奇怪,这么早就有人叫门,可起床一看,原来是孩子们锻炼已经回来了。就这样父亲一直陪孩子坚持早晨长跑锻炼,使他们有了很好的身体。凡是学校开运动会,父母均支持、鼓励他们报名参加,到高中毕业时,刘洋竟跑出了 1500 米第一名的好成绩。强健的体魄,保证了孩子学习有旺盛的精力,读书期间,两个孩子从没请过一天病假。

再比如吃早饭问题。这似乎不成问题,其实不然,现实生活中,孩子早饭将就,上街吃早点,一边吃一边上学,甚至不吃早饭就上学的现象不是随处可见吗?可是我们不这样,无论做父母的多累,孩子的早饭从来不将就, 也不简单地煮点挂面应付了事,而是像晚饭一样认真准备。这样做不仅表示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也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向孩子们表示:你们上学父母是和你们一样辛苦的。可以这样说,在孩子上学期间,我们家没有大人不起床、孩子早晨不吃饭或给钱买饭吃上学的情况。父母的行动就是孩子的学习榜样和动力。

在其它诸如待人接物、工作学习、言谈举止等方面,我们在孩子们面前也总是约束着自己,努力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如果说在孩子面前我们的行动受到“约束”的话,也是不过份的。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考入高等院校,我们的行动似乎才“自由”一点。

试想对于孩子,特别是未成年的,你要求他好好学习,自己却吃喝玩乐, 不求上进;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却在那里搞“夜战”,睡懒觉;要求孩子遵纪守法,自己却欺压老小;要求孩子礼貌待人,自己却粗话满嘴,脏话联篇,又能有多大的说服力和效果呢?父亲曾半开玩笑地对两个孩子说:“爸爸吃喝玩乐也能干,也有条件,但为了你们健康地成长,为了给你们做出榜样,才严格地约束自己。在这些问题上,你们不用到远处学习,向爸爸妈妈学习就行。我们要行为不美,你们可以不听我们的话。我们的行为正确你们就要向我们学习。”所以,几乎对孩子所有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做父母的都做出了榜样,因而在孩子面前说话是很有说服力的。

当然,现在孩子们都成家了,走上了工作岗位。父母的影响将逐渐降到次要地位,社会影响、小夫妻间的影响将上升到重要地位,但父母的榜样和表率作用仍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子女,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父母与孩子之间是长幼关系,也是平等关系。因此,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不能满足的,要实事求是地向孩子说清楚。对孩子的同学要热情, 不能冷淡。我们从来不在孩子的同学面前批评孩子,有时为了孩子与同学们在一起自由一些,甚至有意地躲出去。对于他们同学间的不值得提倡的言行, 也一律等孩子的同学走后单独与孩子探讨和沟通。

我们如果对孩子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就主动承认错误,当时明白当时

承认,过后明白,过后承认。从不认为孩子忘了,明知错了也不承认,因为这极不利于父母的威信,也往往使孩子模糊了是非概念。有这么一回事,母亲批评刘岩,属于明显失误,但慑于大人的威严,孩子没有为自己辩护,只是委曲地撅起了小嘴。当妈妈明白后,马上抱着孩子的肩膀摇晃着说:“妈妈错了,妈妈不对。”孩子挨批评时没哭,妈妈认错了反而掉下了动情的泪水。这样做妈妈的威信在孩子心目中不但没降低,反而更高了。这就是前面说的教育孩子,父母要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如果出现失误,应由失误的一方当面向孩子承认错误,或解释清楚,另一方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为孩子辩护,这才是妥善的处理方法。

四、教育子女,要特别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因为做父母的对孩子的身体、学习一般是不会忽视的,而有很多父母, 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的父母,往往忽视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教育。

