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历史论文的撰写一、历史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般说,历史论文系指专门讨论或研究某个历史问题的文章;属于文章中的议论文体。它要求具备有论点、论据和论述过程等基本要素。
论点,指这篇论文所要阐述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一篇历史论文就总的论点看,一般只有一个。例如,关于王莽的评价,有的论文持否定态度, 并把他和东汉开国之君刘秀进行比较,认为刘秀是“顺应民心”的进步势力代表,而王莽则是一个应当否定的人物,其“改制”,“不是一场有社会意义的改革,而是西汉外戚政治的一个产物”。(《中国史研究》1980 年第 2 期《王莽与刘秀》一文)但是,也有的论文认为,对他不能全盘否定,其“改制”中的实行“王田”、限制奴婢,均“无可厚非”,“五均”和“六莞” 也“在客观上起到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齐鲁学刊》1980 年第 5 期《王莽改制再评价》一文)以上两种论文的看法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都有自己明确的论点,或是否定王莽,或是主张”不应当全盘否定王莽,其论点鲜明而且集中。
论据,是指围绕着论述其论点而持的依据、证明。它们或者是史实,或者是理论,所谓“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史实而言,有的是征引大量的史实,有力地证明自己的论点。有的是有新的史实发现,或虽则不新但却无人使用,以对于自己的论点提出前人所没有的新证据,如,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以后,出了一批专以这个新发现的材料为依据,订正旧的文献资料, 从而对秦史不少问题提出新看法的论文。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以这批新发现的秦简作为史料依据,推翻、重新探讨某些旧的论点或看法。近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善于利用诗歌等文艺形式、作品研究历史,开辟了“以诗证史” 的新局面。他用元稹、白居易的诗作为史料论证、佐证某些唐史问题,写出
《元白诗笺证稿》;在《柳如是别传》中,他以钱谦益和柳如是的爱情、矛盾故事,考据了明末清初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他写了《读东城父老传》,从这篇唐代传奇故事的内容,说明当时长安少年多胡化,社会风俗服装也渐染胡风的历史事实,等等。他独辟蹊径,以某些别人都知道的文艺作品作为史实之论据。有的史实并无新颖之处,别人亦有应用,但是,作者对之另有新解,以为论据,得出了别人所未曾得出的结论。如,同样是研究北宋末年方腊起义的口号,都很重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一句记载,有人做如是标点: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认为这次起义反映了农民在封建社会里,要求“平等”的思想;有人标点不同:“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就得出了相反的看法;还有人提出“是法”并不是指的方腊起义部众大多信奉的摩尼教的教义, 而是指的佛教,是一句批评佛教教义中“并无提倡平等主张”的意思,等等。
论述过程,指的则是为了以论据论证论点而采用的表述形式,实际是一种构成历史论文的思维方式。例如,有的论文以正面论述为主,兼及批驳他人的看法,像《论秦始皇》、《论康熙》以及正面论述历史上某一制度、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的历史论文。它们的共同论述特点,都是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论点,然后运用论据一步步地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符合论点的结论和看法。其中,有的已经寓含着批驳别人的意思;有的则是专在文中或文尾顺便地驳斥几个或一个他人的意见或问题。但是,总体地看,它是以正面树立自己的
论点为主的。另一种历史论文却是以驳论为主的写作形式。这种论文往往一上来即明确地摆出别人的论点、看法,甚至别人借以立论的论据,然后象“剥笋”一样,逐一地将其驳倒,当驳倒对方后,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论点和意见。当然,也有的是边驳别人,边阐述自己的看法。总之,这种论文的论述过程是以鲜明地驳别人论点为主的,其中对于自己的意见亦是在“驳”中予以树立和阐述。
一般说,论述过程还有以下两种情况。
- 偏于从“纵”的方面,进行论述。如,一篇论历史人物的论文,从他的前期论到他的后期,尤其注重于其中间的“转变”或“发展”,最后得出对于这个人物的公允评价。象关于梁启超前期和后期史学思想变化的论文, 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发展的论文,刘邦、朱元璋等农民起义领袖“转化”问题的论文等,都属于这一类。它的特点是一种属于历史地考察和论述的过程。
2、偏于从“横”的方面,进行论述。仍以一篇论历史人物的论文为例, 可以不必论述其由生到卒,前后发展,而是从其一生中几个方面的政绩或成就,加以论述,并评价其功过。象汉武帝,他的一生(尤其是其在位期间) 几十年,政绩卓著,涉及到了削弱封国、设置十三部刺史、任用“酷吏”、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重农抑商、压抑富商大贾、实行盐铁专卖政策;兴修水利、整治黄河、西北屯田、改良农业技术、发展生产;北击匈奴贵族以保障北方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西域,加强西北尤其是新疆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往,经营西南地区,在那里设立行政机构,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我国二千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等等方面,如果写一篇《论汉武帝》的论文,就可以排列一些小的标题,从其在位期间政绩的各个方面加以论述, 最后勾勒出他的历史地位并对其功过作出评价。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历史论文用“某某某面面观”作为其题目。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从“横”的角度对一个历史问题加以论述的。无论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者是一个历史制度、历史现象,只要冠上“面面观” 几个字,其论述过程必然就是要从其各个侧面给予深入地展开论述。先把一个历史问题分析成几个方面,然后分别进行讨论,最后再进行归纳,并做出结论,即是这种历史论文的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