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犯我

内容概览 1880 年 10 月的马尼拉,天气晴和。富裕的镇长蒂亚格在家里举行晚宴。由于天主的大慈大悲而成倍繁

殖起来的食客、帮闲和寄生虫先后来到宴会上。大厅里,挂着一座座灿烂辉煌的枝形吊灯,摆着一架架高大厚重的大穿衣镜,显得豪华气派。客人中多半是西班牙人。其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有三个人。一是长期埋没在国民警卫队的下级军官里,得不到升迁的中尉格瓦拉。他身材高大,表情严肃。二是年轻的修士锡维拉,他温文尔雅,态度庄重,现在他是毕农多教区的本堂神甫。三是年长的达马索修士,他善于谈吐,盛气凌人。他鄙夷地把菲律宾人称作是“印第安人”。

主人举办晚宴的目的是为了迎接刚从欧洲回国的伊瓦腊。因为他和伊瓦腊的亡父是好友。当伊瓦腊出现在客人面前时,达马索神甫却脸色苍白,不自然地睁大着眼睛。伊瓦腊是个 20 来岁的青年。他热情地和客人们一一握手。他的行为举止,处处发出青春健美的气息。他那坦率、愉快的面容上, 透过美丽的棕色的皮肤,可以略微看到一些西班牙血统的痕迹。他出生在菲律宾的圣地亚哥镇。父亲是当地很有名望的富户。他认出了达马索神甫,因为他曾是圣地亚哥镇本堂神甫,又是他父亲的老朋友。他跑过去和他打招呼。达马索神甫却回答说:“你父亲从来也不是我的老朋友!”伊瓦腊惊讶地一下子缩回了伸出去的手。

伊瓦腊离开自己的祖国已七年了。他不明白他父亲为什么突然去世了。中尉格瓦拉是个正直的人。他很同情这位青年,况且他也是伊瓦腊父亲的老朋友。他对伊瓦腊说:“我们来到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并不都是好人。你的父亲在神甫们和其他西班牙人中,结下了一批仇人,便造成了他的死因。”他讲述了达马索神甫参预迫害他父亲的经过。那是在伊瓦腊出国后几个月,他的父亲和达马索之间发生了纠葛。神甫公开指责他的父亲不到教堂作忏悔, 并在教坛上公开攻击他。有一天,伊瓦腊的父亲看到一个西班牙收税员在打一个小学生,他跑过去救学生,把那位收税员推了一下。收税员往后一仰, 脑袋碰在一块石头上,便一命呜呼了。政府把伊瓦腊的父亲逮捕了。这时, 所有隐藏的敌人都露面了,假罪状从四面八方像雪片似地飞来。要是换作别人,伊瓦腊的父亲也许有被释放的可能。因为有一位医生写了证明书,证明那倒霉的收税员是死于中风。但由于伊瓦腊的父亲的富有和对一切不公正事物的憎恶,加速了他的毁灭。他委托中尉格瓦拉打的官司也败诉了。不久, 他便死在监狱里了,被埋葬在教区的墓地里。但达马索神甫认为他没有资格安葬在这里,暗中指使人把伊瓦腊的父亲的尸体掘出来,扔进了湖里。

主人蒂亚格是个个子不高,肤色白皙,有着肥胖身躯的人。在他小小的圆脑袋上,盖着一头剪得前长后短的漆黑的头发。他是毕农多的首富,在圣地亚哥也拥有不少田产。他性格温和又会奉承,担任了西班牙混血公民公会的会长。他举行晚宴欢迎伊瓦腊回国,不仅因为他和伊瓦腊的父亲唐拉斐尔是朋友,而且他和伊瓦腊还是翁婿关系。

蒂亚格的女儿玛丽亚·克拉腊有一对又黑又大的眼睛,嘴角上生着一对好看的酒涡。她的皮肤,细腻犹如葱皮,雪白得就像棉花一样。亲友中有些人对她的相貌和肤色都觉得费解,并不知道她是达马索神甫和她母亲的私生女。在她生下后,母亲便去世了。姑妈把她教养成人,达马索神甫则一直以

教父的身份,经常出入她的家庭。

久别后,伊瓦腊和玛丽亚又重逢了。这对年轻的恋人来到屋顶花园,回忆起往日的恋情和伊瓦腊出国时,他们依依惜别的情景。伊瓦腊打开皮夹, 从里面取出几枚干枯发黑的叶片,发出一股幽香,这便是玛丽亚在临别时, 送给他的鼠尾草的叶子。伊瓦腊告诉她,明天是他父亲死难的日子,他得马上赶回圣地亚哥镇去。

