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时期的兵勇
从隋代建立至唐初武德、贞观之际,创建于西魏、北周时代的府兵制被推广到全国广大地区,兵农合一,也兵也农,构成了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
在唐代灭亡后的50多年间,中原、南方和其他地区先后出现了五代十国。随着形势的变化,五代各朝主要实行募兵制。募兵制的实行,取代了隋唐时期的府兵制,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隋文帝开皇年间,继北周武帝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先后在兵制上进行了两次规模大、影响深的重要改革,由此拉开了府兵制黄金时代的帷幕,从而把府兵制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加强朝廷集权,隋文帝对府兵做了重要改革。他曾下令将府兵将领赐胡姓的恢复本姓,军人也不再随从将领的姓氏。并且重新整理乡兵,将私家部曲收编为国家军队。
590年,隋文帝又颁布诏书,规定军户编入民户,改属州县管辖,不再存在。但军人仍有军籍,无论在军、在役或在家,凡军役范围内的事宜,均属军府管理。
同时规定,军人依均田令受田,免纳租庸调,平日生产,每年有一定时间轮番宿卫,战时出征,资装自备。
在乡为农,在军为兵,实行兵农合一,寓兵于农的制度,这是隋代及唐初府兵制的特点。
唐代初期的府兵制,较隋代更为完备。唐太宗时整顿府兵制度时,府兵的来源,主要是从自耕农和地主中挑选,后来则渐以贫苦农民充役。
按照规定,3年征一次兵。凡20岁以上的健壮丁男,都是检点对象。检点标准,以资财、材力、丁口三者为据。一般21岁入役,60岁出军,实为终身服役。
唐玄宗时,下令将服役期减少至15年,自25岁起服役,40岁停止服役。又将3年一简改为6年一简,但都未实现,以致折冲府无兵上番。
749年,被迫停止上番,折冲府从此名存实亡。
唐代从722年起,大规模招募壮士充宿卫。
724年,更名为骑。
725年,骑达12万人,分隶于12卫,每卫10000人,又分为6番,轮流上番服役。这样一来,唐初就存在的募兵制便逐渐兴盛。
唐初驻防京城和宫廷的部队统称禁兵或天子禁军。从卫府轮番调来宿卫京城的府兵,称南衙禁兵。单独组建的驻防宫城北门的禁兵,称北衙禁兵。他们最初是从跟随李渊起事的军人中简选30000人组成,称为元从禁军,是父子相代,专事宫城宿卫。
以后,唐太宗又从中选善骑者百人,供戍卫、田猎之用,号称百骑。另置北衙七营,选骁壮者,于玄武门左右屯营,号称“飞骑”。在此后几朝,又置左、右羽林军,改百骑为千骑,改千骑为万骑,分左、右营,增左、右龙武军等。
唐代地方兵中多为各地轮番到边境戍守的戍卒,称为防人,三年一代,自备资粮。另有少数招募来的兵,称为防丁或丁防。
唐玄宗时,在戍卒中招募能更住3年者,官给赐物。后又招募长期从军的健儿,称为“长征健儿”,资粮等均由官给,称为“官健”,是由国家供养的职业军人。后期的地方藩镇的军人主要是这类官健。
从武则天时期起,北边部分州还建立一些民众武装,称“团结兵”,其他地区也有士镇、士团、团练等。官府给予身粮、酱菜,免其征赋。主要任务是配合军队防卫边疆。他们由州刺史或节度使统辖。
唐末,各节度使控制地方政权,凭借其拥有的土地、人丁、财赋,豢养大批军队,与朝廷抗衡,改变了内重外轻的态势。
五代时期,军队的主力大体为禁卫六军。六军又分左、右,实为十二军。它们往往冠以“龙虎”、“羽林”、“神武”等名号。根据皇帝的旨意,名号可以随时改易。又由于兵力的扩充,名号不断增加。
军队主要是步兵,其次是骑兵,江南地区也重视建置水军。五代主要实行募兵制。有时还征集在乡丁壮为兵,是为乡兵。
944年,令诸道、州、府、县点集乡兵,规定7家税户共出一兵,兵杖器械共力营之,并以武定军为号,后改天威军,但因乡民不娴军旅,教阅无效,不久后又解散了。
南方吴国于920年征其乡兵,教习战守,称为“团结民兵”,但为时很短,其中也有强令出钱或缴纳实物代役的情况,这事实上是由一种兵役演变成为一种军赋。
五代时,除经常的庞大军费开支外,军将对士兵的赏赐很多。如后汉高祖刘知远悉出后宫所有以劳军。
周世宗于954年在高平之战险遭失败后,选诸军精锐者升为上军,羸弱者予以遣散。还挑选各节度使属下的骁勇之士,在殿朝做官,用以削弱地方兵权。
于是,士卒强壮,当时没有军队可比,征伐四方,所向披靡。这也为宋代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旁注]
隋文帝(541年~604年),杨坚。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尊号“圣人可汗”。他建立隋朝,社会各方面都获得发展,形成了辉煌的“开皇之治”,使我国成为盛世之国。隋文帝时期也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
部曲 魏晋南北朝时指家兵、私兵,隋唐时期指介于奴婢与良人之间属于贱口的社会阶层。部曲在汉代本是军队编制的名称,大将军营有五部,部下有曲。联称泛指某人统率下的军队。
唐太宗(599年~649年),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尊号“天可汗”,庙号太宗。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书法家和诗人。开创了我国历史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唐玄宗(685年~762年),李隆基。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亲窦德妃。唐玄宗也称唐明皇,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我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玄武门 在西安有两座玄武门,一座遗址在大明宫北面;另一座遗址在太极宫北,是“玄武门之变”发生地。玄武门之变发生于626年,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铲除敌对势力,不久之后即位,年号贞观。
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人,女政治家和诗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在位期间,打击了保守的门阀世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稳定了边疆形势,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可谓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刘知远(895年~948年),后汉高祖,五代后汉开国皇帝,谥“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其祖先本为沙陀部人。947年,刘知远在太原称帝,沿用后晋高祖年号天福,称天福十二年,同年6月入汴京,自称为东汉显宗八子淮阳王昞之后,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周世宗(921年~959年),柴荣,五代时期后周皇帝,谥号“睿武孝文皇帝”。在位期间,整军练卒,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又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
[阅读链接]
高平之战爆发时,赵匡胤当时还是后周禁军将领,他先招呼同伴向前冲锋,又请张永德率军从左翼出击,自己率军从右翼出击。
赵匡胤身先士卒,迎敌血战,主将奋勇,士卒更是拼死力战,无不以一当百,北汉兵抵挡不住。后周军乘着越来越大的南风,猛烈进攻,北汉军大败。
高平一战后,周世宗提拔了一批有胆识的将领,其中赵匡胤成为后周禁军中的高级将领。后来,赵匡胤凭着周世宗打下的基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建立了大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