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和平死了

——以色列总理拉宾被刺案特拉维夫的枪声震惊了世界

1995 年 11 月 4 日星期六,这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多灾多难的中东, 半个多世纪以来,枪炮声一直未绝,血和地下的石油一样,流得太多太多。老人、妇女和孩子们声嘶力竭的哭喊,始终在中东地区上空回荡。

以色列总理拉宾,一位优秀的职业军人和出色的灵活的政治家,一改以往强硬的战争政策,用比发动战争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向他的宿敌——巴勒斯坦解放阵线主席阿拉法特伸出了和解的手,成为真正的和平“圣斗士”。坚冰在悄悄融化,长期以来冻结在冰下的暗流,将掀起汹涌澎湃的和平大潮。

在中东,在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都热情呼唤着拉宾的名字。拉宾成了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象征。

1993 年 9 月 13 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已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签署了巴勒斯坦人自治原则宣言。

四天以后、即 9 月 17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拉宾“博瓦尼和平奖”。

1994 年,拉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同年,拉宾还获得“阿斯图里亚

斯王子 1994 年度国际合作奖”。

这么多的最高荣誉和桂冠,都是对拉宾在中东和平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巨大贡献的嘉奖。

镜头转回 1995 年 11 月 4 日夜,一个人材银花、星光闪烁的夜晚。这一天是星期六,是犹太教的安息日,也是以色列的法定假日。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市中心广场前,人山人海,热闹非

凡,爱好和平的以色列人聚集在这里,正举行一个名为“赞成和平,反对暴力”的盛大集会。人们情绪高涨的另一个原因,是他

们心目中的英雄拉宾总理将出席和平集会。集会是由“支持和谈,结束以阿争端总委员会”组织的。以色列全国有 500 万人

口,首都 10 万市民参加了当晚的集会,足以代表人心所向。45 年的战争,正像拉宾所说的那样:“血流得太多,泪也流得太多。”和平,已成为大部分以色列和阿拉伯人最渴望的事情。

7 时左右,人群中发出了欢呼声,彩球、横幅、鲜花组成了欢乐的海洋, 拉宾总理在外长佩雷斯和其他内阁成员的陪同下,站在市政厅缓缓升起的电动平台上,出现在国王广场、公众面前。

面对情绪热烈的人潮,满头白发、精神饱满的拉宾,用他宏亮而富有魅力的男低音发表演讲。在晚风中,他的声音在广场上回荡:“我当了二十六年军人,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仗,那是因为过去我别无选择。但是,今天,和平的机会来临了。为了今天在这里和不在这里的人们,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巨大的机会。”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期待着人们的反应,果然,广场上的人群报以暴风雨般的掌声。拉宾微笑了,坚定地说:

“总会有和平的敌人,他们正在拼命地伤害我们,目的是破坏中东和平。但是,我要直言不讳他说,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位和

平伙伴,那就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它过去是敌人,现在已经停止了恐怖活动。没有和平的伙伴就没有和平。为了解决中东冲突中最复杂、最持久、

最敏感的部分——以阿冲突,我们要作出自己的努力,巴解也要作出自己的努力。我相信,在这里的绝大多数人支持和平,愿意为和平去冒任何危险。” 他像一个即将投入战斗的无畏战士一样,勇敢地进行最后的宣誓:“这个大会就是要向以色列人民,向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阿拉伯世界,向全世界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以色列人民希望和平,支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解决以色列面临的各种问题,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实现和平的机会。如此盛大的集会表明,以色列人民希望和平。”拉宾从口袋中取出了《和平之歌》的歌词,带领全场群众一起高唱:

让太阳升起,让清晨充满光明。 最圣洁的祈祷也无法使他们复生。生命之火被熄灭的人,

血肉之躯被埋入黄土的人, 悲痛的泪水无法将他唤醒。也无法使他重获生命。

无论什么人,

无论是胜利的欢乐。还是光荣的赞歌,

都不能使他从黑暗的深渊中。回到世上与我们重逢。

所以,请唱一首和平之歌吧。不要小声地祈求神灵。

引吭高唱和平之歌。

这是我们最应当做的事情。

10 万人放开歌吼,发出海啸般的声音。

台上台下的热烈激动情绪将集会推向最高潮。和平理想和和平目标的融合与交流,使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拉宾转过身,张开双臂,与站在身边的外长佩雷斯紧紧拥抱在一起、显示出工党内部的亲密团结。这一对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工党领袖,多少年来一直是竞争对手,明争暗夺党内领袖地位,他们的第一次拥抱使台下欢声雷动。

拉宾在群众的簇拥下,走下市政厅讲台,与周围不断涌来的人群握手, 表示感谢。秩序显得很混乱,拉宾依旧热情地与他的崇拜者握手,他的保镖开始走过去,奋力推开人群,以便闪出一条通道。一名记者挤上前,向拉宾夫人发出不吉利的提问:

“假如一个疯子此时向拉宾总理开枪怎么办?”

拉宾夫人用责怪的目光看着记者,认为这是一次和平的集会,决不会发生暴力事件。她反问:

“你疯了吗?我们在哪里?在非洲吗?我真不明白,你们记者怎么会有这么多怪问题。”

这时,一名枪手也挤在拉宾周围的人群中,在他冷峻的脸上,眉宇间正隐隐透出一股杀气。他的口袋中藏着一把 9 毫米口径的左轮手枪,枪把早被手心的汗水浸得湿渌渌的。他使劲挤开人群,来到拉宾身旁。而拉宾却浑然不觉危险正一步一步向他靠近,他与妻子还在向欢呼的人群挥手致意,在保镖的护卫下,拉宾正走向自己的座车。一名保镖拉开了车门,拉宾正准备上车,枪手阿米尔已挤过人群。黑洞洞、闪着寒光的枪口正准准地对着拉宾。

“啪——啪——”

拉宾感到胸口被重重捶了两下,剧烈的疼痛,使他不由自主地弯下了腰, 凶手又向拉宾背部开了两枪。这位身经百战的职业军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面对呼啸而来的弹雨从未负过伤,而今却在自己倡导和平的土地上倒下了。保镖、司机、拉宾夫人莉赫急忙围上去。拉宾的嘴唇颤动着:“我没事, 没事。”他的头无力地一垂,便失去了知觉。

在前往特拉维夫伊希洛夫医院的路上,拉宾已进入弥留之际,脉搏不再跳动,血压也没有了。但是,医务人员还是奋力进行抢救,为他输氧、打强心针,做心脏人工按摩,准备动手术,希望能起死回生。一个小时后,即 1995

年 11 月 4 日 23 时 11 分,北京时间 1995 年 11 月 5 日凌晨 5 时 l1 分,浑身浸透鲜血的拉宾,在手术台上逝世。

以色列总理办公厅主任哈贝尔一脸悲痛,向全世界宣布: “以色列政府深切悲哀及极度震惊地宣告:总理拉宾遇刺身亡。”

