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及孔庙的进一步完善

紧接着,宋真宗又“命孔道辅修孔子庙”,修建了杏坛,杏坛是纪念孔子讲学的地方,最早的记载见于《庄子·渔父篇》: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坐休乎杏坛之上,弟子习书,孔子弦歌鼓琴。

至于先前的杏坛位于何方,已经无法考证了。后来,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就在将正殿扩建,位置后移,并在旧址的基础上“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即筑一个土台,周围植杏树,名为杏坛。

杏坛内有石碑两通,背东面西一碑为金承安年间文人党怀英的篆书“杏坛”两字,由孔子第五十一代孙孔元措立石于亭内的,面南一碑为乾隆皇帝手书的《杏坛赞》,写道:

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绛枝,

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杏坛的建筑结构较为别致,四面悬山,十字结脊,巨角重檐,黄瓦朱栏,雕梁画栋,精美华丽,从四面观看形状一致,具有独特的建筑特点,十分罕见。

亭周围有方正石栏,亭前水波花纹石雕香炉,相传是在金代建造的。

从杏坛北望,在双层石栏的台基上一座金黄色的大殿突兀凌空,双重飞檐中海蓝色的竖匾上木刻贴金的群龙紧紧团护着3个金色大字“大成殿”。字径一米,是火来清代的雍正皇帝亲手书写的。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后来据《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的语意,取名为“大成”。以赞颂孔子思想空前绝后,完美不缺,集古圣贤之大成。

大成殿始建于1018年。后来,人们看到的大成殿是清雍正时期火后重建的。大成殿阔9间,深5间,主殿高25米、阔46米、深25米,重檐9脊,黄瓦飞甍,斗拱交错、雕梁画栋。

四周有回廊,顶端檐吻足有一人之高,前檐下为10根透雕水磨大石柱,柱高6米,直径0.8米,每柱两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四绕云焰,下饰莲花石座。从底到上全部雕刻深邃,云龙腾起如飞,神态各异,远而望之,祥云之中蛟龙盘旋飞舞,惊讶万分。

大成殿两侧回廊和后面回廊下的18根石柱为八棱八面柱,上有浅雕云龙戏珠,每一面为9龙戏珠,每根柱上就有72条龙。

殿下有双层台基,前有高2米的大露台,东西宽约45米,南北35米,南有两层大型浮雕龙陛,四周围以双层石栏,石栏下东西南三面共突出24个石雕螭首,双层石栏设计规整古雅,大露台是祭祀孔子时舞蹈奏乐的地方。

整个大成殿气势雄伟,结构整齐,规模宏大,突兀凌空,金箔贴裹,群龙竞飞,具有明显的东方建筑特色。大殿内有9座大型神龛,17座塑像。中间一座是孔子,孔子像坐高3.4米,头戴冠冕,身穿王服,手捧镇圭。

从塑像上孔子的着装可以看出孔子的身份,唐玄宗时期追谥孔子为“文宣王”,着王者之服,但此王并不确切,因为王有君王和侯王区分,有人认为应属君王之王,也有人认为应属侯王之王。

宋真宗时期,又“加冕九族,服九章,从上公制”。因此看来,宋以前“文宣王”之王应属侯王之王,以后随着孔子地位进一步升高而被确认为君王之王。所以孔子身着的服装是西周的王服,即天子之制。

孔子塑像两侧神龛内为四配,东位面西的是复圣颜回和述圣孔伋,西位面东的是宗圣曾参和亚圣孟轲。四配塑像坐高2.6米,身穿公服,手执躬圭,为古代的上公礼制,其后还有“十二哲”塑像。

大成殿内除17座塑像外,还有10方巨匾,都是后来帝王前来拜祭时题写的。殿内正中的一块是康熙皇帝手书的“万世师表”和光绪皇帝的“斯文在兹”匾额,两侧是咸丰和道光皇帝的题匾,南面是乾隆皇帝的“时中立极”等,门外正中的“生民未有”匾则是雍正皇帝的手书。