当今的孩子们,他们不缺丰厚的物质生活,不缺良好的学习条件,所缺的是劳动教育、艰苦朴素教育和高尚的风格教育。

首先是劳动教育。很多家长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其实,学习之余应当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教育孩子从小就学着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动手的,大人就不要越俎代庖。如果家长整天围着孩子转:早晨唤醒孩子,为他们穿衣服,拿牙刷,挤牙膏,递毛巾,冲牛奶;晚上伴他们做家庭作业,削铅笔,拿水果;睡觉前帮他们端洗脚水,拿擦脚布,铺床,脱衣服,完全成了孩子的仆人和附庸,这样家长当得太累。而且累而有过:孩子的懒惰习惯形成了,依赖习惯形成了,自理能力没有了,这是十分有害的。我们从孩子刚懂事时起就注意了劳动教育。对孩子自己的事情小到穿

衣,洗脸,后来的叠被子,洗衣服,总之对孩子自身的事情一旦学会之后, 就再也不替他们做了。对于家务劳动从小就进行教育和锻炼,连包饺子这样较复杂的家务劳动,两个孩子没上小学就会了。当两个孩子上到四五年级的时候,凡是假期一天三顿饭的收拾饭桌、中午做饭、家庭卫生等均已由两个孩子来承担了。

孩子上小学时,距家有 5 华里,除了刚上小学时接送一个星期外,就不再接送。父亲当时上下班经过他们的校门口,也不顺道接送孩子,书包也不帮助拿。开始接送的一个星期帮孩子从安全角度选择上下学的路线,向孩子嘱咐安全走路的注意事项。这样对孩子既是身体的锻炼,也是自立的锻炼。两个孩子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劳动教育,所以到他们奶奶、姥姥家等赶上做饭或家务劳动,不用吩咐总是自动地参加。在家里如果父母不是事先说好了叫他们学习、不用帮爸爸妈妈做事情,他们肯定会放下手里的学习参加家务劳动。我们叫孩子干点什么活,孩子说“我不干”的现象,从来没有过。

其次是艰苦朴素教育。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城里孩子,可以说是蜜罐里泡大的,尤其缺少艰苦朴素教育。对于父辈困难的过去一无所知,根本体会不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就要对孩子进行良好的艰苦朴素教育,他们才能知道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才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对孩子这点的教育一方面是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一方面对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 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了不乱花钱、生活上不攀比的良好习惯。

对孩子们过年的压岁钱,平时攒的零用钱,父母一概不上收, 也不规定

可以买什么不可以买什么,由他们自由支配,但必须告诉父母支配的结果。中学时家里生活有所好转,每人每月给五至十元买零食或冷饮的钱,他们均自己积攒起来,夏天有时看到他们热得一身汗,父亲就半开玩笑地说:“给你们买冰棍的钱了,咋没买,下个月以你们吃完冰棍的竹棍为证再给钱,否则以后就不给了。”孩子们嘻嘻地笑着说:“那我们就拣竹棍顶。”当父母的听了这样的回答,能不比自己吃冷饮还舒畅吗?结果,孩子们的这些钱几乎都用来买了参考书。

在孩子刚懂事时,我们就抓了艰苦朴素教育,所以当孩子们跟着我们上街的时候,从来不向大人乱要东西。书包坏了,自己默默地拿线缝,说是缝, 其实是在用线捆,我们几次都是在他们自己缝书包时,才知道孩子的书包该换了。两个孩子所有的书包都不是他们要的,都是父母看着实在不行了,才给买新的,而孩子们还说:“给缝缝就行了!”多懂事的孩子呀!到目前均已长大成人为止,任何一件衣服也不是孩子先提出来买的。这与从小对他们抓了艰苦朴素的教育是有直接关系的。

第三是高尚风格的教育。从孩子懂事起就教育他们要尊老爱幼,帮助别人,与人为善。吃东西拿玩具叫他们互相谦让。父母即使开玩笑向孩子要手中的东西吃,也要多少真吃点,不能养成孩子吃独食的习惯。由于早期的教育和培养,两个孩子在风格上从幼儿时就受到阿姨和邻居们的称赞。吃东西争着拿小的、次的,家里的剩饭总是盛到自己的碗中;有时要吃完饭了,我们才想起还有剩饭,而此时剩饭早就让孩子先吃了。