圣地亚哥镇四周都是牧场和稻田。这里盛产甘蔗、大米、咖啡和水果。这些东西用来出口,或者以低廉的价格卖给中国人。在数不清的田海中有一片丛林,林中有数百年的参天古木,树干已经中空。关于这片森林有许许多多的传说,当地居民十分敬畏。伊瓦腊的祖先是最早来到这里的开垦者。到伊瓦腊父亲这一代,已经成为全镇最有钱的人家。那时,蒂亚格也来到镇上。他花了五千比索而当上了镇长。达马索神甫当时也是这里的本堂神甫,现在, 他的继位者是个面带病容的瘦个子神甫萨尔维。达马索神甫是粗暴的,他经常用拳头和手杖来解决问题,而萨尔维却喜欢采用现金罚款的方式。如今, 在圣地亚哥镇与教会势力抗衡的是那经常对百姓施行暴力的国民警卫队长。

伊瓦腊穿着重孝,由一个满脸忧郁的小学校长陪伴着来到湖边,祭奠他父亲。那位小学校长谈起伊瓦腊父亲生前给他的种种好处,和达马索神甫对教育事业的压制。他想改革教育方法,可是在习惯势力束缚下却寸步难行。教会认为学校的职责是进行宗教教育,他只能把孩子们变成鹦鹉,死记着他们根本不懂的东西。加上经费困难,学校前途暗淡。

圣地亚哥镇是以圣徒圣地亚哥的名字命名的。镇公所决定举行一次大型庆祝会,以显示他们全镇的富裕和阔气。玛丽亚和姑妈伊丽莎贝尔在节日前夕,来到镇上。她们在桔子树和伊兰树之间,有一座美丽而舒适的房子。

伊瓦腊准备在湖对岸的林中,举办一次野餐,邀请镇上的头面人物都来参加。玛丽亚说最好不要邀请本堂神甫萨尔维去,因为他那双忧郁的眼睛, 直勾勾地在监视着她。伊瓦腊说按照本地风俗是不能不请他的。野餐的人们分乘两条大木船出发,弹着琴,唱着歌。大家要体会一下捕鱼的滋味,便将船往鱼栏方向划去。可是,他们在那儿却捕到一只大鳄鱼。一位年轻的舵手在捆绑它时,鳄鱼却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把尾巴一拍,跳入水中。把捆绑它的舵手也带入水中。大家吓坏了,担心舵手会被鳄鱼伤害。伊瓦腊见情况危急,便纵身跳入水中,去援救舵手。不一会,鳄鱼被舵手用刀子剖开肚子, 死了。舵手很感激伊瓦腊的勇敢相救。

他们来到林中。玛丽亚和女友们沿着小溪,涉水走着。萨尔维神甫躲在树丛背后,用他那眼圈发黑的眼睛,贪婪地盯住姑娘们雪白好看的臂膀,优美的脖子,以及那双在溪水里嬉戏而红润的脚。直到姑娘们拐弯,看不见了, 他才回到野餐的人们身边。这天,镇长、副镇长、国民警卫队队长、小学校长等许多重要人物都来了。在野餐开始前,到溪边嬉水的姑娘们也回来了。

正当人们沉浸在野餐欢乐之中的时候,突然,开来了一队荷枪实弹的国民警卫队士兵。他们宣称要捉拿一个叫埃利亚斯的人。因为两天前,他曾袭击过达马索神甫,使他受了伤。过去,他还把国民警卫队扔进泥潭里。这位埃利亚斯便是和鳄鱼搏斗的勇敢的舵手。可是,当人们寻觅他时,他早已逃之夭夭了。

伊瓦腊想继承父志,创办学校,给孩子们受教育的机会,从而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他把自己的想法,去请教一位有见识的塔席奥老人。伊瓦腊的

父亲生前也经常去向他请教。老人对伊瓦腊说:“你打算做的事,正是我一向的梦想。”但他说这样的计划,神甫、镇长是不会同意的。他们会把一切和他们思想不一致的人,都说成是狂人和疯子。他要伊瓦腊把计划拿去和镇上的头面人物商量。但商量不等于照办,伊瓦腊必须做出一个姿态,好像是在接受他们的主意,实际是按自己的计划办。同时,他还告诉伊瓦腊光靠金钱和热情是不够的,菲律宾需要自我牺牲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庆祝圣地亚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在乐声嘹亮的街道上,用竹子和木头仿照教堂式样制成火炬。人们站在街上,透过窗子可以看见屋里的人在摆满鲜花的大厅里跳舞。省长和西班牙知名人士都来参加庆典,更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按惯例在庆典活动中,要举行全镇的弥撒活动,由神甫登台讲道。达马索神甫担任主讲人,他卖弄口才,夸夸其谈,肆意地攻击新教徒和异教徒,并含沙射影地攻击伊瓦腊的父亲是个不做圣礼的罪人,说伊瓦腊是个自高自大、趾高气扬的混血杂种。

伊瓦腊准备在镇上建立学校,邀请省长和镇上的官员、神甫来参加学校的奠基典礼。伊瓦腊家族的一个仇人,想借机制造事故,用起重机安放基石时,把伊瓦腊砸死。埃利亚斯事先知道了这一阴谋,便赶到现场,推开了伊瓦腊,他的仇人反而被倒塌下来的木架压死了。

