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培养一颗上进的心

闫镇 绍勤

我们夫妇有两个男孩,一个叫剑辉,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博士研究生; 一个叫剑平,现在中国政法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看到孩子的成长进步,我们感到高兴、自豪;回想对他们的教育过程,又感到有诸多遗憾和对不起孩子的地方。算起来,失败的教训多,成功的经验少。现在追忆总结下,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应有别于学校教育,应在配合学校搞好对孩子智力开发、知识教育的同时,重点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格,其中最关键的是要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真善美的眼睛,让孩子天天向上、向善,无论遇到高兴的事还是遇到挫折,都能头脑清醒,自我调节情绪,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头,对未来充满希望,对自己充满信心。回想起来,在这方面,我们帮助孩子注意了以下四点。

一、受挫折后要勇于奋起

我们的两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曾遇到过不少挫折。 剑平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三名。可初中升高中时,他班上

有 13 名同学考上了省重点中学,他却落榜了,不仅没有考上省重点中学,连市重点中学也没考上,最后上了区级重点中学。这是出乎意料的,对他打击很大。一时间,我们做家长的也慌了神没了主张。一会儿想去查分,一会儿把孩子数落顿,一会儿又想让孩子重读初三。忙乎了好些天,总算静下来了, 面对现实,承认孩子考试失败,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正确对待失败, 正确对待这次挫折。当时,我们找了不少论述遭失败受挫折后该怎么办的书和报刊文章,边学边对剑平进行分析,认识到,剑平从小学习好,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处于顺境,处于赞扬声中,没有失败的思想准备,缺乏抗失败抗挫折的能力,这次突然失败,思想压力大。我们做父母的应帮助他减轻压力, 理顺情绪。于是,我们给他讲挫折的两重性,讲失败是成功之母,讲古人说的“人生逆境十之八九”的格言,讲挫折是磨炼自己意志的机遇,讲如何从精神上振作起来,等等,使他提高了认识,稳定了情绪,浮躁的心平静了下来。经过和他反复商量,最后决定就到这所区级中学报到,坚信只要奋发努力,就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甚至胜过考上省、市重点高中的同学。

剑平真的奋发努力了。说来事随人愿,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的努力,剑平高考时得了 561 分,超过了当年清华、北大在黑龙江省的录取分数线,高过了他初中同班升入省、市重点高中的所有同学的高考分数。这使我们长时间地陷入无比兴奋中。剑平为此写了一篇作文,谈如何对待挫折,获哈尔滨市中学生优秀作文奖。

回顾剑平初中升高中和高中升大学的两次考试,我们感到还有一点是值得一提的。剑平初中升高中时没有考试好,我们与他一起总结时,问他是什么原因,是不懂不会还是马虎了,他支吾了半天,最后直言不讳地说:“因心情不好。”我们又问:“心情怎么不好?为什么不好?”他说:“考试头一天晚上电视里演《射雕英雄传》,我想看看电视,放松放松,其实也不想长时间看,可妈妈就是不让,还生气了。妈妈一生气,我心里挺不得劲的。

电视没看好,晚上觉也没睡好。第二天早晨起来后,妈妈又责备我晚上看电视;上考场的路上,妈妈见我精神头不足还埋怨我。我心里可烦了,也就没考好。”剑平说的这些是心里话。我们分析还有一点,那就是剑平因从小学习好,一路领先,我们对他期望值过高,总认为而且口头上也常说他准能考上省重点高中,这对他压力很大,他也总怕考不好。思想负担重,加之电视没看好,妈妈太唠叨,使他的心理情绪受到影响,临场发挥也就不充分。接受这一教训,在他高中学习三年期间,我们既帮助他放松思想压力,又帮助他克服自卑感,培养自信心和必胜信念,就连下棋打扑克,我们都故意巧妙地输给他。尤其是在高考三天中,爸爸让爱唠叨的妈妈退居二线,只管后勤吃喝供应,不得过问“考试前线战事”,只有爸爸陪着去考场。第一天上午语文考试两个小时下来后,一见面,剑平脸上无笑容。爸爸问他愿吃点什么喝点什么,决不问考得如何,目的是尽量使他放松,养精蓄锐迎接下午的考试。可剑平自己介绍了考试情况,问爸爸作文做得怎么样。爸爸一听虽然有点跑题,但也硬着头皮赞赏了一番。剑平那绷着的脸立刻露出了笑模样,提着的心放下了,全身放松了。下午以至后几场的考试越考越精神,越考越轻松,每场下来都是眉开眼笑乐呵呵的,临场发挥得非常好。如前所说,得了561 分,开创了所在校高考纪录,超过了当年清华、北大在黑龙江省的录取分数线,这也算是个小小的奇迹吧。

