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历史书籍编著的一般程序、过程
-
确定书名
-
制订编写凡例,包括规定该史书的读者对象,编写目的,宗旨,体裁即以史话体还是以章节体编写,内容特点,书内结构,基本观点和史料选择,
断限、分期和记年、记地的具体要求,文字要求,字数和完书时间等。制定
编写凡例时,要参考其它已出版的类似史书,避免是书与别人编写的史书重复,保持、具备自己的特色。
-
收集和整理史料(对史料的整理,可视要编写史书的情况和个人的特点、习惯,可以按照专题整理,也可以按照年代、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整理;
按照年代、时间先后顺序整理史料,对于史事来说又叫“长编”,对于人物生平来说又叫“年谱”)
-
编写、设计全书提纲
-
写作、撰稿
-
修改
史书完成的标志是“齐、清、定”。“齐”指齐备,要求全部书稿撰写齐了、不缺章少节,是一本完整的书;“清”指稿子清楚,包括稿面、誊抄、字迹几个方面,不可在书稿上划的乱七八糟,使编辑和排字工人无法识读; “定”是要求最后交出的稿子是定稿,而不是未定稿乃至草稿。
最后,我们还必须说说集体编著史书的问题。一部(或“套”)大一点的史书,往往要有较多的人参加编写,须要集体力量协作完成。但凡集体编著的史书,除了以上编著史书需要注意的问题和一般程序、过程要遵循外, 还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 主编应该确实对全书负起责任。
集体编著史书都要设立一位主编(有时是几位主编,并设副主编)。主编的职责是通盘考虑、决定全书涉及凡例的一些根本问题,为全书定个“谱”, 组织编写、撰稿队伍、确定人员分工;协助具体撰写各个部分稿子的作者解决其撰写中的问题;收齐稿子,修改和通串全书,在观点、史料等思想性、科学性上把关,在文字上力求全书划一;撰写史书的前言、后记;定稿、发稿。目前,有些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带进了我们编书工作中来,如有的主编只是署名,目的是为了名利,而并不做具体事情,更谈不上对于所编著的书稿负责,这些都应该是集体编著史书时所必须予以反对和摒弃的。
- 作者应该努力地完成自己分工部分书稿的撰写。
集体编著一部史书,参加的人较多,大家总要有个分工协作。主编应该根据每位作者的擅长和特点,安排每个人的写作任务,充分调动每位作者的积极性;同时,每位作者亦要有协作精神、集体观念,从全书完成的大局着眼,既可以充分地就全书的凡例、分工提出个人的意见,又要互相照顾,不能只是突出个人,还要很好地体会全书编写的宗旨、意图,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一部分任务。
现在,有人认为集体编著史书涉及的人多,组织工作麻烦,容易意见分歧,还有个团结问题和每个人的责任心强弱问题,不容易保证书稿的质量。因此,不如单个人自己写书“痛快”。其实,集体编著史书本身亦是一种客观需要,并有其各尽其才,完书时间快,发挥集体力量攻关的优点,我们对之决不能一概否定,遇到大的书稿时还应对之予以提倡。集体编书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优势,确实保证书稿质量的关键,一是要组织好集体这支作者的队伍,一是要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当然亦要在成书后的署名、报酬等方面做到公平合理。这里,尤其是主编更要胸怀全局,不苟私利,能够团结大家,调动起每位作者的积极性,负起自己应负的编好书的责任。在集体编著史书,充分发挥其优势,最后完成其任务上,我国古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现代范文澜的《中国通史》、郭沫若的《中国史稿》、翦伯赞的《中
国史纲要》等恢宏巨著,都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在如何更好地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完成史书的编纂任务上,我们是能够从它们的编书过程和组织工作中汲取到许多宝贵的参考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