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与分析

《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的代表作。也是原苏联文学中杰出的作品之一。它描绘了帝国主义战争

苏联国内战争时期顿河哥萨克的历史。阿·托泰说,肖洛霍夫在这部作品中“提供了关于顿河哥萨克生活的史诗般的、充满乡土气息的生动画面。” 作家前后用了 15 年时间(1925-1940)才把它写完。共四部八卷。获得 1940 年斯大林文学奖金一等奖。

1925 年,肖洛霍夫离开莫斯科,回到他故乡顿河地区。并在这年秋天着手写他的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这部书初稿原叫《顿河的风土》。从构思和题材来说都是不大的作品。在这部书里,他着重描写在革命中的哥萨克人。作家自己解释说:“在当初我并没有想这样广阔地展开来描写,通过革命表现哥萨克的任务吸引了我。”时间从 1917 年 8 月科尔尼洛夫将军的反革命暴乱开始,一直到暴乱平定为止。但作家很快感觉到,读者会怎样来接受这部作品呢?什么是哥萨克人?什么是顿河军屯州?哥萨克人为什么会起来反对革命?这一系列问题都必须向读者交代清楚。于是,他决定从历史入手, 开始构思更加广泛的主题。

为了揭示哥萨克人的生活道路和说明他们在革命中的表现,必须全面地展示哥萨克人过去的生活,描写哥萨克人的历史。长篇的情节中心是葛利高里一生的生活史,但他的生活是在顿河流域进行的,又是在国内战争广阔背景上被揭示出来的。因此,情节富有史诗性质。它包括了 10 年俄国社会生活

(1912—1922),在这个时期包括几项历史大事: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苏维埃政权在顿河地区的胜利。故事发生地点有欧洲战场前线,有俄国中心城市彼得堡和莫斯科,但最主要的是哥萨克村落,也就是顿河地区鞑靼村一带。故事始终沿着历史和个人的线索而展开。

《静静的顿河》第一部,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时间从 1912

年起到 1916 年止。主要内容是顿河哥萨克历史生活的再现,并展示了哥萨克

地区阶级分化情形:一方面是以地主李斯特尼茨基为首的上层统治阶级;另一方面以雇农珂晒沃依为首的人民群众。具有反抗意识的婀克西妮亚和剽悍的葛利高里的恋爱成为结构中心。作家在这一部中,大量地描写了哥萨克人的生活习俗,努力寻找哥萨克人勇敢、刚毅和爱好自由的根源,以及说明哥萨克人在尖锐的阶级斗争中,反革命情绪的根源。批评家尼·马斯林说:“第一部好像是一种伏笔,它预示着第二部的内容,尽管第一部的写成是在第二部之后;作者坚信,长篇小说的开始就是应当如此。”

第二部描写了苏联革命初期的几件大事:1917 年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顿河流域科尔尼洛夫的叛乱、国内战争开始。时间从 1916 年 10 月至 1918 年春天为止。全书情节急剧发展了。由于白匪将军科尔尼洛夫的叛乱,导致不同阶级之间的对峙:一边是以布尔什维克彭楚克、珂晒沃依为首的革命营垒。另一边是以李斯特尼茨基、卡尔梅科夫为首的反革命营垒,这部书作为个人历史描写,主要揭示葛利高里的动摇不定。他站在十字路口,在革命思想影响下,他投向革命一边;在习惯势力影响下,他又倒向白匪的一边。

第三部是全书情节发展的高潮,中心是描写苏联人民对南方白卫军进行的残酷斗争。时间是 1918 年至 1919 年 5 月。作品首先描写对白匪叛乱首领卡列金的斗争,其次描写维约申斯克的暴动及其平定。在这部书里,葛利高里公开站在反革命的一边,亲自指挥一个师与红军对抗。

第四部主要描写哥萨克白卫军的叛乱彻底被摧毁,苏维埃政权在顿河地区完全取得了胜利。时间是从 1919 年至 1922 年。葛利高里的军队被打垮了, 他逃往山林,情绪颓唐,精神崩溃。肖洛霍夫继承了高尔基在《克里·萨姆金一生》中的描写手法,揭示了一个与人民为敌的人,最终落到可悲和可耻的下场。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静静的顿河》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展示了革命和反革命两个阵营的冲突。而作家描写的重点是表现动摇于两者之间,竭力寻求第三条道路的葛利高里的命运。葛利高里是个什么样子的人物呢?在世界文学中,他和堂吉诃德、浮士德、约翰·克里斯朵夫、阿 Q 等都属于复杂的典型。

葛利高里的形象集中了作品的主要历史冲突和思想冲突。他的命运带有悲剧的因素。肖洛霍夫在塑造这个人物时曾说过,“我想探讨陷于 1914——

1921 年间所发生的事件的强有力漩涡的个别人们的悲惨命运。”葛利高里是个中农哥萨克,一方面,他热情、勇敢、真诚、热爱劳动和自由、忠于爱情; 另方面,他又粗鲁、残酷,哥萨克传统习惯和偏见对他影响很深,在生活道路上迷失了方向,以致做下了反人民的罪恶。

作品一开始,作家就从哥萨克人的生活和风习的背景上,来描写他的青年时代。他的性格也就是在这环境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祖辈们的习惯,教育他要勇敢、心怀坦荡、大胆;同时,也给他灌输了祖辈们的各种成见。葛利高里在劳动上是个能手,他蔑视不劳而获的人,他对故乡大自然风光和人民歌曲都很喜爱,反对村中因循守旧的习气。在爱情上,他敢于向旧道德挑战, 他爱上了有夫之妇婀克西妮亚,为此,他和家庭决裂了,到地主李斯特尼茨基家当长工。

不久后,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葛利高里作为一个哥萨克士兵参加了战斗。刚入伍时,他对军队中许多不人道的现象感到气愤。同时,他感到这场战争也是不人道的。对血腥的屠杀,他十分厌恶,但谁是这场战争的魁首?

为什么把千千万万的人送去当炮灰?他并不明白。后来,他负了伤,被送回后方。在莫斯科眼科医院,他认识了布尔什维克贾兰沙(这是一个乌克兰铁匠、机关枪手)。后者以生动的比喻向葛利高里谈了一番他从未听过的道理。贾兰沙说:“沙皇是个吝啬鬼,皇后是个卖淫妇。地主的钱越打仗越多,可是套在我们脖子上的⋯⋯都是绞绳。你明白吗?看吧,工厂主喝得顶到喉头, 士兵被虱子咬个够,很难相同啊⋯⋯工厂主赚大钱,工人光屁股,这就是制度,把人分成一层一层的。”

这段话激发了葛利高里朦胧的反抗意识。当皇亲贵戚到医院视察时,他从内心里充满对他们愤恨。当他要离开贾兰沙时,他还激动地对他说:“好, 霍霍尔,谢谢你,你使我开了眼,现在我已经是个睁开眼睛的人啦,而且⋯⋯ 是个有仇恨的人啦!”

可是,当他回到自己的村庄时,他是作为一个魁伟的哥萨克军人出现的, 而且在战场上还立过功,得过十字勋章。为此,他得到全村人热烈欢迎和尊敬。于是,他认为哥萨克人的传统观念是不可破坏的。不久,他重返前线。这时,他心里很矛盾:一方面,他反对这种荒谬的残酷的战争;另一方面, 他又忠实地捍卫着哥萨克人的光荣传统(男子汉应当到前线去立功、受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