以色列内阁举行紧急会议,决定由外交部长佩雷斯任代总理,宣布全国哀悼;定于 11 月 6 日下午 2 时整,为拉宾举行以色列建国以来最隆重的国葬。

拉宾的遗体殓入名贵的棺木之中,灵枢上覆盖着以色列的蓝白国旗,星期天,在六名以色列少将的护卫下,用专车送往圣城耶路撒冷的议会广场。当拉宾的灵柩被以色列士兵从议会大厅抬出,经过拉宾夫人和其女儿身边时,两人泪如雨下。他的灵柩将在耶路撒冷停放 22 小时供以色列入瞻仰、凭吊。按犹太教习俗,停放灵柩的广场上来置鲜花,人们悲伤地祈祷着。在肃穆、哀伤的气氛中,以色列全国被突如其来的巨大不幸压倒了,到处是哭泣声,一天之中,全国有近 100 万人参加了瞻仰遗容的活动。

负责国葬的旅游部部长巴拉米说:“已邀请了 4000 名宾客,其中包括

2500 名国外贵宾参加拉宾的葬礼。”

拉宾对中东和平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宁,都有着巨大影响。他的突然去世,将给中东的和平和世界的稳定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拉宾的死讯像旋风一样刮遍全世界后,无疑使各国感到震惊。

全世界都在哀悼拉宾的逝去。

美国对此作出积极反应,决定派出以美国总统克林顿为首、由 40 人组成的庞大的代表团,前往以色列参加拉宾的葬礼。代表团成员包括前总统布什、前总统,产特及夫人南茜、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国防部部长佩里、参议院多数派领袖多尔及众议院议长金奇里。

德国决定派出以总理科尔及总统赫尔措格为首的代表团。西班牙的代表团以首相冈萨雷斯为首。

荷兰的代表团由首相科克率领。

匈牙利的代表团以外长科瓦奇为团长。

俄国决定派出由外长科济列夫和总理谢尔诺梅尔金率领的代表团。约旦国王侯赛因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也将前往特拉维夫参加葬礼。中国决定派出自己的使者⋯⋯

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亦将参加。

始终用花中裹头的巴勒斯坦解放阵线主席阿拉法特决定不参加拉宾的葬礼,以免引起以色列鹰派人士的反感。

1995 年 11 月 6 日下午,耶路撒冷的赫茨尔山公墓聚集了 13 位国家元首、

22 位政府首脑和数十个国家的代表及以色列全国各界人士。墓地外,还有如

潮的人海。

阴沉的天色更增加了人们内心的悲哀。当地时间下午 2 时整,葬礼正式开始,以色列全国鸣汽笛两分钟致哀。

拉宾的妻子、儿子,孙女出席了葬礼。拉宾的儿子首先悲痛欲绝地致词, 悼念父亲。接着,以色列总统魏茨曼,代总理佩雷斯等先后发言,盛赞拉宾的伟大功绩。许多国家元首、政府总理先后致词。

拉宾的敌人和朋友,腮边和下巴上长满白花花的胡子的约旦国王侯赛因十分难过,时断时续地致词,令在场的人们泪水难抑。

他的声音略带颤抖:“我从未想到我会来到这样一个场合,一个向我的朋友和同事作这样诀别的场合⋯⋯”他赞扬了拉宾的和平努力和未竟之业, 最后说:“只要我活着,就会为结识拉宾,为能和拉宾一起工作而感到荣幸。⋯⋯”

美国总统克林顿回顾了不久前在白宫与拉宾、阿拉法特等人一起正式签署巴以协议的情形。他引用了一段圣经中的故

事 : “上帝要考验亚伯拉罕——以色列人的祖先对上帝的忠诚,命亚伯拉罕

把自己心爱的儿子杀掉。当全心全意信仰上帝的亚伯拉罕果真准备这样做的时候,上帝派人阻止了他。上帝让拉宾去了,他是在用更加严酷的方法考验我们。”显然,克林顿是希望中东各国能经受住这样的考验、将和平进程继续下去。

拉宾孙女的天真童音和真情流露,更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她说:

“我今天不讲什么和平,只讲我的祖父。祖父啊,我愿你的 灵魂在天国安息⋯⋯你也要想到我们,也要思念我们。因为我们将永远永远爱着你。”

下午 3 时 30 分,在一片祈祷声中,八名以色列军官将拉宾

的灵柩放进墓穴中,黄土渐渐掩埋了这位伟大的和平斗士,仪仗队鸣枪致哀⋯⋯

三部曲:军人生涯,辉煌的“六天战争”公元前 21 世纪中叶,一支游牧部落进入巴勒斯坦,逐步征服了当地的迦南人。这支游牧部落便是希伯来人的祖先,他们形成了两大部落联盟——以色列和犹太。星移物换,约公元前13 世纪、公元前 12 世纪之交,从海上来了腓力斯丁人,他们将巴勒斯坦称为“腓力斯丁人的国家”,希伯来人和腓力斯丁人长期厮杀,犹太王大卫将腓力斯丁人驱逐出境外,定都耶路撒冷,并在锡安山上建了神庙。

到了公元前 722 年,北部的以色列王国被亚述帝国灭亡。公元前 586 年, 新巴比伦王国又消灭了犹太王国,拆毁了耶路撒冷的神庙。可怜的犹太人被绳索和铁链束缚着带到巴比伦,成了著名的“巴比伦之囚”,他们倍受折磨与煎熬,终日以泪洗面。又过了 48 年,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攻陷巴比伦, 允许“巴比伦之囚”返回犹太地区。犹太人又在锡安山上建立新的神庙,视锡安山为圣山。犹太教在此时便最终形成了。该教崇奉耶和华为宇宙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认为犹太人是上帝耶和华的“特选子民”,是优秀的民族。

六、七世纪之交,阿拉伯半岛上的贝都因人崛起,产生了一 个新的宗教——伊斯兰教,崇拜先知穆罕默德,并向外扩张,于 640 年攻占了巴勒斯坦等地,称雄中东地区。

“上帝的选民”被迫星散到世界各地,用自己灵活的头脑经商,获取财富。莎士比亚著名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卑鄙无耻的阿巴贡,便是一个典型的犹太商人。犹太商人在世界上的名声并不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这成了希特勒大规模反犹事件的藉口。

在那些令人难忘的苦难岁月中,在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几百万犹太人丧生,更逞论返回与重建家园了。

二战结束后,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的矛盾依然尖锐,在美国支持下, 世界各地犹太人重返家园,60 万人聚集在圣城耶路撒冷等地和巴勒斯坦地区。1947 年 11 月底,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以分治决议,随即阿拉伯武装人员开始围困那路撒冷的犹太人。从那以后中东地区便成了火药桶,先后爆发了四次大规模的阿以战争,每次均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民族间的仇恨越来越深,中东地区持久的和平成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共同的心愿。

上帝将和平之手指向了拉宾。拉宾为了以色列的生存与安全,开始了他的人生三部曲:从军人到外交家,最后成为政治家,实现自己的梦想。

伊扎克·拉宾,1922 年 3 月 1 日生于耶路撒冷。他的父亲鲁比佐夫生于乌克兰,俄国革命时逃往美国,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鲁比佐夫报名参军,进入英军第 38 营,当他的部队开到巴勒斯坦时战争已结束,他遇到一个美丽的犹太护士,并与她结婚。一年后,长子拉宾呱呱坠地。

稍大的时候,拉宾在特拉维夫的学校中读书,后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受教育。18 岁时,拉宾加入犹太秘密军事组织“帕尔马赫突击队”。