有了这两次的经验教训,我们做家长的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注意了解孩子的内心深处,才能理解孩子,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才能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剑平有了这一败一胜的经历,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增强了自己抵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更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了。 1992 年他在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顺应下海潮到哈尔滨的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干了四年,与外国人多次谈判,做成过几桩买卖。后来由于某些原因,外贸公司越来越不景气, 且与外国人打交道时有法律纠纷发生,于是他又萌发了读法律研究生的念头。起初我们都不支持。由理工科到外贸又改文科考法律研究生,谈何容易! 他却满怀信心地说:“爸爸过去学过法律,家里的法律书不少,我平时有意无意地看了些,对法律有兴趣,考法律研究生还是有几分把握的。再说,我有理科的功底,今后当法律工作者,那优势是一般同行比不了的⋯⋯看他有信心有决心,对前程又充满了希望,我们也就放心了,一心一意支持他帮助他。他夜以继日攻读、复习仅半年多,便顺利考取中国政法大学法理专业研究生,考分达 376,比录取分数线高出 50 多分。面试时,大概是导师对他不放心,因其他同学都是从学习法律本科上来的,唯独他是学理工科的,且考分高,所以专门给他出了一个难题,即谈谈法制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让他考虑三分钟,结果他回答得道理深刻,很有说服力,且很有条理,很有逻辑性,被评为优秀。这一成绩的取得与他中学期间养成的正视挫折,分析挫折,不怕挫折,勇于在挫折后奋起的精神可能有直接关系。

二、在竞争中要加强合作

剑辉上初中三年级后,化学课学习得比较好,还当了课代表。一次,一位姓袁的同学来向剑辉问化学题解法,剑辉没告诉,说自己还没弄明白;过了几天,这个姓袁的同学又来问一道化学题的得数,剑辉竟然故意告诉了错

误答案。

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都非常生气,把剑辉劈头盖脑批评了一顿。可剑辉却笑笑没拿当回事,还说什么“他姓袁的物理学得好,我问他难题,他不告诉我,也告诉过我错的,怕我物理超过他。我不告诉他,也是为了不让他在化学上超过我。”听剑辉这么一说,我们马上意识到他误会人家了。因为人家姓袁的同学如真的那样故意告诉你错误答案,人家就不会再来问你难题了。经过这么一分析,剑辉也意识到可能是误会了。趁势,我们给剑辉讲了同学之间搞竞争的一些道理,指出,竞争是必要的,只有时刻想着超过比自己强的同学,时刻想着不被比自己差的同学超过,才能刻苦发奋,才能学出好成绩。但是,竞争不等于封闭,不等于互相欺骗,竞争与合作是一致的, 在竞争的基础上搞合作,在合作中展开竞争,更能促进学习。这些道理不是一次讲的。对这些道理剑辉逐渐明白后,我们着重给他讲了同学之间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的重要性,使他认识到同学之间只有形成互相帮助、互相研究、共同积极向上的气氛,才有利于个人学习成绩的提高,不然就会出现学习差的结伙成帮,学习好的被讥讽、受歧视的现象。古人说的“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是有道理的,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共同进步。结合这些道理,爸爸又讲了自己 60 年代初在家乡农村小县城最普通的刚有高中的中学求学时,任课老师基本上是随着设立高中而从本校任初中课的教师中选拔上来的,教学质量不高,但为了能考上大学,爸爸与要好的两位同学,自动成立起三人学习小组。三个人早晨一块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到操场上边跑步边背俄语、背古文,晚自习时三人一块做作业,一块攻难题,三人学习成绩直线上升,毕业后都考取了北京的高等院校,一个进了北京大学,一个进了北京外国语学院,一个进了北京政法学院。听了这些,剑辉很开窍,表示要与姓袁的同学搞好团结。他说到做到,和姓袁的同学真的成了学习上的好朋友,一块升入高中,一块考入大学,至今关系密切。他常说,没有比多一个学习上的挚友更高兴、更欣慰的了。