还是 1978 年的时候,当时的经济情况还不算太好,我们家也不算富裕, 大儿子刚上小学,中午母亲给他两角贰分钱买两个小面包当午饭,但他只吃一个,晚上放学给弟弟拿回一个(当时弟弟还没上学)。两个小面包对于半大小子来说怎能算是饱餐呢?这件事至今想起来我们还鼻子发酸。

孩子们的好风格也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好多同学都对他母亲说他们心眼好,心地善良。做父母的听了这样的评价非常欣慰。直到大儿子考上大学, 兄弟俩在一起从没打过架,也从没骂过人。小时候哥俩发生最大的矛盾就是互相不说话,到母亲面前告状也就算极点了。

对孩子的这些教育,使他们培养了热爱劳动的习惯、艰苦朴素的精神和较好的道德品质,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起到过重要作用,并将继续影响他们的一生。

五、教育子女,要掌握原则,注意方法

为了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必须掌握一定的原则。没有原则,就没有尺度,没有规范,好的方法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光有原则,没有一定的方法同样也会降低教育效果,原则和方法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1. 教育子女要遵循“不同时期,有所侧重,坚持经常,持之以恒”的原则。

我们是被文化大革命耽误了的一代人,总想让我们的愿望在孩子们身上实现,所以,从孩子不懂事时起我们就有了一种特定的决心和想法:对孩子的教育一定抓早,坚持经常,持之以恒。

在品德教育上我们认为关键在学前与小学阶段。而有的人往往相反:在此阶段更多地注重孩子的吃、穿,上了初中才把品德教育——“如何做人”

提到日程上来,这是不正确的。诚然,在实践中,小孩学坏多从初中开始, 而其实这正是思想品德教育过晚的结果。学前及小学阶段的孩子尽管还谈不上世界观的确立,但对于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孩子已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个阶段教育得好,上初中时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就可以转入启发式和提醒式的教育,大人孩子都可以轻松地把学习教育列为初中阶段的重点。

学习教育,其实父母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现在的父母,特别是城市的父母,几乎都可以做孩子语文、算术、英语的启蒙老师。更何况各种名称的学前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我们认为孩子的学习教育初中是关键阶段。因为这个阶段一般来讲即使是大学水平的父母也无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和精力了,这个阶段学习知识的好坏几乎决定着孩子的一生。父母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孩子的体质培训上,只有运动量大小的区分,没有主要阶段和次要阶段的区分。要从学前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均不能忽视身体的锻炼。在孩子自觉性没形成时要强迫他们锻炼,有了一定的自觉性要鼓励他们坚持锻炼。对孩子的身体锻炼由于前面从另一个角度已经提过,这里不再赘述。

持之以恒,还表现在抓住孩子的重要时刻进行教育。从形式上,每当学期开始、假期开始、升学时、全校通考后等,不论学习成绩好与不好,我们都针对具体情况由父母共同做一次有充分准备的正式谈话。内容是思想品德、学习态度、锻炼身体等方面的情况。小学以品德、学习态度为主,初中以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为主,高中以希望和鼓励为主。肯定前一段的成绩和优点,分析学习成绩在同学中所占的位置——比如平均成绩可能不错,但某一科却是比较差,不容乐观。指出不足,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我们坚持运用这种方法,从不敷衍了事,从不流于形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在孩子读书期间每次假期开始我们都帮助孩子制定假期活动时间表:小学阶段主要由父亲亲自动手制定;初中时孩子自己制定,父亲帮助修改;高中阶段父母只是过问,完全由孩子自己制定。定出整个假期每天的学习、自由活动的具体时间,定出各门功课具体的学习内容。每日的时间安排原则上是上午学习,下午、晚上自由活动,重要的节假日全天自由活动,开学前三两天结合学前准备,自由支配,这样孩子做到了心中有数,有松有弛,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