1941 年 5 月的一个夜晚,19 岁的拉宾和他的伙伴配合盟军行动,开进南黎巴嫩去破坏电话线,他的军人生涯从此开始。

他大胆、机敏,富有领导才能,他所在的排很快成了“帕尔马赫”九个排中火力最猛的一个。

1947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阿以分治决议后,阿拉伯军队将耶路撒冷一特拉

维夫公路切成几段。那城中有 10 万犹太人,如果丢失这块宗教意义上的圣城,将会在心理上给复兴的犹太民族产生难以估量的打击。阿以双方都是志在必得。对以色列来说最主要的是,困在城中的 10 万犹太人所需的武器、弹药、食品甚至水,都要靠公路运输。而这条公路已被阿拉伯国家控制,如果不立即打通这条“生命线”,犹太人只能撤出圣城。

总司令部将这一重任授予 26 岁的上校旋长拉宾。果然,他不负重托,率

领部队打通了 70 公里的“生命线”,另外还开辟了一条通往耶路撒冷的“缅甸路”。

拉宾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胜利是 1967 年 6 月 5 日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当时拉宾任以色列总参谋长。6 月 5 日凌晨,拉宾抱着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 派出以色列空军 200 架战机中的 188 架,空袭埃及、叙利亚、约旦等国的机

场,在第一攻击波后,便有 189 架埃及空军的飞机残骸在燃烧。到了中午 11 时,四分之三的埃及空军力量被摧毁,304 架飞机化为灰烬,以军取得了绝对的空中优势。

在以色列空军展开闪电奇袭的同时,地面的坦克部队像甲壳虫一样开始行动,包围和歼灭西奈半岛上的埃及军队。以军仅用六天的时间,便重创埃及、约旦、叙利亚的军队。12 日,以军空降兵控制了战略要地赫尔蒙山制高点,结束了战争。以色列攻占了相当于本上 3 倍的领土,拉宾和国防部部长达扬成为世界军界熠熠生辉的优秀将领。

战争可以取得一时的胜利,但每一次的胜利后面,便有失败者更持久、更坚强的备战,长此以往,以色列这个小国,在众多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下, 难免再遭“巴比伦之囚”的厄运。此时,拉宾又开始编织一个新的境,即通过外交手段,与某大国结盟,共同对付阿拉伯国家的联盟,这或许是保障以色列安全的好办法。从此,拉宾脱下军装,另觅通往和平的大道。

三部曲:外交生涯,为美国当“打手”

拉宾是穿着总参谋长的军装去见内阁总理艾希科尔的。据说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艾希科尔总理听了拉宾的想法,装作受惊似地尖叫起来:“哎呀,快, 伊扎克,快抓住我,别让我从椅子上掉下来。”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家不适合担任外交官,外长埃维对此也不表态。在拉宾的游说下,以色列工党总书记、“老保姆”梅厄夫人支持拉宾,细细听取了他要求出任驻美国大使的理由。

以色列军队虽然在“六天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也产生了副作用。以军在战争中消耗了不少武器、弹药,法国总统戴高乐却下令中断对以色列的军火供应,苏联又在大张旗鼓地向阿拉伯、埃及、叙利亚等国援助先进的导弹和常规武器。美国总统约翰逊说过:“美国政府对解决中东问题的基本立场是:冲突的双方必须成为和平的双方。如果它们不懂这个道理,便很难想像它们能和平地生活在一起。”中东冲突的加剧和海湾国家的紧张形势,将影响中东石油输出国的石油生产和出口,这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希望中东和平的真正动机。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耀武扬威,势必导致紧张局势的加剧, 约翰逊政府便认为以色列破坏和打破了他们的中东战略,他们停止向以色列供应军火,对在战争中损耗的弹药和零部件也不予补充。约翰逊政府希望苏联也停止向阿拉伯人出售武器,联手制止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苏联则毫不理睬,依旧大规模地补充阿拉伯人在战争中的损耗。这个危险的信号使以色列寝食难安。

美国总统约翰逊还提出了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五项原则:(一)承认每个民族的生存权;(二)公正解决难民问题;(三)制止中东的军备竞赛;

(四)确保战时中东地区的通行权;(五)尊重各国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1967 年 11 月 22 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作出并通过了 242 号决议,要求

以色列撤出被占领土。

以色列玩弄了一个外交辞令上的花招。以色列外长说:“撤出被占领土, 并不是从所有的领土上撤出去,那就需要阿拉伯方面与以方谈判。首要的条件是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并以条约的形式保证它的安全。”

阿拉伯国家则于 1967 年 9 月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召开会议。制定了与以色

列“不讲和、不谈判、不承认”的“三不”原则。这使联合国的 242 号决议成了一纸空文。

但是总的形势和世界舆论都对以色列不利,尤其是美国中止对以输出军备的做法,无疑将极大地削弱以色列的国防力量。

拉宾受命于危难之际,但他有一系列目标和计划。去美国走马上任之前, 拉宾便雄心勃勃地制定了对美外交四个目标:(一)确保美国向以色列供应武器;(二)与美国协调有关的中东政策;(三)谋求美对以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四)谋求美国运用其遏制力量防止苏联对中东的军事干预。

1968 年 2 月,拉宾踌躇满志地到达华盛顿,但现实不容乐观。美国人只

关心越南战争,而约翰逊总统正被大选问题搞得焦头烂额。

没人关心以色列问题,美国人对拉宾的兴趣还是在“六天战争”上。他们好奇地问拉宾是怎样指挥打仗的,为什么小小的以色列能以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气势战胜众多阿拉伯国家的军队。

拉宾从美国人对大选的关心程度,意识到美国总统的竞选,将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极重要的影响,他开始研究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候选人对中东和以色列问题的态度。

显然,约翰逊总统领导的民主党政府已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无力自拔。约翰逊上台伊始便向美国公众许愿:“你们在越南作战的孩子们在圣诞节前便可回家与家人团聚。”人民报以欢呼,等来的却是失望,年复一年,美国士兵的尸体被塑料裹尸袋裹着,源源不断地运回来,人民的反战情绪日益强烈,对政府的信任直线下降。约翰逊的教训是:今后美国不能再为它的盟友轻易卷入冲突的漩涡中去,对于中东问题更要持谨慎态度。

拉宾只能寄希望于下届政府。

1968 年 6 月 4 日,正在纽约的拉宾,从下榻旅馆的电话中,接到极有希望入主白宫的民主党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竟选班子的一位助手的询问:您是否愿意与参议员肯尼迪在纽约大饭店中见面并留影?”拉宾略一思考说: “我非常愿意在参议员方便的时候去华盛顿与我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并有幸结识这位政坛上的明星。但我不习惯在几分钟的时间里,以与人会见并拍照来结束这场会面。”

拉宾万万没想到,6 月 5 日,即第三次中东战争周年纪念日,一名年轻的巴勒斯坦人(一说为约旦人)西尔汉刺杀了罗伯特·肯尼迪,拉宾为此深感悲痛和遗憾。

共和党的竞选人尼克松在与拉宾的接触中明确表示:他支持向以色列提供“鬼怪式”战斗轰炸机。

尼克松说:“如果我上台将保证坚决支持以色列,一上台就向以色列提供 50 架‘鬼怪式’飞机。我认为一个强大的以色列可以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间起一种平衡作用。”