伊瓦腊举行家宴。在宴会上,达马索神甫公开嘲笑伊瓦腊的办学计划, 说他是跑到欧洲去镀金的小人,伊瓦腊的父亲是个混帐东西。伊瓦腊气得脸色煞白。忽然,他跳起来,冲上去,对准达马索神甫的脑袋猛揍一拳,神甫倒在地上,满座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然后,伊瓦腊又操起一把锋利的餐刀, 一脚踩住了神甫的脖子,骂他是下贱胚,满口仁义道德满心男盗女娼的恶棍, 邪恶贪婪的坏蛋,他要宣判他的死刑。正当他举刀要刺时,玛丽亚扑了上去, 抱住了伊瓦腊复仇的胳臂,使他的刀子掉落到地上。达马索神甫乘机爬起来, 用双手捂住脸,从人群中溜了出去。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圣地亚哥镇。人们议论纷纷。达马索神甫以教父的身份要玛丽亚与伊瓦腊解除婚约。他还威胁玛丽亚的父亲蒂亚格必须这么办, 否则便要把他逐出教门。正在这时,西班牙总督到蒂亚格家里作客。他对伊瓦腊兴办学校一事表示赞赏,并单独接见了伊瓦腊,答应要做他的保护人, 甚至他还极力称赞伊瓦腊和玛丽亚的婚姻,表示他愿做他们的证婚人。

西班牙医生艾斯帕达尼亚的侄儿李纳瑞斯,从西班牙来到菲律宾。他也是达马索神甫的远亲。这是个面容可爱、风度翩翩的青年。医生夫妇因信不过菲律宾人,特地写信到马德里叫李纳瑞斯来给他管理那丰厚的财产。达马索神甫则想把他介绍给玛丽亚,从而破坏她和伊瓦腊的爱情。

埃利亚斯和强盗巴勃罗有交往。他们会见时,关于用和平或暴力的手段来改造社会的问题发生了争执。埃利亚斯主张尽可能地采用和平的手段。他认为伊瓦腊家道富有,为人慷慨,心地高尚。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总督大人的关系也很好,应当引导他来关心社会上不幸的人们,使他成为传达人民疾苦的喉舌。他准备去和伊瓦腊谈一次话,如果不成功,他才赞同巴勃罗的暴力手段。巴勃罗同意了。

伊瓦腊被达马索神甫开除了教籍。但在总督调停下,大主教恢复了他的教籍。一天,太阳快下山时,埃利亚斯把伊瓦腊约到湖过。他转达了绿林好汉要求政府彻底改革军队、宗教、司法制度的愿望。然后,他们围绕国民警卫队的作用,教会性质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埃利亚斯指出教会目前已

经成为菲律宾的实际统治者了。正由于这些教士,菲律宾人民才落到了西班牙领主的手里。为什么把过好平安日子的希望,寄托在外人的干涉下,而对自己的人民却估价这么低?听了埃利亚斯的一番话,伊瓦腊很感动,他认为自己的童年是在耶稣会办的学校里度过的,青年时接受的是欧洲教育,他的观点也是从书本上得来的,虽然他爱国,但还不了解自己的民族。他告诉埃利亚斯,不能以恶治恶,不能采用暴力。他要通过教育,逐步改革社会,来达到国家的繁荣富强。他说,他目前无法为苦难人民出力,只有等待。这使埃利亚斯感到失望。

市井无赖鲁卡斯兄弟与伊瓦腊家族有仇怨。他们找机会对伊瓦腊进行报复。第一次,在伊瓦腊创办的学校举行奠基典礼时,想谋害伊瓦腊,反而鲁卡斯的弟弟被砸死了。第二次,鲁卡斯纠集了一伙人,假借伊瓦腊的名义, 去偷袭国民警卫队营房,抢劫修道院。事败,鲁卡斯自杀身死。埃利亚斯赶到伊瓦腊家,叫他赶快逃跑,否则将大祸临头。伊瓦腊惊慌失措,请求埃利亚斯帮他清理文件和信件。埃利亚斯在清理文件时,发现了伊瓦腊的曾祖父

(一位西班牙的巴斯克人)是他家的仇人,害得他家破人亡。

那是在 60 年前,埃利亚斯的祖父曾在伊瓦腊曾祖父开的西班牙商行里当管帐。一天,仓库失火。伊瓦腊的曾祖父怪罪于埃利亚斯的祖父。他被政府捉去,判处笞刑,并在马尼拉游街示众,致使他一家陷入困境。埃利亚斯的祖母扔下两个年幼的儿子,上吊自杀了。他祖父由于鞭毒发作,也死了。后来,埃利亚斯的大伯当了强盗,被政府砍掉脑袋。父亲逃到塔亚巴斯省给一个有钱人家当雇工。在那儿,他赢得了镇上一位有钱人家的姑娘的爱情。但后来,他的身份暴露了,被政府关进了监狱。埃利亚斯的母亲一胎生下一男一女。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后来,他们兄妹同样受到家族的连累, 妹妹不能和心爱的人结合,不幸死了。埃利亚斯到处过着飘泊的生活。