通过剑辉这件事,我们意识到,必须抓好伴随着竞争带来的品德教育。似乎从 70 年代以来,人们经过“文革”那场灾难后不那么注重理想、道德教育了,因此,孩子们普遍自私自利,不愿帮助别人,更怕别人好于自己、超过自己。这种心理状态是不健康的,是有害的。记得有一年春天楼梯口贴了一张预订鲜牛奶的告示,剑平问我们订不订牛奶。因送奶时间不合适,就不打算订了。剑平说:“咱们不订了,我就把那张广告纸撕下来。”我们问: “为什么?”他说:“我和弟弟不吃牛奶,也不能让他们吃。他们吃了牛奶身体壮了,我就打不过他们了,他们会欺负我俩的。”

童心可爱,有啥说啥,毫不掩饰。由此,我们进一步感到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的必要。于是,妈妈根据孩子学习的课本中提供的线索,开始收集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每天晚上总要给孩子讲上几个,教育孩子做正直忠厚、心地善良的人,做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人,做见贤思齐、乐于助人的人。古今志士仁人的光辉形象和感人事迹深深地感染着孩子幼小的心灵,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使家庭教育更具体更实在更有效,我们做父母的也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使家庭环境气氛、业余生活爱好等,都与给孩子讲的故事、对孩子提的要求吻合起来,并且把竞争机制引入家庭,开展讲文明活动。父母与孩子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提醒,很有成效。如,有一次,爸爸为激励两个孩子学

习,开玩笑地说:“咱们家不缺大学生,缺的是研究生,如果你们不好好学习,连大学都考不上,还不如爸爸妈妈,那不是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了。”说完,爸爸也就忘了。可到了周末家庭总结会上,剑辉拿出小本念到: “爸爸不文明,口吐脏话,说什么黄鼠狼下耗子,这话太难听了,以后得改正。”他念完后,大家都乐了。爸爸立即承认错误,表扬儿子提得对,表示坚决改正。当时剑辉才 7 岁,受到大家表扬后,监督别人的积极性更高了, 对自己的约束也越来越严了,越来越自觉了。直到现在,剑平、剑辉不会骂人,不会说脏话,对人有礼貌,大概与我们当年开展家庭文明活动有关。

剑平、剑辉在男孩中算比较老实的,但有时也调皮,惹人生气。每逢剑平有了错,妈妈一生气,他便把头低过来,让妈妈随便打,妈妈又舍不得打, 最重用手指狠狠地指一下。剑辉有了错就不像剑平那么诚恳了。他把胳膊伸出来,攥起拳头,紧闭嘴,笑眯眯地憋足一股劲,让妈妈打,结果妈妈一打反把自己手震疼了。妈妈于是笑着说:“你挨打时不带运气的。”剑辉则说: “妈妈是当老师的,不带打人的。”爸爸出来调和说:“没有错,不就不挨打了。”说笑中,就把事情了结了。我们俩对孩子的管教是一致的,配合默契,从没有出现过一个管另一个袒护的现象。即使有时管教不妥,也不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这既有利于达到对孩子管教的共同目的,又有利于保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完整形象。

两个孩子对爸爸妈妈很孝敬。在这方面哥俩也展开了竞争。他们从小争着扫地、打扫卫生、打苍蝇。特别是妈妈得了心脏病后,争着给妈妈搓脚心, 洗衣服的活不再让妈妈动手了。至今,每星期六或星期日,剑辉都从学校赶回来给爸爸妈妈洗衣服,洗完晾干后一件件叠好,放到衣柜里,还收拾厨房, 擦地,等等,把家里这些重活,爸爸妈妈哈不下腰干不了的活,都给包了。姥姥常夸剑辉像个小姑娘,能干家务活。可小姨说:“现在的小姑娘光顾打扮脸顾不上干家务活,像剑辉这样念大书的小伙子还这么能干活,少有。”