民主党候选人汉弗莱的态度很含糊。

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实质上折射出了超级大国对中东的争夺。苏联对美国施加压力:1968 年 9 月 4 日,苏联向美国递交一份照会,提出以

色列应执行 242 号决议,以色列军队应按时间表撤出被占领土的新建议。美国正式驳回了苏联的建议,指出:“各方以前签订的停火协议应由一个和平的现实所取代。242 号决议呼吁撤退到安全和公认的边界,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边界就是 1967 年 6 月 4 日时的停火线。”约翰逊政府向苏联提出:“中东的和平只能随着各方面的谈判进程而实现⋯⋯冲突的双方必须签订一个相互有约束力的契约式的协定。”

在大选的压力下,约翰逊政府在口头上宣布卖给以色列 50 架“鬼怪式” 战斗轰炸机。当拉宾要求美方付诸实施时,美国开始踢皮球,国务卿推给国防部,美以双方开始了拖延性的谈判。

拉宾决定打美国犹太人的牌。他把美国政府的两面政策告诉犹太人领袖,这些一贯支持民主党领袖和组织的美籍犹太团体,立即掀起反对约翰逊政府的声浪,并扬言要将选票投到共和党人那边去。

1969 年 1 月 15 日,美国政府宣布在中东问题上同意支持以色列。约翰

逊总统下令:立即无条件向以色列出售“鬼怪式”飞机。五天以后,共和党的尼克松宣布就任总统。

拉宾担任驻美大使期间,最出色的表现是利用约旦危机,成功地加强了美以关系。这是美国与中东外交的转折点。

1970 年 9 月,约旦国王侯赛因打电话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约旦的军队遭到叙利亚空军和装甲部队的进攻,请求美国向以色列转达,望以派出空军攻击约旦北部的叙利亚军队。

约旦与阿拉伯国家原属同一同盟,侯赛因国王是同情阿拉法特和支持巴勒斯坦解放阵线在约旦领土上发展自己的力量的。阿拉法特的游击队“法塔赫”和哈巴什的“人民阵线”的突击队,经常从约以边界渗透到以色列境内发动袭击,或者向以色列发射火箭,而在以色列的报复中受害的却是约旦, 这引起了侯赛因国王和他手下的将军们的强烈不满。另外“法塔赫”和“人阵”成了约旦的国中之国,巴解负责人声称约旦首都安曼是“阿拉伯人的河内”。阿拉法特扬言说:“只要侯赛因国王让我们自由行动,他就可以一直坐在自己的王位上。”

巴解组织还枪击约旦王室成员的座车;哈巴什的“人阵”在安曼附近的机场上还炸毁了三架劫持来的外国班机,引起全世界的震惊。

侯赛因国王终于发火了,他下令出动坦克部队进攻巴勒斯坦人的营地, 冲突中血流成河,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难民和巴解战士倒在血泊中。在阿拉法特的紧急求援下,叙利亚的空军和装甲部队杀过边境,猛揍侯赛因的军队。侯赛因在绝望中想起了阿拉伯人的天敌以色列,于是紧急求救于美国,美国又开始求以色列。

拉宾立即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逼问基辛格:“美国是不是建议由以色列来干这件事?”

基辛格无可奈何地点头承认:“是的,但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考虑来进行这件事。”

拉宾便像一个精明的“阿巴贡”一样,开始与基辛格讨价还价;如果埃及因此而重新发动战争,美国要给以色列大力支持;假如苏联因此直接威胁以色列,美国要向以色列提供“保护伞”,并将此写入备忘录;此外,以色列还需要武器。拉宾的目的达到以后,以色列的军队集结到戈兰高地,拉开一副进攻的架势,一个装甲旅急驶向边界,尘土飞扬,足以让叙利亚军队心惊胆颤了。以色列的战斗轰炸机一架一架飞越叙军上空,呼啸而下,又飞快地翻身而上,完全是在示威。与此同时,美第六舰队的航空母舰驶往海湾东部海域,美国军官座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到以色列与以方军官们讨论协同作战计划。克里姆林宫慌了神,不知道会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发生、急令叙利亚停止行动。9 月 22 日早上 6 时,叙军的装甲部队及时地撤回本土,一场更大规模的美苏直接对抗危机化解了。

以色列成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打手”和可以信赖的“盟友”。通过约旦危机,尼克松总统认识到在中东地区必须依靠实力与苏联打交道,外交开始向以色列方面倾斜。基辛格国务卿在 9 月 25 日打电话给拉宾说:

“我仅以尼克松总统的名义向梅厄夫人致意。总统永远不会忘记以色列在防止约旦局势恶化以及粉碎推翻约旦政府的企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总统说美国对在中东拥有像以色列这样的盟友深感荣幸,美国在未来的事态发展中会充分考虑这一点。”

1973 年 3 月 10 日,拉宾的驻美大使任期将结束,2 月 28 日,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访问华盛顿。3 月 1 日,尼克松在梅厄夫人面前大大地称赞了拉宾一番,又说:

“为了表彰你在美任大使期间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我送给大使先生一件刻有我本人签字的白宫纪念品,作为送给大使先生的生日礼物。”

拉宾连连表示感谢。

尼克松笑着问梅厄夫人:”拉宾先生回国后你们将给他个什么职位?” 梅厄夫人神秘地回答:“噢,那要看他的表现如何了。”

尼克松开心至极,调侃说:“那好啊,要是你们不想要他的话,把他留在这里好了,我愿意用他。”

五年的外交官生涯,为拉宾日后步入政界提供了极有益的帮助,他懂得坚定的目标,有时可以通过灵活的策略和机敏的大脑来实现。但外交官的阅历,也使拉宾明白了一个真理,以色列不过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平衡中东问题上的一枚棋子,中东的和平完全是由美苏在这一地区保持必要的均势战略决定的。被别人操纵的和平之途是不可靠的,要使以色列和阿拉伯民族长期共处下去,真正的和解之途、民族生存的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此,他开始步入“三部曲”的第三“乐章”:做一名政治家,从根本上解除阿以矛盾,追求和平之路。

三部曲:政治生涯,问鼎与受挫1973 年 3 月 11 比拉宾回国。

他满心喜悦,迎来的却是兜头一盆凉水,工党的领袖们资深阅厚,他只有更努力地工作,才能在竟选中崭露头角。但是他在竞选中排名第 20 位,对他来说当个部长都是十分遥远的目标。

10 月 6 日是犹太教的赎罪比从日出到日落,犹太人都不能进食、不能喝

水。而就在这一天下午 2 时,苏伊士运河以东的以色列工事上,“轰隆——

轰隆——”两声巨响,埃及士兵悄悄埋设的炸药爆炸了,紧接着 2000 门埃及大炮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了。20 分钟的突然袭击中, 埃及的 200 架米格超音速飞机发出巨大的轰响,飞越苏伊士运河,袭击以军的阵地,西奈的指挥系统、空军指挥部、雷达干扰中心、导弹营、炮兵阵地一片火海。以军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目标均被击中,遭到重创。45 分钟后,埃及的士兵便在运河东岸登陆,一举突破了“巴列夫防线”。接着埃及人在运河上架设了 10 座浮桥和 50 个门桥渡场,战斗打响 24 小时后,埃军 1000 多辆坦克、1 万多辆汽车和 10 万军队完成了渡河任务。与此同时,叙利亚在北线的三个师的兵力,在 1000 辆坦克、1500 门大炮和 100 架飞机的掩护下,