埃利亚斯知道伊瓦腊家世后,脸色变得铁青。多年来,他一直在寻找仇家的后代。不想仇家的后代今天就站在自己的面前。如今,伊瓦腊有钱、有声望,而自己却飘泊江湖。他抓住了伊瓦腊的胳膊,用力把他摇晃了一阵子。然后,他抄起一把匕首,要往伊瓦腊刺去。伊瓦腊惊愕地一动不动地看着他。埃利亚斯忽然把匕首放下了,像疯子似地从屋里冲了出去。

伊瓦腊已经来不及逃走了。他被三个冲进屋来的国民警卫队员逮捕了。把他和暴乱者关在一起。那些被捕的暴乱参加者,受到国民警卫队残酷的鞭打。马尼拉报纸也以醒目的篇幅报道了这一事件。人们都把伊瓦腊当成了暴乱者的首领。但法庭在审理时,却找不到伊瓦腊有参与这次暴乱的证据。刚好这时,达马索神甫递交了一封书信,证明了他有反政府的思想,应当监禁。这封信是伊瓦腊在七年前写给玛丽亚的,他奇怪这封信怎么会落到神甫手里。

李纳瑞斯乘伊瓦腊坐牢的时机,向玛丽亚求婚,并获得了蒂亚格允诺。玛丽亚内心十分痛苦。她来到屋顶花园,眺望月光下的河水,慢慢地取下了戒指和耳环,准备了却生命。忽然,他看到河里有一条小船向岸边靠拢,船上有两人,其中一人跑上石阶,翻过矮墙,正朝她走来。来人正是伊瓦腊。玛丽亚万没有料到,她轻轻地唤了一声。伊瓦腊却神情严肃,他告诉玛丽亚, 他是从监狱中逃出来的,而且是埃利亚斯救了他。他前来向玛丽亚告别,并祝她获得幸福。

玛丽亚知道伊瓦腊是为了法庭上那封信件在生他的气。她说明了事情的

经过:有一回,她病得很厉害。有个人跑来告诉她,达马索神甫是她生身的父亲。他手里还保留了两封玛丽亚母亲生前写给他的情书,传扬出去对大家都不利。现在,神甫要把这两封信来交换伊瓦腊写给玛丽亚的信。当时,玛丽亚为了死去的母亲和两个活着的父亲,只好选择了牺牲自己爱情的办法, 把信交出去了。她没料到竟被用来作为陷害伊瓦腊的证据。玛丽亚哭了,她吻了吻伊瓦腊,催他快走,以免被人逮住。

伊瓦腊回到小船上,埃利亚斯准备把他藏到曼达卢永的一个朋友家里, 然后,让他出国去。伊瓦腊非常感激他,对他说,他家毁了埃利亚斯家的幸福,但埃利亚斯却两次救了他的命。埃利亚斯说,现在共同的苦难已把他们联结起来了。祖国的不幸,才是他的真正的不幸。伊瓦腊说,监狱中的孤独和痛苦教育了他。现在,他才明白了改革的真谛。应当把社会可怕的毒瘤连根挖掉。他要为祖国去奋斗!

他们把小船划到湖里时,迎面开来了一艘巡逻艇。艇上的国民警卫队喝令小船停下。埃利亚斯见情况危急,便跳入湖中,想把巡逻艇引开。国民警卫队朝湖中开枪,湖面上泛起一片血迹。两天后,他带着重伤,来到伊瓦腊祖父坟地。他事先在那儿埋藏好属于伊瓦腊的金子,并约定伊瓦腊在那儿和他会面。可是,伊瓦腊没有来,只看到一个刚死去母亲的孩子巴西里奥。他对巴西里奥说,他活不到明天了,要他去拾柴火,在他死后,把尸体烧化。同时,他可以把地里的金子挖出来,拿它去上学。等巴西里奥拾柴火回来时, 埃利亚斯已经断气了。在他面前站立着另外一位青年。这便是从湖上脱险的伊瓦腊。他和巴西里奥一道把埃利亚斯火化了。

最后,伊瓦腊逃到国外。数年后,他化名为席蒙,回到菲律宾,成为驱逐西班牙人,提倡暴力革命的首领。达马索神甫被调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去当本堂神甫。他还来不及上任,便暴病身亡了。玛丽亚进了修女院。她在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下,精神失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她跑上屋脊边缘,伸开两手,向上天呼告,倾诉内心的痛苦。此后,人们便不再听到她那凄凉的声音了。

