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的边贸外贸

宋代曾经与辽、金、西夏少数民族政权并存。榷场是宋代官办边境贸易场所,以通辽、夏、金的互市贸易。榷场有专门的官吏主持和监督,交换各自所需求的大宗商品。

两宋海外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沿海港口数量增加,进出口产品的种类和规模扩大。在市舶司主持下的两宋海外贸易,对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的影响也远远超过前代,开创了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宋代经济的发达,除了与积极的农业、商业政策有关,还与宋朝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宋代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当时居于世界的前列,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是伟大的,就是联系整个中世纪世界史,也是极为罕见的。正是宋代特有的农工商政策,致使当时的边贸外贸与汉唐相比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宋初对与辽的互市贸易并未设官署管理,977年初,北宋中央政府在河北路的5个州设“榷场”,与西夏进行香药、犀牛角、象牙及茶的贸易往来。

宋真宗曾下旨在延州、保安军设置榷场,宋以缯帛、罗绮兑换西夏的骆驼、马、牛、羊、玉、毡毯、甘草,又以香药、瓷漆器、姜桂等物兑换西夏的蜜蜡、麝脐、羱羚角、柴胡、苁蓉、红花、翎毛。

后来又在陕西路、河东路设置榷场,当时商贩如织,任其来往,反映了宋夏边境贸易的盛况。宋夏开战后,榷场贸易全部停止,议和后又恢复了榷场贸易往来。

宋初与辽的关系是时战时停,榷场也时开时停。991年,宋辽在雄州、霸州、静戎军、代州雁门寨,置榷署开展贸易。

1004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次年即在雄州、霸州和安肃军三地设榷场,又于广信军设榷场,被称为“河北四榷场”。

宋方贸易的货物有帛、漆器、粳糯,输入的商品有银、钱、布、羊、马骆驼等。

宋金榷场贸易始于“绍兴和议”后的1142年,首先建榷场于盱眙军,以后又置于光州、枣阳军、安丰军西北的花靥镇。

当时规定,货物价值在100贯以下的称为小客。每10人为一保,留一半货物在宋方榷场,带一半货物到金朝榷场交易,并购买金方货物回宋寄留在榷场后。然后将另一半货物运往金朝榷场贸易,统一计算往返货物的总钱数,按2/10抽息钱归官府。

所带货物价值在100贯以上的商人称为大客。客商与货物都只能留在宋方榷场等候金方客商前来贸易,宋方货物主要是粮食、茶叶、各种手工业品、书籍及外贸而来的药材、手工业品等。

1159年,金为准备侵宋,只保留泗州榷场,南宋于同年也只保留盱眙榷场,关闭了其他榷场。

“隆兴和议”后,南宋于1165年复设盱眙、花靥镇榷场,将原枣阳榷场移至襄阳府西北的邓城镇,光州的榷场设于所属光山县北的中渡市,重开宋金榷场贸易。

事实上,宋方在榷场贸易中获利是很大的,北宋与西夏、南宋与金的榷场贸易中的情况也大体如此。

宋的海外贸易自971年后才有了南方的海港,同年设置了第一个海外贸易的一级管理机构,这就是当时的广州“市舶司”。

后来,宋中央政府于杭州设两浙市舶司,992年移杭州市舶司于明州定海县,就是现在的宁波镇海。其后,杭州、明州各置市舶司。

北宋中期以前,只有广州、杭州、明州三地设置市舶司,船舶到达其他沿海港口,都要赴近处的市舶司勘验。这种做法,显然不能适应海外贸易日益发展的需要。于是,北宋政府在户部尚书李常的建请下,于1087年10月,首先于福建路泉州增设市舶司。

北方的密州板桥镇,是一个内外贸易都兴旺的镇市,北宋于1088年设置了北方唯一的市舶司,并升为胶西县。北宋末年,又在秀州的华亭县设置二级机构“市舶务”,后因航道淤塞而暂停,疏浚后复设。

此外,镇江、平江府虽未设市舶机构,但有主管舶货贸易的税务监官依市舶法进行管理。

南宋将两浙路市舶司移至秀州华亭县,即今上海市松江县。说明上海地区在南宋时,已成为华东地区海外贸易的中心。除本处外,还在临安府、明州、温州等设市舶务,后又于江阴军设市舶务。

广州、泉州两处市舶司,虽都未在他处另设市舶务,但外贸交易规模大,是南宋的主要外贸海港。南宋绍兴末年的外贸收入达200多万贯,超过北宋最高年份的一倍以上。

广州、泉州港,主要是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东北非,秀州、明州、杭州、板桥港主要是通向东北亚的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

[旁注]

河北路 北宋于997年设置,治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治。其地东滨海,西临太行,南临河,北据三关以南河北省全境,以及河南、山东黄河以北之地。1073年定为东西两路,东路仍治大名府,西路治镇州。

宋真宗(968年~1022年),赵恒,宋朝第三位皇帝,谥号“赵恒”。在位期间,在与辽的战争中于澶渊定盟和解,以每年进贡辽金银为“岁币”。历史上称“澶渊之盟”。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

市舶司 我国古代官署名。负责海上对外贸易之事。唐时对外开放,外商来货贸易,广州等城市就成了重市舶司要通商口岸,国家在此设市舶司,或特派,或由所在节度使兼任。始于唐,盛于宋,至明末逐渐萎缩。清时设海关而废市舶司。

李常(1027年~1090年),字公择,南康建昌,即今江西永修人。北宋官员。曾任江州判官、右正言、御史中丞、知邓州等职。李常著有文集、奏议60卷,诗传10卷,及元祐会计录30卷,均录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阅读链接]

宋朝对海外贸易十分重视,南宋时期更是如此。活跃的外贸活动,促使宋代造船技术十分发达,所造海船载重量可达5000石,相当于现在的300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广泛应用于航海,还出现了记载海路的专书《针经》。

与宋朝有海上贸易的达50个国以上,进出口货物在400种以上。进口货物主要为香料、宝物、药材及纺织品等,出口货物主要是纺织品、农产品、陶瓷、金属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