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之鼻祖的子贡

子贡是卫国人,名字叫端木赐,子贡是他的字。子贡是由孔子亲自教育出来的商人,属于首屈一指的大富豪,而且是有史以来最名副其实的儒商。

子贡不仅在道德、学识、能力具有超群的才华,能够做到富而不骄,富而好礼,而且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有孔门高徒的招牌,因而在商业竞争中,他的软实力和无形资产,是一般商人无法比拟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工商业开始兴起并逐步走上繁荣时期,此前那种宗族公社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模式,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自然状态已土崩瓦解。

具有丰富的学识,新颖的思想,出众的口才,谦虚的品格和不甘平庸的进取精神的子贡,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投身商海,大展身手。

子贡出身于商人家庭,20多岁继承祖业开始经商。子贡虽然家累千金,但他不忘天下人。《吕氏春秋》、《说苑》、《孔子家语》等典籍都记述了子贡自己掏巨资,赎回一批鲁国奴隶的善举。可见,子贡是一个施于民而济于众的商人。

子贡投奔到孔子门下以前,就已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大商人了。他往来于曹国、鲁国等地,从事的是跨国贸易的大买卖。

子贡是孔子最亲近的学生之一。在众弟子中,孔子与子贡的关系超出一般。子贡钦佩和崇敬孔子,对孔子评价最高,是孔子及其学说的宣传者和捍卫者。

孔子曾经招了3000多学生,规模很大,加之周游列国,人在旅途,费用很高。而子贡作为一位成功的大商人,又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自然成了孔子教育事业的主要赞助者。可见子贡的重情重义。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面说得很明白:

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

意思是说:孔子之所以能够在当时名扬四海,和子贡的帮助有很大的关系。

子贡在经商发财以前,也是比较贫穷的。靠着经商,他脱贫致富了。子贡经历了穷和富两种人生体验,于是开始深入思考:一个人贫穷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有钱了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

子贡思考的结论是:“贫而不谄,富而无骄。”意思是说:贫穷的时候,没有自卑感,不低三下四地讨好别人;有钱的时候,没有自大感,不盛气凌人、趾高气扬、傲慢无礼。

子贡对于自己的想法非常得意,并且自信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于是,他就自己的想法向孔子请教。

孔子教导他,贫而不谄,富而无骄,当然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还比不上“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就是说:贫穷,却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富有,却喜欢学习礼仪,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孔子强调的是人的内在修养。人的内在修养,是要靠不断学习而得到提升的。而如果缺乏内在的修养做基础,就有可能只是装样子给别人看。因为,它不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觉的行动,反而会成为非常痛苦的,甚至是虚假的东西。

听了老师的话,子贡豁然开朗,懂得了内在修养更加重要、更加根本,德行的修养是没有止境的,一个人对于修养,应该不断地追求进步。

孔子的教导对子贡后来的人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把学和行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因此在他的言行举止上,无不体现着儒家的思想,使精神上有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所以他不但有钱而且也有了心理上的幸福。

儒商的价值观所包括的是仁爱善良的道德观,强国富民的目的观,取财有道的价值观,以民为本的服务观,见义勇为的责任观,公正平等的权益观。一言以蔽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子贡作为我国历史上正宗的儒商,具有特殊的贸易技巧和儒商的高水平。

子贡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他在进行贸易的过程中,把鲁国的问题放到大背景之下来看。然后采用了商业竞争中经常使用的“借助外力”的策略,利用自己以外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子贡善于洞察时事。他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十几年,所到之处,都是与各国的王公贵族打交道。而且他做的是珠宝生意,他的客户,也多数是有钱有势的王公贵族。这使得子贡对于各国政治情况有非常清楚地了解。

正是在洞察时事的前提下,他的营销策略更有针对性,从而使贸易活动收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子贡做买卖需要见诸侯时,各国的君主都以平等的礼节来会见他,可见子贡的富有和声望达到了什么程度。

子贡能抓住人的心理,诱之以利。为什么那么多的国君都愿意相信子贡的意见呢?就是因为子贡对于人的利己本性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天下所有人,都为着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奔忙。

子贡作为成功的商人,要比一般人更能深刻地认识人的这种利己本性。所以,他在进行贸易的时候,首先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从对方自身利益出发,激发起他们的利己之心,并且巧妙地利用了他们的利己之心,让他们觉得,按照子贡的意见办,就能够得到最大利益。

子贡是孔子的高徒,这个身份本身就非常有号召力。在孔子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很多诸侯国的君主不愿意采用孔子的主张,也不打算重用孔子,但他们对于孔子的道德文章还是很尊重的。因而也格外重视子贡这个名门高徒。

子贡跟随孔子学习多年,接受了系统规范的教育,拥有很高的素质和修养,举止斯文,彬彬有礼,能言善辩,谈吐不凡。他的意见所产生的说服力和可信度,自然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因此,他的商业活动屡屡成功。

儒商子贡靠着他的良好修养,不仅在他的时代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尊重,而且也被后来历朝历代的商人奉为楷模。

[旁注]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就是现在的山东曲阜市南辛镇。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在世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或公元前135年~前86年),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就是现在的陕西韩城;一说是山西河津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撰写的《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

儒家 又称儒学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奉信以孔子为先师,以“儒”为共同认可符号,各种与此相关、或声称与此相关的思想道德准则,是中华文明最高礼法以及最广泛的道德遵从。

[阅读链接]

子贡曾经自命不凡,最初并不把孔子的学问放在眼里。他对孔子的敬仰经历了一个过程。

子贡跟着孔子学习不到一年的时候,自认为学问已经超过孔子。学到第二年的时候,虽然不再自以为超过孔子,但也觉着自己与孔子差不多。等到学到第三年的时候,子贡才真正认识到了自己比孔子差得远。越学习越感受到了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认为老师的水平是不可能达到的,就仿佛登天无路一样。

子贡的变化,反映了一个有知识又爱好学习的商人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