鉴赏《不许犯我》(或译作《社会毒瘤》)展示了 19 世纪与分析末期, 菲律宾社会生活的广阔图画,探索了菲律宾民族解放运动的道路。作家在前言中说:“我写了

社会情况,写了生活,写了我们的信念,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意志,我们的不平和悲苦。我揭露了伪善,这种伪善在宗教的面具下,在我们中间传播,把我们贬低,降到牲畜的地位。”作家认为这些问题,在他之前,任何人也不敢轻易地去接触,去反映。

黎萨尔生活年代,正当菲律宾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的时代。19 世纪下半期,先后爆发过两次大起义,参加者有工人、农民、爱国知识分子。1872 年 1 月 2 日,由海军船坞工人发动了甲米地起义。当时,工人与士兵联合, 喊出了“打倒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口号。这次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它一直激励着年轻的黎萨尔。他认为这次起义对他的一生具有转折的意义。他给朋友的信中说:“没有 1872 年,黎萨尔就会是一名耶稣会员,而且会写出完全相反的东西,而不是《不许犯我》。” 后来,他把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起义者》题上“献给 1872 年起义中三位壮烈牺牲的菲律宾神甫。”

1896 年,爱国者波尼法秀领导的“卡蒂普南”(意为“协会”,全称为

“最崇高、最受尊敬的菲律宾儿女协会”)起义,是菲律宾第二次民族大起义,它涉及面更广。虽然它遭到殖民当局的镇压,连黎萨尔也惨遭杀害,但它唤起了人民的热烈的爱国意识。

《不许犯我》正是在这种民族独立运动中诞生的。它是菲律宾民族意识觉醒的写照。它喊出了菲律宾人民要求独立、自由、解放的心声,表达了黎萨尔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和主张。以下我们分作三个问题来谈。

一、对殖民统治下菲律宾社会生活的描写和对殖民罪恶的揭发

首先,是对天主教会的揭发。当时,在菲律宾,天主教会虽有不同派系, 但它们都是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帮凶。教会权力很大,它们直接干预政治, 凌驾于地方政府之上。正如作品中塔席奥老人说的:“政府从来就没有梦想过一个美好的未来;它只是一只胳膊,修道院才是头脑。”地方政府的事“全凭本堂神甫或修道会的省级会长摆布”。教会用人民起义来恫吓地方政府, 又用地方政府来恫吓人民。神甫、教士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像贵族老爷一样。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最肥的小鸡,最胖的大腿,都是给本堂神甫预备的。”这些神甫在工作的时候,有音乐给他伴奏,还有圣器管理员在一边侍候。他们用各种手段来增加自己的财富。埃利亚斯揭发说,教士们掠夺了菲律宾“最好的城镇和肥沃的土地”,“现在我们仍然通过购买宗教用品,把我们的积累捐献给他们⋯⋯正是由于这些教士,我们才落到西班牙领主的手里。”

因此,天主教会不仅从精神上束缚菲律宾人民,而且在政治上压迫他们,在经济上掠夺他们,在民族上侮辱他们。神甫把菲律宾人骂作“印第安人”。作品中,对圣方济各会神甫达马索作了集中的揭发。这位西班牙传教士,

原在伊瓦腊故乡圣地亚哥镇任本堂神甫,是参与迫害伊瓦腊父亲的罪魁之一。伊瓦腊父亲去世后,又指使人把尸体从坟地挖出来,抛入湖中。接着, 他又破坏了伊瓦腊和玛丽亚之间的美满姻缘。同时,他还指使人逼玛丽亚交出伊瓦腊写给她的信件,从而达到陷害伊瓦腊的目的。这是一个心狠手辣, 披着宗教外衣的恶狼。平时,他盛气凌人,夸夸其谈,俨然以菲律宾人的主子自居,惯于用“拳头和手杖来解决一切问题”。他不断地侮辱人,迫害人, 灵魂中充满着罪恶。正如伊瓦腊当面指责他的:“你是个和平天主的教士, 可是你满嘴教义道德,一肚子邪恶贪婪。”

萨尔维神甫是个伪君子和好色之徒。表面上他一本正经,脸色严肃而古板;暗中,他贪图玛丽亚的美色,一直用他那阴沉而贪婪的眼睛在窥伺她, 甚至跟踪钉梢。正由于这种罪恶的目的,他也成了破坏伊瓦腊和玛丽亚婚姻的一员。他利用忏悔的机会,对玛丽亚进行精神折磨,并利用忏悔的机会, 探听人民暴动的秘密,实行对人民的镇压。

黎萨尔在揭发教会和教士的罪恶的同时,提出了“改革教会”的主张。他通过埃利亚斯的口说,宗教并不是“法带、肩衣的交易”,人民听腻了的“那些奇迹和神鬼的传说”并非真理。菲律宾人不应当忍受西班牙“堕落的后代的欺压”。但黎萨尔并不否定基督教,“至少它比我们以前所信奉的宗教要好一些”。他提倡的宗教必须是仁爱的,应当实行教区非教团化或菲律宾化,不应当体现为对人民的迫害。