向以色列戈兰高地发动大规模进攻。叙以双方共动用 1500 辆坦克展开大战,

叙军伸入以军停火线 75 公里,重创以军。

以色列的应变能力很强,这不是一个能被轻易击倒的民族。军方制定集中兵力、先北后西的作战方针,动用 10 万兵力和坦克 500 辆,分数路向叙利

亚境内突入 30 多公里,距大马士革只有 30 公里,着实让阿萨德总统惊出一身冷汗。伊拉克、约旦、沙特阿拉伯、摩洛哥等国军队联合作战,才将以军阻挡在大马士革以西的萨萨。以军及时调整战术,把 13 个旅的兵力调往西奈对付埃及;又偷渡运河,摧毁了埃军的导弹阵地和高炮阵地,并切断埃及第三军团的供应线。10 月 24 日,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终于停火了。

第四次中东战争,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阿拉伯人仅用了六年

的时间便从第三次中东战争失败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并给了以色列重重的一击。共有 2550 余名以色列士兵在此次战争中阵亡,是“六天战争”死亡人数

的 2.5 倍,再发生战争会流多少血,死多少人,谁也说不准。残酷的现实迫使以色列的政治家们重新进行思考。

以色列在战争初期的惨败,使国内人民对工党政府的不满一下子达到了顶点,国防部部长达扬成了“替罪羊”,内阁中一些阁员也纷纷指责达扬, 与反对党一起,要求达扬辞去国防部长职务。梅厄夫人要求达扬和佩雷斯入阁,遭到两人的拒绝,在这种情况下,梅厄声称让拉宾出任国防部长。很快达扬和佩雷斯入阁,拉宾只被任命力劳工部部长。1974 年 4 月,梅厄夫人在内阁成立一个月时便辞职了,拉宾也下了台。但是,这给了拉宾新的希望, 他雄心勃勃,开始问鼎总理的职位了。他与佩雷斯进行角逐,4 月 22 日,拉宾以 298 票对 254 票的微弱多数战胜佩雷斯,成为新一届的内阁总理。

1976 年 6 月 27 日星期六的早晨,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的本格利恩国际机场,一架法国航空公司的“空中客车”139 次大型飞机,载着 245 名乘客,直冲蓝天,飞向雅典。中午时分,飞机徐徐降落在雅典机场以后,下了59 名乘客,上了 56 名乘客。飞机又腾空而起,在飞到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空后,便与地面失去了无线电通讯联系。

“139 次班机失踪了。”客机上以色列国籍的乘客占 83%,机组人员占12%。这一消息在以色列政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下午,以色列内阁召开例会,一份报告送到内阁会议上。运输部长雅克比拿起报告:

今天上午 8 时 55 分,载有多名以色列乘客的法国“空中客车”139 次班机,由本格利恩机场起飞后,飞往希腊首都雅典,然后并没有飞往目的地巴黎,而是向南飞行,之后便与地面失去了联系。⋯⋯

雅克比脸色大变,立即将报告交给拉宾总理。

拉宾对此类事情很有经验,他眉头紧锁,判断说:“139 次班机不是坠落,便是被劫持了。如果是劫持,那一定是冲着以色列来的,如果真是被动持,必须尽快搞到情报。”

内阁立即成立了以拉宾总理为首、由国防部长佩雷斯、运输部长雅克比、外交部长阿隆、法务部长查德克、不管部长格利里和总参谋长格尔组成的危机对策委员会。

最初的情报显示, 139 次班机已降落在利比亚的班加西机场。指挥这次劫机行动的是国际恐怖集团领导人瓦迪阿·哈达德,他是巴勒斯坦游击队的过激派巴勒斯坦解放人民阵线的同党。

哈达德一贯持恐怖主义立场,多次策划劫机。1972 年 5 月,他曾指挥劫持了比利时航空公司的一架喷气式客机,并令飞机示威性地降落在以色列本格利恩机场,以乘客为人质,要挟以色列政府。以色列一方面假意与劫机犯谈判,一方面派遣特种部队展开解救行动,打死、打伤恐怖分子三人,救出了 97 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但狡猾的哈达德并不在飞机上。

6 月 28 日凌晨 3 时,国防部长佩雷斯接到来自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恩德培机场的情报:139 次班机降落在那里。劫机是哈达德策划的,他本人在索马里遥控指挥。劫机主犯是巴解人民战线激进派的三名游击队员和一男一女两名德国人。主犯是贾贝尔,1973 年 12 月曾在意大利罗马机场指挥袭击潘

纳姆航空班机,制造了一起导致 35 人死亡的恶性事件。

  1. 月 29 日,劫机的游击队员通过乌干达广播电台要求释放各国在押的 53

名恐怖分子。游击队在声明中还声称:如果在以色列时间 7 月 1 日下午 2 时还得不到答复,将枪杀人质,炸毁客机。

  1. 月 1 日下午,乌干达电台广播说:

“游击队决定单方面将最终答复时间延迟 72 小时、改为 4 日下午 2

时。⋯⋯游击队决定释放 101 名人质,只扣押 60 名以色列人、22 名法国人、

10 名双重国籍人及 12 名机组人员。”

拉宾总理反复权衡谈判和军事行动的利弊,决定以军事行动解救人质。拉宾的老朋友、国防部长佩雷斯说:“如果以色列屈服于游击队,以色列的威信将一落千丈,国家的生存就有危险。”

拉宾就解救人质计划反复与内阁成员进行磋商。在 7 月 3 日下午的内阁紧急会议上,拉宾以极大的勇气对内阁成员说:“如果行动失败,总理自己将承担一切责任。”

此时,四架大力神运输机正飞过西奈半岛南端,伪装成民航班机番号, 在民航航线上飞行。飞机关闭了无线电,保持编队飞向乌于达。在飞越红海时,飞机贴着海面超低空飞行,以避开阿拉伯的雷达监视。连续飞行了 7 个

小时之后,机群于深夜 11 时左右抵达恩德培机场上空,并陆续降落在跑道上,一号机在旧候机楼前停了下来。突击队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首先击毙守候在旧候机楼下的一男一女两名德国人;在冲进大厅时又用暴雨般的子弹击毙了另两名游击队员,整个大厅内的交战只用了 1 分 45 秒。其余突击队员在其他地方也击毙了三名游击队员,此时乌干达警卫部队开火了。以色列突击队把恩德培机场上的 11 架米格飞机一架架炸飞,另一队突击队员拆除了苏制雷达装置,并炸毁了雷达中心。11 时 54 分,搭载人质的二号机比预定时间早两分钟起飞;最后一架飞机零时 30 分飞离恩德培机场的跑道,完好无损。乌干达的机场上燃起熊熊大火,将半边天映得通红,像在用节日的焰火欢送以色列的勇士们。被救的 106 名人质中,在战斗中死了三名,一名去向