大成殿东西两侧的房子叫“两庑”,是后世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

两庑里面配享的贤儒大都是后世儒家学派中的著名人物,如董仲舒、韩愈、王阳明等。在唐朝仅有20余人,经过历代增添更换,到后来达到156人。

这些配享的人物原先都是画像,到金代改为塑像。明成化年间一律改为写有名字的木制牌位,供奉在一座座的神龛中,还在两庑中陈列了许多历代的石刻。

“老桧曾沾周雨露,断碑犹是汉文章”,在东庑中保存着40多块汉、魏、隋、唐、宋、元时期的碑刻,最为珍贵的是“汉魏北朝石刻”,共22块。西汉石刻首推“五凤”,东汉石刻以“礼器”、“乙瑛”、“孔宙”、“史晨”碑为隶书珍品,北朝以“张猛龙”碑为魏体的楷模。

西庑内陈列的100多块“汉画像石刻”,也是久负盛名的艺术珍品。这些石刻,内容丰富,既有神话传说的“四象”,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有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捕捞、歌舞、杂技、行医、狩猎等,是研究我国汉代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石刻的技法,有的细致精巧,有的粗犷奔放,各具风格。

两庑北部陈列有584块玉虹楼法帖,玉虹楼法帖是孔子第六十八代孙、衍圣公孔传铎的第五子孔继涑整理刻制而成的。孔继涑是当时刑部尚书著名书法家张照的女婿,曾求学于张照,一生从事书法艺术的研究,名重当时,与梁同书齐名,并称为南梁北孔。

玉虹楼是孔继涑的书房号,所以他整理摹刻的法帖称为“玉虹楼法帖”。玉虹楼石刻共584块,拓印装裱成101册,故又称“百一帖”。整个玉虹楼法帖雕刻精益求精,是我国珍贵的书法珍品,具有很高的鉴赏和研究价值。

大成殿之后是寝殿。寝殿,是祭祀孔子夫人的地方。孔子夫人是春秋末期宋国人,复姓亓官,19岁嫁给孔子,先孔子7年去世。

关于亓官氏的情况典籍中记载很少,宋大中年间,真宗赵恒追封孔子夫人为“郓国夫人”,元代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明嘉靖八年孔子改称为“至圣先师”,她也被改称为“至圣先师夫人”。

当初鲁哀公立庙的时候,亓官氏就同孔子一起被祭祀。唐代开始有寝殿专祠,早期曾有过亓官氏的塑像,后改为画像。清雍正年间火灾后重建时,改为木制牌位,上写“至圣先师夫人神位”,上罩木刻神龛,龛前设有供桌。

寝殿的建筑年代与大成殿相同。周围石柱上的雕刻图案是凤凰牡丹。

1544年,山东巡抚曾铣建太和元气坊,太和元气坊位于棂星门之后,形制与金声玉振坊相同,坊额题字是曾铣的手书,所属的内容是赞颂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样。

1592年,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圣迹殿,圣迹殿位于寝殿之后,独成一院,是孔庙的第九进庭院。圣迹殿是以保存记载孔子一生事迹的石刻连环画圣迹图而得名的大殿。

圣迹殿原有反映孔子事迹的木刻图画,他建议改为石刻,由杨芝作画、刻石,并嵌在殿内壁上,共120幅,被称为“圣迹图”。

圣迹图每幅约宽0.38米,长0.6米,其所表现的圣迹从颜母祷于尼山生孔子,到孔子死后子弟庐墓为止,并附有汉高祖刘邦、宋真宗赵恒以太牢祀孔子的两幅图画。

其中,有人们熟知的“宋人伐木”和“苛政猛于虎”等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言论,是我国第一本有完整人物故事的连环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圣迹殿内,迎面是后来清康熙皇帝手书的“万世师表”石刻。字下正中为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画的“孔子为鲁司寇像”,左边是晋代名画家顾恺之画的“先圣画像”,俗称“夫子小影”。

据说“小影”在孔子像中最真,最接近孔子原貌,后来孔子的第四十八代孙孔端友在宋绍圣年间摹勒在上三石上。

右边是吴道子画的“孔子凭几像”,孔子按几而坐,弟子分侍左右,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寿于宋代翻刻于石上。