其次,对地方政权和国民警卫队的揭发。西班牙殖民当局出于统治和掠夺的需要,大力扶植地方政府。在地方政府里,都是些逢迎拍马,满脑子私欲,毫无道德观念的官员。他们认为人民首先的任务是“向他们弯腰行礼,

甚至在黑夜里也得这样”。至于人民的死活,他们可以不管。在每个城镇里, 都设立了国民警卫队,他们的任务是“用恐怖和暴力来压制罪恶”。他们以维持治安为名,任意对群众进行敲诈勒索。他们的行为带来的损害比罪犯的暴行更为严重。圣地亚哥镇的国民警卫队队长是西班牙行伍出身的,一个十足的大草包。他刚愎自用,滥施淫威。埃利亚斯为了惩罚他,把他扔进泥潭里。殖民当局为了嘉奖他,却把他提升为上校。

黎萨尔在作品中,通过埃利亚斯的口,表达了对地方政府的看法。埃利亚斯认为政府应当“更多地尊重个人的尊严,更好地保障人身安全,减少军队的权力,削减那些易于滥用职权来胡作非为的团体的特权”。政府应当摆脱教会的控制。政府官员都应该由那些道德高尚,有知识的,经过原则考验的人来担当。

再次,揭发了在殖民统治下人民的苦难。埃利亚斯和茜沙是菲律宾下层人民的代表。埃利亚斯的祖父被西班牙商人(伊瓦腊的曾祖父)诬陷下狱, 含恨死去。祖母上吊自缢。伯父被逼当了强盗,旋即被杀害。父亲隐姓埋名, 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儿子,伤心而死。妹妹受到家族连累,结婚不成,含恨死去。埃利亚斯被逼飘泊江湖。最后,也被国民警卫队杀害。他一家三代饱受摧残,是西班牙统治下,菲律宾人民苦难的缩影。城市贫民茜沙的遭遇也十分悲惨。她因生活无着,把两个儿子(一个十一岁,一个七岁)送到萨尔维神甫那里当圣器管理员。后来,七岁的克里斯被诬作小偷,活活被打死。十一岁的巴西里奥出逃,茜沙被逼成疯子。国民警卫队队长的妻子还折磨她, 把她打得皮开肉绽。最后,她和埃利亚斯同一天死去。在《不许犯我》的续篇《起义者》一书中,则描写了农民塔勒斯一家的悲惨遭遇。他家土地被教会占领,儿子被抽丁,本人被绑架,父亲气哑了,女儿被西班牙神甫逼奸致死。这些深重的苦难构成了菲律宾人民的血泪史。

作品在描写普通百姓的苦难的同时,也描写了那些有钱有地位的菲律宾人在殖民压迫下的痛苦遭遇。伊瓦腊的父亲和被逼为匪的巴勃罗原来都是富户,但因得罪了教会势力,被逼得家破人亡。巴勃罗有个幸福美满的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后来,他的女儿遭神甫强奸。他的儿子进行抗争,教会便诬赖他们抢劫修道院,一个儿子遭毒打致死,另一个被逼自杀。血的教训,迫使胆小的巴勃罗拿起了武器,选择了反抗殖民当局的道路,成为“以暴抗暴”的代表者。

二、对爱国者的赞颂

伊瓦腊是作品的中心人物,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他的思想和性格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教育救国阶段。伊瓦腊出身于富裕家庭,曾祖父是西班牙人,他本人是混血儿。他的童年是在耶稣会办的学校里度过的,后来又到欧洲求学, 接受的是欧化教育,信仰的是天主教。最初,他的许多观点也是从课本中来的。虽然他热爱祖国,想为祖国做一番事业。但他脱离实际,脱离人民,对西班牙殖民政府、教会充满天真的幻想。他认为他爱菲律宾,同样也爱西班牙。他爱菲律宾是“因为它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幸福”。他爱西班牙是因为那是他“祖先的故土,因为不管怎样,菲律宾人幸福和将来都要依赖于它”。他承认现实中有缺点、有弊端,但西班牙正在制订计划,会来纠正它。因此, 最初他还不能接受埃利亚斯提出要彻底改革军队、宗教和司法制度的建议, 认为这些组织机构有问题,但在目前是非有不可的,也就是“必要的恶”。

在宗教问题上,他也充满偏见。他说西班牙传入的天主教把非律宾人从异端邪说中拯救出来,给了人们真正的信仰。为了保全菲律宾,让修士们继续保持目前的地位也是适当的,因为“我们国家的幸福,是建筑在与西班牙联盟的基础上的”。

因此,伊瓦腊把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希望都寄托在宗主国西班牙身上。他要实行的是某些社会改良,来缓和菲律宾人与西班牙人的矛盾。他从欧洲留学回国后,第一件事便是在家乡创办学校,走开发民智的道路,实行社会改良。为此,他甚至忘记了父仇,宽容自己的敌人。他认为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教育上“实现我父亲的遗志比为他痛哭更适当,比为他报仇要好得多”。