另外,切忌随意性。教育孩子不能时紧时松,不能高兴时,孩子有错也不说;心情不好时就无错找错,小错大批。而这正是有些父母容易犯的毛病, 这与其说是在教育子女,不如说是在拿孩子当出气筒,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

坚持经常,也不能见着毛病就教训一番,要分清情况,一般当时只要制止孩子不正确的言行就可以了。等孩子冷静下来或晚饭后全家坐下来的时候,再找孩子正式谈话,一般说来此时孩子已认识到了自己的错处,父母再讲一些道理,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做在孩子的心目中会逐步形成一种印象:父母对他们的行动是认真的、负责的,时时刻刻在关注着他们的一言一行。

  1. 父母对孩子说话一定要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要言而有信。

对孩子不要轻易做出奖励或惩罚的许诺,一旦说出,无论奖励还是惩罚必须兑现。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兑现,要说清楚,不能以为孩子不问就是不记得了。记得在农村或住平房的时候,往往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惹了祸或做

错了事,做父母的或大声斥责、连训带骂,或大打出手、棍棒相加,可谓严厉。可孩子为了免皮肉之苦就学着逃避。有时亲友也给出主意,甚至打孩子者本人也一边打一边说:“我叫你挺着,我叫你挺着。”言下之意是暗示孩子快逃掉,免得我继续打你。好像是既严格地管了孩子,孩子也没受多大的皮肉之苦,也维护了大人的威严。其实不然,等大人气消后,孩子回家时, 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还有的父母指着远处的孩子咬牙切齿地说:“等呆会儿你回来,非得扒了你的皮不可。”等呆一会,烟消云散之后,孩子的一个汗毛也不会碰掉的。这样孩子不仅没受到教育,还学会逃避,父母的权威也就一天一天地消失了。孩子有了过错,无论如何不能以遗忘代替教育。当然批评教育的方式要讲究。如果时过境迁,孩子已知错,甚至改正了,可变为程序性的,但这个过程必须有。孩子一方面知道父母并没忘记他们的过错, 同时也让孩子知道因他们已改正过错而得到了父母的谅解。

再比如孩子看电视问题,规定他们除了星期六晚上,节假日晚上可以较自由地看电视之外,平时只准看半个小时左右的儿童片。初中以后可看而且要求他们看新闻联播,其它时间不准看电视,任何人说情也不行,即使没有学习任务,做完了作业没事可以玩,可以自由活动,就是不能看电视,否则孩子会想:“噢,做完作业就让看了,那我赶快做完作业好看电视。”这样使他们有了随时能够看电视的奢望,那不行。当然也要看情况讲方法。一次父亲出差回来孩子违背规定正在看一个有教育意义的儿童连续剧,父亲很生气,等问明了情况后,对他们说:“由于是你母亲允许看的,这个连续剧可以看完,但今后不得再违背规定。”既维护了母亲的威信,也使孩子不产生逆反心理。此后,我们晚上外出时,无论何时回来,从没发现孩子违反规定看电视,即使没事,孩子在玩,也从不看电视。

再如孩子到亲戚家去玩,规定他们几点开始往家走,到点必须马上放下手中的一切回家,路上所需时间都是父亲与孩子事先测量好了的,对于应到家的时间,双方均已心中有数。所以孩子回家时总是快步走,路上从不耽搁, 恐怕回家晚了。一次本无什么特殊的事,是亲属留他们晚回来一个小时,也没放过对他们的批评。

总之,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起这样一个印象:父母说的话必须重视, 决不能当做耳旁风,规定的事决不能违犯,因为父母说话是算数的。而我们对孩子安排的事情也很少再说第二遍。