三、对师友要诚实谦虚

剑平和剑辉从上幼儿园起就喜欢交朋友,愿三五成群在一块玩,晚上回到家把一天玩的情况一一讲个没完,特别是愿讲自己被小伙伴喜欢、被阿姨关心的事。为了讨小朋友喜欢,剑辉每天去幼儿园时总要带点糖果分给要好的小朋友,所以,总有人与他一块玩,不孤独,不受排挤。

后来有一件小事使我们感到惊讶。有一天,剑辉从幼儿园带回一个小饼, 在手里摸来团去弄得有点发黑不新鲜了,非要让爸爸吃不可。爸爸一看儿子这么孝敬,就接过来吃了。没想到,过了几天,剑辉因要一件玩具,爸爸没答应给买,他竟然要爸爸马上还小饼,不还不行,还得要原来那样的。弄得爸爸又气又笑,向妈妈通报这件事后,妈妈说她和剑平都经历过这样事,剑辉搞这一手不是一次了。4 岁小孩就想支配他人、控制他人,这是出乎我们意料的,这也使我们意识到对孩子从小加强教育的必要。打这以后,我们就开始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了,力求帮助孩子从小懂得为人处世,要诚实第一, 礼貌为先;要关心别人,不要要挟别人;要学会吃亏,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更不能损人利己。

两个孩子还是听话的,他们在和同学们相处中能严以律己宽厚待人,所以主动与他们交往的很多。逐渐地,他们既有学习上的朋友,也有一块锻炼

身体的朋友,还有一帮棋友,常常在一起,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或学习得认真,或玩得开心。爸爸妈妈不干扰他们,只是提供必要的后勤服务。

到了初中三年级以后,学习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有些原来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名次开始往后排了,剑辉的名次却一次次往前排,他也就不像以前那么谦虚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起了变化。连续有几件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如,我们发现剑辉多次背着我们不是伏案读书,而是愁眉苦脸地思考什么。一次,他突然笑模乎地到爸爸妈妈屋里背着手来回踱步,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妈妈一看他高兴,就主动接近他,唠喀套他话,才知道他近来遇到两件事。一件是对物理老师的批评不服,便错误地认为这个老师对他不好,于是就不学习物理课了,上课干脆“不给他听了”。因此考试成绩较差。但剑辉却专门研究起物理课外辅导书,选择了不少难题,故意在教室里当着众多同学的面向物理老师提问,物理老师起初还认真对待,解答起来感到吃力后,知道上当了,就说这种偏题没有必要浪费时间扣它,于是拂袖而去, 后来便有意躲着剑辉。这使剑辉偷乐了不少次。第二是对化学老师,剑辉很敬重。因教学忙时间紧,化学老师对有些学生问的难题,没功夫解答,便推托“明天再说”,下课后便把这难题悄悄地告诉剑辉,让剑辉第二天把解题步骤、答案交来,再给提问题的学生解答。由于多次这么搞,有些同学似乎觉察出点什么,看出点什么门道,有了难题便直接来问剑辉,剑辉因此更飘飘然了。

针对这两件事,妈妈与剑辉多次谈话,帮他提高认识,分清是非。指出, 对物理老师的批评不服是不对的,成绩不好就应该受到批评,老师严是爱, 松是害。剑辉则说:“物理老师好突然提问,回答不好,他就批评,所以我不愿被提问,可老师总是不提问我,我又觉着他看不起我,因此我就找难题提问他。”这说明剑辉是愿意学习物理课的,而且希望取得好成绩受到表扬。妈妈对他进行一番鼓励,并给他讲了教学相长的道理,要求他尊敬老师,努力学习,尽快获得优异成绩取得老师的信任和喜爱。至于帮助化学老师和同学们解难题,那是正常的,应该做的,不应该因此而骄傲自满,而应该在帮助人家解难题时,注意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不懂、不熟练之处,使自己对化学原理、公式记得更牢,解题方法更简便,思路更清晰,总之,通过帮助别人, 自己也要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妈妈还告诫剑辉,学习是无止境的,在本班名列前茅,不等于在全校、全市、全国名列前茅,眼界应放宽放远些。