不明,共有 102 人生还,其中 11 人负伤。以色列的特种行动部队只牺牲了营救指挥官纳塔尼雅夫中校。这是无懈可击的空前胜利。拉宾用他的铁拳,回击了巴勒斯坦解放人民阵线的游击队员;但这只能加深巴勒斯坦人对以色列的仇恨,复仇行动将无休止地继续下去,还有血、泪要流。通过强硬的军事行动,拉宾逐步意识到只有化解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的仇恨,化干戈为玉帛, 才能得到持久的安定与和平。拉宾在担任总理期间,大力扩充军备,以便对付四周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威胁。以色列的军事实力迅速增加:飞机数量增加了 30%;坦克增加了 50%;自行火炮增加了 1 倍;装甲运兵车增加了 700%。而以色列的经济形势却急剧恶化,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议会对政府和内阁的不满情绪引起了政潮。

1976 年 12 月的一个星期五的黄昏,拉宾和内阁几位部长齐集某空军基地,迎接从美国飞来的一个中队的 F-15 型战斗轰炸机。这种飞机只卖给以色列,连最富有的沙特阿拉伯人也买不到。飞机在进行了飞行表演后,开始鱼贯降落在跑道上。军乐队奏起了欢迎曲,拉宾和阁员们以及将军们走向飞行员,简短的欢迎式后,夜幕降临,他们便坐车回城。此事成为拉宾下台的前奏曲。

在中东的三大宗教——基督教、犹太教和穆斯林,礼拜日都在周末,基

督教在星期天,犹太教是星期六,穆斯林是星期五。但犹太人的“安息日” 是从星期五日落算起,到星期六晚上天空中出现第一颗星星为止。按犹太教教规,人们在安息日是不能进行非宗教活动的。

议会就拉宾内阁出席迎接飞机仪式一事召开紧急会议,认为拉宾政府有意违反“安息日”教规,由此对内阁提出了不信任案。议会在投票表决时, 不信任案超过半数被通过。处于窘境的拉宾宣布解散议会,并于次年 5 月实行大选。拉宾的做法,给反对党以口实,一时反对本届政府的呼声日益强烈。不久,拉宾夫人在美国银行的存款被《国土报》曝光,这在以色列是不允许的,尽管只有 2000 美元。拉宾夫人莉赫被法庭处以 25 万以色列镑的罚款,

约合 2.4 万美元。

1977 年 6 月 21 日,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袖梅纳赫姆·贝京在大选中获胜,拉宾下台了。

在中东地区,寻找和平之路的政治家并非只有拉宾一个人。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埃以关系上也勇敢地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他做得并不比拉宾逊色。 1976 年 10 月 9 日,拉宾率以色列代表团秘密访问了摩洛哥王宫。拉宾

的目的是请哈桑二世国王说服埃及总统萨达特与自己进行秘密会晤。哈桑二世与以色列和萨达特都有良好的关系,当他向萨达特转达拉宾的请求时,萨达特拒绝了。

拉宾并不死心。1977 年 5 月,以色列情报部门得到报告,在距埃及 35公里的利比亚的一个丛林中,有一个卡扎菲的敢死队训练营地,这是在克格勃帮助下设立的,目的是要在埃及革命纪念节时刺杀萨达待总统。(卡扎菲认为萨达特是阿拉伯人的“叛徒”,准备与以色列讲和,因此要除掉他。)拉宾想将这一情报通知萨达特,以打消萨达特的顾虑,使他尽快地与自

己会晤。但是,他已经没有机会了。5 月 17 日,贝京上台组阁,接过了这份“厚礼”,将这一重要情报交给埃及。萨达特开始考虑以色列的建议了。尽管埃及和以色列还处于敌对状态,他仍决定对那路撒冷进行一次私人访问。1977 年 11 月,萨达特在人民议会上宣布:为了和平,他愿意到以色列的议会大厅去。17 日,美国驻埃及大使将一份贝京总理的邀请信转交给萨达特总统。

11 月 19 日傍晚,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机场上,一架标号 01 的埃及波音

707 客机,在成千上万翘首企盼的人们的等待中,降落在跑道上。停机坪旁, 以色列总理贝京和内阁成员整齐地排成一排。舱门打开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萨达特笑容满面地向欢迎的人群招手致意。这一动作,使许多埃及、以色列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埃及《金字塔报》记者胡亚德记述了这一场面, 他说:“这比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还要了不起!”这一历史性的镜头,被美国人用 10 万法郎买走。

拉宾也参加了欢迎萨达特的行列,他后来写道: 我承认,当我站在等待萨达特总统飞机着陆的行

列中时,我心中萦绕着一种奇特的感觉。诚然,我参加过 1949 年同埃及的谈判,但后来发生的事件更加强了我年轻时的想法:埃及是我们的敌人。虽然我任总理 时,我们曾尽一切努力去促进和平,可是我不能不说, 我真想不到这位埃及国家领导人会这么早就公开地访 问以色列,而且我们是以极其盛大的正式的礼仪来欢

迎他的。当飞机滑行到欢迎人群的集中地段时,机舱 门开了,在机场等候的人们,心情顿时紧张起来。当萨达特总统出现在舱门口、走下舷梯的时候,我们的情绪达到我过去认为不可能的高度。对我们所有的人来

说,这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时刻,这是人们所要求的标志着新的时代的时刻。当以色列军乐队奏起两国国 歌,尤其是当萨达特总统随着他的卫队检阅以色列三

军仪仗队的时候,我仿佛进入梦境。尽管我耳闻目睹这一切,但发生在我周围的一切似乎是令人难以置信

的。萨达特的声音在以色列议会大厅中响起:“你们愿意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世界的这个地区,那么我十分真诚地告诉你们,我们欢迎你们同我们在一起。”以色列入听后都流下了渴望和平的泪水。拉宾认为:“一位曾和以色列兵戎相见的阿拉伯领导人站了出来,声称他理解我们对安全的需要,因而必须找出办法满足我们的合法权益。仅仅这一事实就足以被看作一场地地道道的革命。”1984 年 9 月至 1990 年,利库德、工党组成联合政府期间, 拉宾出任国防部长。拉宾在镇压巴勒斯坦人的反抗时,充当了丢人现眼的角色,遭到全世界正义舆论的谴责。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人对以色列人的反抗与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1987 年 12 月 8 日,巴勒斯坦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为死难者送葬活动,当以色列派出军队镇压时,数百名巴勒斯坦青年用石头进行还击。冲突加剧时,拉宾悍然宣布要对扔石头的人“尽可能狠狠打击”。他的“铁拳政策”导致的可怕后果是,巴勒斯坦人大批被以军驱逐到约旦和黎巴嫩,而黎巴嫩的右翼势力对 2000 名手无寸铁的难民进行了惨无

人道的大屠杀。在这场屠杀中,死亡人数达 800 人以上。

这一令人发指的暴行,在以色列引发了 35 万人参加的前所未有的反政府大游行。警察向群众投掷了手榴弹。一名参加过“六天战争”的后备役伞兵当场被炸死,很多人受伤。

拉宾执行“铁拳政策”的结果是,从 1987 年到 1992 年,有 1775 名巴勒斯坦人在扔石头时被以军开枪打死。以色列政府受到全世界包括支持它的美国人的抗议与谴责。