(二)认清社会毒瘤阶段。促使伊瓦腊观点转变有两个重要人物。一是反对西班牙殖民当局,被诬为疯子的塔席奥老人。他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诉伊瓦腊,在这个没有自主权利的国家里,人们“要么低头,要么让人家砍掉你的头”。他鼓励伊瓦腊要勇于作开路先锋,干一番对菲律宾人有益的事业, 光靠热情和金钱是不够的,还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另一个是埃利亚斯,他指出伊瓦腊对天主教会、殖民政府、司法制度和祖国未来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问说:“如果一个家庭成员只有在外人的干预下才能平安过日子,如果用欺骗的手段才能使老百姓听话,如果政府不知道如何以自己的行动来赢得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只是靠了谎言和欺诈来维持其统治地位”,那不是太愚蠢了吗?难道靠外国传教士,靠荒唐的官吏能保全菲律宾吗?为什么看不起和不相信自己的人民?他告诉伊瓦腊,没有斗争便不会有自由!

最后,使伊瓦腊觉醒过来的,是残酷的现实。教会和殖民当局把他父亲迫害致死,同时,也没有放过伊瓦腊,拆散了他和玛丽亚的婚姻,把他下到监狱,并以骗取的信件,对他进行政治迫害。幸得埃利亚斯搭救,才从狱中逃出。这些终于使他清醒过来,他对埃利亚斯说:“现在,灾祸已经扯掉蒙在我眼睛上的绷带了。监狱中的孤独和痛苦教育了我。现在,我已经看见侵蚀我们社会的那个可怕的毒瘤,它紧紧地附在社会的肌肉上,它需要我们采取激烈的措施把它连根挖掉。他们使我睁开眼睛,他们使我看见毒瘤,他们逼得我变成一个罪犯!既然他们愿意这样,那么我就作一个叛乱分子,我的意思说,一个真正的判乱分子。”

为此,他认为他不能再容忍了。殖民政府把他丢进臭气冲天的地牢,教会夺去了他的未婚妻,他不报仇,就是犯罪,也是鼓励坏人再干新的罪恶。呻吟、流泪,那是懦夫的行为。他要唤醒那些糊涂的人,要让他们看清自己的苦难。他要教会人们不去考虑什么情爱,“世界上只有互相吞噬的狼”, 他要鼓励人民起来反抗压迫,并且宣布“争取自由是一个人永恒的权利”。

(三)以暴抗暴的阶段。主要体现在续书《起义者》中。13 年以后,伊瓦腊从美洲回到菲律宾。他化名为席蒙,以珠宝商人的身份出现。他这时已成为一个愿为祖国献身的复仇者。他在世界各地流浪期间,日夜努力工作, 攒下了一笔钱来实现自己的计划。他认为自己回到菲律宾就是来“摧毁这个罪恶的社会制度,来加速它的灭亡的”。他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从事斗争工作。首先,他批判了那些对西班牙统治者充满幻想,热衷于西班牙化的人。他看出刚从欧洲留学回来的巴西里奥,和当年自己的情况差不多, 便严肃地对他说,你们“把暴虐的统治神圣化!这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 一个没有个性的民族,一个没有自由的国家,你们所有的一切东西都是借来

的,甚至你们的缺点也是西班牙式的!⋯⋯你们又能得到什么呢?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一片内战连年的国土,一个贪婪的统治下怨声载道的共和国”。他认为用玫瑰花环把祖国跟西班牙联在一起,就有“亡国亡种”的危险。

他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巴西里奥什么是爱国主义。他说:“爱国主义永远都是美德,因为它无论在什么时候也是意味着对正义和自由的热爱,对人类尊严的维护,绝不是虚幻的梦想,也不是哀怨的牧歌!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他能走在时代的前面——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是在于能理解,能响应时代的要求,能引导时代向前迈进。”他努力的目标就是要使菲律宾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而不是成为西班牙的一个省。

他采用的斗争方式有二:第一,他利用社会的罪恶来惩罚社会,把它捧得高,好叫它跌得重。他以珠宝商人和总督顾问的身份,煽动和鼓励贪婪, 怂恿罪恶,唆使政府施行残酷的法令,故意制造灾难,迫使人们寻找活路。在商业上,他布下重重障碍,闹得国家赤贫,使人们再也不怕铤而走险。他在这方面的做法,类似《基度山伯爵》中的邓蒂斯。第二,他直接策划暴动, 企图一举推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他先后组织过三次起义,但行动受挫,遭到失败。最后,连他自己也受了重伤,服毒自杀。

作家在作品中,真实地和合乎逻辑地描写了伊瓦腊爱国思想的觉醒过程,赞扬了他的爱国热情,但不赞同他的恐怖、冒险的暴力手段,和孤军奋战的斗争方式。最后,他在和佛罗伦提诺神甫的一场争论中死去。神甫认为“救国的光荣决不能归于那些毁灭国家的人。你曾相信,被罪恶和不义玷污与损害的一切,可以用另一套罪恶和不义来清洗与补救。你错了!仇恨只能造成穷凶极恶的家伙和罪大恶极的犯人!只有爱才能够创造奇迹,只有美德才能拯救世界!”