弄通了以上这些道理后,剑辉重新摆正了与老师、与同学的关系,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不懂就问,下课后追着老师诚心诚意地请教,自习时与同学们认真研究探讨问题,因此各科学习成绩普遍提高。从剑辉的这段前后变化,我们认识到,孩子需要理解,需要友谊,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旦这些具备了,他们则精神振奋,乐观向上,学习劲头倍增,否则,他们也会心不净,气不顺,多思多愁,消极悲观,不利于学习,不利于健康成长。

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的情况,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搞好教育,我们注意不以家长自居,与孩子交朋友,平等交流思想。平等的前提是尊重、信任,平等的做法是商量、讨论。孩子十岁以前,每天晚饭后, 爸爸妈妈几乎都领着孩子到大操场散步、锻炼,然后给孩子讲故事,比赛一千之内的加减法。孩子十岁以后,每天晚上除散步、锻炼外,几乎都要比赛背成语。孩子十四五岁后,每天晚上爸爸妈妈则是与孩子谈谈一天的情况, 鼓励孩子敞开思想,有啥说啥,错了没关系,摆事实讲道理,需要保密的保

证保密。孩子到十五六,有些事往往不愿对爸爸妈妈说,说也是轻描淡写概而括之。但经过妈妈多次引导,逐渐地孩子也就有什么说什么,好的差的, 个人的别人的,凡一切感兴趣的有意思的甚至是早恋的,都谈。孩子常常说得眉飞色舞,唾沫星子四溅。过去,孩子有时做了点错事,怕爸爸妈妈斥责, 不敢说,现在敢说了;有些拿不准的想法,现在敢提出了;有些憋在肚子里的心里话,现在一吐为快。孩子思维敏捷,有些新观点,爸爸妈妈没认识到; 孩子说的一些新知识,爸爸妈妈有的还没学过。看到孩子的成长进步,爸爸妈妈高兴。往往是孩子边说边笑,爸爸妈妈边听边乐,越听越愿听。听完后, 发现了孩子的优点,给予赞扬;感到孩子说的做的想的有不妥当的地方,及时提出来,给予指正。指正也是以商量、讨论的方式进行。有时一商讨就统一认识了;有时商讨了半天,认识没统一,那就保留分歧,以后再议。这样做有利于与孩子建立平等关系,对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待人,如何尊师交友,帮助很大。

通过与孩子交谈,既了解了孩子的情况,也了解了孩子的同学及学校里的一些情况。有许多事,爸爸妈妈特别是妈妈往往比班主任老师了解得还多还具体。我们虽然与孩子有为之保密的君子协议,但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还是及时地适当地告诉了老师,较好地配合了学校教育。

四、立志向要常立常新

常言道:“人贵有志”。有了志向,胸怀理想、抱负,这是激发积极进取精神的一股内在动力。有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没有立志的人,往往是懒散的,其自身能力仅能发挥 20%多;而当他立志有了奋斗目标后,其能力可以发挥到 80%以上。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有志与无志其精神状态和能力的发挥大不一样。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很重视帮助孩子从小立志。

我们的两个孩子都出生在 70 年代初。由于爸爸当年还在部队服役,孩子整天玩在军区院内,看的听的接触的都是当兵的事。特别是那些年有些部队干部的子女学习不好、不够年龄就当兵去了。这一不良现象对两个孩子很有影响。他们整天舞枪(玩具)弄棒拿根木头当马骑,嘴里常嚷着“长大我也当兵去”。按说,孩子从小立志当兵保卫祖国也不错,问题是没有摆正当兵与学文化的关系,似乎既然可以当兵去现在就不用上学学习了,“反正学习不好可以当兵去”。为了使孩子走出这一误区,妈妈收集了上百个学习成才的小故事,每天给孩子讲上两三个,目的是使孩子懂得,无论干什么工作, 都必须有文化,特别是要想当军事家、当科学家、当医生、当律师,更必须认真学习文化,不然一切都是空想、幻想。