上帝将和平之手指向拉宾。 1992 年,又是以色列的大选年。

以色列工党二号人物拉宾在党内竞选中击败了佩雷斯,再次当选为工党领袖和总理候选人。

拉宾的竞选对手是利库德集团,这将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现任以色列总理、枯瘦矮小的沙米尔也很有信心地出现在特拉维夫的投票站,向支持他的选民热情地打招呼,并走到他们中间一一握手。

6 月 22 日晚是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在丹·特拉维夫工党总部,挤满了等候大选统计结果的工党党员,他们彻夜不眠,期待胜利消息传来。

这场好戏的主角拉宾却意外地不在现场,他似乎在等候压轴戏的来临。激动人心的消息终于传来了,工党在大选中获得 44 席,利库德集团仅获

32 席,拉宾以 12 席的优势稳操胜券。

工党党员和支持者们欢呼雀跃,互相拥抱,激动地庆祝他们的胜利。 拉宾姗姗来迟了,70 岁的拉宾神采奕奕,蓝而明亮的双眼充满着胜利的

喜悦,红红的脸,银白色的头发,领袖的风范依旧,但显得更老练持重。他

身穿黑色暗条的英国高级花呢西服,这位传奇式的人物的出场,给整个以色列、整个阿拉伯国家、整个中东带来了和平的新曙光。

他以特有的浑厚、底气十足的男低音,像朗诵般地对众人说:“鲜血和泪水流淌得太多、太多了!我决心为和平而战。今后工党政府将以推进中东的和平进程为纲领,致力结束阿以冲突,这是政府一切工作的首务。”

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拉宾的就职演说极为精彩,他声情并茂,引用了以色列著名诗人肖尔·切米柯夫斯基的诗句:“尽管目前看来还很遥远,我确信,在将来国与国之间出现平静和相互祝福之际,和解的日子就会来临了。”

他向议会建议:以后不要再用“和平进程”这个用了 10 年而和谈却毫无进展的词了,他提出今后使用“实现和平”这个词,以便更清楚地表明以色列的诚意。他呼吁阿拉伯领导人以埃及前总统萨达特为榜样,大胆地迈出和平的步伐。

拉宾说:“我将邀请约旦国王、叙利亚总统和黎巴嫩总理到以色列议会来发表演讲。我自己随时去这些国家讨论实质性的问题。”

他向巴勒斯坦人呼吁:“听我的话,哪怕就这一回。我们从目前的立场向你们提出最公平和最可行的建议——自治——一种有利的和有限的自治。你们不会得到最想要的东西,可能我们也不会。不要失去这个可能去而不返的机会。”拉宾警告巴勒斯坦的那些好斗分子不要在谈判期间轻举妄动,否则他们的暴力及恐怖活动将遭到严厉的打击。拉宾的和平呼吁如一石击水, 引起阿拉伯方面的反响,世界主张和平的国家纷纷表示欢迎。埃及外长穆萨说:拉宾的倡议引起了某种程度的乐观情绪。不久,埃及便邀请拉宾正式访问埃及。出席中东和谈的巴勒斯坦代表团女发言人阿什拉维认为:拉宾的倡议是令人鼓舞的。

战争使以阿双方都认识到:战争只能导致痛苦、灾难、死亡和仇恨,唯一的选择是通过和平谈判,实现和平与合作。

拉宾的和平行动包括:

(一)宣布冻结 100 多个被占领土上的定居点和为以色列新移民建造的

6000 套住房工程;(二)派遣军警阻止犹太移民在被占领土上的建房行动;

(三)驱逐前总理沙米尔执政时,在耶路撒冷强占并强建的新居民点上的以色列人。

拉宾保证:在 1993 年允许巴勒斯坦人选出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的自治机构;答应五年后就被占领土的最终地位进行谈判。

拉宾还表示:以色列政府准备修改和废除不准与巴解组织接触的法令; 不再反对东那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参加中东和谈。9 月 10 日,拉宾在一次讲话中首次表示,以色列从戈兰高地部分撤出是可能的。

前总理沙米尔指责拉宾廉价拍卖了以军将士用鲜血换来的戈兰高地。9 月 14 日,数百名来自戈兰高地的定居者在议会大厦前举行示威,反对拉宾政府把他们的居住地归还给叙利亚人

的计划。在工党内部,拉宾和平政策的阻力也很大。

在拉宾强大的和平攻势下,阿拉伯国家内部的意见开始出

现分歧。埃及、约旦认为以色列的外交政策发生了实质性的变 化,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叙利亚、黎巴嫩和巴解组织认为拉宾的政策还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拉宾则充满信心他说:“我认为,

我们在 1993 年是会达成一项协议的。即使不能与所有的阿拉伯代表团达成协议,也会与某些代表达成协议。”

中东和谈经过了 10 轮的艰苦谈判,双方矛盾的焦点集中在那路撒冷和巴勒斯坦人自治两大问题上。

1992 年 9 月 2 比拉宾提出建立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联邦”的主张。拉宾解释说:

“我十分重视就巴勒斯坦实行自治和过渡时期的临时措施达成协议,但我不排除与他们联合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巴勒斯坦和约旦组成了联邦或邦联,将能保证以色列的安全发展权利。”

  1. 月 17

    日,外长佩雷斯将拉宾的建议具体化,提出了由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共同管理四分之一的被占领土的方案。

但与巴勒斯坦人和解的真正魔障却来自拉宾自己。一个星期以后,拉宾声称:

“我认为阿拉法特是和平的一个障碍。我没有说巴解组织,因为我们认为那些在突尼斯的巴勒斯坦人要比他更讲求实际一

些。”

这一对仇敌之间的仇恨和偏见实在太深了,几十年来,谁都想置对方于死地,这一梦想在双方心理上形成了极大的障碍。阿拉法特毫不示弱,立即劈头盖脸地回击拉宾:

“我认为,我并不是和平的唯一障碍。拉宾也是中东和平的

一个障碍。我们两人都有责任会晤,来共同排除这些障碍!”他讥讽道: “拉宾先生是个聪明人,但他通常仍然用体力而不是脑子来考虑问题。”

1992 年 12 月 13 日,以巴双方冲突升级了。以色列边防警官尼希姆·托勒丹诺少校被巴勒斯坦人绑架,拉宾政府立即表示愿与绑架者进行谈判。但15 日清晨,人们在一条公路旁发现了警官的遗体。此前,巴勒斯坦敢死队对以色列士兵袭击事件频频发生,枪手们在急驶的车辆中对以色列的巡逻吉普车射出疾如暴雨般的子弹,先后有六名以色列军警被打死,多人受伤。

拉宾杀戒大开,盛怒之下,他差点毁了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在他的命令下,以色列军警在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大肆逮捕了 1600 多名巴勒斯坦人。