  1. 严格要求,奖罚有度,不能因自己的情绪影响教育孩子的程度。

早晨跑步锻炼,无大人领着时,有时不认真锻炼,应付差事,没达到锻炼的目的。回来后,对孩子一不批评,二不惩罚,告诉他们重新跑,以跑出汗为止,下次再也不敷衍了事了。

两兄弟分别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弟弟刚上学时买学习的笔记本剩下几角钱,在他同班大孩子的怂恿下花一角钱买了 11 块糖块,给这位同学 3 块,剩下 8 块舍不得吃留着与哥哥分享糖块的甜蜜,这一点虽也体现了兄弟互相关心手足之情,是积极因素,但整个事情是错的,不应鼓励。我们在对孩子进行了严肃地批评之后,八块糖全叫他亲手交给了哥哥,并且不允许哥哥给弟弟吃。只一次再没发生过类似现象。家里日常生活用钱放在孩子们知道的地方,孩子买东西后剩多少钱均都能放回原处。孩子信任父母,我们也信任孩子。

我们的孩子不偏食,也没有不吃这、不吃那的现象。这是从他们懂事起,

不允许挑吃挑喝的结果。有时孩子说:“妈,这个不好吃。”那就叫他多吃这种食物。这种严格无论对孩子的身体还是孩子的艰苦朴素教育都是有益的。

总之对孩子要求要严格,奖罚要适度、可行。

  1. 教育子女形式要多样,方法要灵活,要注重效果。

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希望他们健康地成长,形式方法要以效果为准。刚住楼时,一次孩子放学上楼时连跑带嚷,不注意邻里安静,这是一种

不良习惯,但也不能算思想品德问题。别人可能有几种办法来纠正孩子的这种习惯。而我们选择的方法是:笑着对孩子说:“声音太大,影响叔叔阿姨们休息,去,下到一楼重新上。”等他们重新再上到四楼时,脚步虽轻,但脸上却掩盖不住幼稚的笑,没有一点对立情绪,但他们知道不下到一楼重上是不行的。以后有几次上楼跑嚷到半道马上意识到又犯规了,就规范地走完后半截楼梯,孩子们住楼的良好习惯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养成的。

家里来了客人,孩子不听话怎办?有句俗话叫“当面教子,背后教妻”。我们对此话基本否定。后句话“背后”虽对,但“教妻”却充满了大男子主义,这里不去多说它。而前句话“当面教子”更是弊多利少。一是使客人难堪,二也不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行动,有时父母自己下不了台。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在客人面前可以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是无理要求。尽管在客人面前可能失点面子也不要紧,起码没叫客人难堪。等客人走后决不迁就孩子的行为,一定要严加管教,不仅进行严厉的批评,而且在客人面前得到的满足必须一律收回,孩子下次再也不会在客人面前提任何无理的要求了。由于我们对各方面的教育都比较严,孩子似乎知道我们处理这种情况的方法,所以两个孩子从不在客人面前提任何要求,即使在学龄前表现也是不错的。

另外要鼓励孩子说真话,孩子自己主动承认的错误,不能再批评,但要在表扬他们诚实的同时和风细语地指出今后的方向。这样孩子对父母才能敢讲实话,即使自己做错了事情也敢说真话。我们则对孩子的言行无准确的证据也决不轻易否定,建立起了互相信赖的良好关系。

教育子女的方法很多,只要肯为教育孩子动脑筋,成功有效的办法总会有的。

说了这些方面,似乎做父母的时间与精力成了问题,其实如果你除了必要的工作应酬之外,不进舞厅,不下酒馆,不摆“长城”,则时间多得是, 精力充沛得很。

如何搞好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还可以说很多,但坚持全面教育,坚持经常教育是关键;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重点;父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根本方法。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也有失误和遗憾,由于对孩子的教育严格多于民主,或多或少地限制了他们的自主发展,以致他们自尊、自重有余,社交能力欠佳;由于对两个孩子是一套教育模式,没有运用好因人施教,所以二孩子直到上初中三年级,学习知识的自学性和广泛性才开始走上正轨,结果知识的学习没能赶上哥哥。这也就是他现在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去填充自己知识的根源所在。

只有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把孩子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人材。本文仅从做父母的角度谈谈对子女家庭教育的

亲身体会和认识。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不容忽视的。愿所有的父母认真地负起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责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