孩子的志向可塑性很大。今天听了这个故事,就想立志当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明天听了那个故事,又想立志当那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我们想,孩子小,志向不稳定,是正常的。况且,立志向与选职业不完全是一码事,过早地定下当什么什么的目标既不切实际,也将使孩子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真正的志向不是选择什么职业,而是要成为有用人材。因此,不管立什么志向,选择什么职业,只要他们努力学习就行。

到了 80 年代,社会上刮起了新的“学习无用论”歪风,什么“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鸡蛋的”,“教书的不如摆地摊的”,等等,对孩子影响很大, 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我们很着急,但没有责怪孩子,而是注重引导。爸爸讲

了爷爷从小扛长工打短工没读过书,因不识字,卖花生后收钱,错把 5 角钱

当成 5 元钱。每每说到这件被骗的事,爷爷就气得额头上的青筋直蹦,说啥也要让爸爸上学念书,哪怕砸锅卖铁也要凑钱为爸爸交学费。爷爷的殷切期望激发了爸爸的学习热情,爸爸每次回家说考了第一。爷爷就乐得合不上嘴。记得爸爸考初中那年,全村有 9 个同学去考试,只考上了两个,其中就有爸爸,接到初中入学通知书那天,爷爷高兴得不睡觉,与奶奶、爸爸说了一晚上话。又过了六年,爸爸接到大学入学通知书后,爷爷连续一个多月乐哈哈的,逢人就说“要送小子到北京上大学啦”。爸爸回忆起这些激动不已,两个孩子听了也受到强烈感染,表示要发愤学习。说来也巧,第二天《黑龙江日报》刊登了阿城县一对农民夫妇到城里卖牛后错把 70 元当做 700 元的消息,让两个孩子看后,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的积极性。

剑辉初中一年级之前一直贪玩,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名倒数第五左右。到了初中三年级时,我们比较郑重地给他谈了一次话,问他今后的打算,能不能考上高中,是否蹲级一年,以后考个像样的高中。他寻思了两天,给我们的回答是:“不是考个像样的高中嘛,省重点高中没门了,市重点的还可以。”听他这么一说,我们又惊又喜。想不到,他从此一改贪玩的毛病,刻苦学习, 几乎每晚都学习到 11 点,初中毕业时真的考上了哈尔滨市的一所重点高中。气可鼓不可泄。我们在表扬、庆贺之余,帮助他定考大学的目标,满以为他比较聪明,到了高中后一鼓作气学下去,考上清华、北大问题不大。可想不到他竟然又贪玩上了,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第 37。到了高中二年级,我们又为他着急了,又找他比较郑重地谈话,交流了想法。原来,他不想离开哈尔滨到外地上大学,决心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我们感到这也不错,对他又鼓励一番。他一看自己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认可,进一步增强了信心和力量, 把暗劲用到了明处,又开起夜车来了。不到半年,学习成绩在班里由第 37

名跃为第 21 名;再过半年,由第 21 名跃为前 5 名;进入高中三年级,排名

稳定在前 3 名。他高中毕业后真的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他大学临毕业前半年,我们极力劝他考研究生,并且一再说考上研究生会给他的前途、他的一生带来多大好处,等等。他似乎又动心又不动心,表面上哼着哈着,表示要考研究生,并报了名,但根本没认真准备,考试自然落榜。一听说没考上, 他倒来了精神头,整天嚷着到外贸经商。后来进外贸单位干了没一年,他就腻了,还片面认为“搞外贸就是到处骗钱,掉价,又苦又累又危险,不如做学问。”他决心再考研究生,这是他发自内心的。结果,复习没半年,考试成功,他又回到了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硕士研究生,因门门功课成绩优秀, 又被学校批准直接读博士研究生。从表面看起来,他似乎走了段弯路,实质上,则是他个人立志向,积极进取的成功。

从剑辉的这段经历中,我们得出的经验教训是,帮助孩子立志向、定目标,必须具体实在,不能过高,要留有余地。至于古人说的“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作为家长,把这一至理名言用在孩子身上, 往往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欲速则不达。如让孩子领悟了其中道理,那他自己会主动去实践。总之,帮助孩子立志向,家长只能是帮助,不能代替; 只能与孩子商量,不能搞命令式,否则,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