  1. 月 17

    日,以色列政府六辆大客车开到黎巴嫩南部以色列自行宣布的“安全区”和黎巴嫩政府军控制区之间的隔离地带。车门大汗,415 名巴勒斯坦人被虎狼般的以色列士兵驱赶下车,“驱逐出境”。这些人被赶入黎巴嫩政府军控制区,他们高举着《古兰经》向黎巴嫩哨所前进时,黎军以枪口将他们逼回去。当他们再准备进入以色列“安全区”时,以色列士兵开始向他们呜枪,这些无家可归的可怜的巴勒斯坦人成为”难民中的难民”,在凄风冷雨中饥寒交迫、瑟瑟发抖。此次被驱逐的难民人数六倍于以往五年的总数。

18 日,愤怒的已勒斯坦群众再掀反以风暴,以色列军警枪声大作,六人被打死,30 多人被打伤,以军的暴行令国际社会感到愤怒。当天,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谴责以色列驱逐行动的 799 号决议。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欧洲共同体、阿盟和非统组织都发表了声明,强烈要求以色列取消驱逐令,并把被驱逐的巴勒斯坦人接回家园。一向支持以色列的美国政府对此亦感到厌恶,国务卿伊格尔伯格也谴责了以色列的行径。

尽管拉宾还在硬撑,声明绝不会改变这一驱逐决定,甚至不准国际红十字会取道以色列为被驱逐的难民运送食品和药品,但是他的外交部长佩雷斯承认这件事损害了以色列的形象,副外长伊巴伊公开批评拉宾政府的这一非法行动。

拉宾内外交困,他必须摆脱这个巨大的危机与困境。

就在这个困难时期,拉宾的死对头。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向拉宾伸出了手。关键时刻,拉宾在迟疑中也伸出了手。

接触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1993 年 1 月,在冰天雪地的北欧挪威奥斯陆,挪威外交大臣霍尔斯特在炉火熊熊的家中坐立不安,他焦急万分地等待着。终于消息传来,两架班机分别降落在挪威两个机场上。在奥斯陆南方 80 公里外的一座名叫保尔高德的庄园中,巴以面对面的和谈开始了。挪威外交大臣霍尔斯特是东道主,巴以代表在他的庄园中开始了极其艰难的谈判。

这年 8 月,拉宾直接指挥谈判了。为了严格保密,谈判地点经常变换,

过关斩将,整整 14 轮,终于双方都松下了一口气。8 月 20 日深夜,在挪威

首都奥斯陆帕克路 45 号外交部大楼一个小型会议室中,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巴解和谈代表阿布·阿拉和挪威外交部官员欢聚一堂,大家共同举杯,为以巴和平协议草签举杯同饮,在胜利的喜悦中,代表们的眼中都泛出喜悦的泪光,盼望了多年的一刻终于来到了。8 月 29 日,在耶路撒冷以色列内阁会议上,拉宾总理与外长佩雷斯交换了一下眼色,向内阁宣布:经过多轮秘密谈判,佩雷斯外长已于 8 月 20 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同巴解组织代表阿布·阿拉草签了秘密协议,在被占领土上的加沙和杰里科地区给予巴勒斯坦人有限的自治。佩雷斯向目瞪口呆的内阁部长们详细汇报了整个谈判的过程以及达成以巴协议的要点。部长们都有一种被总理和外长欺骗了的感觉,心中都是五味坛子打翻,酸甜苦辣涌上心头。但是内阁还是理解了拉宾的做法,佩服他的伟大创举。这又是一个萨达特式的惊人之作,同时也有人心头掠过不祥的阴云:萨达特在与以色列和解四年之后,在 10 月 6 日开罗举行的庆祝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 年)胜利 8 周年活动中,在阅兵式上,被他的一名士兵、一个狂热的宗教极端分子刺杀身亡。等待拉宾的命运又是什么?

8 月 31 日,以色列内阁批准了以巴协议草案。9 月 9 日,以巴相互承认。

1993 年 9 月 23 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美国首都华盛顿。在美国总统克林顿主持下,拉宾和阿拉法特在以巴协议上签字,当对抗几十年的对手站在一起,微笑着相互握手时,人们不禁回想起已故埃及总统萨达特墓碑上的铭文:是战争的英雄,是和平的英雄。

拉宾、佩雷斯和阿拉法特对中东和平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诺贝尔奖评定委员会决定将 1994 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他们。12 月 10 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市政厅,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塞叶尔斯泰德向拉宾、佩雷斯和阿拉法特颁发了奖章、怔书和奖金。他们就今后的目标和中东和平进程表明了各自的决心。挪威国王和王后亲切地接见了他们,对他们的成就表示祝贺。

中东和平死了?

拉宾的事业由于他的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凶手是一名身材矮小、皮肤黝黑、头发卷曲的犹太年轻人,名叫伊加尔·阿米尔,27 岁,是特拉维夫郊外的巴尔·伊兰大学法律系的三年级学生。他属于被取缔的犹太极右组织卡赫运动的分支机构埃亚

尔。他坚决反对以巴和谈,认为拉宾与阿拉伯人搞和平运动是出卖了以色列的利益,是犹太民族的“叛徒”。每当他听到阿拉伯和巴勒斯坦入袭击以色列士兵、居民的事件时,他都怒不可遏,发誓要把这一切记在拉宾和他的政府的账上。

阿米尔的哥哥哈加伊参加过犹太极右组织“大卫之剑”,这也是一个从事恐怖活动的组织。他向阿米尔提供了一支雷塔牌左轮手枪,并精心改装了子弹。他在弹头上加了一个铁丸,并在子弹上钻了一个孔,成了一枚达姆弹, 一旦击中目标,子弹将在体内爆炸,导致大量出血而置人于死地。

充满仇恨和罪恶的子弹,一颗打在拉宾的脾脏上,一颗击中了脊椎。阿米尔被俘后,在法庭上竟十分坦然,听到拉宾的死讯后,他对法庭说:“我感到满意。”

据警方报告: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拉宾遇刺一共有三名主谋,除阿米尔兄弟外,还有一名名叫斯戈尼克的 23 岁的以色列男子。警方陆续逮捕了四名嫌疑分子,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参加了这起谋杀案。

后来,随着案情的深入,有迹象表明以色列的情报部门卷入了这起谋杀事件。

拉宾夫人莉赫在拉宾的葬礼上泪如雨下,她说了一句令所有人伤心至极的话:“他躺在地下会是什么模样?”

今天,令更多的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伤心的是:“一个早晨醒来,拉宾已经死了,中东的和平进程为此而受阻!”

拉宾死后不久,以色列举行大选,利库德集团的内塔尼亚胡取代了工党的佩雷斯,当选为以色列的内阁总理。1993 年拉宾与阿拉法特签署的以巴和平协议已成为他们之间的事情,而不是以色列政府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协议。内塔尼亚胡坚决反对以土地换和平,反对巴勒斯坦建国,反对开放约旦河西岸和加沙走廊。

内塔尼亚胡认为,中东和平进程的最大障碍,是与巴勒斯坦相关的恐怖组织和恐怖主义。只有镇压了恐怖行动,保障以色列人的人身安全,才能有真正的中东和谈。

拉宾死后,以阿关系陷入了僵局,和平的空气日益为恐怖氛围所代替, 冲突事件不断发生,不断升级,以阿双方因清真寺事件导致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血和泪还要流多久?拉宾的和平事业不会因为他的死而毁于一旦,民族间和睦相处也许还会像不死的凤凰一样展翅高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