在这些画像上,有宋太祖、宋真宗等皇帝的御赞,有宋代绍圣、政和等年号和题跋。殿内还有宋代书法家米芾篆书的“大哉孔子赞”,清康熙、乾隆皇帝的御制碑等。

清代最大的一次修葺是在清世宗雍正年间,1724年,大成殿因雷电起火,沿烧寝殿、大成门、御碑亭东西二亭等处。

衍圣公孔传铎奏请朝廷,命巡抚塞楞额督庙工,颁御书“生民未有”额于大成殿。后来,又下令将正殿的正门改用黄色琉璃瓦,两庑用绿琉璃瓦,以黄瓦镶砌屋脊,并选内务府匠人用脱胎之法,敬谨装塑圣像。

1738年,清乾隆皇帝颁御书“与天地参”额,其后又颁“时中立极”、“化成悠久”两额。

1799年,仁宗爱新觉罗·颙琰赐御书“圣集大成”匾额,后来,又有不同规模的修庙8次之多,并将寝殿和同文门等易为黄瓦。

[旁注]

重檐 在基本型屋顶重叠下檐而形成,用于扩大屋顶和屋身的体重,增添屋顶的高度和层次,增强屋顶的雄伟感和庄严感,调节屋顶和屋身的比例。因此,重檐主要用于高级的庑殿、歇山和追求高耸效果的攒尖顶,形成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和重檐攒尖三大类别。

集大成 集中某类事物的各个方面,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集:聚在一起。大成:原是孟子专对孔子的赞誉,后世君主皆以“大成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命名孔子尊号。在当时除孔子外,其他人物不宜冠以“大成”之号。

透雕 一种雕塑形式。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大体有两种,一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二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塑形式,也称凹雕,镂空雕,或者浮雕。

螭首 又叫螭头,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及印章等上面的螭龙头像。螭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传说中的蛟龙类。龙为炎黄子孙最崇拜的神兽,把它装饰在碑头上成为螭首,碑的身价就变得更为高贵。

金箔 用黄金锤成的薄片,金箔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工艺品,源于东晋,成熟于南朝,流行于宋、齐、梁、陈,南京龙潭地区是金箔的发源地,相传已有近1700年历史。

镇圭 古代举行朝仪时天子手中所执的一种玉制礼器,长一尺有二,以四镇之山为雕饰,取安定四方之义,所以将其命名为镇圭。

牌位 又称灵牌、灵位、神主、神位等,是指书写逝者姓名、称谓或书写神仙、佛道、祖师、帝王的名号、封号、庙号等内容,以供人们祭奠的木牌。

青龙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东方的灵兽,青龙既是名字也是种族,青龙的方位是东,主左,代表春季。

朱雀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是上古四大神兽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南方的神兽,代表的颜色是红色,代表的季节是夏季。

法帖 我国书法艺术载体之一。在纸张发明之前,古人大都将文字书写在竹或木制成的薄而细长的片上,称简牍或简书,或者书写在丝织品上,称为帖。造纸发明以后,凡书写在纸或丝织品上的、篇幅较小的文字均称之为帖。

复姓 又称复氏,是我国姓氏之一,源于嬴姓、姜姓和子姓。姓复的名人有复中翁、复阳、复伏生等,是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之一,但是人口比较少。

巡按 古代官名。唐玄宗李隆基派官巡按天下风俗黜陟官吏,巡按之名始此。明代后以一省为一道,并派监察御史分赴各道巡视,考察吏治,称巡按御史,又称按台。巡按御史品级虽低,但号称代天子巡狩,各省及府、州、县行政长官皆其考察对象,大事奏请皇帝裁决,小事即时处理,所以事权颇重。

太牢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唐代画家。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阳翟人。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年号 我国古代独创的产物,除了是用于纪年以外,另外还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年号发起于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是我国皇帝的专有产物,也是我国历史中的精神文化遗产。

题跋 题,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跋,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后面的文字,总称“题跋”。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内务府 是清朝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为清代特有,始设于顺治初年,内务府职官多达3000人,比事务最繁的户部人数多10倍以上,可以说是清朝规模最大的机关。内务府主要职能是管理皇家事务,还把持盐政、分收榷关、收受贡品等。

[阅读链接]

颜回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是孔子最为得意的一个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颜渊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后来不幸早年谢世。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年间改称“复圣”。