伊瓦腊承认自己的做法错了。但他说:“难道因为我错了,天主就要剥夺一个民族的自由,庇护许多比我更为罪孽深重的人吗?和我们的统治者相比,我的过失又算得了什么呢?为什么天主对我的罪恶要比对那么多无辜者的呼吁更加注意?为什么他不先把我杀掉,然后让人民得到胜利呢?”伊瓦腊虽然死了,但他的谋求国家民族独立自由的思想,和对殖民主义者的无情揭发,鼓舞了菲律宾一代又一代的爱国志士,激励他们起来和压迫者作斗争。

三、艺术特点

《不许犯我》在艺术上最大的特色是把讽刺、抒情、政论三者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作品处处充满着尖锐的讽刺和对殖民统治者的抨击。如作品一开头对蒂亚格家的男女客人就作了一连串的嘲讽,把他们称作是由于上帝大慈大悲而成倍繁殖起来的寄生虫。女主人,蒂亚格的堂姐是个脸儿长得挺甜, 而惯会讨好外国人的老太太,“每逢西班牙的太太小姐们一到,她就送上一盘雪茄烟,和一碟蒟(jǔ)酱。如果来的是菲律宾妇女,她的同胞,她就伸出手去,静等她们的亲吻,简直就和天主教堂里的修士一模一样”。自命不凡的达马索神甫,连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都不知道。另一位西班牙太太,连14 世纪是在耶稣纪元前或纪元后都分不清楚。

作品中,对达马索神甫冗长而信口雌黄的布道也给予极大的讽刺。他把三段精采的讲词忘了,于是“他吃了两块蛋糕,又喝了一杯白葡萄酒,确信从其中能够获得灵感,比从所有的提词人那里获得的还要多,不论那些提词人是木雕的鸽子也好,是肉身的一个漠不关心的修士也好”。此外,作品对

表面严肃持重,灵魂中充满邪恶念头的萨尔维神甫,对屠夫式的国民警卫队队长,趋炎附势的镇长,无不采用讽刺的描写手法。

作品中抒情调子用来描写伊瓦腊和玛丽亚之间美好的爱情,以及伊瓦腊对故乡的依恋,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在第七章《屋顶花园之歌》中,描写这对青年恋人分别七年后,又重逢了。他们倾吐着别后相思之苦。伊瓦腊说: “意大利那万里无云、一片晴朗美丽的天空,使我想起了你那眼睛。它那风和日暖的景色,使我想起你的微笑。安达卢西亚平原到处散发着芬芳,洋溢着东方情调,充满着风流事迹、诗情画意,使我想起了你对我的爱情。许多次在迷茫的月夜,在莱茵河上划船时,我 曾经看见你站在岸上白杨树丛之间, 或在洛雷莱的岩石之上,再不然就在河流之中,在静夜里歌唱,仿佛你是一个安慰仙女⋯⋯”

伊瓦腊还回忆起童年时的生活。他追逐针一般细的蜻蜒,一下子又去追彩虹色的、贝壳色的成群在花间飞舞的蝴蝶。有时他去捉在河边青苔和石头之间游来游去的小鱼儿,或伸手去吓它们。当他回到故乡圣地亚哥镇时,更加引起他对往事的回忆。最后,他在月夜和玛丽亚分别,也充满悲凉的抒情的调子。

伊瓦腊和塔席奥老人,伊瓦腊和埃利亚斯之间的争论,以及《起义者》中,伊瓦腊和巴西里奥,伊瓦腊和佛罗伦提诺神甫之间的争论,都带有政论性。他们对天主教会、殖民政府、司法制度、祖国的未来和争取菲律宾独立的方式等,都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表达了主人公的思想信念和行为主张。

在艺术结构上,以伊瓦腊的事迹(他与社会的交往、恋爱、斗争)作为中心,并插入许多传记性的故事,以展示更加广阔的菲律宾人民的生活图景。如《不许犯我》中,有茜沙和她两个儿子的悲惨遭遇的故事,塔席奥是疯子还是哲人的故事,埃利亚斯及其家族的故事,强盗巴勃罗的故事。《起义者》中,有塔勒斯的故事等。高尔基(1868—1936)

高尔基(1868—1936)是俄罗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

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柯夫。高尔基是笔名,意为“痛苦”。他早期从事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描写生活在底层的人们, 写了《伊席吉尔婆婆》、《鹰之歌》、《切尔卡士》等短篇小说。1901 年写作《海

燕》,标志着他由民主主义的文学创作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的新阶段。十月革命后,他曾任作家协会主席。主要创作有戏剧《小市民》、《底层》、《仇敌》,长篇小说《母亲》、《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克里姆·萨木金的一生》,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回忆录《列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